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韩复榘其人 韩复榘(1890---1938),字向方,河北霸县人。1910年投北洋陆军第二十镇冯玉祥营,任司书生。1911年随冯玉祥参加滦州起义。此后历任冯部文书、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1925年授陆军少将,任师长。1926年晋陆军中将,在直奉战争中,任前敌总指挥,率部迎战阎锡山。  相似文献   

2.
韩复榘(1890——1938),字向方,河北霸县人,原是冯玉祥部列兵,后历任冯部营长、团长、师长、军长、河南省政府主席,1929年投靠蒋介石,历任国民党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山东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司令.日军进攻华北时,不战而放弃山东,遭到全国舆论之谴责.蒋介石迫于人民压力,并因韩长期截留地方  相似文献   

3.
说起民国时代的西北军,自然会联想到西北军中的“十三太保”。所谓“十三太保”是指冯玉祥一手提拔并曾十分倚重的十三名军官。他们分别是:韩复榘、孙良诚、孙连仲、石友三、刘汝明、佟麟阁、张维玺、程希贤、葛金章、过之纲、闻承烈、韩多峰和赵席聘。 “十三太保”的说法在西北军中流传已久,究竟从何时开始叫起的,其说不一,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1918年至1920年冯玉祥驻军湖南常德的时候。当时冯部的正式番号是“陆军第十六混成旅”。那时韩复榘等人都还是营级军官,如韩复榘为三团一营营长,  相似文献   

4.
杜林 《炎黄春秋》2002,(10):66-69
远在1922年梁漱溟先生尚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执教时,作为陆军检阅使的冯玉祥将军驻守北京,他邀请梁先生在北京南苑基督教青年会,为其下属五个旅的官佐讲学,主要内容为儒家哲学与梁先生的政治主张,每次听讲限一个旅,由旅长率全旅官佐前往。当时的韩复榘还是个营、团级的官佐,他认得讲学的梁先生,但梁先生却不认识他。30年代初期,韩复榘任山东省政府主  相似文献   

5.
韩复榘,字向方,1891年2月生,原籍河北霸县(今霸州市)台山村。他在家中排行第四,西北军中他的部下称他为"四先生"。他自幼聪颖机敏,上过几年学,对诗、文、书法下过功夫,四书五经琅琅成诵。1910年,十九岁的韩复榘由于生活困难,独身闯关东,结  相似文献   

6.
韩复榘,字向方,1891年2月生,原籍河北霸县(今霸州市)台山村。他在家中排行第四,西北军中他的部下称他为“四先生”。他自幼聪颖机敏,上过几年学,对诗、文、书法下过功夫,四书五经琅琅成诵。  相似文献   

7.
胡学亮 《纵横》2011,(2):40-44
韩复榘是民国时期威振一方的大军阀,他原是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因其作战英勇,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故深得冯玉祥的信任。后投靠蒋介石,官至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并担任山东省政府主席达八年之久。1938年初因违抗军令、抗战不力并密谋反因违抗军令、抗战不力并密谋反蒋而为蒋介石所杀。由于他的性格、作派和经历特殊,有关他的传说和趣闻一直很多,但多属于演义之类的故事,其真实性颇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8.
新书微讯     
《文史天地》2013,(6):95-95
《我的父亲韩复榘》内容简介本书整体再现了国民党陆军上将韩复榘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介绍了他的个人生活,对子女的教育,与各方(冯玉祥、蒋介石、张学良、日本人、共产党)的合作、矛盾与斗争,理政情况(公务、文化、教育、剿匪、救灾),时人、后人对韩的评价,等等。  相似文献   

9.
韩子华 《纵横》2010,(8):41-44
我是韩复榘的次子,1923年出生在北京南苑的军营附近,那时父亲在冯玉祥的部队任团长,母亲是随军家眷。  相似文献   

10.
刘芳 《文史月刊》2002,(3):16-24
据我所知,冯玉祥(焕章)将军在清朝新军二十镇第四十协八标当把总时,随军调辽宁新民屯,当地有美国长老会所立教堂。某日,冯闲游路过教堂,正值由中国牧师刘岳主讲《基督的自由、平等、博爱》。冯听了很觉入耳,感到基督教的教义,对带兵大有用处,还感到教会中的人和气又有礼貌,就开始对基督教产生了良好的印象。冯玉祥年轻时不善辞令,升任八十标第三营管带(即营长),标统让他向部下士兵讲话,他面红耳赤,脖子也粗了,越急越说不出话来。这就更激发他勤去教堂听讲,借此学会向群众讲话的技巧。这是冯日后信教的引线。  相似文献   

11.
一从1936年10月至1937年7月7日事变之前,日军以北平为目标,不断在宛平城北、卢沟桥一带及平汉铁路北侧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日军剑拔弩张,战事已呈一触即发之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师长冯治安和旅长何基沣认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应慎重考虑派守宛平城和卢沟桥的部队。经过反复研究,认为由二一九团金振中的第三营防守城、桥最适合。金振中,字霭如,1903年生于河南固始县一个贫寒农家。成年后投军冯玉祥部队,给冯玉祥当侍卫兵,不久考入由冯玉祥创办、爱国将领张自忠任校长的西北边防陆军军官学校。军校毕业后,在冯部历任排、连、营长,曾参…  相似文献   

12.
正刘雨桥老先生曾与韩复榘有过较深的交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笔者曾多次釆访过刘老,从刘老回忆中,笔者聆听了许多有关韩复榘的故事。现整理三则,以飨读者。一、语不惊人死不休民国年间,大名鼎鼎的韩复榘在山东省当主席前,曾在冯玉祥将军麾下当过师长。韩复榘当师长时对"西洋医术"颇有偏见。有一次,冯玉祥为了改善韩部的医疗条件,特派了一位叫刘雨桥的上校医官来韩部工作。刘雨桥见韩部的师直属医院竟  相似文献   

13.
冯玉祥的女儿冯理达(1925-2008年),曾是全国政协委员、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主席以及免疫学专家。冯理达这样评价父亲:作为军人,他正义凛然,从容大度;作为父亲,他慈祥严格,风趣幽默。她一直保留着一个泛黄的笔记本,这是冯玉祥留给她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14.
84年前的1929年,冯玉祥的一记耳光成为我父亲韩复榘"出走"的直接诱因,让西北军走向土崩瓦解,也开始了一段我父亲与蒋介石之间矛盾此起彼伏、恩怨纠缠不断的历程,直至1938年我父亲被蒋介石下令枪决于武汉。当时,"讨桂之役"甫歇,南京方面与冯玉祥部的矛盾又变得尖锐起来。冯玉祥为生存与发展计,决心与蒋介石一决雌雄。但包括我父亲在内的冯军将领大都不赞成冯玉祥"联阎打蒋"战略和"后退决战"军略。冯玉祥斥责我父亲:"你给我住嘴,到外边跪着去!"会议室外边还是一间屋子,  相似文献   

15.
1931年7月中下旬,驻扎在平汉铁路新乡、安阳和邢台一带石友三的第十三路军,在冯玉祥的策动下沿平汉线北进,向驻守在石家庄等城镇的东北军发动军事进攻,目标直指北平和天津,企图将张学良的东北军逐出山海关。这就是历史上的石友三反张倒蒋战争。冯玉祥为促石友三发动,曾派密使分别向山西晋军将领、山东韩复榘及原西北军诸将领活动,冀图将北方各反蒋势力联合起来,达到反张倒蒋东山再起的目的。现公布的这几份电报,对研究冯玉祥生平及中原大战之后的历史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史博览》2010,(10):44-44
<正>河南遍地成匪,久为各报所详志。顷得最确消息,冯玉祥亦造匪者之一,缘赵倜(1922年5月前任河南督军,编者注)创办之全省巡缉队共有百余营,其病国殃民,不堪言状。冯玉祥因河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2017,(10)
正朱晦生是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陕西省朝邑县(已并入大荔县)国民党、共产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朱晦生离开家乡,到山东的国民党第三路军当兵。第三路军是韩复榘的队伍,抗战初期改编为第三集团军。朱晦生从士兵做起,而后是司务长、司书、军需主任。韩复榘被蒋介石处死后,孙桐萱任总司令。1938年秋季,第三集团  相似文献   

18.
港台及海外冯玉祥研究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港台方面总的来说,台湾对冯玉祥的研究并不很深入,这主要同台湾的政治气候有关,由于民国史上蒋介石同冯玉祥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貌合神离,甚至大动干戈。令蒋介石更为恼火的是在他日薄西山的时候,冯玉祥却在美国大肆抨击他。因此,冯玉祥的研究在台湾很长时间一直是一块禁区,除了在《中外杂志》、《春秋》、《艺文志》等杂  相似文献   

19.
倒戈将军石友三董天备,崔金剑石友三,字汉章,1891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县。1912年京畿武卫左路备补军在北京招兵,石友三投军于第三营营长冯玉祥麾下。初为马夫,由于石办事机警,巧于钻营,善投人所好,在冯部入陕援川之际,提为冯的贴身护兵,受到冯玉祥的赏识...  相似文献   

20.
正一代师表陶行知毕生致力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关他守信重义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1927年12月,应河南督军冯玉祥邀请,陶行知准备去河南一趟,助其规划河南教育,推广部队识字运动。冯玉祥开出的条件很诱人,答应捐一笔钱给晓庄师范(由陶行知与黄禄于1927年3月在南京晓庄创办,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试验乡村师范)。时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的凌冰和陶行知是好朋友,也力邀陶行知赴豫,哪怕一天也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