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外犯罪地理学研究进展评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外犯罪地理发展过程体现出内容体系不断完善、方法技术日益成熟、学科融合趋势明显三个显著特征。针对国外犯罪地理的具体内容,分别论述了犯罪制图的发展过程与犯罪热点辨识的方法演进,概括了国外犯罪地理领域影响最大的社会解组理论和日常活动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现状,进而简要的评析了国外犯罪地理研究的发展趋势及不足。文章接着通过对所收集到的国内相关研究的总结,将我国犯罪地理学的发展归纳为理论初探、缓慢发展和微观转向三个阶段,并简述了每个阶段内主要的研究成果及发展特点。最后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犯罪地理研究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口碑的长春市文化娱乐场所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微观个体的心理认知及参与空间行为的差异性需求分析成为21世纪场所微区位研究的新趋势。本文尝试通过将文化娱乐场所的网络口碑信息与地理空间关联,从地理分布与口碑分布两个方面,探讨长春市文化娱乐场所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认为文化娱乐场所的空间圈层分异明显,数量等级特征显著;空间热点区总体一致,呈多中心发展态势;空间分布模式表现各异,口碑得分具有随机性;不同业态类型场所其空间区位选择、分布模式及口碑得分均具有显著差异,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研究应深入到微观业态内部及业态之间去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愈趋激烈,城市化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是有效推进城市化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山东省16个地级市为样本,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计算2019年山东省各地市城市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名、分组,同时对2015—2019年的数据进行纵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道路网络的犯罪空间聚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目前犯罪空间聚集特征研究的单元主要是地点、街区、巡逻区等,但是许多警务工作是沿道路网络开展的,因此有必要研究犯罪在道路网络上的空间聚集特征。本文以路段为分析单元对浙江省某地2011-2014年发生的16787起盗窃类犯罪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发现:1在道路网络中存在犯罪热点路段;2犯罪在路段上具有聚集性,少部分犯罪热点路段聚集了大部分犯罪,如19.86%的犯罪热点路段聚集了53.42%的犯罪;3犯罪热点路段在道路网络中也具有空间聚集性,主要聚集在类型为住宅区、大学、商业区等7个区域。根据犯罪在道路网络上的聚集特征,警察部门能优化相关警务工作,科学分配警力资源,从而提高治安防控、犯罪预防、侦查破案等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董兴莹冯志佰田恬王馨笛王晋 《旅游纵览》2023,(12):16-18
旅游景点作为城市旅游业发展的载体,其空间布局特征与合理程度至关重要。本文以吉林省长春市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德地图爬取旅游景点的信息点(Point of Information,POI)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指数与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长春市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出结论后,提出长春市旅游景点合理分布和均衡发展的建议,以期能够为后续长春市旅游景点空间布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长春市活动空间特征与社区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民时空行为成为透视城市空间的重要视角,本文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研究长春市活动空间及其社区分异,轮廓性的揭示居住空间、就业空间和消费休闲空间的分布规律,从人地互动的过程与格局的视角认识城市空间。研究发现,居住活动对中心城区依赖明显高于就业和消费休闲活动,就业活动呈现多中心连片发展格局,近郊的欧亚卖场和郊区的净月潭成为人们消费休闲活动的重要选择。就业-居住距离和消费休闲-居住距离的社区分异显著,折射出三类活动空间关系复杂,由此感知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和社会空间结构。通过对社区分异的空间聚类分析明晰各地域自身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对长春的空间调整优化和居民行为引导提出建议,构建和谐宜居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长春市城市化及环城游憩地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探讨了城市化与环城游憩地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城市化的发展使居民的出游可能性增加,为环城游憩带提供了客源,并在空间上促进环城游憩地的形成;而环城游憩地则可能通过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接纳劳动力而促进城市化,并可能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增长极。当然,二者不合理的发展也会对彼此造成不良影响。为了使二者良性互动,作者提出要根据城市空间扩展方向进行环城游憩地的规划、要使政府部门在规划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要培育重点游憩地使之形成城市化的增长极等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8.
都市生态旅游的初步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随着对生态旅游的进一步研究,生态旅游已渗透到整个旅游系统。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的含义与研究进展,指出了生态旅游是为发展可持续旅游服务。在此基础上,结合都市旅游系统的特征和资源基础,提出了都市生态旅游,初步阐述了其内涵,即是基于都市生态的,将生态学思想贯穿入都市生态系统,以保护都市生态系统优化运行,取得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一种旅游理念。随后本文分析了发展都市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以长春市为例,对都市生态旅游的开发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受众基本信息、受众与广告的相互作用等六各方面对长春市户外广告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拟为广告主和相关媒体制作与发布广告提供决策参考,有利于规范和促进长春市户外广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犯罪地理学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犯罪地理学,因此,犯罪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为此,本文系统地探讨了犯罪地理学的理论体系,认为犯罪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含有:①地理环境决定论;②环境论(月相说、星相说、地域说、犯罪地形说、折衷主义学派环境论);③犯罪时日论;④芝加哥学派的犯罪同心圆论;⑤犯罪区位论。通过犯罪地理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希望有益于犯罪地理学的创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实体店比较的长春市外卖O2O餐饮业空间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体餐饮商家信息和外卖O2O餐饮商家信息为数据基础,融合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比分析两种餐饮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外卖O2O餐饮业空间分异的成因进行讨论。主要结论如下:①基于路网单元的外卖O2O餐饮网点与实体餐饮网点数量等级存在较大关联。②外卖O2O餐饮业集聚中心正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扩散,形成“圈层+多核心”的空间分布特征。③外卖O2O餐饮业依托商贸综合区和高校文教区高度集聚,并在空间上形成四个集聚热点区。④外卖O2O电子商务的空间发展特征更符合创新扩散假说,由创新中心向外围扩散。⑤对外卖O2O餐饮业空间格局起到主要解释作用的是外卖O2O餐饮商家所在区域的实体餐馆数量、医院数量和高校数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持续年份住宅数据、利用空间热点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2011年以来长春市住宅价格分布的空间分异现象和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分布的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近年来长春市住宅小区存在向内填充与向外扩散并进,圈层扩展和扇形放射融合的演化趋势,其中西南-东南扇面是居住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向;②2011年以来长春市住宅价格呈现出以南部为指向的扇面增长的空间特征,高价住宅街区由点状分布到片状扩散。通过半变异函数和冷热点聚类分析方法指出,长春市住宅空间的南北分异现象显著,住宅价格的低值与高值聚类以铁路为界线存在显著的空间隔离;③就POI数量而言,住宅小区周边银行保险、医疗、住宿、休闲娱乐数量对住宅价格产生较强影响,同时以上因素作用效应的空间差异性同样显著。 相似文献
13.
《长春五马路》是木山捷平一生中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即作者本人1945年8月-1946年8月在长春度过的难民生活,主观上描写了思乡之情,客观上真实地再现了长春当时的混乱与动荡,以及中国人的大度与友好,是长春人应该了解的一部小说。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城市犯罪地理研究近况。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城市刑事犯罪现象的分布特征与区间差异,用灰色系统关联度方法讨论刑事犯罪率与城市社会经济诸因素间关系、以解释犯罪现象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区间差异原因。 相似文献
15.
长春市作为近代迅速发展起来的省会城市,城市地域的形成具有较为特殊的历史背景。本文从长春不同历史阶段城市地域的发展特征出发,在分析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现代产业形成的基础条件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上所处的特定历史地位的角度上,求证长春市城市地域发展演变的规律性问题,以期为今后长春市地域发展趋势作出准确的战略性判断,并最终为以长春为核心的吉林省城镇体系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构建汽车产业区位竞争优势--以长春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位建立竞争优势才能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由此,本文提出\"区位竞争优势\"这一概念。中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制造业所需的区位竞争优势内容具有两种社会的交叉特点,极富代表性。本文选取受跨国公司影响巨大的汽车产业为分析对象,将区位竞争优势的内容分析落实到具体的产业;并以长春市为例,对条件并非最好的区位提出构建区位竞争优势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长春地区城镇体系时空关联的异速生长分析:1949~1988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分形思想和系统理论分析了长春地区各城镇40年间(1949~988)的异速生长关系及其分形演化过程,发现城镇体系时空关联的分维图式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具有空间分异特征和时段阶变性质:只有具备健康的社会经济环境,城镇体系才能形成良好的分形性态。文章从时空关联的角度验证了城市系统的适应性假设和地理分形结构的优化猜想。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化地理学界对传统地名学进行了批判转向,地方命名中的文化政治过程成为研究核心。本文以2017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春市为例,在批判地名学的背景下,借鉴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对1800—1945年间长春街道命名过程进行文化政治分析。研究发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长春街道命名成为不同政权控制下各种力量争夺的战场,形成清政府控制的长春地方力量、俄国殖民者力量和日本殖民者力量分区控制下的街道名称,争夺加深了城市内部分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长春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殖民者为隐藏其妄图永久占领东北并实现霸权统治的野心,在其划定规划的“实在国都事业区域”进行中式命名,却隐喻了明显的归顺色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