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带来市场经济,带来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历史科学和其他基础科学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史学危机”之惊呼由来已久。倘若依然我行我素,无视现实变革给史学发展带来的新题和难题,以为“危机”云云不过耸人听闻,显然是无济于事的。如果因害怕“史学危机”而争相奔避他图,史学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2.
黄定天 《世界历史》2004,(6):114-117
2004年新年伊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便推出由左学德教授等的《日本社会历史转型期的土地问题研究》。这是一部探讨日本历史上几次重大社会转型期的土地问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的专,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史学力作。全书可以用“新”、“全”、“实”来概括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要为史学鼓与呼《文汇报·学林》专刊主编施宣圆常常听到有人议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史学正在出现“危机”。史学究竟有没有“危机”?如何理解这种“危机”?看来应该有个比较正确的说法。如果说社会上对史学的看法,或者说史学在社会上的地位,我想...  相似文献   

4.
作为时任《反思历史:理论与实践杂志》二十年的主编,艾伦·蒙斯洛在海登·怀特和凯斯·詹金斯等人思想的影响之下,于20世纪80-90年代转向史学理论研究,成为后现代史学理论的重要实践者。他一方面质疑传统史学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原则,指出重构论与建构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出其解构论的思想主张;另一方面,他并不否认过去的客观性,试图运用后认识论的方式重新接触过去,以期重建当下史学理论和历史研究实践的基础。从蒙斯洛解构史学的发展脉络观察,他以“作为历史的过去”“永恒的当下”与“作者-历史学家”为当代史学理论的话语建设提供了某些实验性的新路径,这也体现在其史学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5.
乔治忠 《史学理论研究》2020,(1):99-104,159,160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在学科结构中属于同一个二级专业,这其中反映了二者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探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关系,首先应当跨过一个理念的门坎,即区分“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确认史学理论是对历史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研究客观的社会历史。厘清这种概念上的区别与联系,大有利于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的研究。如20世纪80年代中历史认识论研究的兴起,即得益于此。这里,需要防止像西方某些史学流派那样割断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的关系,批判那种取消历史理论研究的说法。在当今,史学史研究的可靠成果,应是史学理论研究的基础。揭示史学发展的规律,是史学史学科与史学理论研究共同的任务,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的探索,大有学术开拓、理论创新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论 文一、总 论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 .吴剑杰 .近代史研究 ,2史料学的内容与研究史料的方法 .李良玉 .安徽大学学报 ,1要多研究转型期的历史 :专论中国近代历史转型期的某些变化 .来新夏 .福建论坛 ,5俯瞰中国近代的新视角 .〔日〕沟口雄三 .清史研究 ,1中日两国近代化殊途探因 .罗肇前 .史学月刊 ,6近代中日比较研究综述 .李少军 .近代史研究 ,4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一百年 .田毅鹏 .世界历史 ,3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衰微机理 .佟玉华 .东岳论丛 ,4资本主义在中国历史中的定位 .姜义华 .史林 ,2中国现代化的开端与资本主义起…  相似文献   

7.
汉论坛9期 论文谈谈史学研究。1的阶级分析方法.、: 一总论起河南大学学报4期“史学危机”色议黄留珠社会科学论听史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一一狡 9期“唯一”论者商榷李祖悠求索史学理论研讨会讨论综述李志华吕5期 丹光明日报10月8日口史学方法评析瞥舜西北大学学抗战时期的厉史学叶桂生刘茂林报3期 晋阴学刊5期论史学思模式的演变张艳国求索~九八五年的史学理论研究蒋大格4期 王也扬中国史研究动态4期历史自然科学方法的适用性及其历史的创造者和创造历史的动力黎澎有限性谢本书研究集刊2期 史研究3期中国近代史…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们常常提及史学“危机”。的确,科学的迅猛发展,曾反衬出史学的澹泊,诸多相邻学科的一派生气,似曾显示出与史学的巨大反差。所谓“史学危机”,实际上“是史学正在发生转机,正在酝酿如何革新内容和形式,向着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和更高的科学水平发展”。举凡从事或关心史学研究的同志就不难发现,史学研究在走过漫长曲折的道路之后,通过对自身进行痛苦的审视、冷峻的反省,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构成这一新趋势的主要因素,便是史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庞卓恒同志《唯物史观与西方史学的危机和变迁》一文(载《世界历史》1984年第4期),从西方史学在近现代的变迁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对比中,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强大生命力,读来颇令人鼓舞。但是,也许是作者所用材料比较偏狭,或者是理解上的原因,庞文对近、现代西方史学的某些概念的把握似乎不够明确,容易引起误解。因此,我不揣谫陋,写上一点供诸位方家参考并与庞卓恒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0.
在商品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社会价值取向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由务虚而趋务实,由崇虚名而转为重实利。在这种全新的社会价值取向面前,远离现实者必遭冷落。因此,当今史学也自然得不到已回归现实的人们垂青,于是“史学危机”的慨叹便也时隐时现。然而一些学者往往把“危机”归咎于史学研究方法的陈旧和滞后,殊  相似文献   

11.
“求真”是史学的一个根本属性,“求真”观念的自觉标志着史学的自觉和独立发展。然而,历史撰述作为史家对历史的认识,其中包含着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独立于认识者而客观存在的“历史”,一是具有价值观念和个人情感的认识主体。因此,历史之“真”是什么,如何能求到“真”,就成了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中西方史学发展历程中都倍受重视,反复予以探讨。可以说,中西方史学的发展都伴随着求真观念的演变与深化。“直书”是植根于中国古代史学传统,反映传统史学的求真观念的独特概念,它的形成、嬗变就是中国传统史学求真观念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历史的碎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代西方史学研究领域越来越宽泛,研究课题日益多样化。西方部分史学研究者从历史研究领域极大拓展的现实中,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正处身于“历史学爆炸的时代”,于是,就从“整体地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的观念出发,用“历史的碎化”来概括当代西方史学研究的现状,并就此提出质疑和批评。与此同时,中国学者在评介当代西方史学研究现状时,对于“历史的碎化”现象同样表示关注,尤其“整体地把握客观历史”的观念在中国史学界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对此现象更是高度警觉,几乎众口一词地表示中国史学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3.
胡成 《近代史研究》2008,20(1):117-130
新世纪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一个日益显现的叙述转向,是对边缘、性别、底层、族群、区域及诸多以往被忽略历史面相的呈现和重估,及对20世纪初兴起的现代性史学的质疑和挑战。虽则,新的叙述转向与旧的现代性史学之间存在着某些重要的歧异,但进入这一取向并不意味着必然排斥另一取向,学术的发展需要新旧间的碰撞、对话、沟通和整合,即体现为“当场”与“事后”交相参照的历史建构,“见之于行事”和理论作为策略的并行不悖,以及与多元历史记忆共存的史学专业认同。在这个意义上,“学术无新旧也”,新的叙述转向似应注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并力求超越以往现代性史学形成的新旧对立、破旧立新的思维惯性,在继承、借鉴和发展以往学术的基础上有容乃大。  相似文献   

14.
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即将来临,在此辞旧迎新之际,“回眸”两字在我们的各类言说中出现得相当频繁,全社会似乎都带点怀旧的思绪(与19世纪末中国人主要面向未来的倾向大不相同)。久已陷入“危机”的史学因为许多人“历史感”的突然增强而似有枯木逢春的意味,在这样的时刻来回顾和反思20世纪的中国史学,真可以说是适逢其时。海峡两岸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已开过不少次,《历史研究》杂志开辟了“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回顾”专栏,已刊发了相当数量的论文;而《近代史研究》也推出了“50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回顾专辑。20世纪的中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史学界对“古史辨派”史学评论的历史,提出应从“古史辨”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地位及历史使命、“古史辨”寓致用于求真的史学实践以及“古史辨”对历史认识特点的探讨等三个方面,来评价“古史辨”的实践与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我国史学理论的研究与历史学的其它学科相比较,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一支研究队伍,出版了一大批史学理论研究成果,在高等学校培养并形成了一批史学理论(概论)教学骨干,出版了十几部《史学概论》教材,在高等学校历史专业普遍开设了“史学概论”课程。 我们回顾一下近几十年的历史就可以清楚:在普遍恢复与开设“史学概论”这一课程之前,在高等学校历史专业几乎就没有“史学理论”学科的地位,近10多年来我国史学理论研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史的形成和把它划分为科学历史知识的独立领域都发生在20世纪上半期”。当代史学领域内这一巨大变动,推动了历史研究的日趋“下层化”和“大众化”。“社会史”的兴起,既是当代社会对于史学研究的一种时代呼唤,也是史学对这一时代要求的自  相似文献   

18.
史学遗产和史学研究——读《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书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前,白寿彝同志曾撰写《谈史学遗产》(载《学步集》页129—154)一文。今年,他又在《史学史研究》季刊上,连续发表四篇《谈史学遗产答客问》。我认为,作者关于史学遗产的许多见解,对推进我们的史学研究工作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历史遗产和史学遗产“我们的史学工作者注意一般的历史遗产比较多,注意史学遗产还很不够”。这种情况,今天还是存在的。在这里,作者提出了“历史遗产”和“史学遗产”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一些报刊讨论史学的繁荣与“危机”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当前史学界(包括世界史)出现一种繁荣与“危机”并存的局面。繁荣与危机本来是对立的,两者并存,岂不矛盾?原来这是指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方面,从粉碎“四人帮”以来的十年中,史学研究确实取得了很大进步,成果不少,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但另一方面,相对说来,与经济、法  相似文献   

20.
白寿彝先生在《关于史学工作在教育上的作用和史学遗产的整理》一文中谈到史学工作的教育作用有很多方面,其中一条是历史的学习“帮助人们从青少年起一直到老死为止如何做人,帮助人们了解或者理解作人的道理。”还有一条是讲历史还要讲历代治乱兴衰,先生说“学历史,要研究历代治乱兴衰。研究这个问题干什么?对我们学习历史的人讲,就是在政治上给我们以启发,培养一种关心政治的兴趣,培养我们观察政治的能力,它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历史教育还有另外几条。这些论断给我们以很深的启发,在我国史学史上,讲历史教育有着悠久的传统。时代变化、发展了,历史教育的内涵有所改变,但重视历史教育,是我们民族史学的特点。如史学上的“借鉴”与“劝戒”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