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杜润生同志不仅是属于农民的,他也是知识界的,是科学界的。1956年2月,我从经济部门调到科学院工作,第一个认识的就是杜润生同志,到现在46年了。我不仅是他的晚辈,也是他的徒子徒孙中的一员,今天我看到杜老90高龄,身体依然健康,思维依然敏捷,特别是看到农村改革展示了新希望,我很高兴。我在杜老身边工作这么长的时间,朝夕相处  相似文献   

2.
正一杜老,就是杜润生老人,被人们称之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农民的代言人",原中顾委委员,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1982—1986年影响深远的五个"一号文件"就是在他的主持下起草的。这位102岁的人瑞,已于2015年10月9日驾鹤西去了。郭裕怀,曾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山西省政协主席,举世瞩目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杜润生老人虚岁一百。杜老有许多头衔,其中一个头衔是本刊顾问。但是,用他本人的话说,他只是农口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意味着什么?7月18日,农村发展研究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宾馆隆重举行庆生会,同时授予杜老"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特别贡献奖,授奖致敬词回答了这个问题。特此摘录,并表达本刊对杜老的敬意和祝福。  相似文献   

4.
<正>杜润生代表了一个传统,一个伟大又突出的传统。传统这个东西会传下去,是力量所在,这一点我觉得我看得很准。杜润生整个这一套传统,包括他的思想、理论、作风、风格、人格、魅力都不会限于他那一代,会往下走的。大概几年前,像我们这些当年有幸在杜老的指导下从事过农村研究的人,好像得过一个称号,据说原话是这样的,无非是杜润生的徒子徒孙。不是很雅的一个称号。但是我在今天这个  相似文献   

5.
怀念杜润生     
<正>编者按:2015年10月9日,本刊顾问杜润生老去世。15年来,杜老始终与我们站在一起,给我们指导、支持和鼓励。他的去世,是本刊的重大损失,本刊同仁不胜悲痛!2003年7月,杜老90寿辰时,有关人士曾为他举办关于农村改革的座谈会来庆寿。座谈会后,应本刊副总编辑徐庆全的要求,杜老将座谈会的发言记录稿交给了他。杜老说: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你了  相似文献   

6.
肖洛霍夫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尽管他在苏联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但是人们对于他的认识和研究还是分歧很大的。例如,他是一个什么作家?评论界中就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他是苏维埃时代农民的思想情绪的表达者,或是哥萨克农民的代言人;一种则认为,他是苏联的无产阶级作家。他的名著《静静的顿河》,有人也对它产生了  相似文献   

7.
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也许根本不需要刻意地去做,也许行走间就遭遇了高尚、收获了高尚。了解王德涛的人总会这样感叹。王德涛何许人也?王德涛是个农民,是个成功的农民企业家。在"八仙过海"美丽传说的故里山东蓬莱,王德涛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说他有名不是因为他是亿万富翁,而是因为连田里的娃儿都说他是一个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8.
赵焰 《江淮文史》2013,(1):160-165
虽然年轻时候留过洋,不过人们眼中的段祺瑞,实在不是一个有着翩翩风度的场面人物,他的随意和散漫,以及他呈现的朴实和不拘小节,更像是老家合肥乡村随处可见的农民。在这一点上,段祺瑞一点也不像当年的李鸿章和袁世凯,  相似文献   

9.
有那么两年,HugoBoss的香水代言人是乔纳森·莱斯·梅耶斯——我叫他小乔。我看过无数次那则广告:搏击台上,一男一女相互走近,擦肩而过,他扑向她,她推开他,他走远一点,她又诱惑他——反反复复。让人想起凯鲁亚克小说里的一句话,“爱情真像一场决斗,让我们再彼此深看一眼”,这是整部混乱日冗长的《在路上》里,最为动人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耀眼的灯光中,95岁高龄的杜老颤颤巍巍地被人扶到主席台上,领取建国以来首届经济学创新奖,此时他已经完全失聪  相似文献   

11.
2008年7月18日,杜老95岁华诞。惊回首,相知、相识、相随杜老已28年。杜老仍思维敏捷,但已行动迟缓,口齿吐字不甚清楚。马阿姨已不认人,只认杜老,这相濡以沫的老伴。一丝惆怅,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相似文献   

12.
老任的最大问题,是他在每一点上都是对的,但是每一点加在一起就很丑陋。老任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说错误的话,因为他每一点都搞得很清楚,但忘了根本的现实,我们是从公共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掠夺式的征收体制下,土地不是农民的依靠,而是农民的噩梦用僵化的观点会认为城镇化率越高越好,农村人口越少越好,实则不然。4月初,温家宝总理在吕梁山区考察时表示,土地是农民最大的社会保障,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土地权益。耕地不仅是农民的利益,也是国家利益,因为中国人太多,地太少。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修路、建房都不能乱占农民耕地。  相似文献   

14.
北大一位著名的教授曾这样评价胡鞍钢:第一为中央说话,第二为贫民说话。为中央说话,是指胡鞍钢的研究总是站在决策层的高度,并屡屡被决策层所采纳。为贫民说话,是指他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利益得失,并义无反顾地充当起他们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5.
哀乐声中,我凝视躺在遗体告别仪式中的杜松竹同志,晚期胃癌折磨得瘦骨嶙峋,完全变了形……这就是年近耄耋仍然活跃在贵州史坛的杜老吗?不!不应是这样。这与脑海中那位满面红光,身着短裤,奔忙于市内、省内、海峡两岸,为宣传贵州而勤奋写作的杜老,是多么的不协调。杜老是累病的,是强烈的事业心耽误了治疗的。多好的一位同志走了!从80年代起,我就与杜老相识。十多年来,他为《贵阳文史资料选辑》和《贵阳文史》撰写了近百篇质量很高的稿件。他像辛勤的蜜蜂一样,在近现代史的花圃里到处奔忙,采集花粉酿成蜜。他把贵州过去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大事,把贵州有建树的志士仁人和光辉业绩记录下来,传诸后世,结下了丰  相似文献   

16.
提起袁隆平,整天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朋友总会被这个“农民科学家”感动,“杂交水稻之父”的荣誉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而在我省,在毫州市农业科研所(原涡阳县农科所),同样有这样一个人,他紧跟着袁隆平的脚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誉为“安徽袁隆平”。他的名字,因为“皖麦38”而响亮,他的人格魅力,因为他扎根土地、扎根农村的精神而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
前言由朱元璋所建立的明王朝,是元末农民大起义的产物。因为朱元璋出身于貧苦农民,参加了反元的农民起义,在起义斗爭过程中,他亲眼看列强大的元帝国被大起义的浪潮所摧毁,深刻認識到人民革命的巨大威力。因此,为了巩固新的政权,他被迫采取了向农民讓步的政策,实施了一系列与农民休养生息的措施。在广大人民勤恳劳动的推动下,社会生产逐步恢复发展,并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是,封建政权是代表地主阶級利益的。因此,伴随着社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封建官僚地主阶級的势力也逐漸膨脹起来。他們一方面以高额的田租,剥削其耕地上的农民;同时,当农民因遭受殘酷剥削而陷于貧困破产时,他們又乘机瘋狂地兼併土地。所以,到明朝中后期,就出現了土地高度集中的情况。农民被迫离乡  相似文献   

18.
朱通华 《百年潮》2012,(1):63-65
正费孝通先生以95岁高龄辞世,他真正达到了"仁者寿"和"立德、立功、立言"的境界,是可以含笑于另一个世界的。可是,作为他的后辈和学生,有着从1983年以来长达20年的合作研究的情谊,仍然舍不得他的离去。他是一座桥,是学者与农民之间心心相通的桥,当今大学者中很少有人做得到这一点。他是一位永不服老的智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人,平常好吃懒做,人们都常常戏弄他。有一次,他又到别人家里贪吃去了,主人给他端出了一大碗稠粥,因为粥面结了一层皮,看去没有一点热气。他端起来就猛喝了一口,粥一进嘴就烫得他张口哈  相似文献   

20.
户撒坝为什么一边平一边不平呢?这里有段小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据说户撒坝子是一坵大田,这里住着一个老农民。这个农民本事很大,他一个人耕种着这坵大田。因为这坵田高低不平,他每天都驾牛犁耙,耙了好几遍,还没有耙平。他决心一定要耙平它。可是,有一天,他已经耙到了腊撒坝尾,牛突然死了,不能再耙了,从此田也就种不成了。就这样,当时耙得多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