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魏晋时期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的南下,中国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迁徙和文化大融合的浪潮。十六国时期,多个民族在甘青地区建立政权。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的都城应运而生,推动了甘青地区区域开发。研究甘青地区古都问题,对于了解魏晋十六国时期西北地区政治格局和民族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石培基 《人文地理》2000,15(1):31-34
民族经济开发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开发政策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民族区域的发展。本文以甘川青交接区域为例,从民族经济开发政策的动机和目标出发,系统评价了历史上国家对本区的开发政策,提出了今后区域开发政策调整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新的世纪刚开始,广西正在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以提高少数民族的经济层位。从历史学的角度探寻近代民商及其工商活动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广西作为一个经济后发展区域,近代以来其经济变迁的历史基质及其变迁动力,对于今天民族地区招商引资、扶贫开发和市场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学的角度探寻近代民商及其工商活动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广西作为一个经济后发展区域,近代以来其经济变迁的历史基质及其变迁动力,对于今天民族地区招商引资、扶贫开发和市场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沿海地区为例,利用微观工业企业数据库,探究了重点开发区域工业空间演化、产业集疏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福建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且空间差距逐渐缩小,空间形态向成熟的产业带演进,产业空间分工表现出同质化特征;不同类型行业的空间集疏过程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资本密集型产业表现为持续扩散趋势;地形和生态可占性、资源环境承载力对产业空间形态具有基础性作用,地区经济技术是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的重要驱动力,临港区位和交通条件改善不断促进产业发生空间集聚与扩散,区域发展战略以及产业政策为工业空间调整提供了具体方向。研究结论可为重点开发区域工业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环南海国家及地区既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发展的重要地带枢纽,也是进行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由于区域内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和城市发展阶段等存在不同,其内部城市化过程与城市体系格局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基于1960—2020年环南海地区国家和主要城市层面等多尺度的人口数据,利用城市首位度指数与城市空间基尼系数两个指标,结合核密度等空间分析方法,对环南海国家及地区的人口城市化与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一,环南海国家及地区大部分进入城市化发展后期,但区域内部城市化发展出现较大差异,越南、柬埔寨的城市化落后于其他国家(地区);第二,区域内城市体系空间结构以强单中心结构为主,双(多)中心结构的国家及地区较少,城市体系内部发展不平衡,城市规模分布以首位分布居多;第三,主要城市人口空间集聚现象显著,且还有进一步集聚发展的倾向。本研究揭示了环南海国家及地区的城市发展过程和分布规律,对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建设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明清两代是广西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各民族的交往得到加强,特别是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联系日趋紧密,对广西民族地区的经济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带动了广西民族地区交通的发展,为广西民族地区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迄今为止,有关学  相似文献   

8.
中法战争结束后 ,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清政府在桂西南地区积极推行移民实边政策 ,吸引了大批移民。移民实边不仅奠定了今天桂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分布格局 ,而且对广西的国防、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促进了近代广西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滕兰花 《广西地方志》2009,(3):25-29,10
王士性的《广志绎》记录了西南地区珍贵的史地资料,书中关注了广西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从地形交通、统治方式、移民、人口比例、习俗融合五个方面作了记录,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广西桂东与桂西地区民族关系交流程度的不一,还使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影响到了今天广西的地区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丹阳郡在西汉至六朝之间的历史时期,逐步成为南方区域发展的中心地区。本文分两汉、六朝两个时期,从郡治迁移、辖县分布、郡县析置、户口增减、侨州郡县分布与设置等方面进行考察、辨析,基本釐清了丹阳郡的政区变迁与区域发展的主要情况。研究表明:(1)自汉武帝时改置丹阳郡以来,郡治先徙宛陵、东汉末年再迁建业,从此历六朝不改,丹阳郡成为六朝时期的"京邑首郡";(2)六朝时期是丹阳郡区域发展的重要时期,辖区变动也最为剧烈;一方面,人口增多,新县、新郡的析置频繁,辖区面积逐步缩小;另一方面,北方侨民的两次大规模南迁,特别是东晋南朝以降,辖区内增置大量的侨州(郡、县),进一步促进了本区的区域开发与繁荣,丹阳郡的区域中心地位也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1.
新的世纪,广西正在加强西部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建设,以此来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开发力度,推进民族经济融合。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近代以来右江流域城镇圩市发展状况、成因及其对民族经济融合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近世以来,该区域各民族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基质及其动力,深化我们对当前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开发建设的决策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法战争结束后,边疆危机日益严重,清政府在桂西南地区积极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吸引了大批人民往居。移民实边不仅奠定了今天桂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分布格局,而且对广西的国防、政治、经济、化诸方面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近代广西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民族餐馆是餐饮服务业的特殊形式,认识其行业性质及文化特性是理解民族餐馆空间分布的关键。本研究以郑州、开封和洛阳为案例,从市场区位选择、文化邻近、城市格局等多个维度,对城市民族餐馆分布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城市民族餐馆分布在空间分布结构上呈等级扩散分布,其集聚核心大多位于城市传统商业服务业中心;商圈、大学、医院等人口密集区,是城市民族餐馆市场选择的重要区位。民族餐馆与城市商圈具有较高的空间重合度,与大学、医院等区位要素空间关系因城而异。商圈周边布局民族餐馆的概率较高;城市民族餐馆在少数民族居住生活区域高度集中,民族商业文化传统对民族餐馆分布具有向心集聚作用。本研究认为城市民族餐馆分布取决于城市发展格局、市场区位选择及文化邻近的综合作用,民族餐馆的分布概率因城市规模大小、区位地点差异及空间尺度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王煜琴 《旅游科学》2009,23(2):21-24
在对区域旅游基本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对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要素选择方法和核心要素进行了分析,并以中部六省为例对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形成要素和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核心-边缘开发模式、协作网络开发模式和竞合模式等是可以在区域旅游发展格局演变中借鉴和应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交通区位条件是反映区域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分析其与空间开发强度之间的时空协同关系对揭示区域发展的动力机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以重庆市为例,通过指数建模、回归拟合及弹性系数等方法,揭示其间互动关系。研究发现:①研究区交通区位指数处于快速跃升阶段,区域差距有所缩小,空间集聚格局基本稳定;②空间开发强度指数数值整体偏低,增速差异较大,空间集聚格局呈单集聚中心向多集聚中心演进趋势;③不同类型的交通区位指数(内部、外部和综合)与空间开发强度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关联性表现出不同状态;④交通区位演化与空间开发强度互动敏感程度较高,各弹性系数空间集聚格局基本一致,但其形成机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在打造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的背景下,广西正在加强同越南的经贸合作,以此来加大对民族地区尤其是边境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以提高发展滞后地区民族的经济层位。以历史学的角度,结合有关史料与档案,探寻近代历史上桂越民间贸易对民族经济融合的影响,将有助于深化对当今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开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高旻昱  曾刚  王丰龙 《人文地理》2020,35(5):103-110
创新是当今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区域多样化与区域发展之关联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目前国内的创新来源逐渐从外部知识引进为主向依靠区域自身创新能力为主转变,即重视本地知识结构对创新产出的重要影响。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多样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少分析多样化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也很少涉及多样化对邻近地区创新产出的空间效应。为此,本文构建了分析相关多样化和非相关多样化对区域创新产出影响的理论框架,并基于2011—2016年长三角地区26个地级市IPC分类专利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本地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相关多样化与非相关多样化格局相似,省际间呈现沿海高内部低、省内呈现中心城市高周围城市低的空间格局。②知识相关多样化能够促进地方创新产出,而非相关多样化与地方创新产出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即区域过度的非相关多样化对其创新产出有负向影响。③本地创新受相邻地区相关多样化的负向影响。本文对长三角区域创新机理的研究对于丰富我国创新地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西是中国唯一沿海沿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亚热带农林土特产品、水电、铝锰锡建材为主的矿产、旅游资源丰富;作为西南出海大通道,地缘政治经济地位突出。迈向21世纪,将进一步完善大通道为主的交通、能源、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结构,建成七大系列支柱产业基地,形成五大经济区的区域开发战略格局,由此而成为中国沿海新兴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热点地区。  相似文献   

19.
杨青生  黎夏 《人文地理》2007,22(2):87-91
在珠三角的城市化过程中,中心镇的城市化对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定量地研究中心镇的城市化对揭示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东莞市为例,运用城市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市域内1988-2004年的城市扩张过程,分析中心镇城市化对整个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结论:1988-1993年,中心镇的城市化对区域城市空间结构影响较小,城市主要沿道路扩张,城市在空间布局上相对松散;1993-1997年,中心镇对区域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增强,城市以中心镇为中心的扩张非常明显,城市空间沿道路的扩张,基本形成了渐进扩散式的"点-轴"空间发展模式,形成沿道路和中心镇扩展的格局;1997年以后,中心镇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形成了"点-轴-集聚区"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式,城市空间扩展区在空间上更集中于中心镇。  相似文献   

20.
蓝武 《广西文史》2004,(4):66-72
广西地处岭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边疆省份之一。历代封建统治十分重视对广西民族地区的设治与经营,各兄弟民族对广西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与社会发展均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元代亦然。对元代人仕广西的女真人与回回人及其代表人物进行分析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广西地方民族史的了解,同时在深化我们对元代的职官制度及民族政策的认识方面也不无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