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传世文献记载秦代历史地理的资料很少,有关其地方设置的郡县情况更是不清。但近几十年大量考古出土的秦文物涉及到秦代的历史地理,这就为研究秦郡县问题提供了传世文献所不能见的重要史料。本文就是利用秦文物和战国秦汉城市考古等有关资料,结合文献,首次考证秦代在燕地五郡的设县情况,以补史书之缺佚。  相似文献   

2.
传世文献记载秦代历史地理的资料很少,难以窥见其全貌,有关其地方设置的郡县情况更是不清。但近几十年大量考古出土的秦文物涉及到秦代的历史地理,就为研究秦郡县问题提供了重要史料。本文利用秦文物和战国秦汉城市考古等有关资料,结合文献、考证秦薛郡设县情况.以补史书之缺佚。  相似文献   

3.
咸阳是我国历史上秦、汉、唐等11个王朝的京畿之地,古文化遗迹极为丰富。仅咸阳博物馆收藏历代铜镜就有360余件,包括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代。本文试就馆藏部分秦、汉、隋、唐铜镜按时代先后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咸阳,是商鞅变法后的秦的国都。秦在周代本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小诸侯国,周平王东迁后势力逐步扩展到整个关中。它的都邑在有周一代也曾屡经迁移,见于记载的先后共九处:在西周时,为西垂、犬邱、秦,范围在陇西一带(今甘肃天水附近);春秋时,为汧渭之交、平阳、雍,即周室东迁后为秦所得的岐西一带(今陕西宝鸡、凤翔附近);到战国,为泾阳、栎阳、咸阳,更东移到泾渭下游(今陕西西安以北)。秦国都邑的逐步东移,大体上反映了它的国势的逐步向东  相似文献   

5.
都城是一代政权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也往往成为当时国家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发展的荟萃之地。对于都城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秦自襄公建国(前770前)至秦王朝灭亡,而经春秋战国和秦统一两个阶段。在长达近600年的历史中,秦人由弱到强、由西向东并最终统一中国,曾先后以西垂(西犬丘)、秦邑、、渭之会、平阳、雍、径阳省阳、咸阳为都。自王国维《秦都邑考》一文发表以来,已有不少现代学者就秦都城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收获。然而,由于秦人历史特别是早期历史资…  相似文献   

6.
古钱币是反映国家历史的最佳证物。随着朝代的更替。古钱年复一年地铸造使用 ,前后连贯成一体。“上下三千年 ,纵横百万里”。古钱币在历史中产生 ,它蕴藏着历史的内涵 ,见证了历朝发生的重大事件。丁福保先生曾有诗文咏《秦半两钱》 :千秋唯有长城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莫道区区仅半两 ,曾看刘项入咸阳。如今睹物思人 ,如幻如梦。而遗存至今的秦钱作为历史的见证 ,予后人深刻启迪。笔者对秦半两情有独钟 ,不仅是“秦钱为我国第一代之通货 ,亦为方孔圆钱形制之始 ,开中国两千年钱币形制之先河” (蒋若是语 )。也因为秦币已入土两千多年 ,其通…  相似文献   

7.
秦成都少城“与咸阳同制”浅析潘明娟提及战国时期的成都,总要说成都“与咸阳同制”,以证其城市发展水平之高。但是,与咸阳同制的究竟是秦成都的少城还是大城?是怎样地“同制”?众说不一,有必要略作探讨。文献中最早提及“与咸阳同制”问题的是扬雄《蜀王本纪》:“...  相似文献   

8.
关于岷江上游牟托石棺墓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岷江,在明代以前的史书中,一直被认为是长江的正流。生活在我国西南四川盆地的古族"蜀"族的发祥地,也有史料记载认为是在岷江上游一带的山地。章樵注《蜀都赋》引《蜀王本记》说,蜀之先王蚕丛氏"始居岷山石室中",进一步将古蜀国的历史与其"居石室"的传说联系在一起。记载四川古代历史的史书《华阳国志·蜀志》也说。"同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谅,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停为纵目入家也。"本世纪初,英国人陶然士(T.Torrance)在四川西北一带传教,曾于理县、汶川、茂汶等地的羌族村寨中发现并采集…  相似文献   

9.
代国玺 《史学集刊》2012,(1):105-112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关坑儒一事的记载,是可靠的。坑儒一事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起于方士讥议,秦始皇因此意识到士人非议时政之风颇盛,遂从非议时政者中选出四百六十余人,集中将其杀害,以警示天下人不可非议时政、诽谤皇帝。由于立场不客观,东汉儒生对坑儒一事有不少误解和夸张,误认为是秦始皇为了彻底灭绝《诗》、《书》,遂活埋儒生,甚至是活埋了所有儒生。东汉儒生对坑儒一事的认识,尽管严重偏离了历史事实,但仍然属于历史认识,与故意伪造的谎言有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走出三岩     
流经昌都贡觉县境内的金沙江江畔山高谷深,高山深谷间有一个在生活形态方面自成一体的三岩。这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偏僻之地却在几百年间堂而皇之地被史书多番记载过,连乾隆皇帝也动过御笔的,不幸的却是被作为了反面形象。  相似文献   

11.
论秦都咸阳的城郊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都咸阳城范围由渭北与渭南西区域组成 ,城区外围又有郊区、故秦、秦等多圈层区域 ,各区域的性质并不相同 ,应该分析辨明 ,才能较客观地对古今学者在秦都咸阳范围上的观点进行评论。本文坚持秦都咸阳渭水贯都之说 ,又肯定渭北说有极大的合理性 ,认为东西八百里的咸阳实质上指代故秦地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16,(12)
正秦灭六国,每征服一地,故国的顽固势力很难在短时间消失。睡虎地秦简《编年记》所记的"南郡备警"和《语书》中的相关文告,正反映了秦占楚地后与顽固势力的斗争情况[1]。秦统一后,六国的残余势力成为秦巩固统治的一大问题。这在传世文献中也可见一些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徙天下豪富于咸阳"[2],反映了秦政府对故六国势力的管控措施。传世文献的记载有限,且较零散,很难有更深入的认识。我们在出土文献中发现一些相关材料,有助于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陈业新 《安徽史学》2003,(4):105-106
作为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的秦嘉,其所属籍贯在两汉献中留下了几种不一的记载,即陵人说、广陵人说、淩人说、东阳郡人说和淩人说。本通过对诸记载的考证与辨析,并将有关献记载与之相印证,认为秦嘉当为淩县即今江苏省泗阳县人。  相似文献   

14.
尉迟迥曾出镇秦陇,史书中除记载他“好施爱士“之外,对其佛教信仰记载很少。然而,此缺憾却被武山拉梢寺旁题记的发现而弥补了。此题记指明拉梢寺大佛崖造像造于北周明帝宇文毓三年(559),为陇山左右及河西一带北周造像的断代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实物资料。题记提到大佛崖造像主是尉迟迥,证明北周时期较大规模的造像均与政治势力有切实关系。由此可以认为:尉迟迥在拉梢寺的修造佛像,可能带动了这一带的石窟开创。  相似文献   

15.
由咸阳师院历史系、秦文化研究会、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等单位联合组织的“秦文化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 0月 2 7日— 30日在咸阳召开。来自我国北京、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山西、山东、甘肃、台湾 ,日本以及陕西省内文博考古、科研院所的 1 2 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提交论文近百篇。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 ,学者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丁毅华 (华中师大历史文化学院 )在《秦政治文化探析》一文中认为秦政治文化在统一前主要是重农重战的社会生活类型 ,统一后主要为制度创新 ,迁都咸阳 ,使秦文化发展到光辉的顶点 ,同时也使其中…  相似文献   

16.
<正>商纣王是殷人末代王者,据史书记载,纣王耳聪目明,材力过人,但他却不行正道,好酒淫乐,枉杀忠良,暴虐百姓,终落得个众叛亲离,身败名裂,为周武王所伐灭。1商周更迭是中国古史上的大事,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开篇即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2大抵如是。商纣王既为天下一人,又处身历史剧变时代,无疑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受到学界研究的关注。武王伐纣,史书昭昭,又有出土临潼"利簋"为证,其说不疑。今日学界对于商纣王的研究,多集中  相似文献   

17.
项福库 《沧桑》2009,(5):139-140,147
两千多年来,无论是历史文献记载和文学作品的描绘,还是地面上留下的阿房宫前殿遗址的夯土台基,都在误导着人们:秦代阿房宫已经建成,后来被项羽焚毁。但近年来阿房宫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是没有建成的"半拉子"工程,前殿遗址中未发现火烧的遗迹。《史记》中虽提及"阿房宫"达18处,提及"项羽屠咸阳火烧秦宫室"达7处,但没有一处提及阿房宫已经建成,也没有一处指明项羽烧了阿房宫,反倒有"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的记载。可见,"阿房宫"在考古发掘与《史记》记载中是相吻合的,是有一致性的,即阿房宫没有建成,项羽也没有火烧阿房宫。  相似文献   

18.
战国宜阳故城调查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宜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洛河中游,商山,阪山之间,素称“商阪之塞”。夏、商、西周时属豫州,春秋时归晋,战国时属韩。战国宜阳故城,位于今河南省宜阳县城西25公里韩城乡东关村与城角村之间。该城为战国时韩国的名城大邑,韩昭侯的封地,系韩国西部之军事重镇。它东望洛阳,西出商阪、函谷,是东西往来的要塞,且背山面水,形势险要,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据《战国策》、《史记》等史书记载,战国时期秦、  相似文献   

19.
神秘鬼谷     
鬼谷之所以神秘,是因为战国时期的传奇人物——鬼谷子。本通过史书记载和遗迹、遗物,民间习俗传说的历史考证,逐步揭开鬼谷及鬼谷子的神秘面纱。并论证自己的观点:鬼谷只能位于今河南汝阳县境的云梦山。  相似文献   

20.
关于"播州土司"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活动史书上很少记载。1974年2月我们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发现的明"播州营"石刻碑记,对于了解这方面的历史是一个很好的材料。这块石刻碑记发现地点在美姑县侯布区甲谷公社八干大队的一块大石上,上面刻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