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时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最关键时期,而"倾听与表达"能力则是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当幼儿刚接触社会的时候,倾听则是第一步,是幼儿感知以及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倾听与表达"能力的强弱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倾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而表达是抒发想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本文从《指南》的角度,探究提高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同情、关心、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有利于别人和社会的行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2、3岁的孩子是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其可塑性最强,因此,必须重视从托班开始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3.
李茹 《南京史志》2022,(9):16-17
<正>幼儿属于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为幼儿的成长和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场所支持。教师需要为其提供丰富的基础知识,并在正向的语言评价基础上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只有对幼儿尊心、自信心以及积极性予以高度的重视,才能推动幼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教师需要保障语言评价的及时性当幼儿向成人寻求相应的评价时,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具体行为,为其予以及时性和客观性的评价,并保障评价结果的正向性和积极性,使幼儿可以针对教师的评价内容顺利完成自评,  相似文献   

4.
杨花虎 《南京史志》2022,(16):69-70
<正>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是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发展形成、不断提升的。教师的角色,环境,材料,指导方式等都是影响幼儿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我园从幼儿主动学习的行为特征出发,依托微课程的研究形式,通过多种手段,拓宽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未知经验,梳理和建构幼儿的新经验,搭建适宜支架,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应答是指教师对幼儿回答与反应的处理,是提问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教师对幼儿回答如何评价和看待的问题。在问与答、答与回应不断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构建起对话的平台,彼此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在集体活动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活动过程的安排,精于预设,环节丝丝入  相似文献   

6.
正一、孩子喜欢打"小报告"的分析原因1.幼儿的道德评价能力较低道德评价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们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的善、恶、褒、贬的评价活动,可分为自我的道德评价和社会的道德评价两种基本方式。而幼儿的道德评价则主要是指幼儿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对  相似文献   

7.
正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极其重要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  相似文献   

8.
正幼儿期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儿童的认知、情感、性格都在不断地发展着。老师应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在这一过程中有更好的发展。但是幼儿的心理和情感上都还在一个懵懂期,他们对于无法在情感上接受的人会持有一个怀疑和抗拒的态度。因此,如何融入幼儿便成为老师所普遍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只有让幼儿接受自己,才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让幼儿更好地成长;只有用心去融入  相似文献   

9.
代娟 《南京史志》2023,(24):15-17
<正>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幼儿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作为全新的个体,个人认知和能力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幼儿教育的作用旨在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帮助幼儿完善性格,健全人格,使幼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我国幼儿教育目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幼儿教育中,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转型背景下的社会极化与社会融合问题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国内外文献多关注社区尺度上的社会融合特征及其地理环境要素,由此形成了基于居住空间视角的社会融合研究传统。但这一研究视角过于静态和片面,难以在个体移动性不断提高、日常活动空间不断拓展的背景下深刻揭示社会融合的动态过程以及地理环境要素的微观影响机理。本文在对城市社会融合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讨论基于居住空间视角的社会融合研究存在的不足,构建时空间行为视角下的城市社会融合研究理论框架。本文提出,从微观层面的个体移动性与时空行为约束的视角,能够基于个体日常活动—移动行为更准确地刻画个体社会交往的动态地理情境,并从居民日常生活的时空约束、公共接触潜力、时空间行为策略等方面来识别地理环境要素影响社会融合的过程与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展望城市社会融合研究的可能研究议题与方法论发展方向,有助于推进中国城市社会融合研究的多元化和人本化。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教书"和"育人"两大层面。尤其在科技经济迅猛发展、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于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德和行为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更高要求。初中学龄正处于心智发育、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对他们加强思想行为教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具有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意义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张蓓  张辉 《沧桑》2011,(1):157-158
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关键时期,建立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青年期个体自我同一性危机出现的原因,并从大学生自身以及家庭、社会和学校四方面阐述了帮助大学生解决自我同一性危机的途径,以帮助其确立自我同一性,实现健全自我。  相似文献   

13.
俞晓澜 《南京史志》2023,(30):74-75
<正>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独一无二的个体。接纳特殊幼儿是一种社会责任,融合教育是新时代教师的教育使命。我园是第一批通过“江苏省资源教室建设项目”的幼儿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融合教育资源和经验。本文以特殊幼儿教育为例,阐述特殊幼儿早期发现和干预策略。一、有效沟通,形成家园合力不同年龄的幼儿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幼儿园环境、学习方式、活动内容以生活式、开放式等为主,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到:"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性格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本文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六大解放"、"教学做合一"以及"社会及学校"的教育思想,谈一谈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从"记忆"到文字记录昭示着"记"行为方式的产生,"记"特定的行为方式和独特的社会功能是记体文生成的内在要求。早期巫史文献的生成,是行为方式"文本化"的结果,记体文在体例上承接了叙述的特征,在社会功能上彰显劝诫立意;早期儒家文献的生成,是私学传承模式的指认,注记的行为方式走向专论,在体例上影响了记体文议论的要素,"记"的行为方式生成了相应的言辞模式,在语言上影响了记体文质朴平实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社会领域中,明确提出:"使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可见,社会交往是幼儿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从小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合作是两个以上个体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共同进行某一活动的行为。它是儿童社会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群体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也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这严重阻碍了幼儿与他人合作这一新社会行为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混龄班教育中对此问题加以重视和研究,并利用多渠道、多途径有效开展混龄班幼儿早期合作教育,让大中小不同年龄的幼儿有机会一起合作游戏、互动交往。通过团体的互助,去感觉他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对他人的关怀,进而发展对环境乃至对全人类的关爱。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因此,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而游戏中,角色游戏又具有游戏的典型特征: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它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过程。这一  相似文献   

19.
个体的日常活动发生在复杂的情境下,受到来自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以往研究揭示了制约下的个体在活动参与上展示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然而,传统以个体为单位的研究,忽视了家作为地方秩序的口袋,其内部分成员之间的互动对不同性别家庭成员活动参与的影响。本文从家庭内部分工的视角,研究夫妻双方在参与家庭维持性活动的时间利用的差异。在分析差异形成的过程中,在家庭区位特征、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外,关注了配偶的社会经济特征、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对个体参与独立与联合家庭维持性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假设,微观个体活动参与及时间利用的性别差异,不仅受到社会与地理环境制约,而且是家庭成员之间互动、分工的结果。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析能更好地补充和解释以往性别差异的研究成果,为个体活动、移动行为等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时空间行为研究前沿专栏序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60年代人文地理学出现行为主义转向以来,时空间行为研究已经历了6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以人类个体日常可持续行为特征、行为时空间格局、行为的移动性与可达性、人类行为与社会经济环境、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交互过程与作用机理等为核心内容的研究范式.近年来,国内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学界也在积极推进时空间行为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