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叶露 《福建史志》2023,(6):15-20+75
新旧党争是宋代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朋党之争。陈次升是北宋时期著名大臣,历仕三朝,三居言职,经历了由躲避党争到主动参与党争的转变。他与新旧两党官员联系密切,同情元祐党人,名列“元祐党籍碑”。他重视理财,提倡仁政,在地方任职时恪尽职守,造福一方百姓。  相似文献   

2.
石介《庆历圣德诗》是北宋中期政治、学术与文学三者强力互动的产物。儒道实践精神的迅速张扬,以“君子小人之辨”为核心的朋党政治新理念的成熟,以及赋颂文学传统的传承与嬗变,共同造就了该诗不同凡响的精神内涵。作为宋初儒学名家,石介将“道”的普遍原则运用于时政判断之中,褒贬忠佞,形诸歌咏,不仅开创了以赋颂之作为党争服务的先例,且标志着朋党政治已经完成了由权利之争到意气之争的形态转变。在北宋政治文化及颂美文学的演进史程中,《庆历圣德诗》无疑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北宋台谏制度与党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台谏制度与党争沈松勤《宋史》卷三九○传论有“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之说。作为一种监察制度,北宋台谏在巩固君主集权的过程中,确曾起过积极作用;台谏对北宋学术文化的繁荣所起的促进作用,近来也为人们开始认识①。但这仅是一方面。由于台谏有与生俱来的封建专...  相似文献   

4.
马建标 《近代史研究》2012,(3):109-128,161
从表面观之,民初党争运动发生在立宪派和革命派之间,居于幕后操纵的却是袁世凯。民初党争,与其说是西式的“政党政治”,不如说是中式的“派系政治”。在中国,最高权力一直掌握在君主手中,无论是西式的三权,中式的中央与地方,都是在下面分,最高权力则不能分。辛亥革命后,虽然没有了君主制,如何集权则是袁世凯面临的主要问题。袁的“不党主义”,及其他凌驾于党争之上的举措,似乎均与此有关。进言之,袁之后的中国最高统治者都面临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掌握了话语霸权的西式民主、选举、分权、权力制衡,另一方面是对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5.
蔡京于北宋朝末季长期居于宰执之位,历史评价为“奸”。其经济之能及书法成就,却因人讳功、瑕瑜相掩,渐至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巩义市北宋皇陵管理处藏《会食宁神院题名碑》作为蔡京于宋绍圣时期所书真迹,展现出其长于交际,善于结纳内侍官员的处事风格。在党争成风的北宋后期,透视蔡京在维系政治联络、构建政治同党的行为倾向。其不避物议的率性也是造成生前之败、身后之辱的原因之一。通过对碑中涉及人物、事件的分析,解答了以往不为学者关注的内侍人员身份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北宋前期,言论相对宽松,政治相对自由,士大夫敢说、敢做、敢当。如范仲淹、欧阳修、包拯、蔡襄、赵抃等人,都是在谏官职位上,以直言谠论、不避权势而留名青史。北宋后期,党争不断,士风凋零,蔡京、童贯之徒皆以见风使舵、吹牛拍马走上权力巅峰,能说直话的空间越来越逼仄,敢说直话的人越来越  相似文献   

7.
湖南是北宋时期的主要贬谪地之一。从贬官人次看,湖南贬谪地的地理空间分布与交通路线的关联度较高,为了管控被贬官员,经行湖南的交通干线,即郴州路、桂州路、潇贺道沿线的治所城市是朝廷贬谪官员的首选之地。从北宋前期到后期,由于党争的日益剧烈,湖南贬谪地的地理空间分布呈现出两个变化趋势,一是与中央王朝政治中心的距离越来越远,二是越来越多地选择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皆更为恶劣的贬谪地。北宋时期湖南贬谪地的地理空间分布及其变化,反映出中央王朝统治权由近及远、从中心到边缘的扩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北宋士大夫参加“制科”考试前上呈的“贤良进卷”为研究对象,以张方平、李觏、陈舜俞、苏轼、苏辙、李清臣、秦观七人的“贤良进卷”为例,分析其性质、结构和写作特点。然後,举例概论“贤良进卷”与北宋学术思想、党争形势、文学创作的关系,并认为它的来源是唐代的进士“行卷”,是科举制度影响文学的最佳成果,也是士大夫文学的典范形态。  相似文献   

9.
《周易》象数与元大都规划布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是人类作用于地理环境的集中点,是人类群体活动于地理环境最强烈、最敏感的地区。中国古都的选址、规划设计和布局往往是那一时代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事实上,中国各朝代的古都都是那个时代文化思想观念在国都城市面貌上的投影。国都的物质实体和时代的文化思想,如影之随形,不可分离。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发源和传承着东方文明,自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国都规  相似文献   

10.
正北宋书画鉴藏探究赵娟著北宋的文化、科技、艺术都有辉煌表现,社会对书画的热忱,使书画鉴藏蔚然成风。该著是作者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关I照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结合书画鉴藏史以及书画自身的特性,系统论述北宋书画鉴藏的特点及影响。具体内容包括北宋书画鉴藏发展概况、宫廷书画鉴藏、士大夫书画鉴藏、书画鉴藏特点以及影响等。  相似文献   

11.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在理论上对文学所提出的文学内容现实化和形式表达平易化的要求,深受当时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的影响。诗文运动的倡导者在政治上是科举制度的受益者,因此他们反对与现实隔膜的贵族文风,在思想上是思想形态世俗化的参与者,因而提倡思想情感表达方式的平易畅达。  相似文献   

12.
论孟子"仁术"说对北宋儒医文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仪明 《史学月刊》2002,(11):24-29
孟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对北宋时期儒医文化的发展曾产生过巨大影响 ,其中以“仁术”说最具代表性。“仁术”说见于《孟子·梁惠王上》篇 ,是孟子对“为仁之道”的阐发。随着孟子地位在北宋的不断升格 ,孟子学术思想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医学逐渐被定名为“仁术”。孟子“仁术”说促进了官方对医学的重视 ,北宋诸帝无不提倡医学 ,使之成为行“仁政”的重要措施。另外 ,北宋尊孟一派的儒者 ,无不医儒互参 ,这也是孟子“仁术”说重要影响的一个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正北宋书画鉴藏探究赵娟著北宋的文化、科技、艺术都有辉煌表现,社会对书画的热忱,使书画鉴藏蔚然成风。该著是作者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关照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结合书画鉴藏史以及书画自身的特性,系统论述北宋书画鉴藏的特点及影响。具体内容包括北宋书画鉴藏发展概况、宫廷书画鉴藏、士大夫书画鉴藏、书画鉴藏特点以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处于北宋中期新旧党争而陨落的过程。青年时期,诗人怀抱济世救民、建功立业的雄心大志。这时期的作品,绝大多数充溢着昂扬乐观的情绪和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令人感到诗人“奋厉有当世志”(《东坡先生墓志铭》),象《初发嘉州》、《巫山》、《入峡》等等,无一例外。诗人虽自幼便受道家思想的薰陶,诚如《众妙堂记》所载:“眉山道士张易简教小学,常百人。余幼时亦与焉,居天庆观北极院,予盖从之三年。”  相似文献   

15.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因受党争牵连流徙郴州的北宋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又自郴州诏移横州(今广西横县)编管,进入岭南,时年四十九岁。元符  相似文献   

16.
马兰 《神州》2013,(14):168-168
胡瑗作为北宋通儒,在宋代乃至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本文以胡瑗乐律思想为切入点,从胡瑗更铸雅乐的背景,过程结果三方面探究其乐律思想,认为,他虽然精通算术和乐律,但对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贡献却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7.
《读本朝史有感十首》是现存宋诗中唯一一组“本朝《实录》”的“读后感”,可视为简要的北宋“党争诗史”.其作者应为刘克庄,而非通常认为的项安世;“本朝史”一辞在此专指宋代官修诸朝《实录》,而非泛指一切关于本朝史事之官私史籍、笔记;刘克庄因担任实录院检讨官、国史院编修官之机会,加以自身的写作习惯与政治际遇,遂有此作.  相似文献   

18.
首善书院是晚明学者冯从吾、邹元标建立的讲学书院。长期以来,学界视其为东林书院之附庸,从而简单地将其禁毁原因归结为受东林书院的牵连,是党争的结果。但是,首善书院的禁讲和禁毁实际上是取决于当时流行的政治观念——“讲学即是结党”。在这种观念下,一切讲学都是与政治相冲突的。而在京察前刻,作为官僚身份的讲学者们在京城的讲学强化了这一政治观念。政治与讲学之冲突于是发生。首善书院之禁毁,正源于此,而于党争无涉。  相似文献   

19.
儒家的领导思想是诸子百家中对中国古代领导和管理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它所倡导的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修身正己的从政道德、以民为本的思想、举贤用贤之道、中庸忠恕之道等,都在促进社会文明公正方面起过积极作用。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博大精深,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伦理等多个方面,其中安邦治国的领导思想占有突出地位。本文从治国、为政、用人、克己和处事等方面探析了孔子的领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郑栋玲 《史学月刊》2023,(3):126-132
<正>北宋神宗朝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争议最大的改革事件,被后世称为聚讼千年的变法。这次变法改制涉及的广度和深度是巨大的,围绕新法的存废问题,朝廷内部形成了支持变法的新党和反对变法的旧党两大对立政治集团。北宋中后期,两党之间的矛盾反复激化和升级,新旧两派交替执政,政局反复震荡,绝大部分朝臣或主动或被动寄身于新党或旧党,他们的政治命运随着政局的跌宕起伏而大起大落。然而,在不同时期,也有少数官员试图平衡党争,调和新旧两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