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基本原则,阐述了以宪法和依宪治国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里程碑地位。《决定》指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十八大产生的新的党中央领导人习近平等在诸多场合也一再申述法治的要义和要求,提出"建立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还强调指出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等。注1可以看出,这些宣示中有某些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法治新思维。新在首次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法治社会"的概念和目标;昭示了一些新的愿景和承诺,再次启动人们对政治制度改革的期盼,也引发理论界的思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法治一直是理论上持  相似文献   

3.
《攀登》2017,(3)
厘清法治内涵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提出后,关于法治的内涵在国家层面一直没有权威科学的阐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基本含义发表的重要讲话可以概括为"法治内涵论"。法治内涵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其内容具体包括"宪法法律至上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论""权利制约论""程序法治论"和"良法善治论"等法学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法律一直是很多人研究的对象,其中,美国法律的基础——宪法更是研究的重中之重。2013年5月,美国著名女传记作家凯瑟琳·德林克·鲍恩的《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一书中文版面世,为正在努力重塑法治精神的中国读者再现了美国宪法制定的历史真相。对制宪会议,美国历史学家们持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当时大会"保守"得吓人,完全是利益集团为自己巩固利益;另一派认为大会代表是充满信念和热情的人,急于建立一个为人民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从辛亥革命至今,中国一直面临着"有宪法而无宪政"的困境。在过去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中,中国历届政府制定了一部又一部宪法;除了1975年的"文革宪法"和1978年受"文革"影响的宪法之外,每一部宪法都罗列了许多公民权利,但在实践中却难以落到实处。如何实现从宪法到宪政的根本转变,已成为21世纪中国面临  相似文献   

6.
吕文增 《神州》2014,(8):196-197
人类社会演进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共同规则的制定,宪法则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规范。西方国家的立宪进程深刻影响了宪法理念的演进,民主、法治、人权、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等的这些西方宪法理念植根于西方社会,这些理念的产生和实践绝非朝夕可成。中国自清末以来,颁布了诸多的宪法和宪法草案,但西方那套宪法理念和精神却未在中国生根发芽,中国也未走上宪政之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性与西方是截然不同的,移植西方的那套宪政规则绝不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7.
<正>纵观世界上法治建设比较成功的国家,不论它们人口多寡、地域大小以及历史文化概貌有多大差异,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有一部良法并赋予其至高无上的权威。相对人治而言,法治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是国家形态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标志。一个不实行法治的国家不可能是现代化国家。而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它的发展与一国社会的发展有密切关联。新中国宪法事业经历了风风雨雨、兴衰荣辱的  相似文献   

8.
刘小红 《神州》2020,(5):279-279
宪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与保障,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防止公权力滥用的有效机制,更是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了解宪法重要性是维护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的重要前提,本文拟结合中国法治实践多维度分析宪法地位的根本性。  相似文献   

9.
《攀登》2015,(4)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中认识和把握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撇清错误认识,更准确、更全面、更科学地深化践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和核心价值观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告诉我们,以宪法精神凝聚共识、以公平正义彰显底线、以法治实践联动要素、以全民守法激发活力、以干部引领价值前行等有机融合了宪法权威、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价值等内容,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强化法治推动力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0.
薛成有 《攀登》2005,24(5):127-128
通过对中国宪政历史和现状的考察,中国宪政存在的问题不仅在于宪法本身需要修改和完善,需要确立良好的宪法制度,而且在于中国宪政的文化基础尚需筑实.因为如果不能改良传统文化中的非法治思想,不能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和宪政道德,则很难彻底地实现宪政政治.  相似文献   

11.
<正>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28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针,也为和谐龙江,诚信龙江,平安龙江建设指明了方向。民主法治既体现了宪法精神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平台,又为我省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保障。民主法治  相似文献   

12.
从整个人类法律文明史角度来看,每个国家的法治发展道路都不平坦,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其法治的形成、发展、成熟和完善也都经历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甚至到今天,还有许多法治的核心问题需要继续探索和实践。本文以英国近代刑事辩护制度的形成和变迁,俄罗斯18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的法典编纂,美国言论自由确立过程中丹尼斯案和布兰登伯格案的审判,以及德国1919年魏玛宪法第48条"紧急状态条款"的变迁为例,对"法治是一个艰辛的、漫长的历程"这一主题进行比较详尽的梳理和阐述,以进一步探求近代以来法治发展中蕴含着的若干规律。  相似文献   

13.
陶波 《沧桑》2008,(4):82-83
弱势群体人权保护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应有之义,作为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更应发挥积极的作用。要完善宪法对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规定,并在宪法原则性的规定下构建起多层次的法律保护体系;要建立宪法诉讼制度;要建立完善的社会法律保障体系;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互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吴邦国说"中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总体上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应当保持稳定。但宪法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部分内容作适当修改是必要的。"●中共中央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也得到全国人大常委的广泛认同,他们认为:中共自十五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新形势下,把这些经验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非常必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是此次修宪建议中最受瞩目的核心内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入宪这也表明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不可逆转。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官员说,修宪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实行宪政是走向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宪政亦称民主政治、立宪政治或宪法政治。具体而言,所谓宪政,就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简言之,宪政即由宪法确认和规范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其实施。近代以来,我国就不乏对宪政思想进行探求的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16.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立法的发展,可见国家领导人的法治观念对社会、法律及两者的现代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邓小平的法制思想发展了毛泽东的法制思想,在法律与治国、法律与政党、法律与政策、民族与法制关系上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江泽民法治观的创新集中体现在中共中央两次用全会文件和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肯定了"依法治国"的权威地位。近20多年来,中国立法的实践有了长足的进展,在正确思想理论指导下,依法治国成为社会的共识,现代法制体系已基本建立,公民的法制观念已经有了质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报刊传媒之一,素有"近代中国百科全书"之称,内容丰富,包含大量的西方法治新闻,创刊十年里对西方诉讼文化作了介绍和传播,以西法为参照,驳斥刑讯逼供制度,主张公开、限时审判,建议学习西方律师制度,推动了西方先进法治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法治盛会"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的新的里程碑,"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成为国人共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已为全民呼唤,中国法治进程必将在全面现代化进程中加速起航。然而,"知易行难",甚或"知"难"行"更难。要把"法治说法"变成"法治做法",要把"法治口号"化为"法治现实",要使"法治中国"的阳光普照中华大地,要让人民  相似文献   

19.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堪称我们今天“法治中国”的历史奠基人.他在废除国民党旧法统的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立法运动,特别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订,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人治历史画上句号,开启了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20.
儒家思想博大而精深,其"民为邦本、宽民惠民"之民本思想为世人所推崇。文章以儒家民本思想的缘起及其内容为逻辑起点,分析了"民本"是中国法治的必然选择,继而列举了民本思想在当代中国法治的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