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县市地名由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名的典型特征是地域性、文化性和独特性。依照地名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分为山水地名、示位地名、寄意地名、历史地名、特殊地名等。河南现有县市地名121个。这121个地名中,大致有山水地名26个,方位地名13个,祈愿地名12个,历史地名50个,特殊地名20个。这一数据不仅充分说明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名是河南地名的主流,其他原因形成的地名是河南地名的补充,而且切实反映出河南地名形成和演变的悠久与复杂。  相似文献   

2.
地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骥才 《江淮文史》2003,(3):169-170
一些城市的历史街区在“旧城改造”中被荡涤一平之后,留下的只有一个地名。这地名有名无实,空泛无用,改掉便了。于是,许多地名正在成批地被从地图上抹去。我们对自己的“革命”总是这样干净彻底。有名无实的地名这样毫无意义吗?近日读了李辉和袁鹰二位先生由于襄阳与徽州易名而发表的真知灼见,更引起对地名本身的深思。首先,地名决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一个特定地域的名称。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有了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含义。如果这地方有其独有的历史与命运,地名便是这历史命运的容器,比如唐山与大地震的灾难,平型…  相似文献   

3.
地名中包含着重要的环境信息,特别是大量真实、生动记载动植物生存环境及分布特征的地名。具体到汾河上游亦如斯。汾河上游的地名为我们研究历史时期这一区域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书是以地域范围(行政区域)记述事物的,这是其基本特征。也就是说,地方志书均记述一地的行政区划的变化和历史沿革,这都离不开与其有关地名的内容。所以,地名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纂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中,大多地方志书或设置地名录、地名考等章节集中记述,或结合建置、行政区划内容分散记述,  相似文献   

5.
从古至今,中国学者对新疆(古称西域)地名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时期,为明代以前。这时期的主要地名文献有《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大唐西域记》、《突厥语大词典》等。这个时期还没有出现地名专著,主要是一些以游记、考察为主的具有地名文献意义的地理著作。  相似文献   

6.
李鹏  封丹 《人文地理》2015,30(2):58-64
最近三十年出现的地名研究的批判性转向,使地方命名的政治过程成为地名研究的核心议题。在此背景下通过从化温泉这一著名旅游地的地名变更过程的研究,对我国地名变迁的政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一个地方的命名是一场复杂的政治经济角力过程。"从化温泉"这一地名在历史的演变中拥有了令人瞩目的"符号资本"价值,成为中国政治体制中不同尺度行动者积极争取的对象。处于上层尺度的行动者通过政治事件与营销不断累积"从化温泉"的政治符号意义,使其成为国家尺度的地方范畴。而处于下层的地方政府则通过地名转移使用赋予"从化温泉"以新的地方意义。在这场围绕地名的争夺中,地方社区与地名的历史联系被边缘化甚至消除。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川东南地名出发,运用统计学与文献学相结合的方法,论析土司制度在川东南的实行对这一地区地名命名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又以地名为导向探寻相关的土司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8.
正东周时期金属铸币,如燕国、齐国的刀币,东周、郑国、卫国和晋国的空首布,赵、魏、韩三国的平首布,楚国的铜贝等,其币面常铸有文字,这些文字中有很多是地名。据黄锡全先生统计,先秦时期金属铸币上的地名不少于400个~([1])。这些地名过去常被认为是货币铸造地。现在很多学者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反思,认为这些货币上的地名并非全是铸造地~([2]),但并未对这些地名的性质提出新的意见。本文以齐大刀和方足小布上的地名与铸造地的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川东南地名出发,运用统计学与文献学相结合的方法,论析土司制度在川东南的实行对这一地区地名命名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又以地名为导向探寻相关的土司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银行民国七年(1918年)版"上海等处地名国币券",以下称"上海等处地名国币券"。这是人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一种钞券。熟悉,是因为在钱币市场或相关图籍中常可见到该券(图);陌生,是因为该券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内情":如该券究竟有多少处地名(地名底纹)、有的地名为何在中行编印的资料中被"遗漏"、个别地名国币券为何未见发行;该券在美钞公司印制起于何时、止于何时,累计印数是多少;该券有几种地名国币券在第一次印制后、背面英文货币币种进行了修改,  相似文献   

11.
岩画——最早的地名 地名,是一个地方历史时代的活化石。通过地名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活动的轨迹,破译大地沧桑的基因揭开某些人类之谜的钥匙。 阿里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类的出现和生存由来已久。远古人类在这么广阔的地域活动,地名自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初来香港时,看到这里有许多奇奇怪怪的地名,很不理解,如鸭巴甸街、钵甸乍街、伊利近街、吉土笠街、德已立街。毕打街等等。时间长了,才逐渐了解到,原来这与十九世纪中叶英国侵略中国,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被迫割让香港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地名无不打上殖民主义的时代烙印。香港之所以会被英国所霸占,是因为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以及英国实行的炮舰外交政策,英国的军队特别是海军起着很大的作用。香港的一些地名正是反映这一时代特征。其中有的地名就是纪念当年率领“远征军”侵略中国的海军舰队统帅以及驻香港…  相似文献   

13.
壮族聚居地的忻城县,地名类型众多,主要可以分为历史地名、山水地名、移民地名,而且壮语地名众多,不少地名以“那”、“弄”、“板”、“拉”等壮语词汇为开头,这些地名构成了忻城地名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4.
从使用标准化地名、断限内更改的地名、新旧地名、地名与机构、人物籍贯地名的层级、在凡例中说明地名使用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探讨了目前志书在地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要充分认识地名对于志书的重要意义,本着完整、准确、科学的原则,下大力气做好对地名的使用,以进一步增强志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商周地名研究由于文献记载不足,面临诸多困难。随着考古与古文字学科的快速发展,新发现的商周甲骨、金文地名材料已经相当可观。通过对这些新地名史料研究,可以发现商周地名的来源及其发展衍化的一些基本规律。商周地名的主要来源有部族名号、人名、旧地名孳生新地名、异地同名、同地异名等。进一步研究发现,商周地名存在随时代变迁而转化为其他类别专用名称的衍化现象。商周地名的衍化规律有:普通地名演变为国邑名,地名、国名演变为姓氏,地名演变为人名等;对商周金文地名的来源与衍化规律进行梳理与归纳,对于汉语专名词汇的发展演变、商周国族、姓氏研究、先秦历史文化研究等均有重要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两汉时期中国地名学的奠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两汉时期中国地名学的奠基华林甫一、地名渊源解释中国传统地名学源远流长,其内容以地名渊源解释为主流①。先秦时期,地名渊源解释寥若晨星;到了两汉时期,特别是东汉中后期,这方面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我国第一部具有地名学研究内容的著作是《汉书·地理志》(简称...  相似文献   

17.
广东地名语言文化空间结构及景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语言符号,地名是人类群体活动、经济开发和区域文化进程中的集中体现。广东地名层从语种上明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古越语地名层、地方方言地名层和全国通用语地名层。从时间上看,唐代以前,广东地名基本上属古越语时期,宋至明和清前期为南方方言地名时期,清末以来为北方书面语地名时期;从空间上看,广东地方方言地名层大抵在宋代已基本形成,清代最终形成粤方言、客家方言和福佬语地名文化景观三分广东的空间分布格局,粤方言地名层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及邻近地名,客家方言地名层位于北江和东江间的广大山区、丘陵地带,粤东韩江地区则多是福佬地名文化层;从形成原因分析,广东地名层主要归究于历史时期移民、区域人内口繁衍和土地大规模开发,加之人地矛盾日渐突出又为族群地名文化扩散提供了条件,而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健全,最终成为广东地名层语言文化景观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名从主人是地理实体命名的最重要的原则。地名的内涵、命名习惯反映了一个地理实体的性质。南海诸岛的地名,按照名从主人原则,是南海诸岛为中国领土主权的有力见证,与中国政府和人民在这一海区的航海、巡防、生产和科学活动等密切相关。按照地名的来源而划分的南海诸岛地名的类型,反映了南海诸岛地理性质和特征,中国人民发现、开发利用和管理南海诸岛的历史过程、成就和效果,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捍卫南海诸岛领  相似文献   

19.
诗悦 《丝绸之路》2009,(7):23-25
新疆境内,由北到南横亘着三条山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夹着准噶尔盆地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天山和昆仑山之间是广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塔里木盆地。这其中,天山几乎就是新疆的象征性符号,被称为新疆“生命的摇篮”。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西方的测绘技术传入我国,加之康熙年间政局稳定,生产发展,地图测绘有了长足的进步。地图测绘的发展,又促进了中国地名的研究,特别是边疆地名的研究。随着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许多知识分子深切感受到研究边疆地名的重要性。清政府这时也顺应了这一形势的发展,组织了大批有识之士进行地名研究。他们怀着振兴民族,安边护国的责任感,深入边塞山川,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取得一系列成果。因而清代是我国历史上地名研究的一个高峰期,为我们今天的地名研究打了下良好的基础。中国广大边疆地区是少数民族首先开发和建设的。自夏、商、周至秦汉,正当华夏族在开发黄河流域的时候,边疆地区的各少数民(部)族广大劳动人民就开发了祖国的广大边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