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探源     
《文史月刊》2009,(12):F0003-F0003
白套红玻璃花卉纹炉 时代:清代 尺寸:高7.3厘米 口径8.1厘米  相似文献   

2.
《中华遗产》2012,(7):20-27
走进安阳博物馆,看到右页这件精美的商晚期云雷纹提梁卣,你一定想不到它刚出土时破碎、残损的模样(下图)。精湛的青铜修复技术,让它的美重现人间。青铜器的一般修复过程包括整形、焊接、外置靠尺、粘接、补配缺块、修整做旧等步骤,每一步都必须有据可依。尤其是补配缺块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3.
成倩  王博  郭金龙 《文物》2011,(7):88-92
扎滚鲁克一号墓地是车尔臣河流域一片规模较大的墓地,位于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西南5公里的戈壁台地上。1985~199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管所、且末县文管所相继发掘扎滚鲁克墓葬167座,划分出三期文化[1]。M49中出土了一件玻璃器,该墓属于第三期文化,即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情况,考  相似文献   

4.
2004—2006年,登封南洼遗址出土了风化严重的白色项链2004M18:1,发掘者认为是二里头阶段的白陶(高岭土)制品。为验证此出土文物的成分与制作年代,扫描电镜、XRF成分分析显示为铅基玻璃(PbO-Al2O3·K2O-SiO2)。2004M18出土人骨14C测年结果为北宋。又对该遗址有北宋纪年M26:2耳珰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亦为铅基玻璃(PbO-Al2O3·SiO2)。白色项链、耳珰的扫描电镜、XRF成分分析结果一致,与14C测年结果也基本吻合,故2004M18出土项链应该是北宋时期的。两座墓葬形制规模相对较小,但均随葬玻璃器皿。这从某种程度也说明了玻璃制品随着技术的成熟,其消费群体也开始扩大,玻璃制品消费日益大众化。这种铅基玻璃的出现比文献记载提前了4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5.
在朝鲜半岛出土过一些玻璃器,这些玻璃器,主要都是生活用具,从制作工艺以及器形来看,此类玻璃器均是来自中亚地区.有些器皿与国外博物馆所藏古代玻璃器很相近,有的甚至一模一样,而且时代上也相近.  相似文献   

6.
花子  紫云 《旅游纵览》2012,(1):31-32
<正>欧洲那透彻而神秘的玻璃品艺术,一直让我惊叹与心动。曾看过一句印象非常深刻的话:传统手工艺术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和智慧的沉淀,人类文明无论往哪个方向发展,这种手和心互动的创造能力永远都不会过时。所以,即使在现代化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永远有着其无可取代的地位。说起玻璃制品,也许你听过清新优雅  相似文献   

7.
8.
9.
10.
中国和伊朗是亚洲古老的文明国家,在历史上创造过独具特色灿烂的文化。两国之间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了交往,此后两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出土钱币的珍贵文物,是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11.
刘禄山 《收藏家》2010,(3):3-10
公元前11世纪,武王姬发克商,建立“周”朝,大封诸侯,以拱卫姬周中央。周武王子成王即位后,将位于今山西南部的河、汾之东的故国“唐”地封给胞弟叔虞。叔虞过世后,其子燮父改国号“唐”为“晋”。晋国与鲁、卫等国一样,为宗周的最亲近的宗亲国。  相似文献   

12.
说起玻璃,大多数人脑海里会浮现琳琅满目、晶莹剔透的玻璃产品,诚然,玻璃已在现代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各类玻璃制品随处可见。或许很多人认为玻璃是近现代才有的一种人造材料,其实玻璃跟陶瓷一样也有较为漫长的发展历史,世界范围内最早的玻璃制造始于公元前25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玻璃制品年代为春秋末战国初。虽同属硅酸盐质材料,陶瓷在古代中国的发展一直光彩夺目,颇有“带头大哥”的风范;相较之下,玻璃就处于弱势地位,但这并不代表玻璃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文化内涵不值得细细品味。相反,玻璃作为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中极具代表性的品种,它的“成长之路”也可谓“玻光熠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对琉璃这一材料有多种称呼,考古报告中根据其透明度分别定名为“玻璃”、“琉璃”和“料器”。一般把透明度高的叫玻璃,把色彩鲜艳的小件器物称为料器,把透明度差的叫琉璃。山西大同近年来出土了不少琉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下面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1月3日,湖北省京山县新市镇城山村四组农田改造中挖出大量铜钱。接到这一信息后京山县博物馆迅速派员赶赴现场,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发掘。现将发掘整理情况汇报如下。该铜钱出土地点,位于京山县城东南约4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丰富馆藏文物,更好地为陈列展览和学术研究提供支撑,河南博物院在2010年12月份与偃师商城博物馆交换一批北魏、隋唐时期文物精品,其主要包括乐俑、仆侍俑、仪仗俑、骑马俑等随葬品,这批文物为我们研究北魏、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葬俗制度提供了实物佐证.  相似文献   

16.
1993年10月7日,在合(肥)九(江)铁路的潜山梅城镇太平村路段修筑潜河特大桥桥墩时,发现一座宋墓。当地文物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保护了出土现场,后经省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潜山县博物馆对这座墓葬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近现代文物是整个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半边天",是全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就其地位、性质、特点、现状以及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作出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9.
么彬 《文物》2022,(1):62-64+2
铜爵是古代的一种饮酒器,也有学者认为铜爵属于温酒器。铜爵始见于二里头文化时期,是出现最早的青铜酒器之一,通行至西周时期。铜爵是最具代表性的青铜礼器,尤其是在商代,它是最常见、最典型的酒器,是当时作为身份等级标志的青铜礼器组合中的核心器物。淄博市博物馆收藏有四件带有铭文的铜爵,现介绍如下。爵1件。1984年淄博市张店区湖田镇居民捐赠,具体出土地点不详。  相似文献   

20.
在1952年的平原省时期,新乡辉县褚邱一带出土了7件青铜组器,现珍藏于新乡市博物馆①,分别为鼎1、卣1、尊1、簋1、爵3.在这7件青铜器上,装饰着同一时期的青铜纹样,并且铸刻有完全相似的铭文"妇(婥)(聑)".据考证应是属于殷商时期同一族群、同一贵族、在同一时期使用过的青铜礼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