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末的谘议局是一种产生于非常时期,不具典型意义的代议组织,各省谘议局的情况大不相同,进行个案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探究广西谘议局在辛亥广西独立前后的举止作用及其特点,对其所呈现出的异于它省谘议局的激进特征及其产生原因进行粗浅的分析,以为全局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永祥 《广西地方志》2023,(2):29-34+58
王起元在康熙年间长期担任内阁学士、广西巡抚等职务,是清代在任时间最长的广西巡抚。由于史料的匮乏,其相关事迹一直鲜为人知。细挖《康熙起居注》等相关记载,可以得知王起元担任内阁学士和广西巡抚的基本情况。借助王起元的事迹,还可以观察康熙帝的治国理念与用人之道。  相似文献   

3.
在清末筹备立宪的过程中,各省陆续成立了谘议局。谘议局是省议会的“预备”,也就是省一级立法机构的雏形。直隶省于1909年10月14日成立了谘议局,但是与各省的情况不同,直隶省的谘议局先后用了直隶谘议局和顺直谘议局两个名称。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呢?直隶省的谘议局在筹备期间和成立之初一般被称为直隶谘议局筹办处或直隶谘议局,有关报道也称之为直隶谘议局。如直隶谘议局筹办处成立后,拟定了一系列有关筹办谘议局的具体细则,《东方杂志》第五年(1908)第九期登载了有关谘议局的一系列相关文件都是以“直隶谘议局”相称的,如《直隶谘议局筹办处…  相似文献   

4.
本论述了1907-1911年庞鸿书任贵州巡抚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禁烟政策和措施,并对这些政策和措施以及庞鸿书本人的禁烟政绩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清末浙江谘议局与行政官厅的关系——以谘议局议案为中心沈晓敏关于清末谘议局与行政官厅的关系,以往的研究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认为谘议局只是行政官厅的咨询机构,其法律地位局限纤渺,不可能对行政官厅形成任何制约;另一种则把谘议局与督抚的矛盾和斗争片面化、绝对...  相似文献   

6.
清《广西舆地全图》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普通地图册,测绘历时六年。在完成之时,广西巡抚奏清廷奖励测绘舆图的有功人员,得到皇帝的允准。从光绪二十一年起的13年中,有三位广西巡抚和一位两广总督先后分别审检和主持重印该图册,形成光绪二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一年和三十三年四个重印版本。这说明在晚清的不同时期,广西最高行政长官对地图的重视,还反映当时地图在广西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7.
江苏谘议局     
江苏谘议局,坐落于南京湖南路10号。此处曾作为中国第一个国际博览会——南洋劝业会会场。清朝来年,清廷伪装立宪行代议制,在中央开设资政院、地方开设谘议局。1909年,江苏省所谓的民意机构——江苏谘议局成立。江苏省著名实业家张謇被推举为谘议局议长,并开始主持建造谘议局大楼。张謇派他的学生、南通土木工  相似文献   

8.
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坐落于南京湖南路10号。此处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称劝业会场,为举办中国第一个国际博览会而设。劝业会结束不久,清廷标榜"立宪",改为江苏民意机构--谘议局。1909年,江苏谘议局议长张謇委派孙支厦负责设计谘议局大楼。孙支厦受命赴日考察,归国后吸取西方议会建筑特色,设计出具有法国宫殿式建筑风格的谘议局大楼。  相似文献   

9.
清末禁烟又一人———伍长华■南京大学/伍贻业编者按:本文作者系南京大学教授,伍长华同族同宗的后裔。金陵伍氏是南京的回族世家,伍长华是其中的佼佼者。道光十八年,伍长华在武昌任湖北巡抚期间,襄助林则徐禁烟,为而后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提供了最早的实践。这段史料...  相似文献   

10.
在南京繁华的湖南路,有一幢法国宫殿式建筑,这里先后是清朝江苏谘议局、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以及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办公地,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省军区、南京警备区司令部所在地。清朝末年,社会动荡,危机四伏。清朝政府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挽救统治危机,1906年8月,慈禧太后根据考察宪政回国的清宗室载泽等五大臣的意见,采取“以退为进”的办法,仿效西方君主立宪制,下诏预备立宪。1907年,宣布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在各省筹设谘议局。宣统元年(1909年),江宁谘议局和苏州谘议局相继成立,9月1日,合并为江苏谘议局…  相似文献   

11.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广西巡抚李绂莅桂履新,下车伊始,着手办的一件事就是呼朋唤友,遍访藏书,广集资料,纂修《广西通志》。越明年八月二十五日,“稿方脱,(李绂)旋奉总督直隶之命,乃以校刊嘱按察史甘君(汝来)。君以名进士起家,乐观厥成”。翌年,甘汝来迁任广西巡抚后“为之益力”,秋天便告“书成矣”。  相似文献   

12.
论谘议局的性质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立宪派活动的一个重要基地就是各省谘议局。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各省立宪派力量较强的地方,谘议局是立宪派同清朝专制统治进行斗争的最主要的阵地。本文试图对这些谘议局的性质及其作用做一些初步的分析,供研究者参考。 一  相似文献   

13.
陈宏谋,字“汝咨”,号“榕门”,是清朝初期的一个名臣。1696年10月10日,他出生于今广西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1723年考中进士后,陈宏谋历任翰林院检讨、顺天乡试同考官、吏部郎中、浙江道监察御史、山西乡试副主考、扬州知府、江南驿盐道、江宁布政使事、云南布政使、天津分巡河道、江苏按察使、江西布政使、二任甘肃巡抚、二任江西巡抚、湖北巡抚、河南巡抚、福建巡抚、四任陕西巡抚、二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二任湖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殿试读卷官、协办大学士、国史馆副总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张謇与江苏谘议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在清末即为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声望甚隆。他参与创立预备立宪公会,集中了江浙一带乃至全国有志于改革的绅商及知识界的一批代表人物。张氏积极参与了江苏谘议局的筹备工作,谘议局成立后,被选为议长。张謇领导江苏谘议局为建设立宪政治的地方基础做了许多工作,并与思想顽旧的两江总督张人骏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政治影响。张謇以江苏谘议局为依托,还展开了联合各省谘议局进行国会请愿以及要求改革财政等活动。张謇始终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办实业、办教育是如此,参加立宪运动、领导江苏谘议局也是如此。张謇也是一位稳健的改革家,他抱定和平改革的宗旨,秉持“尽其在我”,“得尺则尺,得寸则寸”的方针,不激不随,努力做去。  相似文献   

15.
正蒙经(1870-1943),名绶初,字民伟、文伟,号经,广西梧州市藤县岭景乡篁村人。蒙经是清末时期藤县的秀才、举人,曾任梧州国民学堂教员。1905年,蒙经与梧州国民学堂的师生跟着胡汉民到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时跟随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是中国国民党的元老。1909年10月14日广西谘议局成立,蒙  相似文献   

16.
邓华熙是晚清粤籍官员中比较重要的一员,以京官出身,后担当多任地方长官,在安徽、贵州巡抚任上致力于变法改革,进行近代化建设;退休后应邀担任广东谘议局筹办处议绅,复被选举为顺德自治研究社社长,武昌起义爆发后又主持了决定广东前途的文澜书院会议,是广东近代民主建设探索的重要领导人物之一。其子邓本逵,早年一直辅佐父亲,至清代最后几年才出任浙江省几处地方官,政绩卓著,民望甚高。  相似文献   

17.
孟姝芳 《清史研究》2005,(1):114-117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雍正即 位,随后为了维护他的统治地位巩固皇权,兴 起了一系列的大案,其中之一就是年羹尧案。 年羹尧(1679-1726)是清湖广巡抚年遐 龄次子,隶镶黄旗汉军,康熙三十九年 (1700)中进士。因文武兼才受到康熙帝的赏 识与重用,"年未三十"即于康熙四十八年 (1709),由内阁学士出任四川巡抚,雍正即位  相似文献   

18.
沈姓是江浙大姓。据说浙江省湖州市的下昂乡竹墩村,是沈家祖上的居所,现在还立有沈氏祠堂。该地盛产青竹,故有“竹墩沈氏”之说。中国近代史的许多沈姓名人,都出自竹墩沈家,当中首推沈秉成(1823—1895)。沈秉成字仲复,清咸丰六年进士,在京城时做过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后任广西、安徽巡抚,署两江总督。光绪十三年(1887)广西遭灾,沈秉成受命任广西巡抚,从此结下了沈家与桂林的缘分。  相似文献   

19.
论清末东北宪政改革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施宪政为中心的政治改革是清末东北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具体表现在 :一是通过官制改革调整了地方行政机构 ,加强了地方公署对边疆的控制 ,为东北实施宪政铺平了道路。二是把司法独立作为实施宪政的关键 ,完善了近代地方司法体系。三是以地方自治为实施宪政的基础 ,促进了东北近代民主运动的发展。四是以谘议局为实施宪政的后盾 ,扩大了谘议局参政的深度和广度 ,并充分利用谘议局与商会的特殊关系 ,使公署、谘议局、商会形成一个有机体 ,从而东北的宪政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张鸣岐与清末广西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01—1911年,清政府在全国推行新政。时任广西巡抚的张鸣岐抓住契机,立足广西僻处边陲、民智未启、资源丰富这一历史现实,以统筹“边防全局”、“振兴实业”、“培养人才”为指导思想,致力于广西各项事业的建设,客观上推动了广西近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