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讨论吐蕃与归义军时期敦煌寺院的建置与沿革情况,分四个时期:吐蕃初期、吐蕃后期、归义军前期和归义军后期。吐蕃初占沙州,始有九僧寺三尼寺正常运转,后来兴善寺、安国寺、禅定寺恢复启用。但是兴善寺、禅定寺不久被废置或者改额。吐蕃后期,新建永康寺、永寿寺、圣光寺。重启三界寺和净土寺,此时敦煌官寺有十三僧寺五尼寺。永康寺、永寿寺是以吐蕃僧人为主的寺院,随着吐蕃统治的瓦解,两寺消失不见。归义军前期的近百年时间,敦煌一直保持有十一僧寺五尼寺。曹氏归义军时期的显德年间始建显德寺,969年前建乾明寺。敦煌官寺至此再次达到十三僧寺五尼寺的规模。除官寺以外,吐蕃时期和归义军时期还有一些民间寺院,如灵树寺、奉唐寺、龙光寺、圣寿寺、法门寺、端严寺、大悲寺、大业寺等。这些民间寺院与上述官寺存在什么样的联系,由于材料的缺乏,很难得出定论,有待深入研究。总之,不同历史时期,敦煌寺院的数量不同。弄清每一时期寺院的存续与废置,对于研究敦煌佛教历史以及写卷断代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浅论高昌国时期的民寺寺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君 《敦煌学辑刊》2002,(1):106-111
高昌王国存在大量由私人舍宅舍田建立的民寺 ,其寺主极其频繁的各类世俗经济活动格外引人注目。本文拟从任命方式、职能范围等方面 ,对高昌王国民寺寺主的性质作一初步探讨。指出这一现象与高昌王国佛教超阶段性的世俗化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正是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促成了民寺的大量建立 ,而民寺寺主实际上是建寺檀越实现建寺初衷的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宋程大昌《雍录》卷十载:“感业寺,武后为尼。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太宗上仙,其年即以安业坊济度尼寺为灵宝寺,尽度太宗嫔御为尼以处之;此寺之东又有道德寺,亦尼寺也,改造道德寺为崇圣寺,充太宗别庙。”今按此处置“灵宝寺”与“崇圣寺”于安业坊,误甚。《长安志》卷九崇德坊崇圣寺下云:“寺有东门、西门,本济度尼寺,精秦孝王俊舍宅所立,东门本道德尼寺,隋时立。至贞观二十三年徙济度尼寺于安业访之修善寺,以其所为灵宝寺,尽度太宗嫔御为尼以处之;徙道德寺额于嘉祥坊之太原寺,以其所为崇圣宜,以为太宗别庙,仪凤二年,并为…  相似文献   

4.
清初,在盛京(今沈阳市)城四面各建一寺,“东为慧灯朗照名曰永光寺,南为普安众庶名曰广慈寺,西为虔祝圣寺寿名曰延寿寺,北为流通正法名曰法轮寺”。每寺各有宝塔一座,因而俗以东塔、南塔、西塔、北塔指称四寺,或并称某塔某寺。四寺加之实胜、长宁二寺,乃清代盛京城著名的六座喇嘛教寺院。由于年久失修,横遭战火,四塔四寺中的“东塔永光寺、南塔广慈寺,均存其塔,而亡其寺”,西塔延寿寺于1968年拆除,“只有北塔法轮寺,寺塔并存,现列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5.
寺的起源     
《文史博览》2009,(10):36-37
“寺”的本义是宦官和官吏办公的处所。《经典释文》中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奄即宦官,后来称太监,故“寺”最初的本义是从“侍”这一意义而来的,乃是宦官的意思。《说文》云:“寺,廷也。”《汉书》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如汉代的御史府,也称御史大夫寺,中央一级的常设机构有太常寺、大理寺等。秦汉两代建立的“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  相似文献   

6.
会善寺,与少林寺、法王寺、嵩岳寺并称为嵩山四大寺院。此寺位于嵩山太室山南麓积翠峰下,左倚龙山,右傍虎山。该寺原为北魏孝文帝元宏的一所离宫。北魏灭亡后,离宫成为名僧澄觉禅师的精合,始为佛教场所。隋文帝开皇年间赐名“会善寺”。唐武则天巡幸嵩山时,曾至此寺拜道安禅师,并称之为老安国师,赐名安国寺,并置镇国金刚佛像于寺内。  相似文献   

7.
寺的起源     
《湖南文史》2009,(10):36-37
“寺”的本义是宦官和官吏办公的处所。《经典释文》中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奄即宦官,后来称太监,故“寺”最初的本义是从“侍”这一意义而来的,乃是宦官的意思。《说文》云:“寺,廷也。”《汉书》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如汉代的御史府,也称御史大夫寺,中央一级的常设机构有太常寺、大理寺等。秦汉两代建立的“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  相似文献   

8.
浅谈巩县石窟寺的伎乐雕刻刘洪淼,傅慧翠巩县石窟寺,位于巩县东北方向的南河渡乡寺湾村东端。雕凿于北魏宣武帝景明年间(公元500年左右)。原名“希玄寺”,唐、宋时称“净土寺”,明、清时改称“石窟寺”至今。巩县石窟寺现存石窟5所,千佛龛1座,佛龛276个,...  相似文献   

9.
禾青 《丝绸之路》2012,(9):20-23
崇圣寺远眺对于大理崇圣寺,我早闻其名,最初是在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中知道其笔下的"天龙寺"就是崇圣寺。后来写历史小说《忽必烈风云传》(上下卷,北京同心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盛京四寺藏语碑文校译李勤璞(辽宁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前言盛京四寺指清顺治二年(1645)建成的盛京四郊的四座敕建刺嘛寺庙,东南西北方向依次为永光寺、广慈寺、延寿寺、法轮寺。每寺正殿某方位上建立一座尊胜塔(藏文Rnam-rgyalMchod-rten...  相似文献   

11.
北石窟寺摩崖碑刻传拓记●周佩珠北石窟寺外景有着千年历史的庆阳北石窟寺,像一颗明珠镶嵌在陇东黄土高原上。与声名显赫的莫高窟、麦积山、炳灵寺相互辉映,构成了陇原的四大石窟寺。北石窟寺摩崖石质是砂岩,历代造像和石刻经长期风吹、日晒、雨浸以及人为的破坏,损坏...  相似文献   

12.
《敦煌学辑刊》2011,(2):149
郑炳林、石劲松主编的《永靖炳灵寺石窟研究文集》已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年6月16日,"庆祝炳灵寺唐代大佛保护维修工程开工典礼暨《永靖炳灵寺石窟研究文集》首发仪式"在炳灵寺石窟举行。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  相似文献   

13.
《文博》2017,(1)
小雁塔荐福寺大雄宝殿前立有一通康熙三十一年的古碑,该碑对于研究小雁塔荐福寺历史沿革、康熙年间荐福寺修缮情况、荐福寺殿阁布局、康熙三十一年前后荐福寺田产及清代寺院经济,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庄浪石窟指的是甘肃省庄浪县城东十六处石窟的总称。初建于北魏晚期,经西魏、北周、唐、宋、元、明至清诸代,形成了今天的八大寺群:云崖寺、红崖寺、朱林寺、大寺、西寺、朝阳寺、金瓦寺和佛沟寺,另有木匠崖、三教洞、殿湾、店峡、陈家洞、石窑河滩、红崖湾等多处石窟群。  相似文献   

15.
海幢寺前身是南汉千秋寺地。《广东通志》云:“海幢寺在河南,盖万松岭福场园地也。旧有千秋寺址,南汉所建,废为民居,僧光牟募于郭龙岳,稍加葺治,颜日‘海幢’”。千秋寺为南汉拱卫兴王府(广州城)28寺之一,属南七寺。  相似文献   

16.
卡地卡哇寺,位于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县甘沟乡静宁村,是明代藏传佛教格鲁派在民和地区所建的三大寺(即宏化寺、灵藏寺、卡地卡哇寺)之一,清代汉文文献中称之为“静宁寺”。由宗喀巴大师弟子绛喇嘛却吉加布建于明永乐年间。 关于卡地卡哇寺寺名的由来,藏文史籍中曾有传奇式的记载:却吉加布从西藏带着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来此  相似文献   

17.
利用《尼戒香等尊胜幢记》、《唐遵善寺大像碑》、《遵善寺尼慈和墓志》等石刻资料及卢纶诗《春日陪李庶子遵善寺东院晓望》、《宋高僧传·昙一传》等传世资料中有关遵善寺的记载为线索,考知唐代长安的遵善寺与大兴善寺是两个不同的寺院,遵善寺位于唐长安城外的南郊,属长安县永寿乡管辖,推测其为尼寺可能性较大,其创建和废毁时间不详,但至迟在唐大历年间仍存在,北宋元祐间已不见记载。  相似文献   

18.
陈良军 《文博》2011,(6):56-60
济源市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济源化城寺遗址上发现了一通元代重修延庆化城寺碑。碑文记载了元、宋两代朝迁对天下寺观等宗教场所的保护旨令、宋真宗赐予济源化城寺佛教经典的情况,特别是碑中原文刊录了生于济源的唐代宰相裴休关于建造延庆化城寺的四篇表疏文书。通过对该碑的考证、释义,揭示了唐相裴休与济源、济源延庆化城寺修建的深层关系,认为寺碑是由元代怀庆路范围内名寺院宫观共同参与刻写,宋代朝迁保护宗教场所是因济源化城寺而逐渐波及全国。并推断延庆寺所在地即是裴休年少读书处。  相似文献   

19.
蓬溪鹫峰寺     
蓬溪鹫峰寺李全民鹫峰寺座落在蓬溪县城西门外,肇建于宋。地处鹫峰窝与飞凤山之间。蓬溪水西注而环其间.跨石桥而南入,四顾拱秀.草木郁葱.宛若灵鹫境,故名灵鹫峰寺。省称鹫峰寺。又因白塔峙于寺左侧。故又称白塔寺或白塔禅院。鹫峰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古刹丛林,全部...  相似文献   

20.
窦贤 《丝绸之路》2008,(7):5-11
2008年6月14日,是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应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邀请,本刊记者并特邀窦贤、王文元等作者对炳灵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采访,除撰文介绍炳灵寺石窟的人文、山水风光和近年来景区建设新成就外,特推出“炳灵寺佛教文物展览”,为读者了解炳灵寺新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