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莆田,宋代称为兴化军,领莆田、仙游、兴化三县.军治所原设在兴化,寻移莆田.兴化军是蔡襄、郑樵、刘克庄等著名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藏书名家甲于全闽,闻名于世,素有"文献名邦"的美誉.由于此前对兴化莆田刻书的研究成果不多,所见者大多只是停留在对莆田古代一部分刻书目录的初步整理上,且存在较多错误,从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今人对莆田甚至是福建刻书的基本认识或评价.  相似文献   

2.
据古籍《周礼》记载,福建古为“七闽”地,泛指当时生活于福建及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为图腾的部族。后世遂多以“七闽”代称福建。北宋雍熙二年(985年).福建辖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自后至清,福建行政区划几经变动,但大部分时间均保持八府建制,因而又有“八闽”之别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福建增设台湾府,史称“九闽”。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州升为福宁府,福建有十府.故又称“十闽”。  相似文献   

3.
元末明初,福建民军首领陈同及其农民军在省垣福州、闽中、闽南等地区的军事活动,与兴化路莆田地方豪强势力的斗争("陈林之乱")和参加平定回回"亦思巴奚兵乱",以及在明洪武初年的起义,是元末明初福建历史上的大事。  相似文献   

4.
《江苏地方志》2010,(3):42-42
近日.由兴化市委宣传部编纂,兴化史志档案办公室审核的地情工具书《兴化百科》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发行。兴化市委书记贾春林为该书作序。该书以通俗读本的形式介绍了兴化的人文历史和资源优势,还重点反映了兴化近几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成就,  相似文献   

5.
宋代以来,在全国地方志编纂与出版热潮下,地处东南区域的福建,志书的编辑与出版也受此影响。宋代福建志书的编刻,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的福州、兴化军、泉州和漳州四州(军)。该四州(军)地方官任职期间,积极从事该地方志书籍的整理与编纂工作,为地方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地方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今日莆田     
李潮 《神州》2003,(10)
“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这是一代名家郭沫若生前为这颗镶嵌在台湾海峡西岸的璀璨明珠——莆田县留下的感叹。 登上巍峨的壶公山头,俯瞰大地,便仿佛看见一条腾飞的巨龙:由兴化湾、平海湾和湄洲湾200多公里的海岸线勾画出惟妙惟肖的龙头,福建四大平原之一的兴化平原就像是龙腹,西北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便成了龙尾,而独处海上的南日岛,就似巨龙身前的一颗  相似文献   

7.
时永乐 《文献》2000,(3):104-109
郑樵,字渔仲,自号溪西逸民,世称夹漈先生.宋代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生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卒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  相似文献   

8.
一、清代福州科举事业的兴盛 从刘海峰、庄明水《福建教育史》中《清代福建进士分区统计表》可见:福州府中进士735名,兴化府共61名,泉州府238名,漳州府113名.延平府28名,建宁府39名,邵武府25名,汀州府87名.福宁府24名,台湾府33名,永春州20名,龙岩州22名,镇海卫3名。  相似文献   

9.
明磊 《福建史志》2010,(4):42-42
福建莆田许多人家门上都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这句能反映莆田人性格的对联出自宋代榜眼陈俊卿对宋高宗的回答.陈俊卿,字应求,福建路兴化军莆田县人,宋政和三年(1113年)生。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陈俊卿与同乡黄公度等同赴进士试。  相似文献   

10.
何文珺 《神州》2012,(13):12-13
闽南文化就是"闽越文化"中的一支亚区域文化,它从地域上说是指地处闽南(福建南部)地区的泉州、漳州、厦门三地所存在的文化。然而,从文化的角度说,闽南文化的概念远远超出了以上区域。我国大陆的浙南、粤南、海南以及台湾地区,形成了带有变异型的闽南方言社会与乡族社会。即使在东南亚地区以及海外的许多地区,70%的华人也是说闽南话的后裔,在当地被称为"福建帮、兴化帮、潮州帮、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科举史上.一个地方出现多名文状元或武状元的并不鲜见,然而.同一科文、武状元出自一个地方却十分罕见.据笔者所查.这种情况仅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出现过一次.这便是福建兴化军(今莆田市)的文状元徐铎和武状元薛奕。  相似文献   

12.
<正>莆田位于福建中部沿海地区,西依戴云山脉,东邻台湾海峡,夹峙在福州与泉州之间。现代莆田以重商闻名,它独特的人文气韵为外人所不知。当地有这样一群人文守护者,以不同的方式挖掘、保护红砖厝、方言民谣、龙眼木雕等莆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经由他们,我们可以重新感知一地文化的兴味和温度,也得以发现更多文化自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妈祖的故乡     
黑子 《神州》2003,(10)
莆田市,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台湾海峡西岸,北依省会福州市,南靠闽南“金三角”,是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市,辖荔城区、仙游县和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全市面积3800平方公里,人口292万,旅居在外的莆田籍侨胞及台港澳同胞有60多万人。早在三、四千年前,人类已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劳动、生息和繁衍。 莆田,别称“兴化”。“兴化”名称的由来已有1000多年历史。五代十国末期,连年战乱,百姓备受兵匪骚扰。当时,割据莆田和仙游的兴泰、游洋、庄边、白沙等山区的林居裔势力接连打败官军,一度兵临城下,此城几乎为之所破。宋朝廷屡次派兵镇压,但因地势险阻,无法取胜,至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方被征服。宋太宗“阅游洋图志,念游洋地险,欲以德化之”,遂决定在游洋另设县治,取名“兴化”,寓“兴德化民”之意,并置兴化军,统辖兴化、莆田、仙游三县。自此以后,又有“兴化路”、“兴化府”,故“兴化”即成莆田、仙游之统称。  相似文献   

14.
明代福建曾多次发生火灾。据笔者统计 ,明代华南火灾共 78起 ,其中 73起发生在福建。从《明实录》、《明史》和《福建通志》等文献的记载来看 ,洪武年间福建发生过 2次火灾 ,正统时火灾 3次 ,成化时 4次 ,弘治时 4次 ,正德时 11次 ,嘉靖时 2 0次 ,隆庆时 2次 ,万历时 2 1次 ,泰昌时 1次 ,崇祯时 8次。就地理范围而言 ,福州府 6次 ,建宁府 11次 ,泉州府 2次 ,邵武府 3次 ,汀州府 5次 ,兴化府 3次 ,延平府 2 9次 ,漳州府 4次 ,福宁州 7次。延平府受灾最多 ,其次是建宁府、福宁州和福州府。明代福建火灾绝大多数发生在府州县城 ,属于城市火灾。…  相似文献   

15.
吴甡:一个练达的封建统治阶级政治家王日根吴姓(1589──1644),字鹿友,号愚,晚号柴庵,江苏兴化人,万历41年(1613)进士,天启时先后知福建邵武、晋江、山东潍县,后征授御史,却因。许魏忠贤而被削籍。崇祯帝上台时复用吴,历任河南巡按、陕西巡抚...  相似文献   

16.
方志可分为官修与私修两种.即以兴化方志而言,存官修县志5部:嘉靖三十八年(1559)知县胡顺华主修、陆西星纂修的《兴化县志》(《胡志》);万历十九年(1591)知县欧阳东凤主修、陆西星纂修的《兴化县新志》(《欧志》);康熙二十三年(1684)知县张可立重修、王岩纂修的《兴化县志》(《张志》);咸丰三年(1853)知县梁园棣主修;刘熙载、陈广德纂修的《重修兴化县志》(《梁志》);民国32年(1943)伪县长李恭简挂名主修、李详纂修的《续修兴化县志》(《李志》)。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78,(1)
福建省莆田县的木兰陂,是北宋期间修建的一座引、蓄、灌、排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这个工程对福建兴化平原的开发,莆田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青青溪水木兰陂,千载流传颂美诗。"近千年来,它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赞颂。  相似文献   

18.
新书介绍     
《中国地方志》2011,(9):64-64
嘉靖《兴化县志》校注兴化市史志档案办公室主编,王强校注。方志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嘉靖《兴化县志》是兴化存世的最早县志,孤本,由于历史原因暂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大陆仅存缩微胶卷,这次校注出版属抢救性整理。嘉靖《兴化县志》前有舆图,后设天文、地理、古迹、建设、祠祀、寺观、户役、田赋、物产、  相似文献   

19.
施大尉  郭琪  胡冉  陈柳 《旅游纵览》2015,(2):169-171,173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遗产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重要资源。江苏省兴化市处于淮河里下河腹地,自古以来,形成了具有当地鲜明特色的垛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兴化垛田于2014年正式入选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本文将以兴化垛田为案例,梳理兴化地区在遗产地旅游开发中传统旅游分配方式的不足之处并明确利益主体间的责任划分,探讨在新形势下遗产地旅游开发中主体间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自马、班、陈、范撰“前四史”以降,代有史家,诚以兴废存亡,治道所系,阐之述之,继往开来,史不绝书,卷帙繁富,浩如烟海。而灯史却麟角凤毛,玉山策府之中罕见有方外史乘者。江苏兴化著名诗僧震华法师却于漫天烽火的抗日战争后期——民国三十三年(1944)夏由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历代藏经考略》作者叶恭绰(遐庵)先生题签,上海佛学书局出版《兴化佛教通志》,堪称缁林法乘,史苑奇葩。震华法师名乘实,一名全心,以字行。生于清宣统六年已酉(1909),江苏兴化翟唐庄唐氏子,近代禅门著名史学家、教育家、诗人。当代学者夏丐尊、周予同、王伯祥三先生“翕然以佛门汉学家称之”(夏丐尊:《兴化方外诗征·序》),当非过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