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奇人趣事     
《环球人物》2013,(18):11
泰国|北碧府吃狗粮的老虎泰国北碧府西部有一座帕朗塔布寺,紧挨着森林,自从寺庙建成后,就有不少动物溜进来"定居"。14年前,有一只失去妈妈的虎崽跑了进来,僧人们收留了它。从此,附近的人们就把受伤的、被遗弃的老虎往寺庙里送。如今,这里除了僧人,还"居住"着100多只老虎,被人们称为"虎庙"。每天下午,僧人会领着老虎散步。盛夏到来时,僧人和老虎还会依偎着乘凉。寺庙里禁止暴力,老虎也不能杀生,如果有牛或羊经过,僧人们就会蒙上老虎的眼睛。平时,他们用狗粮喂养老虎,而游客们可以给老虎喂鸡  相似文献   

2.
北京城里有条阜城门内人街,街的路北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元代称大圣寿万安寺,明代重建后改称妙应寺,因寺内有一座气势雄伟、古朴壮丽、闻名于世的藏式白塔,寺因塔名,妙应寺也就随着被人们称为白塔#了。白塔寺以她独特的魅力和悠久的历史,深植于北京人的心目中。白塔寺落成于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由当时入仕元朝的尼泊尔著名工艺师阿尼哥奉敕卞持设计建造的。阿尼哥是元朝帝师八思巴的得意门生,具有杰出的艺术才能,不仅能建塔,还会铸造佛像。这座白塔,既为供奉释迦舍利,又作为政权与神权的象征而“坐镇都邑”。当它…  相似文献   

3.
一座神奇的山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在万里长江的下游,在波涛滚滚的江心造就了一座小山;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和百折不挠的意志, 从东晋时就在山上建起了一座寺庙,1600多年来建了毁,毁了建, 直至今天依然巍峨辉煌、光彩夺目。小山因在江心“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显得神奇美丽。而又因唐代高僧裴头陀(即法海) 在山上重建寺庙时偶然挖得一批黄金,唐宣宗下旨把黄金给法海造庙,并赐名山叫金山,寺为金山寺,这山这寺又有了一个响亮好听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正>正应了“天下名山僧占尽”之语,蛇山自古就有寺庙存在。而且蛇山的佛寺,座座都是天下名寺,如头陀寺、龙华寺。蛇山的道观也非常著名,长春观、吕祖阁在武昌历史上都可圈可点,即使是黄鹤楼,也和道教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距林芝县城6公里左右有座闻名全藏的山,它就是苯日山。苯日山的山腰上有座苯教寺庙,叫色迦更钦寺,这寺相传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是苯教最古老的寺庙之一。这个寺每年藏历四月三十日都要过一个传统的节日——拜鹰节。 据说色迦更钦寺建于公元757年前后,那时前来朝拜的僧俗人等络绎不绝,但到了1330年左右,它已失去了往日那香火兴盛的场面,不仅信教群众来的少了,就连以前庙里的喇嘛僧人也因多种原因离寺而去。整个寺庙荒凉萧瑟,毫无生气。  相似文献   

6.
在废墟上获得新生的紫金寺 事实上是我所乘的小公共汽车走累了,它就在我能看见江孜而又到不了江孜的地方抛了锚。一个穿便装的喇嘛告诉我,这地方叫紫金。河谷平原上孤矗一座小山,山上有一座小寺庙,他就是那座寺庙的喇嘛。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出他希望我能到寺里看看,后来我知道他是对我脖子上的照相机感兴趣。 他告诉我,他叫次旦,十六岁,五年前来到紫金出家。他背着一个很重的包,但看着我上山时气喘嘘嘘的样子还要来帮我,我说我能行。 这确是一座小寺庙,比我想象的还要小。两层楼,一座殿堂,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只有后山坡的大片废  相似文献   

7.
激战千家寺     
正千家寺,位于老山界脚下的今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政府所在地千祥村。过去,这里是人们南来北往的重要交汇区,寺庙以接受朝拜的香客有千家之多而闻名。千家寺现遗存有一座"红军标语楼",它是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占地面积131平方米,建筑面积253平方米,是一幢山区常见的普通木楼。这座楼于1928年由庙宇改为学校。当年红军突破湘江后,来到越城岭老山界脚下的千家寺,为翻越长征以来的第一座高山作准  相似文献   

8.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寓居云南的永川人张翰言铸作了这座铜塔,并不远千里将塔运回永川,供奉于县城东南郊外的东山寺庙里。1950年,土地改革时,东山寺毁,塔又被移置在城中僧会寺。1966年破“四旧”,和尚被解散,庙产散失,塔被交送县废品公司,县文化馆闻知消息后,将塔索回收藏。现塔藏于永川县文物管理所。  相似文献   

9.
这是2000年夏天我在大慈寺休闲的一首即兴诗。 此时的大慈寺已是一处有寺名而无神无僧的休闲之处,但它还占有一个“静”字。值得人们留连!  相似文献   

10.
江左祖庭 后汉三国吴赤乌十年(247)①,江左地区首座真正意义上的寺庙——建初寺落成,其址位于当时的小长干一带(今南京门西地区花露(孟)岗以南),因临近大市(规模较大的集市),故亦称“大市寺”。  相似文献   

11.
陆军 《中国西藏》2014,(6):48-51
拉隆寺位于洛扎雄曲河北岸的扎日乡拉隆村内,海拔4222米,距拉萨310公里,离洛扎县城只有18公里,驱车从拉萨进入洛扎境内,经过的第一座寺庙就是拉隆寺。拉隆寺是洛扎比较有名的寺庙之一,历史上名僧辈出,影响及于今不丹王国境内。相传拉隆寺始建于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代,公元9世纪中叶曾由拉隆贝多多吉扩建,拉隆贝多多吉即是藏传佛教史书上著名的卫道士,曾因箭杀吐蕃王朝主张灭佛的末代赞普朗达玛而留名青史。  相似文献   

12.
塔尔寺掠影     
赵建华 《丝绸之路》2009,(17):30-31
坐落在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之南隅莲花山的塔尔寺,系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相传,明洪武十二年(1379),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在诞生地修了一座莲聚宝塔,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静修僧仁庆尊哲在塔附近又修建了一座小寺,因寺与塔相连,故人们将其称为“塔尔寺”。  相似文献   

13.
西游新记     
古有“川南第一山”之称、“缩地小峨眉”之誉的中岩,位于四川省青神县城南9公里处的岷江东岸,全山分上、中、下三岩(三寺),通称中岩。相传为唐代高僧十六罗汉之第五罗汉诺讵罗尊者所辟道场,唐代建寺。 在中岩上寺有一座高数百尺,上侈下缩,形如观音菩萨“玉净瓶”的石峰,人称:宝瓶峰。在宝瓶峰旁边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青年时代求学的“中岩书院”。苏东坡在中岩求学期间,和书院执教、青神宿儒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小姐唤鱼联姻,也成为千古佳话流传至今。在书院对面的慈姥峰岩壁间,有巨石凸凹成的孙悟空师徒头像,神形兼备。这几组画面向人们展示的便是——  相似文献   

14.
《沧桑》1993,(4)
时逢灯红酒绿、喜气洋洋的新春佳节,谁人想到过:“胸中已得山林趣,世外何妨市井喧”的五台山和尚们,是怎样在古刹幽深中伴着晨钟暮鼓度过春节的呢?山西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寺庙的清规戒律很多。到春节的这一天,僧人们更是虔诚至甚。大年初一早晨,也就是民间点旺火放鞭炮的时候,僧人们依然是做早课。由住持和维那主持,在太阳出来之前各寺僧侣都要分别集中起来,上香、上供、拜佛、诵经。所诵经文依宗而别,各座寺庙自有专修,课诵依然按定仪举行。此间,住持、维那频频顶礼,仪态恭谨严肃。僧众双手合计、虔诚至甚,眼险下垂,声韵朗朗。与平日不同的是上、下午要进行“普供”。僧  相似文献   

15.
峨眉山伏虎寺,在报国寺右,经来凤亭右上行1公里左右。寺何以名伏虎?其说有二。一曰以寺后山形如虎仆伏,山名伏虎岭,寺因山而取名。一曰宋代寺周多虎,常伤行人,行僧士性募猎者除之。并于虎溪北岸尊胜石幢,以志其事,寺因以得名。但以唐代寺即名伏虎,则以前者为是。 《峨眉山志·寺观》云:“伏虎寺在伏虎山下,行僧心庵开建”,据唐代末叶、四川人唐求《赠伏虎寺僧》诗云:“不知名利苦,念佛老峨眉”。可知峨眉山伏虎寺,在  相似文献   

16.
离木协不远的一座山口,有一座小寺,寺是土坯修建,很低矮。我去的那天,一位喇嘛正坐在昏暗处念经,门口坐了几个三岩的男人。本来我想进去,但坐在门口的中年汉子很反感地看我,摆摆手不让我进。 寺门前山脊上修有两座白塔。跟在几个妇人之后,我按序从左向右转经,并向白塔丢弃小石片。 三岩寺庙主要是宁玛教派(红教),也有原始的苯教寺庙。当地有三个大的寺庙,名字分别为察然寺、白日寺、瓦底寺。小的寺庙则无具体数目,和我常去的后藏一带相  相似文献   

17.
雪莲城     
象泉河北岸的东嘎壁画丝毫不比古格王宫逊色。 远古的苍海早就隐去了,在空旷的大地上,只留下了它曾经存在过的痕迹。在东嘎村的背后有一座既高又陡的土山,山顶上有一座小寺的废墟,看上去,曾有过它辉煌的时期。藏语“东嘎”二字意为白螺。据说,当  相似文献   

18.
独步独乐寺     
独乐寺,俗称大佛寺。寺内供着一尊特别高大的泥塑观音菩萨。寺庙坐落在天津市蓟县城里,是我国尚存最古老的大型木结构高层建筑。前不久,我利用一个中午的时间,独自游览了这座古刹,大开眼界。 独乐寺的创建,已无文可考。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考证认为,“寺之创工,至迟亦在唐初”。现存的这座寺庙,为辽代圣宗统和二年(984年)重建。寺庙的  相似文献   

19.
绒布寺四章     
绒布寺始建于1899年,属于藏传佛教宁玛派寺庙。我们现在看到的绒布寺面貌,是1982年开始维修后才形成的。这座不大的寺庙位于珠穆朗玛峰北麓的绒布冰河末端,海拔4980米,被认为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距珠峰峰顶约 20公里,最早曾是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大本营。  相似文献   

20.
话说距林芝县城6公里左右有座本日山,山腰上有座本教寺庙叫色迎更钦寺,这寺相传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还是本教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呢。关于这个寺有不少故事,今天我们只说每年藏历四月三十日的拜鹰节。据说色迎更钦寺建于公元757年前后,那时前来朝拜的僧俗人等络绎不绝,但到了1330年左右,它已失去往日那香火兴盛的场面,不仅信教群众来得少了,就连以前庙里的喇嘛僧人也因多种原因离寺而去。整个寺庙荒凉萧瑟毫无生气。一名叫多增热巴珠色的本教喇嘛为寻求各种门派的真经,访遍了整个西藏本教寺院及各门派,打算撰写本教的经书。多增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