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一叶孤舟,扬帆破浪。仿古木制帆船“郑和一号”,从台湾基隆港出发,经过海上5个昼夜近500海里的航程,于7月7日靠泊目的地江苏太仓港码头。这是应2008年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邀请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宝岛船舶。在台湾著名旅人、船长徐海鹏的带领下,5位船员终于从踏上了当年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徐海鹏说:“我真的印象很深刻,在长江里面太仓港的规模那么大,具备万吨轮以上的停泊条件,看得出来太仓在港口吞吐量方面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1999年2月底,台湾省慈济化志业《经典》杂志社总编辑王志宏先生和撰稿人李菁菁小姐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中国古船模型研制中心签定提供郑和宝船、宝船队和沿海名海船模型、塑造郑和像以及学赴台湾参加“郑和下西洋特展”活动的协议,双方即开始了紧张的筹备。6月初接到《经典》邀请函,开始了申请赴台的办理手续;撰写学术交流的稿并于6月底交稿;7日底船模装箱启运,8月中旬船运直航抵达展览现场。  相似文献   

3.
朱魏 《郑和研究》2006,(1):134-134
笔者从2006年1月25日在太仓召开的郑和航海博物馆布展说明会上获悉,太仓郑和航海博物馆将于今年中国航海日(7月11日)之际建成开放。  相似文献   

4.
《郑和研究》2010,(2):F0004-F0004
2010年6月11日,台湾中华郑和学会章乐绮理事长到访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在外出差的我会丁子纲执行理事长指定专人负责接待。当晚,研究会部分专家学者、郑和后裔代表作陪,由去年曾出席由台湾中华郑和学会举办的“世界华人郑和论坛”的研究会副秘书长高锦安、《郑和研究》主编王健研究员负责接待并设宴欢迎章理事长。老友新朋欢聚,气氛热情友好。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学在中国的科学百花园中是一株迟育的幼苗。台湾的博物馆学作为我国博物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萌芽于50年代。 1945年日本投降后,台湾回归祖国怀抱。但那时只有台湾省立博物馆等少数机构,博物馆界从业人员少,博物馆在社会文化事业中的作用很微弱,博物馆学研究尚未提到日程上来。 5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历史博物馆、台湾科学教育馆、台湾艺术馆、铁路陈列馆、  相似文献   

6.
许亚洲 《郑和研究》2007,(3):62-68,72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尤其令世人瞩目的是我国造船史学界公认的秦汉、宋元、明初(郑和下西洋)这三个成就辉煌的历史时期。可以说,在明初之前的中国历代造船技术成就,为郑和下西洋奠定了船舶基础;而郑和远航下西洋的船舶是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新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我有幸应邀参加云南省在昆明举行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云南省政府在昆明体育馆隆重举行纪念大会;在云南省民族博物馆参观郑和展;在云南艺术剧院观看了大型音乐剧《郑和与海》;在云南大学科学馆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郑和出生地晋宁县参观郑和公园暨郑和纪念馆等。  相似文献   

8.
2008年9月25日-10月3日北京大学教授孔远志应邀访问台湾。9月-29日、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孔远志教授特地造访(台湾)中华郑和学会,受到学会理事长汤绍成博士、副秘书长赖进义以及学会会员台湾师大地理系教授徐胜一和建筑师沈恺等热情接待。原中华郑和学会会长刘达材将军因年老体衰不能前来,亲自打来电话,向孔教授的来访表示欢迎。  相似文献   

9.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一文讨论了郑和下两洋船舶的尺度等问题,本文拟讨论其船队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郑和研究》2009,(2):23-23
2009年3月26日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接到台湾中华郑和学会邀请函,邀请我会组团参加2009年9月18日将在台北召开的“世界华人郑和论坛——郑和与航海、文化、科技学术研讨会”。该届论坛旨在探讨郑和远航涵括的科学、技术、文化、宗教、航运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1.
2009年9月18。24日,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派出以高锦安为团长的学术代表团参加在台北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华人郑和高层论坛,并对台湾郑和及海洋文化相关的遗址遗迹作了考察。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传播郑和文化,弘扬郑和精神,郑和公园内建郑和碑林一座,共有碑刻64块,碑林中的碑文,从明代、清代、近代和当代的名人中精选了64块撰丈,同时邀请了64们文人书法家挥豪劲书。碑林长年免费对外开放,充分发挥碑林的宣传作用,对广大游人及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根据《昆明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大力发展博物馆业的实施意见》精神,  相似文献   

13.
郑和下西洋是“宣德化而柔远人”,外抚四夷,“厚往薄来”,共享太平的和平外交。历时28年,进出口货物数百种类上千万担,旅客上千人次,驾驶各型船舶,选择最佳时期和航线,运用通信导航设施,保障航行安全,货物配载,旅客服务,船舶管理,科学航海,郑和航海术到达相当高的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史料证明,明成祖敕建的南京“静海寺”就其功能而言,是一座“国际友谊博物馆”或“航海成就博物馆”。明初以郑和为首的大航海,为静海寺的建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朝廷的干涉,又给这座“博物馆”的成立提供了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15.
海涛 《郑和研究》2006,(1):59-59
2006年4月12日下午太仓市政府在市花园宾馆召开“郑和航海博物馆”布展内容设计论证会。会议由太仓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委副书记孙耀明、副市长盛蕾参加会议,郝和研究专家学者二十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太仓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黄友良局长主持,首先听取了上海海事大学时平教授编制《郑和航海博物馆布展内容设计书》、上海汉图制作中心提供的展览设计方案的汇报。到会专家、学者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充分肯定了设计方案有超前理念,大量应用高科技手段展现600年前郑和下西洋起锚地太仓的壮观场景,使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6.
海涛 《郑和研究》2010,(1):50-50
在国家交通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中国航海博物馆正在紧张筹备建设期中。为了向世人展示一个“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向社会各界积极征集航海类文物、实物。目前,该馆文物征集人员赴海南省西沙群岛征集到郑和下西洋时期沉船遗物数百件,品种涉及陶瓷、铜钱、渔具等,其中不乏珍贵的外销瓷器。海博馆的文物征集工作得到江苏省文物局和南京市博物馆的有力支持,南京市博物馆将调拨包括明代建造郑和宝船时使用的木船板、方木桩在内的20余件文物给海博馆。  相似文献   

17.
周丽婷  张沁 《神州》2012,(21):210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是行业性博物馆,又带有综合与艺术特征的博物馆。于2012年7月展推出了《海上两万里,馆藏西方航海文物展》的临展,此次临展以郑和下西洋607年为契机,主要展出了西方系列航海仪器。本文主要阐述了临展的展览定位与设计理念,并根据此实例跟大家探讨博物馆陈列设计的主要陈列手段与展览特征。  相似文献   

18.
印尼爪哇商业大城三宝垄之名因纪念郑和而取,三保圣洞则是郑和船队抵达三宝垄时,官兵驻扎的地点,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九日都有纪念郑和的庆祝活动,不少印尼华人来此求平安及生意兴隆,他们对三保大人郑和很是重视,奉若神明。  相似文献   

19.
印尼爪哇商业大城三宝垄之名因纪念郑和而取,三保圣洞则是郑和船队抵达三宝垄时,官兵驻扎的地点,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九日都有纪念郑和的庆祝活动,不少印尼华人来此求平安及生意兴隆,他们对三保大人郑和很是重视,奉若神明.  相似文献   

20.
《郑和研究》2002年第l期刊登了日本学松浦章教授、王海燕、时平译的《关于郑和下西洋随行人员事迹》一,它告诉我们一个重要信息,日本学和台湾学都十分重视明代兵部《武职选簿》中有关郑和下西洋武职人员升赏事迹的记录,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