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瑞 《郑和研究》2007,(2):62-63
阅江楼在南京西北狮子山上,山的西面和北面,有浩浩荡荡的长江流过,形势雄伟。  相似文献   

2.
杨波 《郑和研究》2005,(1):37-38
古静海寺始建于明。但关于始建年代有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杨波 《郑和研究》2005,(4):70-71
静海寺是郑和在南京的重要历史遗存,现保存在静海寺的天妃宫碑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最重要文物之一,1936年郑鹤声先生发现的静海寺残碑对于研究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和船型也具有独特的惟一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产中 《郑和研究》2005,(3):58-60
贵刊2005年第1期发表杨波《静海寺始建年代小考》一文,为了证明他所坚持的“永乐说”,反对“洪熙说”,在材料的取舍上,有本末倒置之嫌。因此,笔者撰写此文,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5.
静海寺——明代的“植物园”■郑乐明静海寺位于南京下关狮子山下西南麓,明葛寅亮编辑的《金陵梵刹志》卷十八记有:“卢龙山(即狮子山)静海寺,敕赐,在都城外,南去仪凤门半里。文皇命使海外,平服诸番,风波无警,因建寺,赐额静海。”由于这寺是皇家敕建,当时规模...  相似文献   

6.
艾丁 《郑和研究》2007,(3):61-61
在第三个航海日之际,南京静海寺纪念馆与下关区阅江楼街道联合举办了夏令营,我刊编委仲跻荣应约作了题为《纪念郑和,增强海洋意识》的讲座.讲座从领土观念、海洋资源与海上通道三个方面谈了海洋观念的重要性,同时又告诉同学们我国地处新亚欧大陆桥的东端,我省连云市为大陆桥的起点,其经济与国际战略意义十分重大.参加这次讲座的有师生约70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8.
宁静海     
<正>海景对于很多摄影者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这是因为人们经常赋予大海一些感情色彩。有些人喜欢拍摄惊涛骇浪,有人偏好海水的宁静。这里,我们分享的是于文江先生拍摄的一幅黑白摄影作品《宁静海》,他用极其简约的构图,创作出了意蕴深长的画面。也许它并不像凝固海浪的照片那样惹人眼球,但它呈现出的平衡稳定感,能让你沉静下来,并引发无限的思考和想象。触及灵魂的黑白风景摄影本身记录的是光影,黑白即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表现方式,主要以光影阶调层次突出画面的细节和质感。欣赏黑白摄影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新的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政治交代"和"思想遗产"的基础上,在指导香港回归前的"平稳过渡"和"顺利交接"、香港回归后的"保持长期稳定和繁荣"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新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在探索中逐步成型、成熟,使"香港明天更好"的前景现实性地呈现.  相似文献   

10.
王硕 《百年潮》2012,(10):36-41
改革开放初,深圳经济特区甫一创办,便融人邓小平倡导的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中国统一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在香港回归谈判前后,深圳特区政治、经济内涵有明显发展。中国政府在与英国政府谈判中圆满实现了目标,在对深圳特区这个棋子的运用上也颇具匠心。深圳特区在国家全局战略中的位置由此奠定。深圳与香港回归问题渊源1949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南下解放大军陈兵深圳以北樟木头一线,避免与香港的英国驻军发生接触。英国无意放弃香港。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针对香港问题明确“长期打算、充分利用”方针。广东省领导人在看待深圳香港关系问题上并非一以贯之。政治气氛缓和时期,比如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一些人间或提出,香港和深圳属于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迎香港回归     
百年香港历沧桑,追昔抚今喟叹长。夷匪猖狂轰闼阃,清廷觳觫揖豺狼。拳拳赤子天涯泪,眷眷亲娘梦里航。盼得回归逢谷旦,毋忘公祭告炎黄。迎香港回归@陆复中航:名词。《文选》晋张衡《思玄赋》:“不抑操而苟容兮,譬临河而无航。”注:“航,船也。”(见《辞源》)  相似文献   

12.
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访华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双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会谈。撒切尔夫人访华后,中英之间随即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了第一阶段谈判。1983年7月12日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第二阶段谈判。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草签。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1985年3月中国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出关于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决定。198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自此正式生效,香港进入历时12年…  相似文献   

13.
香港回归颂     
《沧桑》1997,(4)
  相似文献   

14.
香港回归吟     
香岛旖旎话变迁,上溯远古五千年。青铜文明遗胜迹,大湾牙湾可证验。世代相传中华土,手足情深血脉连。今朝喜迎回归日,九州同庆书新篇。香港回归吟@彭适凡  相似文献   

15.
位于新疆天山西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县西南的赛里木湖,古称“西方静海”,蒙古语称之为赛里木淖尔,意为山脊梁上的湖。而在哈萨克语中“塞里木”有“幸福”、“祝愿”之意。因清代在湖畔东岸设有鄂勒著依图博木军台(即三台),赛里木湖也被称为“三台海子”。  相似文献   

16.
借重阳登高之日,我乘兴独访乌石寺,感触颇多。 乌石寺(曾名昭庆寺)位于浙江省龙游县东北横山镇下宅乡大平坂村距县城25公里。山高达一百丈,有石磴500多级,坡度不大,途中有巨石一块刻有“母石神”三字。此山自浙江西部千里岚支脉延伸蜿蜒而来,天矫磅礴,气势雄伟,泉壑  相似文献   

17.
南宋时期,我国民族矛盾相当尖锐,广大群众反对外族侵略压迫,反对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要求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一时期。名学家、伟大的爱国诗人辛弃疾大量的充满爱国激情的诗词,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  相似文献   

18.
大中祥符寺坐落于历史古城浙江省衢州市,是衢州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一,其历史渊源与郑成功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中祥符寺作为衢州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的保护、发掘和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竹寺与庙     
台吕 《福建旅游》2004,(8):23-23
新竹市城隍庙位于北门街与东门街的路口,建于1749年(清乾隆十三年),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台湾规模最大的城隍庙。殿宇雄伟,雕刻精细,有光绪皇帝特赠的“金门保障”匾额一方,庙仙供奉晋封威灵公都城隍,是全省各城隍庙中神位最高者,各地来此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20.
王梦奎 《百年潮》2007,(7):18-22
1997年7月1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本刊特地走访了王梦奎、朱育诚、王光明三位同志。他们都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王梦奎时任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是赴香港出席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及庆祝活动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朱育诚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作为中英香港回归接收仪式及庆祝活动筹备委员会委员和安全保卫小组副组长,做了大量具体准备工作;王光明时任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中方三军仪仗队和军乐团总领队。他们从各自不同角度,讲述了那永远值得纪念的历史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