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口商会的设立始于20世纪初年.清末的汉口已是商业贸易繁盛的地区.湖广总督张之洞特于1898年开设商务局,以办理汉口的一切华洋商务.汉口商人自此有了会议之处.1903年,清农工商部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规定:“汉口属于商业繁富之区,宜设商务总会”.1907年11月,商务局邀集各商董,遵照章程,组织成立“汉口商务总会”,办理汉口一切商务事宜,商务局撤销.辛亥革命后,依照农商部的《商会法》,汉口商务总会改组为“汉口总商会”,经理、协理改称为会长、副会长、会董,迁址湖北路扬子街口.1921年元旦,商会在鄂督划拨的地段(今中山大道949号)修建的大楼竣工,商会便迁往新址.汉口总商会于1928年依照湖北省政府颁发的《暂行整理商会条例》恢复成立.1929年遵照南京  相似文献   

2.
《武汉文史资料》1989年第四辑《汉口忆旧》曾发表过徐明庭、裕和两同志撰写的《六渡桥究竟在哪里?》一文,对六渡桥的桥名和地址作了一些考证和论述,兹根据有关史料和个人所了解的情况对此作进一步探讨.一、桥名“妾似垂丝牵不断,郎如飞絮任斜飘,人都说是伤心树,怕上春风六度桥”.这首“汉口竹枝词”,为清嘉庆道光年间范锴《汉口丛谈》载入.作者是范锴的儿子范涛.《汉口丛谈》一书问世于清道光二年即1822年,书内对当时汉口“坊市街衢”,“大略纪之”.关于玉带河,书上说:“河上木桥横跨,或相距里许,或半里许,在在有之.”书内所列桥名,多达30,其中的六度桥,竟被骚人墨客写入诗中,可见六度桥在170多年前已很有名.  相似文献   

3.
《汉口竹枝词》173首,是1915年旅居汉口的广东番禺人罗汉(维翰)应江汉采风社之征而作,刊载在当年的《汉口中西报》(发行量在全国报业中居第六位)上。这些竹枝词,“对辛亥革命前后汉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逐一刻画,好像是清末民初汉口的一部百科全书,为后世研究汉口者留下了可贵的史料。”(徐明庭先生语)  相似文献   

4.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爱国华侨简照南、简照强(玉阶)兄弟创办的。翻开1926~1927年的《汉口民国日报》,几乎每天都有“飞马牌”香烟广告,这种“飞马烟”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首创产品,记载着它的创业史及当时与英美烟草公司垄断旧中国卷烟工业的斗争史。  相似文献   

5.
旧时汉正街     
汉正街东起集稼嘴,西至硚口,全长约十余华里,为汉口最古老之街道.北边与小夹街、大夹街、汉中路平行,南边与汉水街平行,两边大小巷道均以百计.由于汉正街紧邻汉江和长江,商船穿梭,货运便利,自然形成商业中心.1920年刊印之《夏口县志》卷十八《艺文志》中,曾载诗三首,记当时汉正街之繁华.其一云:“汉口通江水势斜、兵尘过后转繁华.  相似文献   

6.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没有到过汉口,汉口接驾嘴也不是因他来过而得名,这个问题我们两人曾经认真讨论过,以上结论便是我们的共识。并由严昌洪执笔在《武汉春秋》 1996年第 6期上发表《接驾嘴不是接嘉靖皇帝的驾》的短文,完全否定清人黄心庵、范锴所谓“嘉靖帝御跸曾过汉口”、“停轨汉口”等说法。 即不论正德十六年(1521年)朱厚由钟祥入京承大统的一次,也不论嘉靖十八年他由京往承天(钟祥)谒父母陵的一次,抑或是他这次由承天再返京的一次,共三次的交通路线中,都不包括汉口。 然而范锴所著《汉口丛谈》,仍在书店出售。而《…  相似文献   

7.
俄皇太子来到汉口 《汉口租界志》在1891年“大事记”上写着:4月19日,俄国皇太子克萨雷威茨与其亲戚希腊王子乔治乘“沃拉迪沃斯托克”号及战列舰“科雷兹”号、“波博尔”号抵达汉口。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晴川阁设宴款待,并赋诗志庆。  相似文献   

8.
《经典释文》音注是多层次多体系的,其“如字”音层次为常用音的常用义。考察《毛诗音义》中“行”之“如字”音读,是全面考索《经典释文》“如字”音的一次小实验。《毛诗音义》中“行”之“如字”音读为衡。  相似文献   

9.
“五百年前一沙洲,五百年后楼外楼。”《汉口竹枝词》里的一个名句,精炼地概括了汉口从一个汉水边的码头。成长为一个世界知名的近代化城市的历史。近代,外国人要深入中国腹地,指名要在汉口开埠;国人也言必称“大汉口”,或曰“四大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或曰“天下四聚”(京师北京、苏州、佛山、汉口)。  相似文献   

10.
附录     
1926年国民革命军攻克汉口后,10月20日成立汉口市政委员会,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汉口,成立三镇合一的武汉市政府.此当武汉市建市之始.次年,省市改制,汉口又独立建市,改为汉口特别市,直属国民政府管辖.以后武汉三镇又有分有合,至1949年武汉解放,汉口先后有6位市长任职.现将本刊《武汉人物选录》所载的6位市长简况选登如后,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旧时武汉工商界拉帮结社之风颇盛。 据《夏口县志》载,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夏口即有药材行帮公所存在。随后,各种公所、公会、会馆、帮、行不断成立,令人眼花缘乱。至解放前夕,正式登记的工商同业公会即有 339家(汉口 227、武昌80、汉阳32),与民间三百六十行的提法已比较接近。 为什么本地和外地来汉经营的工商来者喜欢结社呢? 据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版的《最近汉口工商业一斑》一书,解释为:汉口为中原最大之市场,不特为本省商人所趋集,其各省之商贾,无不有本店或支店设立于此间。然国家幅员至广,…  相似文献   

12.
旧中国新闻界的五花八门,没有比30年代初期的武汉更为洋洋大观了.报纸大约不下四五十家,其中有历史最久的《汉口新闻报》,其格式、版面、文风还保持20世纪初期上海《新闻报》的传统,看了真可令读者“发思古之幽情”.有国民党的机关报《武汉日报》,似乎比南京的《中央日报》更加剑拔弩张;有黄埔系主办的《汉口新民报》(与南京《新民报》并非一家)这个报纸,后来扩大而披上了“扫荡”的戎装;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报纸,而十之八九,都带有各自的背景,有属于省政府、汉口市政府、武汉警备司令部的,也有代表某一军、某一师的,甚至还有专门为特税处宣传的.也有如上海《晶报》、《罗宾汉》这样的小报,而品格更加下流.比较认真的反而是专门谈戏的《戏剧报》.  相似文献   

13.
1943年3月30日,是汪精卫叛国投敌,另立“国府”的第三年.汪系的大小喽罗早就策划届时举行什么“庆祝大典”.汪伪中国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为此发布《为庆祝国府建都三周年纪念告民众书》,责成伪汉口特别市教育局组织“汉口特别市青少年代表团”赴南京参加“庆祝大典”.  相似文献   

14.
1861年汉口开埠,大批外国人涌人,带动了汉口及周边地区人们着装的变化,特别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加剧了汉口着装的西化,一时富商巨贾、达官显贵、社会名士都穿起了西服,正如广东番禺人罗汉在《汉口竹枝词》中所说:“西人服尚亦分时,修短裱纤自合宜。寄语效颦须讲究,莫教嗤病笑东施。”生动地描述了西服在汉口流行的盛况。  相似文献   

15.
1940年,蒋经国初任江西四区专员。新官上任三把火,一到赣州,便提出“建设新赣南”,首先就是除三害:查禁烟、赌、娼,并从禁烟开始。 当时我在赣州任市区区长,管辖五镇两级,工作在除三害的最前线,知道当时禁烟的一些情形。  相似文献   

16.
蒋经国新官上任三把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蒋术,1921年生,毕业于黄埔军校16期。抗战时期曾在越南学习和工作,亲历、亲见蒋经国脚穿草鞋,深入民间,励精图治,禁绝烟、赌、娼,严惩贪官污吏的种种事迹。  相似文献   

17.
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世界第四大河,中国第一大河,源于海拔5600米的青海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兼有雪源、雨源两性;在青海部分至四川巴塘称通天河,入云南境内称金沙江,从四川宜宾以下称长江;长江的宜宾至宜昌段为上游,宜昌至汉口为中游,汉口至江口为下游。长江自西向东,流经九个省市入海,年平均流量3.24万米~3/秒,本、支流面积180.71万平方公里,1990年居住人口约4亿3千7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38.5%;可供航行的里程在3万公里以上,是我国中部交通运输大动脉,南京港年吞吐量4000万顿以上,为全国最大内河港口;这一“黄金水道”,外人称为“长海”,其腹地之广、物产资源之富、居民之稠密,世无其匹。晋人郭璞写过一篇《江赋》述川渎之美:“呼吸万里,吐纳灵潮,自然往复,或夕或朝。激逸势以前驱,乃鼓怒而作涛.”《释名》说:“江者,公也。出物不私,故曰公也”;《风俗通》说:“江者,贡也。为其出物可贡”。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自1989年以来曾先后与汉口的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政协共同协作编辑出版了4辑《汉口忆旧》,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和好评.为便于读者的查阅、引用和订购,现将《汉口忆旧》之一、之二、之三的总目录介绍如下,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洋 《钟山风雨》2014,(1):52-53
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攻下南京,同年4月18日,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发表《定都南京宣言》。首都南京作为全国首善之区,又系国际观瞻,而娼妓作为旧时代的遗毒,与赌博、烟毒一样,很快就成为被禁的对象,1928年7月25日,南京国民政府在首都下达“禁娼”令,于同年9月1日起,查禁公开营业的娼寮,娼妓们听闻后,纷纷另谋生路。  相似文献   

20.
记得在人民医院住院期间,为我治病的一位医生,曾就汉口六渡桥消失询问于吾.答曰:所询事,不熟悉,只能浅议一二.六渡桥确乎是昔日汉口繁华的聚焦处,那首冯翔的民谣《六渡桥》尽写老武汉人对她的眷恋:"屋里住倒王家巷,在一中上的中学,每天弯到六渡桥……六渡桥不见了,六渡桥不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