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2年1月2日,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献身的日子。在纪念罗盛教壮烈牺性50周年的前夕,记者有幸寻觅到了英雄罗盛教生前的亲密战友、当年亲自送罗盛教上山入葬的曾伏生同志。这位66岁的老人,精神健旺,谈起和罗盛教亲密相处的日子,他眉飞色舞。说起罗盛教英勇献身的情景,他思念无限。尤其当他讲起鲜为人知的罗盛教牺牲后由“事故减员”到“荣誉颠峰”的曲折经历,他更是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2.
1952年1月2日,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献身的日子。在纪念罗盛教壮烈牺牲50周年的的前夕,记有幸寻觅到了英雄罗盛教生前的亲密战友、当年亲自送罗盛教上山入葬的曾伏生同志。这位66岁的老人,精神健旺,谈起和罗盛教新密相处的日子,他眉飞色舞。说起罗盛教英雄献身的情景,他思念无限。尤其当他讲起鲜为人知的罗盛教牺牲后由“事故减员”到“荣誉颠峰”的曲折经历,他更是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3.
47年前,一位志愿军战工为救朝鲜落水少年魂断冰河,被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金日成将军给予其高度评价。谁能想到,最初机关是把他作为“非战斗减员”上报军部的,并向各连下发了“事故通报”。因为定性上的一个小小失误,差点使英雄成为违纪战士…… 提起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这个响亮的名字,中朝两国人民几乎无人不知,但英雄是怎样被发现的?他的壮举最初为什么没引起人们重视?前不久记者采访了曾任罗盛教所在师师长、现已离任的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叶建民,了解…  相似文献   

4.
陈光岳 《文史春秋》2003,(10):28-34
“铅华洗尽浮尘,真金千年不变”。50年前的7月28日。一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以中、朝两国人民的胜利宣告结束。三年战争,造就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这行金光闪闪的大字影响了我国人民整整半个世纪。死长已矣,他的亲人们过得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5.
本期导读     
一、罗盛教烈士扬名背后的故事提起罗盛教的名字,中朝人民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被当时机关定性为“非战斗减员”上报军部、并向各连下发了“事故通报”的“违纪战士”,后来又是怎样成为英雄的?他的壮举为何最初没引起人们的重视?二、六十多年前“藏本失踪案”内幕大曝光60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密谋炮制了震惊世界的“藏本失踪”特大要案,侵华战争一触即发……其结局究竟如何?欲知详情,请看本文。三、记绝无仅有的带枪专机飞行专机飞行,为了安全,是不允许带枪的。然而作者经历了一次绝无仅有的带枪专机飞行,是一次不容…  相似文献   

6.
季增同志是雷锋生前的战友,现任《承德日报》主任记者。他在与雷锋相处的日子里,和大家一样,被雷锋那种“对同志象春天般温暖,对工作象夏天般火热”的精神所深深感动,职业的敏感和强烈的责任心,使他紧紧追随着雷锋前进的足迹,执著地举起相机,把镜头对准这位普普通通的战士。在两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为雷锋拍摄了200多张照片,记录了一位普通士兵伟大而平凡的光辉一生,也为中国人民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50年代,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之称的罗盛教,曾经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年轻人。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在罗盛教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典型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我叫余群,现是湖北省老河口市离休干部。1928年4月4日,我出生于湖北省应山县。1941年8月参加了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的部队,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抗战时期,我经历过一段与美国飞行员相处的日子。1943年秋,刚刚入党的我,被师部选调到  相似文献   

9.
<正>他是陈毅口中“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活着的白求恩”,是罗荣桓夫人林月琴眼中“妇女同志的解放者”,更是抗日根据地老百姓心中的“在世华佗、活菩萨”。他性格幽默、体格魁梧、医术高超、医德崇高,被胡锦涛誉为“中奥人民友谊的象征”。他就是来自奥地利的医生、国际主义战士——罗生特。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海伦·斯诺在《延安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述:“我们在延安的那些日子里,一次曾碰到一位瘦高个儿、一头卷发,行为比较异样,说话不太听得懂的红军战士,通过翻译知道他是一个来自川西北的战士,现在延安一所学校读书识字。看来他和这里多数战士处得很融洽。”海伦·斯诺这里讲的藏族红军战士叫扎喜旺徐,他是中国共产党培养的最早一批藏族干部之一,离休前曾任青海省副省长、省政协主席、省人大主任。在红军和藏民之间搭桥扎喜旺徐于1913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出生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瞻化)一个贫苦牧民家庭,从小给牧主放…  相似文献   

11.
“血肉作干城,烈焰在火中长啸;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 这是1962年10月,一代文豪郭沫若在“纪念上甘岭战役胜利暨黄继光英勇献身10周年”时的激情题词。他同时书“凯歌百代”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赠给参与上甘岭战役的英雄部队。  相似文献   

12.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瞿秋白被解除了中央领导职务,他非但没有懊丧,反而庆幸自己“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而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我所愿意于的俄国文学的研究”(《多余的话》),他也因此而与鲁迅相识相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知已的同志。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没有见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霍秋白被王明一伙排挤出中央,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利用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特有悟性开始阅读和写作。“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霍秋白在从事文学活动的时候,很想与知音和朋友联系,以便切磋和学习。他得知老友茅盾已由日…  相似文献   

13.
《巴黎公社社员墙》这座伟大革命历史的英雄纪念碑(高2.5米、长约7米),座落在法国巴黎市东区贝尔——拉雪兹公基地区。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八七一年五月二十八日英勇就义的巴黎公社战士的典型形象,热情歌颂了公社战士为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0月下旬,记者走进西子湖畔一个桂雨纷扬、满园飘香的院子,谒访德高望重的九旬老人王家扬同志,饶有兴味地听他回忆当年与鲁迅、柔石相处的情景。斗转星移,近80年前与鲁迅、柔石亲密接触过的人,至今健在的已经寥寥无几,因而王家扬同志的回忆材料弥足珍贵,现整理出来,敬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赵光 《文史春秋》2002,(6):44-46
50年前,一位普通志愿军战士为救朝鲜落水少年魂断冰河。被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金日成将军给予其高度评价。谁能想到。最初机关是把他作为“非战斗减员”上报军部的,并向各连下发了“事故通报”。因为定性上的一个小小失误。差点使英雄成为违纪战士。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总理一生与中国人民最亲密的朋友、越南人民最敬爱的伟大领袖、国际共运杰出的战士胡志明主席交往甚密,他们从1922年起就数度在一起工作和生活,两人之间的私交和友谊真可谓“同志加兄弟”的典范。但是,“胡志明”的名字刚出现于媒体时,周恩来却一时弄不明白此人的真实身份,“胡志明”给周恩来出了个谜。  相似文献   

17.
郑晓方 《世纪》2023,(4):33-35
<正>1998年春节后,爷爷的身体明显衰弱。他自知大限已至,总是说自己的生命快结束了,父母给他的生命快用光了,这个瓜成熟了,你不去摘它,它也要掉下来。在1998年4月爷爷98岁诞辰的那段日子,我们分别为他过了好几个生日。那时候,他一边加紧做他手头工作,对长文《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进行修改和订正,这是一篇爷爷在1997年下半年开始动笔的长篇文章,他自己说是“最后论文”,以后再也没有精力写这么长的文章了;  相似文献   

18.
1953年6月,我在长沙市一中高四班毕业,准备迎接高考。我们班是学校的重点班级,学校授名为“罗盛教班”。全班有40多名同学,政治思想和学业成绩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19.
鲁迅和瞿秋白是亲密的战友。早在1923年10月,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初版刚三个月,瞿秋白就在他写的《荒漠里》对鲁迅表示极其仰慕,并推崇说:“好个荒凉的沙漠,无边无际的!鲁迅先生虽然独自“呐喊”着,只有空阔里的回音。”后来他又提到《狂人日记》、《头发的故事》等。1931年,溜秋白受王明路线的打击,被排斥于党中央领导机关之外,来到上海养病。他在读了鲁迅送给他的刚出版的译作《毁灭》之后。就写了一封《论翻译》的信给鲁迅。开头以“敬爱的同志’叶B称,并说:“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没有见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20.
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同志们都以尊敬而亲切的心意称他“吴老”),与世长辞了。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领导故宫博物院工作三十年,功绩卓著,有口皆碑。我有幸同吴老相处整整十个年头,无论在他工作期间或在他卧病的日子里,耳染目睹,深深感到吴老形象高大,党性强,水平高,业务熟,作风好,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工作严谨,领导有方。因此,称他为文物和博物馆界优秀领导人是当之无愧的。吴老逝世,使我失去一位良师。他的思想和作风,仍是我们工作中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