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伯伯彭德怀,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和人民的忠实儿子。过去,我年轻幼稚,对伯伯了解的很不够,庐山会议后,真以为他犯了严重错误,内心非常沉痛,又为伯伯惋惜。当时,我对政治上的风风雨雨还不太懂,只觉得作为他的亲人应当从生活上关心他,照顾他。后来,和伯伯接触多了,他的言谈举止熏陶和教育着我,使我懂得了不少事情,对伯伯也开始有了真正的了解。 伯伯没上过几年学,但他爱读书,特别注重联系实际。通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工作实践,他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平时,伯伯常说他是个大老粗,相当缺乏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对工业是门外汉,对农业也不大懂,很需要学习。他走到哪里,书箱总提到哪里;直到生命垂危,他也没忘记他的书。 伯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很多同志在研究他,学习他。下面,我把我所保存的伯伯在一九五九年写的一篇评论当时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札记,献出发表,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父亲15岁时投身革命,经族叔王任叔(巴人)介绍结识了王伯伯(王元化先生)。他长我父亲四岁多,当时是上海地下党党员,文章也写得好,我父亲视他为兄长和朋友。父亲后来赴苏北参加新四军,全国解放后转业回到上海,我们家和王伯伯家开始频频走动。  相似文献   

3.
17岁时,他离乡参军;24岁时,远赴缅甸抗日救国.从此客居他乡;89岁时,他重返故乡湖南。乡音未改,鬓毛已衰,走近父母坟前,他深深鞠躬,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晚了!"  相似文献   

4.
彭德怀对于自己的归宿曾向其侄女彭钢谈过三次,这三次谈话都叫彭钢刻骨铭心。 第一次谈起这件事是在50年代的一天傍晚,彭钢陪伯伯在中南海附近散步。当时中央刚开过会,决定改土葬为火葬。那天彭德怀很兴奋,他告诉彭钢:“今天毛主席、恩来、少奇都在决定上面签字了,以后不埋葬,改火化了,我也签了字。想起牺牲的战友,我们这些人  相似文献   

5.
正1921年8月,彭德怀率湖南新军第六团的一个连开往南县驻防时,因处死恶霸欧盛钦,被湖南督军赵恒惕通缉,幸被老班长郭得云收留,才躲过一劫。1922年郭得云因病去世时,将年仅14岁的儿子郭炳生托予彭德怀照管。彭德怀先是将郭炳生带在身边,后又送其去读书。1926年郭炳生学成归来时,彭德怀将其留在身边当勤务兵。在彭德怀的提携下,郭炳生历任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元帅曾回忆起他在湖南新军时的一段往事,感慨地说:“我年轻时受社会上那些行侠仗义者的搞法的影响,立志打富济贫,为穷人做些好事。后来去了湖南新军,置身于下层军官和士兵的生活之中。在那里,我组织一些穷苦的下层士兵杀地主恶霸,就是这种搞法。  相似文献   

7.
金石 《百年潮》2002,(7):29-33
1961年冬,中央办公厅领导交给我一项任务,派我当彭德怀同志的临时秘书,随他回湖南湘潭老家作农村调查.历时56天.在这期间,我亲身感受到彭总深切关怀群众疾苦、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安危、一心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现把这次出差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追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今年9月是谷城伯伯一百周年诞辰,也是伯伯离开我们将近两年的时候,记忆又一次把我带入了清晰的昨天。他老人家生前对我的关怀、教诲和勉励的情景,一幕一幕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1994年夏天我到上海出差期间,公事之余每天都随伯母一同去医院探视病中的伯伯。当时,他老人家腰间挂着一个盛胆汁的塑料口袋,可精神尚好,仍很健谈,像过去一样事事关心,问这问那;思维清晰而敏捷。对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来说实属不易。我在沪期间,正值江泽民主席刚去探望他老人家不久,伯伯向我介绍了一  相似文献   

9.
贺大姐贺捷生,是开国元勋贺龙元帅的大女儿. 我和她第一次见面是1959年的夏天,我去青海省省城西宁市,看望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母亲的老上级和老战友——时任中共青海省省委书记、青海省省长的袁任远. 袁任远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党内外都尊称他为袁老.他年长我母亲,我称他为袁伯伯,称他的夫人、时任青海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的周雪林为袁伯母.我在袁伯伯的家中住了些时日,一天晚上闲谈时,袁伯伯问我:“贺老总的女儿在民族学院工作,你想不想去看看她?”我当即表示愿意.  相似文献   

10.
雪飞  李美玥 《湖南文史》2012,(10):51-52
1921年8月间,湖南新军败退长沙、湘阴一带,彭德怀所在的第六团开往华容、南县一带驻防,时任连长的他闻知地主欧盛钦兴风作浪,无恶不作,遂带着王绍南、魏本荣等3名进步士兵,将这一南县恶霸秘密处死。不料,此事遭人告发,彭德怀被湖南督军赵恒惕通缉抓捕,幸被押解的士兵途中偷偷放跑,后又得其1916年在湘军当兵时的第一任班长郭得云收留,才躲过一劫。  相似文献   

11.
李聚奎同志是我党杰出的军事家。他参加过长征,曾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是湖南省涟源县西坪村人,1904年12月出生。1926年参加北伐军攻打吴佩孚,一直打到武汉。由于蒋介石反共叛变,1928年他参加了彭德怀领导的湖南平江起义,与彭德怀一起上了井岗山。  相似文献   

12.
正岁月如流,屈指一算,萧乾伯伯,也就是我从儿时起称呼的"饼干伯伯",离开我们竟有20个年头了,我也成了78岁的老妪了,但儿时的记忆犹新,一切恍如昨日。"饼干伯伯"的由来第一次见到萧乾伯伯是在我5岁的时候。当时他任上海《大公报》社评委员兼复旦大学教授,住在江湾一座日式小平房里。我父亲辛笛(九叶派诗人)与萧伯伯的友谊是建立在年青时的投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初夏的一天,我拜访了已经92岁高龄的任楚(1921年出生在湖南汨罗市,1937年年底赴延安参加革命。1983年离休),听他讲述了他到延安的经过。  相似文献   

14.
万伯翱 《纵横》2014,(8):38-42
今年8月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因为我的父亲万里曾在小平同志身边工作过多年,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他,并称呼他为“小平伯伯”。时间一晃过去了几十年,回首往事,有关小平伯伯的一幕幕又浮现眼前。  相似文献   

15.
西藏军区原副政委范明一生可谓充满坎坷,李维汉说他“多才多艺、多灾多难、多福多寿”,他既因职显功高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又因历史原因和与彭德怀的关系坐过22年牢。但一生中让他最难抹去的还是进军西藏和护送班禅返藏。一提起当年,90岁的老将军不免感慨万千:“那真是千军万马战昆仑呵。毫不夸张地说,那次是自文成公主进藏以来,人类对青藏高原又一次最大规模的征服。”彭德怀推荐、毛泽东亲定,范明带部队从西北进藏与护送班禅返藏1949年8月下旬,彭德怀率领第一野战军兵临兰州城下。一天上午,彭德怀司令员把当时是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兼…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父亲滕代远(1904-1974,湖南麻阳县人)1924年参加革命,从投身湖南农民运动到与彭德怀等组织领导著名的平江起义,从率领部队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参加瑞金苏维埃土地革命,从延安王家坪中央军委的日夜操劳到太行山辗转迂回与敌人战斗,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奠定和发展人民铁道事业到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来,他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7.
正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一段时间里,彭德怀家里常有记者和作家来,都是要他谈情况,准备给他写书的。可是,彭德怀总是一句话:"我有什么好谈的?你们另出个题目吧。"不管人家怎么说,他就是不说自己的事,慢慢地,就很少有这方面的人来了。但是,跟彭德怀熟悉的一个摄影家还是经常来。这个摄影家一来,就缠住彭德怀,要给他照相。彭  相似文献   

18.
正1898年10月24日,在湖南省湘潭县乌石村彭家围子,家境贫困的彭民言家喜得一子,取名彭德怀。他就是后来被人们称颂为"横刀立马、临危受命,知难而进、勇为前驱"的开国元勋彭大将军。彭德怀这一代有兄弟三人,老大彭德怀,也就是我的大外公;老二彭金华,即我的亲外公;老三彭荣华,是我  相似文献   

19.
开国元勋彭德怀一生曲折坎坷,他的婚姻也因与其政治军事生涯密不可分而十分不幸。这位叱咤风云的彭大将军,有段悲凉的初恋,家乡的小表妹因贫困被逼致死:他与发妻又因战乱及戎马经历而失散;在延安与仰慕他英名的中外两位著名女作家擦肩而过;而他最后与女大学生的美满姻缘也因政治失意而以悲剧告终……详情请见《彭德怀婚姻中的历史悲剧》一文。  相似文献   

20.
钟赤兵(1914-1975)出生于湖南平江县城郊一个贫苦码头工人家庭,两岁丧父,12岁先后在毛笔店和织布厂当学徒,生活非常苦。1930年参加红军,跟随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两打长沙,当时16岁的钟赤兵带领500人参加战斗,在攻城战中,500人打得只剩下他一个人,其余的全部牺牲。由于作战勇敢,肯动脑子,很快,他从连指导员一升再升,成长为红3军团4师政治委员,为彭德怀手下一员骁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