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人写的《人在高原》一书曾断言,人在4000米以上地区将无法生存。而新疆帕米尔高原的杏花村人却在海拔五六千米、空气稀薄的冰雪高原上活得潇洒异常,甚至还出现了不少百岁老人。杏花村地处我国古代被称为“石头城”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境内,四周全是摩天的冰川雪岭。飞机在这里只能望山兴叹,马和牦牛成了主要交通工具。这是古丝绸之路上一段最危险,且充满秘色彩的小道。这里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五级以上的大风一年刮200多天,生物学家称它“永冻层”,西方人叫它“地球第三极”。可一进入杏花村,众人都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只见…  相似文献   

2.
据《大唐西域记》载,新疆帕米尔高原上曾有一个神秘的偈盘陀王国。国力最盛时,它管辖12座城,偈盘陀王曾远征北印度的咀叉始罗国,并大胜而归。现在的塔吉克族,就是他们的后裔。因山高路险,地处“世界屋脊”上的偏僻之地,据说这里的塔吉克人如今仍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桃花源”般的生活。他们为何被称作“太阳部落”?他们的生活到底怎样?日前我们一行沿着古丝绸之路西行千里,专门到此进行了探访。  相似文献   

3.
康庚 《旅游》2001,(7):42-43
塔吉克是中亚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是我国境内几个少有的高山民族之一,而且是典型的欧罗巴人种(白种人)。因自古就繁衍生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帕米尔高原.史学界又俗称该民族为。太阳部落”.大意可能是离太阳最近的民族。  相似文献   

4.
利比亚在我心里是一片神秘的土地。我在当地的拍摄并非一帆风顺,经常因处处受限而找不到感觉,直到在沙漠中遇到了游牧部落图阿雷格族人。在世界飞速变化的今天,图阿雷格人依旧保持着数百年传承下来的生活习惯,奉行着特属于沙漠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5.
在辽阔、荒凉的西部高原,许多人迹罕至的‘无人区”成了各种野生动物浩然自乐的“堂’’o这里不仅有馆很羚、虚测、天鹅芳烃情温柔的小动机还有雪豹、野猪等令人望而生畏的“强盗’’o在这些颇有神秘色彩的动物“部落”至,有责并多$tb人MBto@IM。奇袭“野猪兵团”的红眼豹披一身钢针似的黑毛,毗两根钢刀般的狼牙,两只眼睛如铜铃一般,常年出没在天山深处原始森林中的野猪,机灵无比且凶猛异常。不仅野兔、黄羊、鹿等小动物常常成为它的盘中餐,就连性情残暴的狼遇上它们,也常常在劫难逃。野猪们常常几十头聚在一起,在高原上到处横…  相似文献   

6.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新疆帕米尔高原上曾有一个神秘的偈盘陀王国。国力最盛时,它管辖12座城,偈盘陀王曾远征北印度的咀叉始罗国,并大胜而归。其实现在的塔吉克族,就是他们的后裔。因山高路险,地处帕米尔高原上的偏僻之地,据说这里的塔吉克人如今仍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桃花源”似的生活,并被称做“太阳部落”。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种超过英国蜡像的藏传佛教艺术;这是一种必须怀着极大的虔诚.才能够完成的艺术。技艺和诚心两缺一不可:这是一种雪域高原特有的瑰宝。  相似文献   

8.
正阿鲁松是一位被外界称为"僜人头领"的老人,用他既传统又现代的观念让我们混淆了时空。也许,当阿鲁松放弃6位买卖和转房而来的妻子,当起村主任的那一刻开始,从他决定不再杀牛的那一刻开始,"头人"这个字眼在阿鲁松的悄然变化间,走向了最后的终点。沙琼村"大门"写着"僜人部落"四个大字。今天人们提起僜人,大多会想起阿鲁松,的确,阿鲁松是僜人中的佼佼者,不但电视里经常有他的报道,网络亮相也十分频繁。  相似文献   

9.
在羌塘大草原里,游牧民族的不羁、率性与彪悍一直在血管中流倘,只是随着现代文明的进入,这份不羁与率性更多的存在老人们的记忆中。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额头上的每一条皱纹都记载着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正塔克拉玛干,被古人描述为"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绿"的"死亡之海"。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大漠腹地,却有一块美丽绿洲——达里雅布依,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村落,其"地盘"甚至超过南太平洋岛国马尔代夫。村民们以放牧为生,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这里不仅鸟语花香,风景如画,且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俨然一个现代版桃花源。有人称"这是上帝抚摸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正>塔克拉玛干,被古人描述为"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绿"的"死亡之海"。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大漠腹地,却有一块美丽绿洲——达里雅布依,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村落,其"地盘"甚至超过南太平洋岛国马尔代夫。村民们以放牧为生,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这里不仅鸟语花香,风景如画,且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俨然一个现代版桃花源。有人称"这是上帝抚摸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2008,(2):38-39
“阿细”为彝族的一个支系,他们崇尚万物有灵、崇尚火,并把火尊为神。 从昆明出发,沿326国道南行80公里,就到了弥勒县城,再西行22公里的柏油路,攀行5公里的土石公路,扑入眼帘的便是绿翠缠绕、土墙灰瓦的弥勒县红万村。这里居住着1000多阿细人。  相似文献   

13.
“死亡之海”里的“神秘部落”——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维吾尔人生活写真○雪城去年6月,新华社向全国发了一条消息: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时遇难。这是继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神秘失踪后,葬身于沙海中的又一勇士。于是,这片令人谈虎色变的不毛之地,越发显...  相似文献   

14.
《风景名胜》2011,(2):17-17
在新疆阿图什市上阿图什乡西天山有一座"天门",这座天门高457米,顶部宽度50至70米,底部宽度近300米,是游人和探险者梦寐以求的乐园。  相似文献   

15.
日本《读卖新闻》1989年8月19日发布一则惊人消息:蒙古人民共和国同日本的学者、专家已决定携手探寻成吉思汗墓,开始一场大规模的学术调查。在这前一天,蒙古科学院已同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考古学家江上波夫等专家组成的读卖新闻代表团交换了实施这个历史性计划的议定书,决定从90年春天起,花三年时间完成调查计划。这样,精心掩盖了760多年的世界级秘密,将有可能在近期完全揭开谜底,至少也会获得重大考古发现。消息传开,反响强烈,围绕成吉思汗陵到底在哪里、究竟该不该探查、应不应由日本人来探寻,一时舆论沸沸扬扬,是是非非难以说清……蒙古高原曾是中世纪世界舞台的中心,一个孕育于此、饮酪食肉的民族以马匹为动力揭开了世界  相似文献   

16.
贺兰部落离散问题——北魏“离散部落”个案考察之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兰部落离散问题——北魏“离散部落”个案考察之一田余庆离散部落,是北魏道武帝拓跋开拓帝业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关于此事,史籍直接提及的只有三条材料,分见于《魏书》《贺讷传》、《高车传》和《官氏志》,都是简单带过,语焉不详。中外史家力求探明究竟,提...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香格里拉,每个人的梦中都有一处“香巴拉”.位于巴拉格宗的巴拉村,就是“香巴拉”的发源地,巴拉村是每个人都在寻觅的地方,在这里或温暖、或明亮、或质朴、或浪漫,如果你知道这个小村落的故事,一定会被它的历史所感动. 所谓香巴拉,或香格里拉,也就是“极乐园”或天堂的意思,是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时轮佛法的发源地.佛学界认为,香巴拉是一个虚构的世外桃源,是藏传佛教徒向往追求的理想净土,亦即“极乐世界”、“人间仙境”或“坛城”. 巴拉格宗堪称与世隔绝的一片净土.这里不仅有动人的传说、险峻深幽的峡谷、气势磅礴的雪山和绿草如茵的牧场,更有民风淳朴的巴拉村和勇敢热情能歌善舞的巴拉人.传说很久以前,巴塘的斯那多吉土司厌倦了常年征战,亲率20个部下去寻找一片祥和安宁的净土,历经三年的艰苦磨难,他们来到了巴拉格宗峡谷尽头的雪山脚下.  相似文献   

18.
路生 《丝绸之路》2004,(9):24-27
风雨近千年,子嗣近两万,半个川成为西北最大的孔子后裔居住区,其宗族传统化一成不变。  相似文献   

19.
唐五代是越窑空前繁荣的时期,窑匠们以其神奇精妙的构思和炉火纯青的技艺,烧制出无数造型别致、装饰靡丽、釉质青润的瓷器,备受朝野青睐。唐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诗中,将越窑青瓷的釉比作“千峰翠色”。五代人徐夤的《贡余秘色茶盏》诗,则用“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嫩荷涵露”等华丽的辞藻来褒誉之。当这些能工巧匠和文人雅士悄然退入历史帷幕时,随之带走了“秘色”的真实含义,留给后人的只有那不可再造的越瓷精品和聚讼纷纭的“秘色”之谜。  相似文献   

20.
“鱼皮的衣服做工精美.但已几乎无人会做了”“传统的桦树皮独木舟只有祭祀时才能见到”“他们民族的口头史诗《依玛堪》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唱了”——这是民族文化的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