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博》2014,(5)
薛莫夫妇墓出土的塔式罐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本文在详细介绍薛莫夫妇墓塔式罐出土和收藏的基础上,从唐墓出土塔式罐的比较和墓主薛莫的阅历两方面入手,对其风格进行分析,认为造型自下至上由喇叭形座、盆托、陶罐、塔形罐盖四部分组成,具有山西北部地区的特点;纹饰分布于罐身,具有中原地区的特点。因此,塔式罐融合了中原和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两件唐代塔式罐,1985年出土于陕西省户县甘亭镇南河头。本文拟在对塔式罐进行详细介绍的基础上,根据造型和纹饰,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馆藏塔式罐的特殊性,对其在造型和纹饰方面进行考证,一方面认为塔罐1应该相对晚于塔罐2的出现,二者同处于武则天至唐玄宗开元年间;另一方面指出其独特的装饰是佛教中国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正六朝至唐宋时期墓葬中随葬的五谷仓、粮罂,考古学上根据形制有诸多异名,如谷仓罐、魂瓶、堆塑瓶、五联罐、塔式罐、多管瓶、多角坛、盘口瓶、塔式罐等。考古学界根据众多材料,已对其做了诸多分期、分区、类型学研究和综述[1]。但仍有一些重要问题未能解决:一是不同时期随葬五谷仓的定名没有足够的文献依据,二是对其在丧葬礼仪中的功能存在较多揣测,三是对南北方五谷仓的历史源流及相互影响梳理较少。五谷  相似文献   

4.
陶扑满与塔式罐在轮制工艺方面有相同之处,关键在于如何封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汉代至明代墓葬出土堆塑瓶(罐)类明器为研究对象,它们在制作技术与基本功用上的一致性是能够进行研究的基础。堆塑瓶(罐)类明器在墓葬中的基本功用为储存物品随葬,在此基础上逐渐显现出引魂升天、保佑后人、镇墓护魂等多元功用,并体现出与当时社会的丧葬习俗、民间信仰紧密结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江汉考古》2021,(2):46-53
商代青铜罐发现数量较少,这类器物应是受到商文化中汲水陶罐的影响而产生,与扁圆罐形卣存在伴生关系。不同形制的青铜罐有着不同的功用,可细分为炊煮器和盛储器。青铜罐功用特点不明显,导致其难替代扁圆罐形卣成为商文化传统礼器。  相似文献   

7.
1972年,在耀州窑遗址黄堡窑场中心区一座墓葬之中出土了一件唐代黑釉塔式盖罐,它集中体现了唐代耀州窑装饰、造型、制作、烧成工艺的成就,本文试对其装饰艺术及文化内涵作以浅析,敬请专家斧正.  相似文献   

8.
在耀州窑众多陶瓷品种中,黑釉瓷数量最多,种类和造型也最丰富.其中黑釉塔式盖罐极为珍贵.本文就其造型、装饰及其相关问题作一浅显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汤苏婴 《收藏家》2008,(3):65-70
以罐瓶类器物作为主体,在其上采用堆塑的装饰技法,表现一定的内容,形成的罐瓶类器物,一般通称为堆塑罐和堆塑瓶。在浙江古代瓷业中,它最早出现于东汉,西晋时期曾风行一时,它的题材有楼台亭阁、人物(包括伎乐、杂技,佛像)、飞禽走兽等内容。这类器物的主要功用,是一种专用于随葬的冥器,也称为“谷仓罐”。据目前有纪年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为配合大运高速公路建设,考古部门抢救性发掘了一批墓葬,其中有一座唐墓,为船型墓。出土有塔式罐、陶罐、瓷碗及铜钱,且其形制独特,在山西地区较为少见。该船型墓的发现丰富了太原地区唐代墓葬形制,同时为研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