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武汉以"得中独优"的特殊地理位置,吸引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眼球,成为列强在中国内陆纷纷抢占的战略要地。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英《天津条约》的签订,使汉口开埠,外国列强纷纷涌入。  相似文献   

2.
开埠通商是指近代社会某一国家或地区通过建立海关以开展国际间的经贸往来。在通常情况下,主权国家与另一些主权国家之间,在平等互利互惠为基础上的互通有无,有利于促进共同发展。但近代中国的开埠通商,是一个饱含屈辱的事件,它是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的侵略与掠夺...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口岸。在随后的时间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到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签订时,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已达40多个,涵盖18个省份,[1]其中广州即为首批约定开埠的口岸。  相似文献   

4.
陆安 《文史春秋》2012,(2):46-49
在近代史上,青岛开埠虽晚,但却始终处于列强侵略的风口浪尖上,鬼魅魔影不时闪现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之中,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触手可及的殖民印痕。湖北路17号,一幢有着尖顶塔楼的德式建筑,  相似文献   

5.
胥猛 《黑龙江史志》2012,(17):7-8,15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为了更好地攫取在华利益,接连向晚清政府提出设立电报的要求,采取诱导恫吓、修改条约、擅自架线等各种手段侵蚀中国的电报利权。面对西方列强的种种要求,中国电报局总办盛宣怀,运用谈判策略与技巧,与列强折冲周旋,为维护和收回电报利权作出了大量贡献,做到了"权自我操",为中国电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黄正林 《史学月刊》2007,(3):103-113
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绥远、察哈尔以及陕西的北部位于我国农牧分界线以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皮毛产地,近代中国70%以上的皮毛产于这一地区。近代西北皮毛市场兴起是以天津开埠为起点。天津开埠后逐渐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和出口市场,其经济腹地不断由华北向西北延伸,带动了近代西北皮毛市场的兴起。近代中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是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原料的掠夺。因此,在西北皮毛市场兴起的过程中,外商、洋行、买办起了先导作用。在近代西北皮毛的市场链中,以产地市场为基础,以中转市场为枢纽,以出口市场为尾闾,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市场体系。皮毛市场的勃兴,对西北区域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加了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五卅运动中,上海总工会的活动及其作用,过去多有表述,本文就其组织发展情况作一概述,以补阈遗。上海总工会的成立上海“开埠”后,东西方列强纷纷利用其在“冒险家乐园”的特权,进行掠夺。尤其在外资工厂里,上海工人备受野蛮的民族压迫和敲骨吸髓地剥削,被迫当牛作马,每天工作十多小时,一家老小却难得温饱。有压迫就有反抗,中国共产党自“二大”以后加强了对工人运动的领导,许多优秀干部深  相似文献   

8.
大上海的标志“当—当—当”,每逢整点,位于上海外滩的海关大楼顶部的报时钟都会准时响起,雄浑而悠长。作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它阅尽了百年沧桑。从设关开埠,到十里洋场;从沦为“孤岛”,到迎接解放。直至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开发浦东,成为真正的“东方明珠”。上海设关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而正式的对外开埠却是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是年清政府先后在英美法等国列强的胁迫下签定了《海关税则》,将关税自主权拱手相让,这也意味着海关的半殖民地性质开始形成。而江海关在洋泾浜北岸设置的盘验所,赫然成为上海——…  相似文献   

9.
韩丽丽 《文史博览》2015,(2):33-36,47
中国自开口岸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新事物,是在列强对华侵略加深,我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产生。山东"自开商埠"政策的推行,即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借助胶济铁路的开通应运而生。晚清山东自开商埠包括济南、周村和潍县,而济南也成为我国第一个自开的省会城市。本文力图搜罗对于以上三个自开商埠进行整体或是个案研究的作品,以期了解山东自开商埠的研究情况,并且着重梳理开埠与山东社会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费驰 《史学集刊》2007,(2):75-80
晚清东北商埠格局历经萌芽、雏形、形成、发展四个阶段的变迁进程。此格局在变迁过程中呈现出商埠地域分布以沿交通线为主、类型的多样性及发展的不平衡性等特点。晚清东北商埠格局的变迁,对区域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晚清东北开埠进程看,东北开放区域是伴随着列强侵略的步步深入而渐次增大的;随着东北对外开放空间的拓延,近代化因素透过商埠窗口逐渐渗入东北社会,商埠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东北区域的近代化路程。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外关系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前近五十年内,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影响下,一些中国学者撰写了列强侵华史、近代中国外交史等方面论著,例如刘彦著《中国的时外交史》(1911年初版)等。这些论著勾勒出了近代中外关系史的粗略轮廓,对列强侵华有程度不同的揭露,但大多数论著仅限于简单罗列历史现象,缺乏比较深入的考察和论证。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欺凌,其邮政机构的成立和邮票的发行也被深深地烙上了西方列强的印记。本记述了近代中国从大清邮政曲折成立到北洋时期北京的邮政总局被撤销的经过及近代中国早期邮票的发行年代、种类、数量等情况,反映了近代中国邮票发行的概况。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上海与长江流域商路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上海与长江流域商路变迁戴鞍钢长江流域是近代中国经济重心之所在,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在1843年开埠后,以其地理、经济等综合优势,很快取代广州,跃居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港,并因此有力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的社会近代化进程①,同时也对长江流域这一广紊地区的...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三峡航道图编纂始末蓝勇关于列强对川江航运权的侵夺和相关的重庆开埠问题,以往学者多有研究,但对与这两个问题关系十分密切的三峡航道图的编绘,以往学者谈及甚少,即使偶有涉及也支离破碎,错漏甚多。笔者在主持研究国家教委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历史上三峡...  相似文献   

15.
芜湖开埠与安徽近代经济的发展王鹤鸣在近代中国众多的通商口岸中。无论从开埠时间,抑或所处地位及其影响而论,芜湖商埠是颇为普通的一个口岸。从微观角度论述芜湖开埠后进出口贸易的特点及其对安徽近代经济的双重影响,有助于从宏观视野加深认识中国海关与近代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被迫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与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但在签约过程和条约内容方面却有不同之处。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不遗余力地进行修约谈判。经过40余年的努力,日本完成了修约的任务,彻底实现了关税和法权的自立和独立,与西方列强建立起了平等的国家关系。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成功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相似文献   

17.
蔡麒龙 《神州》2012,(27):41-41
1840年之后的中国,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逐渐形成。这种民族主义在外交上的体现就是中国民族主义外交。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时期所表达的外交诉求,五卅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为了关税自主、取消治外法权和废除外国租界,不断地与帝国主义列强作斗争,都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外交的范畴。笔者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外交源流、主要表现、历史影响三个方面浅析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外交。  相似文献   

18.
林晓萍 《史学集刊》2023,(6):123-135
19世纪末列强开始在华构筑势力范围,并形成了以划分势力范围为重要特征的势力范围秩序。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开始在中国东北等地区扩张,并形成了一套“‘满蒙’优越地位说”,为其侵略行为制造理论依据。由于在华盛顿会议之前,列强普遍认可在华构筑势力范围的行为,故而日本将自己在东北等地的扩张行为解释为势力范围扩张,以图获得列强的承认。起初,日本通过与英国、俄国和法国达成协约的形式,获得了列强对其在华势力范围的认可。而在“二十一条”交涉、巴黎和会、新四国借款团成立,以及华盛顿会议之后,日本在华构筑势力范围逐渐违法化。日本便脱离势力范围秩序这一解释框架,转而从其他角度论述自己与“满蒙”所谓的特殊关系,继续构建新的“‘满蒙’优越地位说”。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莫理循自始至终为中国参战不遗余力地奔走呐喊.莫氏通过为中国政府出谋划策、向西方列强传递有关中国参战的各种信息、游说日本政界高层人物等多种途径,对中国参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历史证明参战对中国利大于弊,莫氏的这一行为应该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爆发,西方列强为保护租界、铁路等,纷纷向京津地区增兵。革命后的1913和1914年,西方列强渐次撤退辛亥年所增派的军队。京津地区俄国首先提议撤兵,其他列强先是反对,后来在一战影响、各国的不断较量下,列强逐渐同意撤退驻华军队。中国局势渐趋稳定和中华民国外交部的交涉是各国撤兵的推动力,但在撤与不撤之间,西方各国自身的利益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