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69年10月16日下午,林彪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来到苏州。林彪到达苏州,住进南园1号楼。两天后他就将值班秘书张云生叫进去,让他记下他对黄永胜的6条指示。当时黄永胜是中央军委办事组的负责人。这就是当年轰动全国的《林副统帅第一号令》。10月19日,毛主席在听到关于《林副统帅第一号令》的报告后,只说了两个字:“烧掉。”林彪半年后离开苏州时,踌躇满志,他正做着当国家主席  相似文献   

2.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是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3.
1966年春,中国形势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文化大革命”有一触即发之势。5月4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相似文献   

4.
1971年9月12日,在首都的天安门广场上,成千上万擎着彩色纸花的学生,在进行庆祝建国22周年的游行排练.大喇叭里播放着军乐和组织游行彩排的指令.不仅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同样都在为庆祝国庆忙碌着。  相似文献   

5.
在“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利用大字报来打倒、迫害老干部。可是,随着这场“革命”的深入,人们对林彪、江青一伙的面目也逐渐有了认识。于是,人们也用大字报去揭穿野心家的阴谋。  相似文献   

6.
赵光 《文史春秋》2006,(9):8-10
1971年9月12日,天安门广场上聚集着成千上万名学生,他们手擎着彩色纸花进行“庆祝建国22周年”的游行彩排,大喇叭里播放着军乐和组织游行彩排的指令。不仅在北京,当天的上海、天津、广州、南京等城市,同样都在为庆祝国庆忙碌着。然而仅隔一天,也就是9月13日,热闹欢乐的景象却被  相似文献   

7.
朱年 《神州民俗》2006,(4):26-27
我国古典名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写道,薛蟠从苏州回来,带了两大箱衣物分赠各家姐妹,“又有在虎丘山泥捏的薛蟠小像,竞与薛蟠毫无相差。宝钗见了,别的都不理论,倒是薛蟠的小像,拿着细细看了一遍,又看她哥哥,不禁笑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炎黄春秋》2012年第一期刊登的《吴忠谈“九一三”事件》一文,公布了一封据称“‘九一三’以后,从毛家湾查到一个材料,是林彪1971年5月23日的信稿”。因为该文是根据吴忠的谈话录音整理的,且整理者还承认“磁带有些地方听不清”,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文中由吴忠转述的此一信稿,与原文存在不少的误差。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研究的基础,首要在于必须将该事件的原始材料搞清楚搞准确。将光凭某人“口述”而未与原件核对过的材料匆匆拿出来“示众”,并非是对历史负责的严肃态度。故而,我们认为,公开该信稿的原文,恢复其本来的面目,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正>1971年9月13日,林彪从山海关机场乘三叉戟飞机仓皇出逃。作为"接班人"的"林副主席"一夜之间叛党叛国而去,对于不知底细的人们来说,如闻一声惊雷而目瞪口呆。在这突如其来的重大政治事  相似文献   

10.
林彪演戏     
张炜 《湖南文史》2010,(3):58-59
林彪生性孤僻,性格古怪,鲜为人知的是他曾有过一次舞台演戏的经历,而且演得超常精彩。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以后,中央苏区上下一片欢腾。为此,红四军政治宣传部李卓然等同志编写了一出话剧《庐山雪》,描写红军打进南昌,杀上庐山,预示蒋介石的统治就像庐山上春天的残雪,很快消融瓦解。  相似文献   

11.
“九一三事件”后,我有了一点小自由 说林彪于我很遥远,不是指时间上他垮台已经四十多年了,年轻人已经在问“林彪是谁”了,也不是指空间上他飞逃异域,葬身于千里外;而是说无论他生前死后,我都觉得很远,似乎跟我无关。  相似文献   

12.
林彪演戏     
张炜 《文史博览》2010,(3):58-59
<正>林彪生性孤僻,性格古怪,鲜为人知的是他曾有过一次舞台演戏的经历,而且演得超常精彩。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以后,中央苏区上下一片欢腾。为此,红四军政治宣传部李卓然等同志编写了一出话剧《庐山雪》,描写红军打  相似文献   

13.
王刚 《文史月刊》2003,(11):26-28
2003年的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27周年。为了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谨以此文作为纪念。要造反派交出彭真早在1966年3月彭真就被扣上了“包庇坏人”的帽子,罪名是“北京市委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是独立王国”。5月对北京市委进行改组,彭真被免除职务,靠边站,住在家里,等待批判。北京市委改组后,跟着就是对北京各大专院校领导人的更换,各大专院校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重灾区”,因面临各大专院校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学生们造反的势头很大。谁也不曾想到,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1966年12月4日,彭真被人绑架了。秘书向周总理报告了这一消息…  相似文献   

14.
没有用完的丁香油被林彪吃了几滴 “文革”开始不久,我第一次给林彪看病,当时林彪还没有成为“副统帅”。林彪的医疗保健任务原来由北京医院负责,因为看牙,就请了我们301医院口腔科主任洪民和我。  相似文献   

15.
1966年6月6日,文革爆发不久,空军召开党的三届十一次全会。会议未开之前,两位副司令员有所活动,其中一位给林彪写信告吴法宪,另一位则到叶剑英那里状告吴法宪。会前,叶剑英给空军副参谋长何廷一打来电话,要他过去谈情况。在这次全会上,吴法宪的开场白还没讲完,就被某副司令员打断,话筒也被人抢去。七个常委齐上阵,搞得司令员吴法宪、政委余立金措手不及。何廷一对此颇感吃惊,后来才意识到,他们是对吴、余当空军的军政一把手不满意,看不起他俩,要知道,他们中想当空军司令的大有人在。于是,空军党的三届十一次全会开得气氛分外紧张。  相似文献   

16.
1966年1月21日,江青从上海到苏州看望正在养病的林彪,以“文艺革命”为名,提出要召开一个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她要求林彪支持她,用她后来在《为人民立新功》一文中的话说,是把林彪当“尊神”请出来。林彪对江青的设想,表示赞同和支持。两人进行了政治交易,江青希  相似文献   

17.
倪明 《东南文化》2000,(2):6-34
桃花坞,在苏州南门内北城下,自古以来便是苏州城里一个风景秀丽的去处,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曾在此建筑桃花庵别墅,共作一曲桃花庵歌:  相似文献   

18.
“花生夜间开花”奇闻,是“文革”期间“四人帮”炮制出来的一场荒唐闹剧,目的是借工农兵学毛著、搞科研之名,贬低、打击知识分子。闹剧的主要人物是“花生大王”、农民学毛著积极分子姚士昌。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杨成武和杨勇、杨得志被毛泽东风趣地称为“三杨(羊)开泰”。杨勇、杨得志已先杨成武而去。1955年首次授衔时健在的上将如今已经寥寥。一代名将杨成武,在史无前例的“文革”风暴来临后,也难逃厄运,被吞噬在这场“红色运动”中。  相似文献   

20.
评弹是通向苏州古城的一条小巷,穿过这一条小巷,能看到一个美好的苏州;评弹是一条流淌的河,而书场和茶楼就是这一条河流之上的一个码头或者港湾,我们于此细细感怀琵琶和弦子编织起的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