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光远 《炎黄春秋》2005,(11):15-16
我曾经听过一些议论,说胡耀邦虽然对党的事业有很大的贡献,但是总的说来,他的政治水平不像人们以为地那样高。他看问题,有时就看不准,不都是很有把握,比较天真。  相似文献   

2.
“反对精神污染”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当时无论在党内或党外对“精神污染”具体内涵和如何“反对”、“清除”的做法都有不同的看法。听说时任党的总书记的胡耀邦在这个问题上受到“非议”。1983年,反对“精神污染”的那一年,我亲自听到胡耀邦同志就这个问题的一次讲活。他全面、清晰和针对性很强的论述,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来难以忘怀。最近我找到笔记,并和当时一道听讲话的同志核对了记录。现记述下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思源 《炎黄春秋》2012,(1):10-13
关于党的自身制度的改革问题,我想引用胡耀邦的一段谈话。胡耀邦曾痛心地说:"回顾一生,有两件事是难以原谅自己的。一件是1959年庐山会议批判彭老总,我明知彭老总是对的,心里很矛盾,但因为相信中央,也举了手。第二件是1968年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大多数中央委员都被打倒了,为了凑足到会人数,我被匆忙解放出来,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4.
胡耀邦生前最后的照片胡耀邦同志于1989年元月8日至3月13日来南宁休养。3月11日,我去看他,他说:“我13号回北京,今天就算告别了,你不要再送我了。”我说:“你今年冬天再来南宁休息吗?”他说:“不来了。”然后他动情地用他的双手紧紧握住我的手说:“...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胡耀邦与陈永贵之 间,在那场著名的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以及对大寨问 题上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胡耀邦惹怒陈永贵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胡耀邦还不 是政治局委员,没有陈永贵的官大。不过胡耀邦敢说 敢干,他在中央党校讲起学大寨修建人造平原来,就 直截了当地说那是劳民伤财。胡耀邦"文革"期间挨 整下放,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多年,对学大寨搞农田基 本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和花架子等毛病看得很真切,所 以他对陈永贵极端重视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以为 然。  相似文献   

6.
两年前,有一天李春光同志到我家来,说起胡耀邦怎样处理傅聪回国演奏的情况。我在听了之后,认为应该设法公开发表。为此目的,我请他把情况写出来给我。他一回家就写。2001年8月15日晨写完,17日寄出。18日我收到。不久,他又去美国了。原先我对他说,我打算根据这个材料,自己写成文章拿出去发表的。所以在材料前李春光同志写了“光远同志参考”六字。可是看过之后,我觉得还是就用他本人所写的文字为好。我觉得他对事实写得具体真实,并且从他叙述的傅聪回国演奏一事前前后后处理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胡耀邦同志的为人,看出他(胡耀邦)处理问题既有高度的原则性,又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看出他处理事务的精神和方法。请读者们特别注意这篇文章中,李春光同志所叙述的赵沨看了他写的那封不少于四千字的给胡耀邦的长信之后,劝他“不要去批评胡耀邦,你把那些话统统删掉罢”时,李春光回答说“据我所知,耀邦是可以批评的。”我认为这篇文章有史料价值,希望全文刊登。  相似文献   

7.
正1985年7月8日,中共中央正式任命朱厚泽为中宣部部长,1987年1月28日离任。朱厚泽主政中宣部只一年六个月。但是他留下的口碑,超过到现在为止除胡耀邦以外的所有中宣部长,他的"三宽部长"美名,可与胡耀邦的"思想建设部"、"思想解放部"部长媲美。是谁举荐朱厚泽任中宣部长?一、众说纷纭有说是邓力群,有说是宋任穷,有说是乔石,有说是习仲勋;还有说是胡启立,是李锐,是胡耀邦。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问过朱厚泽,  相似文献   

8.
胡耀邦是力主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并坚决身体力行的。还在1986年,我们有一次去中南海勤政殿看望他,他就告诉我们说,小平同志同他谈了,明年党的十三大,他不再担任总书记了,小平、陈云、先念等几位老同志也都退下来。他是作为一个好消息告诉我们的。谈话时流露出一种高兴和欣慰的情绪。他说,我今年已71岁,明年就72岁了,从80年到现在,已经担任了六年总书记,明年十三大一定要退下来。他还意味深长地问我们:你们原来想到过我会当总书记吗?  相似文献   

9.
刘绍棠从小就潜心于写作,1952年他刚刚16岁时,文学创作就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好势头,被称为“神童作家”。也就是这一年,他奉命调团中央工作,并引起了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的注意。 有一天,胡耀邦叫秘书请来正在楼下办公的刘绍棠。胡耀邦开门见山地说:“我已经37岁了,从前也曾想过当作家,可是我这个人坐不住,喜欢动,所以注定是不会成‘家’的。”刘绍棠从谈话中明显感到胡耀邦对文学充满着喜爱,这使他有一种寻到了知音的感觉。 1957年春天,刘绍棠因为在北京的一次文艺界座谈会上发表了过激的谈话,所以在次年被  相似文献   

10.
1952年夏,中央决定调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和川北区党委书记的胡耀邦到中央工作,他们去北京之前,顺道到成都短暂休息. 一天,省委书记的秘书打电话给我,说是会打桥牌的人难找,想到我是大学毕业,一定会打桥牌,让我到永兴巷招待所陪邓小平他们打桥牌.我奉命赶到永兴巷,省委书记向邓小平介绍说:“找了个大学毕业的来陪你们打桥牌.”邓小平看着我笑着说,“我们在南京就认识了”.胡耀邦和我是第一次见面,他很热情地过来与我寒暄了几句,便让我坐到桌边打桥牌.  相似文献   

11.
李文辉 《百年潮》2008,(12):38-42
解放初,我在甘肃任团省委书记时结识了胡耀邦,并在其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里,与胡耀邦有过多次交往。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境遇下,我亲身感受到胡耀邦活跃、真实、谦逊、大度和光明磊落等多方面的人格魅力。在我的眼里,胡耀邦既是位充满活力和正义感的政治家,又是一位亲切、和蔼、富有人情味的兄长。如今,胡耀邦已离我们而去快20年了,但他永远活在我心里。  相似文献   

12.
<正>1977年12月15日,是中央组织部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天,胡耀邦出席新部长见面会。他说:"党中央派我来中央组织部工作,这是一个很重的担子。就我个人能力来说,是胜任不了的。""中央组织部干部绝大部分同志我不认识",但是,"我们大家都按党中央团结战斗的方针去工作,中央组织部的工作是能够像其他部一样推向前进的"。人们很快想到了我这个"绝大部分"之外的人。的确,我不是胡耀邦"不认识"的人,  相似文献   

13.
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3月,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在很短时间内,他把党校办得生气勃勃,对全国影响很大。很多省、市、自治区党委都派人到中央党校参观学习。我们广西区党委的领导,知道我和胡耀邦同志熟悉,就派我和几位同志,于9月下旬到中央党校参观取经.我们到了党校就找办公室,要求见胡耀邦同志,办公室挡驾,说不能见。怎么办呢?后来和我们广西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学员商量,他们说,耀邦同志就在我们学员食堂吃饭,我们给你一张饭票,到我们食堂吃饭就可以看到他了。中午,我就到学员食堂就餐,刚领…  相似文献   

14.
罗川 《百年潮》2008,(8):36-42
胡耀邦的许许多多老战友、老部下、老朋友,从各自的角度写了大量纪念他的文章,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我作为他的晚辈,一个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一直想写点儿东西纪念他。每当回想起我和胡耀邦伯伯及他的家人相处的往事,我的心情就久久难以平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几次拿起笔写了又放下,2006年6月11日下午胡德平给我打电话,希望我为他父亲胡耀邦写篇文章,并且还提醒我要写上哪些事情。于是我又下了决心写。  相似文献   

15.
尹克升 《百年潮》2014,(4):10-14
正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会基础比较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又是一个风光秀丽、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的地区。在1980年、1983年、1986年,胡耀邦先后三次到青海考察。我也先后多次面对面地聆听胡耀邦的亲切教诲。胡耀邦第一次到青海,我当时在柴达木油田;第二次到青海,我为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第三次到青海,我任中共青海省委书记。从祁连山下到昆仑山前,从青海湖畔到黄河岸边,胡耀邦和干部群众一起,谈改革,论发展,话致富。他十分关心青海的经济发展,十分强调青海的民族团结,十分关注青海的干部队伍。他热爱人民的  相似文献   

16.
罗炤是安徽金寨县人,1962年9月考进北京大学历史系,与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是同班同学,他俩平时很谈得来,常在一起议论人生道路。1963年5月,他俩认为读大学是浪费青春,应该到农村去半工半读才是革命化的道路,为此给胡耀邦写了一封长信。胡耀邦找他们谈了一个晚上,告诫他们不要头脑发热,他说:“我要给你们泼瓢冷水!”要他们安心在校学习。“文革”中,胡耀邦挨批斗,胡德平被打成“反革命”关进“牛棚”,罗炤常去胡家,与胡耀邦敞开心扉交谈。罗炤在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黑龙江的林海雪原,他在山沟里研究谭嗣同的哲学思想,并由此逐渐涉入佛学领域,1976年11月写出学术论文《初论谭嗣同的哲学思想》,首先寄给胡耀邦请求批评。12月8日,一向关怀年轻人的胡耀邦给罗炤写了这封长信,在信中,胡耀邦着重讲述了批判“四人帮”的重要性,并且特别“谈到勇气”。耀邦同志说:“多年来,‘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所筑起的两道堤坝──愚民政策和法西斯式的恐怖政策的堤坝,已经被我国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冲决了……他们的残渣余孽,或者他们的幽灵还能重新筑起这两道堤坝吗?……由几亿人民已经掀起的历史巨浪,小小的障碍物怎么能够阻档它的奔腾前进呢!”耀邦同志热情鼓励一代青年,“在这个大好时光里,  相似文献   

17.
胡耀邦同志辞世已整整十五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丰功伟绩、他的人民公仆的品质至今仍然深深铭刻在人们的记忆里。1 981年3月,我在列席中央书记处会议时,第一次与胡耀邦握手。在多年的接触中,我对胡耀邦不仅有着较深刻的了解,而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8.
1977年—1982年,我先后任中央党校校刊编辑室副主任、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在胡耀邦同志领导下,分管《理论动态》的工作,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情况比较熟悉。下面就我在理研室和《理论动态》工作中所接触到的一些情况做一些简要的回顾。邓小平打破“两个凡是”禁锢,胡耀邦站在思想解放最前列早在1977年4月,邓小平就针对“两个凡是”,提出“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点燃了思想解放运动的火炬。后来他又多次表明反对“两个凡是”的立场和态度。1978年5月,当胡耀邦和《理论动态》开展真理标准讨论面临着…  相似文献   

19.
李春光 《炎黄春秋》2003,(11):24-25
两年前,有一天李春光同志到我家来,说起胡耀邦怎样处理傅聪回国演奏的情况。我在听了之后,认为应该设法公开发表。为此目的,我请他把情况写出来给我。他一回家就写。2001年8月15日晨写完,17日寄出。18日我收到后,不久,他又去美国了。原先我对他说,我打算根据这个材料,自己写成文章拿出去发表的。所以在材料前李春光同志写了“光远同志参考”六字。可是看过之后,我觉得还是就用他本人所写的文字为好。我觉得他对事实写得具体真实,并且从他叙述的傅聪回国演奏一事前前后后处理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胡耀邦同志的为人,看出他处理问题既有高度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胡德平 《人物》2011,(2):10-10
胡耀邦是深受中国人爱戴的政治家,22年来,对他的怀念从未中断。人们怀念他光明磊落的性格、博大的胸襟抱负、民主的工作作风……胡耀邦是一位真正以人为本的政治家,他曾对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胡启立说:"启立,你一定要记住,任何时候,在任何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