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淮安市淮海路小学幼儿园是一所省级优质幼儿园,创建于1993年6月,坐落于美丽的石塔湖畔。幼儿园本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办园宗旨,以其独特的教育模式、科学的教育方法、出色的教育成果赢得了家长们的啧啧赞叹。幼儿园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努力优化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以"一大特色,三大亮点"为抓手,即:棋文化特色、礼仪教育、快乐阅读、故事表演。在孩子发展的各个敏感期给孩子最有效的帮助,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如:"阅读节"的"故事大王赛"、"教师读书沙龙"、"户外亲子阅读";"棋趣节"的"棋人·棋事·棋趣"知识问答、"棋乐融融"三棋擂台赛;"礼仪节"的"说、唱、演、画"礼仪等。  相似文献   

2.
正一、安全是境,美丽为画——健康环境创设因地制宜,凸显弹性良好的环境对孩子健康活动起着刺激、引导、激励的作用,我们注重创设安全、灵动、自主的健康活动环境,从而吸引孩子参与、探索、感知,协调动作发展、强健体质。1."动态化"的环境创设让健康活动呈现张力营造一个"动态化"的健康乐园,使幼儿在玩中与环境融合、对话,使孩子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是我们长期以来努力的目标和方向。结合幼儿园地形及幼儿活动特点,我们设计平  相似文献   

3.
孙文肖 《神州》2011,(7S):134-134
一、一所好的幼儿园,必须确立科学的办园理念 我园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宗旨,始终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的,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坚持“创新、和谐、求实、发展”的发展方向,以“教育无痕迹,处处是教育”的园风让幼儿快乐的成长,在不动声色中潜移默化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培养乐群、自信、建康的孩子,让幼儿园成为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摇篮,让幼儿园成为每个教师获得成功体验的园地,让每个家长对幼儿园充分信任。  相似文献   

4.
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同样经典也是枯燥的。对于初识经典的成年人有此感受,更别说是年幼的孩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让孩子在游戏中建构知识、习得技能。"那如何让孩子愉悦地走进经典、融入经典,从而在经典的"氧化"下塑造良好品质呢?结合我园开展的经典国学课题研究活动,我们开展多元化的经典活动,旨在让孩子感受经典的同时浸润经典、力行经典。  相似文献   

5.
孩子很小就有"自己来"的愿望,从蹒跚学步开始,尽管跌跌撞撞,也不肯让大人牵拽。到二岁时,孩子更是不愿别人横加干涉,时常执拗地说:"我要自己来。"到了幼儿期,通过动手动脑进行探究便成为儿童的一大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在幼儿园开展的绘画活动中,我们时常会碰到小朋友不会画、不敢画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分析了事件背后的原因:一、孩子没有相关的知识经验,不知道怎么画;二、孩子性格内向、胆小,作画时缺乏自信心;三、孩子会画,但是存在着一定的惰性,不愿意画。针对以上三种"不会画"的孩子,我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指导策略帮助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听说过"食育"教育吗?这是日本对孩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食育",不仅是单纯的餐桌礼仪和食品营养搭配,还会加强孩子对环境的爱护之心,从而减少对食物以及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孩子们认识植物、动物,培养孩子珍惜食物的习惯,一般幼儿园都会有一片小菜园,还会养上几只兔子或小鸡。幼儿园的孩子们被分成若干个小组,轮流看护菜园和喂养小动物。远藤太太的儿子小润4岁,他所在的幼儿园小操场的西端就有一片大约  相似文献   

8.
所谓"注意力"是指人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能力。它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必须加强对注意力的培养和训练。一般说来,3-4岁的孩子,注意力可连续集中大约5-8分钟。可是我的孙儿鑫博经过培养和训练,可以做到30分钟左右。那么,我是如何做的呢?  相似文献   

9.
李佳 《神州》2012,(14):57-57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关键期是0—3岁,第二个关键期是7岁,第三个关键期是13—15岁。幼儿期是最重要的教育时期,从1岁开始至满3岁称为幼儿期,这一时期是儿童智力的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是孩子的特殊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也是个性、品质开始形成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正沙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材料,它纯净无污染,流沙又随物赋形,千变万化,玩沙自然也就成了孩子喜欢的一项活动。当如面粉般一样细腻、润滑的沙子从孩子指尖滑过时,它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因好奇产生的创造欲望和审美情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沙水游戏是涉及幼儿各个发展领域多种经验的综合游戏,沙水材料的开放性,给予幼儿更多的探索价值。"环境具有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它是一种隐性的课程。为了充分挖掘沙子在探究、审美、艺术等方面的教育价值,我们以"沙"为工具、以"沙"为  相似文献   

11.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的教育应是整个教育的主旋律。"陶行知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恒久不变的主题,教育是爱的艺术。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爱是每个人生长的营养土壤,而对于孩子来说,在幼儿园里,他们希望得到认可、赞美、同情、关心和爱护,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基于爱的教育对幼儿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我园开展了"幼儿园‘爱’文化的实践研究"课题活动,围绕幼儿园"爱文化"的核心,引导幼儿感受爱、表现爱、传递爱。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幼儿期的心理健康程度会影响孩子的一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交流的迅速发展,语言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变得尤为重要。优秀的人才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往往取决于个人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有研究表明,3-5岁的适龄儿童是掌握语言和表达能力最关键的时期,是儿童口音的定型期。幼儿园作为3-5岁儿童接受教育的场所,在语言教育上应该下更大的力气,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儿童的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我的家里有个人很酷,三头六臂,刀枪不入,他的手掌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走路……"自从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播出后,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现状并不是十分理想,角色缺失、时间缺少、方法缺乏往往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那么父亲参与教育的意义何在,如何参与,本文将结合幼儿园开展的实例一一进行探讨。不容忽视的现象:父爱的缺失上海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曾抽取了4000个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15.
《文史天地》2014,(11):94-94
正婴儿期,古人称为"孩提",比如在《孟子·尽心上》有记载:"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年岁稍长,可以被称作"黄口",有古话云"黄口小儿,不足信焉",就是说,三到五岁孩子的话多是信口而发,没什么逻辑和事实根据。八岁以前稍懂事的孩子处在"垂髫之年",因为在儿童时期,孩子可以不束发,任由头发下垂。过了八岁,儿童的头发束成一髻,因此,这时期又被称作"束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含义之一便是从孩子儿时的习惯推测他的将来。大量的事实证明,一个人的习惯如何将决定他一生的成功与否。毫无疑问,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必须承担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7.
正自然角、图书角、建构区、角色游戏区域……教室里的活动区犹如一面镜子:材料的丰富更新、孩子的活动参与,常常能够映照出教师对课程设置的思考和把握以及对孩子的观察和了解。但,在日复一日的教育生活中,老师们常常对活动区的创建和调整陷入"疲倦"和"懈怠"的情绪中:程式化的活动区布置格局,烦琐的材料收集和整理,家长不以为意的观望态度,等等。这些,无疑削减了活动区对教师本身的  相似文献   

18.
正剪纸作为一种手脑并用的艺术手段,对孩子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我园的办园宗旨"心灵手巧,手巧心灵,剪出快乐和智慧",指的就是以剪纸为教育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手脑并用的剪纸活动中获得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萌发创造性思维,以达到"快乐和智慧"的培养目标。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努力从"玩"中找到剪纸的切入点,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有趣的情景创设中快乐剪纸,快乐学习。一、课堂教学游戏化  相似文献   

19.
正"家长助教"这种形式在幼儿园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幼儿教育需要幼儿园、家长、社区全方位的参与。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首先对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起了一个监督作用;其次对幼儿来说,家长尤其是男家长的参与也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新鲜感,第三,家长中不乏各种类型的专业人才,他们带着特有的专业知识走进课堂,带给孩子崭新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弥补了教师在专业领域的不足,实现了家庭与幼儿园更为平等、更为广泛的教育互动。  相似文献   

20.
正婴儿期,古人称为"孩提",比如在《孟子·尽心上》有记载:"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年岁稍长,可以称做"黄口",有古话云"黄口小儿,不足信焉",就是说,三到五岁孩子的话多是信口而发,没什么逻辑和事实根据。八岁以前稍懂事的孩子处在"垂髫之年",因为在儿童时期,孩子可以不束发,任由头发下垂。过了八岁,儿童的头发束成一髻,因此,这时期又被称做"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