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杜润生老人虚岁一百。杜老有许多头衔,其中一个头衔是本刊顾问。但是,用他本人的话说,他只是农口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意味着什么?7月18日,农村发展研究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宾馆隆重举行庆生会,同时授予杜老"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特别贡献奖,授奖致敬词回答了这个问题。特此摘录,并表达本刊对杜老的敬意和祝福。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0月9日6时许,杜润生老在北京医院仙逝,享年102岁。2003年7月18日,为庆贺杜润生老90寿辰的"农村改革座谈会"在京西宾馆召开。杜老答谢时诙谐幽默地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能活了90岁","我查了一下祖宗三代,都是四十几、六十几就死了,到我这里90岁了还不死,还得活几年。"全场笑声和掌声不断。岁月有情,杜老有幸,这"多活几年",一转眼  相似文献   

3.
<正>杜润生同志不仅是属于农民的,他也是知识界的,是科学界的。1956年2月,我从经济部门调到科学院工作,第一个认识的就是杜润生同志,到现在46年了。我不仅是他的晚辈,也是他的徒子徒孙中的一员,今天我看到杜老90高龄,身体依然健康,思维依然敏捷,特别是看到农村改革展示了新希望,我很高兴。我在杜老身边工作这么长的时间,朝夕相处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韬 《炎黄春秋》2010,(10):1-7
<正>谢韬同志于2010年8月25日逝世,享年89岁,本刊发表他的一篇遗作以表纪念。——本刊编者我和李慎之成为朋友,从1943年开始,直到2003年李慎之去世,正好六十年。这是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六十年。这里谈谈我们俩甘苦与共的六十年交往的历程,谈谈我们对共同经历的反思和对现实和前途的思考。通过这些,可以看  相似文献   

5.
李锐 《炎黄春秋》2010,(12):34-35
2010年11月8日,本刊编委李普因病去世,特发此文悼念。小我一岁的李普老友去世了110月23日我和老伴到医院去看望前,才从女儿处得知,去年他就患了癌症,却没有住院治疗,真是伤感得很。我们七十多年的交情,尤其晚年的心心相印,在2006年为他的《自选集》写的序言“老来随心所欲之”中(此文在《炎黄春秋))2006年第4期发表)有一些叙述。《自选集》尚未能出版,此序可作为沉痛悼念之文,望他在天安息。  相似文献   

6.
<正>杜老,大家感到他最大的特色,感受最突出的,他是农民利益的代言人。这一点许多同志都讲到了。但是我想再补充一点,就是他之所以能成为农民利益代言人,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还因为他是一个越老越年轻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杜老十分关心农民的利益,重视保护农民的利益,而且特别善于在复杂的矛盾中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  相似文献   

7.
2010年11月13日,本刊编委范敬宜因病去世,特发此文悼念。“生命有时很脆弱,他的一切聪明才智,都随着他生命的结束而结束了,这是很令人伤感的。”11月14日,得知老朋友范敬宜去世的消息,彭定安老人不禁连声叹息。  相似文献   

8.
金如柏是我的老伴,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去世,去世前任中央军委委员、军委炮兵政治委员。他已经离去了21年。21年来,国家巨大的发展和社会巨大的变化,让我一想起他来,就感慨万千。“闹革命就没有家”如今人们最温暖、最留恋的就是家。如柏他们那一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是学术和文化界的汤显祖年,因为四百年前,他和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同年去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组织了纪念活动,英国著名的Bloomsbury出版社出版了《1616: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中国》(1616:Shakespeare and Tang xianzu’s China)。国内各有关地区也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在文化部举行的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称颂汤显祖是中国文艺史上的  相似文献   

10.
过了十岁生日,我们杂志社的同仁们并末感到轻松;明天,明年,明年的明年,要做的事情更多了,我们要更加努力。在春暖花开、万物苏新的三月,杂志社举行了一次创刊十年座谈会,一时好友毕至,领导光临,谈新叙旧,其乐融融。本刊编辑们用厂一番心意,陈列十年出版的汉、藏、英三种文版的刊物,还有所获奖杯、奖状、奖品,以及各位编辑记者的工作照、生活照、赴藏采访照,对刊物上网也作了演示,来宾们看得有滋有味,赞许不已。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充分肯定本刊十年的成绩,他说,十年来《中国西藏》杂志已经成为对外宣传…  相似文献   

11.
袁鹰 《炎黄春秋》2013,(8):79-81
去年9月初,胡绩伟老人去世前数日,他的好友《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杜导正同志去医院探视,老人已濒于病危,无力多说话。握别时只用低沉的声音说要给一件冤案平反。杜老在电话中向我转告这句遗言时,我不禁眼泪夺眶而出,这就是胡绩伟!在生命垂危时刻,还念念不忘人民群众最关怀的大事!几天以后,就传来噩耗。那几天里,我常常凭窗遥望云天,哽咽无语,六十年往事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相似文献   

12.
2008年7月18日,杜老95岁华诞。惊回首,相知、相识、相随杜老已28年。杜老仍思维敏捷,但已行动迟缓,口齿吐字不甚清楚。马阿姨已不认人,只认杜老,这相濡以沫的老伴。一丝惆怅,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耀眼的灯光中,95岁高龄的杜老颤颤巍巍地被人扶到主席台上,领取建国以来首届经济学创新奖,此时他已经完全失聪  相似文献   

14.
冯建辉 《炎黄春秋》2004,(2):54-57,26
冯建辉教授是我刊的老作者,他为本刊写了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凝聚了他对党和国家命运的思考,也表达了对本刊的厚爱。在他去世前一个月,仍抱病为本刊写了这篇绝笔之作。他逝世后,他的女儿寄来了他的《告别书》。现将这篇绝笔及其《告别书》予以刊发,以表达本刊同仁对冯教授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15.
怀念应云卫     
怀念应云卫夏衍今年是应云卫同志诞辰90周年,他比我小一点,但他却已经去世27年了。我认识应云卫是在1929年,到他去世的1967年,我们相交近40年。应云卫是中国话剧运动先驱者之一。在20年代,他开始搞话剧运动时,是上海有名的大资本家虞洽卿办的一个轮...  相似文献   

16.
高克勤 《世纪》2023,(3):88-92
<正>章培恒先生去世已有十多年了,我们都很怀念他。章先生去世后,师友们发表了许多怀念他的文章,从各个方面回忆其生前往事,评论其学术成就,称颂其道德文章;我也写有一篇小文,回忆他给我们本科班上课时的情形,以及他撰写《中国文学史新著》等的情况。岁月悠悠,初见章先生已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于我们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级同学而言,章先生无疑是对我们影响最大、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一位师长;于我而言,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1999,(6)
沉痛悼念温济泽同志今年4月16日不幸去世的温济泽,是在我国科学界、新闻界、思想界广受尊敬和爱戴的一位老同志。他在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历尽坎坷,蒙冤受屈,但始终无怨无悔地献身于党和人民。他是新中国广播事业、科普事业和新时期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主要开创者之一。他还是本刊热情的指导者和支持者。本期特发表李锐的文章以表示我们真挚的悼念。  相似文献   

18.
1976年1月8日,周思来总理在北京逝世的不幸消息传开后,联合国总部的联合国旗,也降了半旗。联合国那面大旗,是1945年10月24日在纽约升起的。30年来,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国家元首相继去世,它好像从没动心。为此,一些国家有意见了。他们的外交官来到联合国大厦的广场上,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国家的第一元首去世,联合国大旗依旧升得那么高,中国的第二元首去世,你们却为他降半旗,这是为什么?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挺身而出,就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做一次不到一分钟的演讲。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1999年4月23日下午,河南博物院邀请省文化厅、省文物管理局、省直文博单位的专家和领导及省会部分新闻单位记者共三十多人,举行河南博物院开放一周年新闻通报会和专家座谈会,就如何改进博物院的工作、吸引更多的观众以及进一步发挥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等问题认真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座谈会由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周桂祥同志主持。河南博物院院长张文军同志首先向各位领导、专家和新闻界的朋友们介绍了开放一周年的情况,他说,今年“五一”是河南博物院新馆开放一周年纪念日。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外塑形象,内强精神”…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2月26日,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因病去世,年仅57岁。12月30日,乌龙潭公园,来自全国各地的师友及学生为他举行了一场小型追思会。会上,屡次有人提到了他的"不安"。一位同行提起,在高华被本刊列为2011年度魅力榜候选人的消息在网上公布后,身在病床上的他极为不安,辗转托人转告本刊,希望不要把他列为候选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