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念杜润生     
<正>编者按:2015年10月9日,本刊顾问杜润生老去世。15年来,杜老始终与我们站在一起,给我们指导、支持和鼓励。他的去世,是本刊的重大损失,本刊同仁不胜悲痛!2003年7月,杜老90寿辰时,有关人士曾为他举办关于农村改革的座谈会来庆寿。座谈会后,应本刊副总编辑徐庆全的要求,杜老将座谈会的发言记录稿交给了他。杜老说: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你了  相似文献   

2.
<正>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能活了90岁(笑声),我想来想去,就是靠共产党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新时代,使我们这种来自乡村的知识分子,取得了改善生活的条件。我查了一下祖宗三代,都是四十几、六十几就死了,到我这里90岁了还不死,还得活几年(掌声)。我19岁参加党的外围组织,到现在70年了,70年回头一看,觉得没有做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情。那一天我和厚泽几个人一起开会,我总结了一下:第一  相似文献   

3.
<正>杜润生同志不仅是属于农民的,他也是知识界的,是科学界的。1956年2月,我从经济部门调到科学院工作,第一个认识的就是杜润生同志,到现在46年了。我不仅是他的晚辈,也是他的徒子徒孙中的一员,今天我看到杜老90高龄,身体依然健康,思维依然敏捷,特别是看到农村改革展示了新希望,我很高兴。我在杜老身边工作这么长的时间,朝夕相处  相似文献   

4.
杜润生老是我父亲的老乡、同学和战友,是对我父亲参加革命起到过重要影响的人之一。我第一次见到杜老是1956年,那一年我8岁,而与杜老的交往是从文化大革命中开始的。文革中  相似文献   

5.
<正>杜润生代表了一个传统,一个伟大又突出的传统。传统这个东西会传下去,是力量所在,这一点我觉得我看得很准。杜润生整个这一套传统,包括他的思想、理论、作风、风格、人格、魅力都不会限于他那一代,会往下走的。大概几年前,像我们这些当年有幸在杜老的指导下从事过农村研究的人,好像得过一个称号,据说原话是这样的,无非是杜润生的徒子徒孙。不是很雅的一个称号。但是我在今天这个  相似文献   

6.
今年,杜润生老人虚岁一百。杜老有许多头衔,其中一个头衔是本刊顾问。但是,用他本人的话说,他只是农口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意味着什么?7月18日,农村发展研究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宾馆隆重举行庆生会,同时授予杜老"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特别贡献奖,授奖致敬词回答了这个问题。特此摘录,并表达本刊对杜老的敬意和祝福。  相似文献   

7.
正一杜老,就是杜润生老人,被人们称之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农民的代言人",原中顾委委员,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1982—1986年影响深远的五个"一号文件"就是在他的主持下起草的。这位102岁的人瑞,已于2015年10月9日驾鹤西去了。郭裕怀,曾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山西省政协主席,举世瞩目的  相似文献   

8.
智者杜老     
正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农村改革四十周年。每当提到农村改革,就情不自禁地会想起一位智者来。这位智者就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农村改革的创议者、组织者、推动者、指导者——杜老。杜老,这是中国广大的各级领导者、农村工作者、学术界学者、专家对这位著名专家的尊称,他的原名叫杜德,后改名杜润生。杜润生是山西省太谷县人,我和他是同乡,又都是多年从事农村工作的同行、上下级。他所在的国家农委、中共中央农  相似文献   

9.
正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活着的老英雄相继离去,我们后辈究竟还有多少时间,去弥补这道历史留下的伤痕?我亲眼见到的第个百岁老人,就是何克孝老英雄。每当何老谈起他的百年传奇人生时,不止次对我说:"想起来我自己也不相信,很多次差点就死了,但是我偏偏就避了过去……"似乎他今日的长寿是当年"大难不死"带来的后福。尽管老人直过着拮据的生活。黔军岁月何克孝生于清光绪三十八年(1908年),毕节县(今毕节市)岔河镇人。12岁时便个人离家到贵阳读书,在这里度过了几年求学生活。  相似文献   

10.
2008年7月18日,杜老95岁华诞。惊回首,相知、相识、相随杜老已28年。杜老仍思维敏捷,但已行动迟缓,口齿吐字不甚清楚。马阿姨已不认人,只认杜老,这相濡以沫的老伴。一丝惆怅,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相似文献   

11.
李永戈 《百年潮》2013,(3):36-41
2012年初,在杜义德将军诞辰100周年临近的日子,我接到杜义德将军的夫人齐敬轩的长途电话,她在整理纪念杜老的文章时,急于核实杜老晚年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时的情况。幸好我保存着一本我任杜老秘书时记录的《承办文电》册,在完成杜义德夫人交办的核对杜老在中顾委工作的有关情况后,我开始细细翻阅这本26年前的《承办文电》册。看着当年一页页文电登记的内容,透过一段段的文字记录,我眼前又浮现出在杜老身边工作时的件件往事。  相似文献   

12.
纳米技术     
"现在坐在你面前的我已没什么头发了.它们几周前就掉光了,都是我这些年一直接受化疗的结果.要是在20年前,连这种粗劣的化学疗法都没有,我老早就死了.但从今往后再过20年,纳米导弹将瞄准人体内的癌细胞加以轰击,别的健康细胞统统高枕无忧.我大概活不到见识它的那一天了,但我坚信,这样的景象肯定会出现."理查德·斯莫利在1999年6月22日说了这番话.他在2005年10月28日死于非霍奇金淋巴肿瘤,享年62岁.这位曾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学家是纳米技术的先驱.  相似文献   

13.
我写了《杜国庠传略》,叙述了杜老的生平、风谊、志节、学术成就。后死者的我仿佛可以了却一桩心事。细细想来,又似乎还没有完了。一则《传略》未必能勾画杜老的风貌、精神于万一,再则留在记忆里的杜老的点滴又如此鲜明,如果不及时追摹下来,将来遗忘湮泯,实在也可惜。这些点滴,写入《传略》不一定相宜,于是写此回忆,以为对《传略》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他是武当山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身份是一名道士,但时人称之"活神仙"。他也是一代武学宗师,传说练就不死之身,活了四百多岁。这是一个不老的传说。故事的主人公叫"全一",又名"君宝",外号"邋遢",但更多的人称他为"张三丰"。  相似文献   

15.
本刊每年都邀请顾问和特约编委开几次座谈会,围绕着如何办好刊物,注意什么问题漫谈一番。在10月底的会上,年逾90岁的本刊顾问杜润生同志有一番精彩议论,特地整理出来,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6.
以前毕业的时候我很狂妄,总觉得这活就我们能干,后来一看这帮小的也能干,干得还不比我们差。其实他们也不小了,那时候也40多岁了,所谓"第六代"。过了几年一看,这帮人又没了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个别开生面的会,只请了年满60岁的政协委员参加。陈毅和彭真两位副主席例外,他们是“候补老人”。我也只有到今年才敢召开这个会,因为今年刚过60岁。陈毅同志喜欢用《秋江》里的一句台词,说过了60岁又是一个新花甲。老道理新解,很好。 这几天我参加了政协分组会,见大家精神很饱满,在新中国大家都获得了新生。现在60岁以上的委员有383人,占全体委员的1/3还多。老年人占的比例很大也证明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扩大了。老年人得到了新生是可喜的事,但也要辩证地看问题。按照自然规律,人满了60岁,今后的日子总是比中青年人少一点了。有些人不服老,我就是其中的一个,但有时熬夜多了就会出点小毛病。陈叔老(编者注:指陈叔通)也不服老,最近得了流行性感冒以后,才说服老了。老年人不能和充满生命力的年轻人比,但要做到人老精神不老。据说过去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现在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也比旧社会好得多,大家精神愉快,长寿的人也越来越多。希望大家在新社会多活几年,多做些事,即使多看几年也是好的。  相似文献   

18.
正在2015年12月18日镇江三国演义学会年会暨三国演义研究论坛上,当王玉国会长报告原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长、研究员、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陈辽先生于12月2日因病逝世的噩耗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就在几天前,我还在有关报刊杂志上阅读过陈先生的几篇文艺评论文章,当时心中还暗自庆幸他老人家耄耋之高龄了还依然"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一)呢。孰  相似文献   

19.
家长要留给孩子什么在一次讲座中,我问一个孩子:"你这辈子最大的目标是什么?"孩子起初有些疑惑,继而回答道:"我没有什么目标,我什么都不想要,也不需要。"现场一片哗然,不明白孩子为啥什么都不想要。孩子说:"我妈妈有六十家连锁大超市,每年都能挣很多钱。我计划一年吃掉一家超市,全吃掉的话,还能吃六十年呢。我现在十几岁,到我七八十岁的时候,超市全吃完了,我也差不多该死了。"  相似文献   

20.
施燕平 《江淮文史》2010,(1):97-111
<正>著名诗人臧克家在他纪念鲁迅的一首诗中,曾写有这样几句广为流传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叶以群同志就属于后一种人,尽管他已辞世40多年了,可他始终活在我们心里。一想起来,他鲜活的音容笑貌,就会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一如昨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