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湘晓 《神州》2013,(27):148
本文试图站在实用主义者的角度从语言腐败的概念、语言腐败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语言腐败产生的根源以及语言创新所要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等四个方面来阐述目前中国存在的大面积的语言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2.
任俊莲 《沧桑》2013,(4):224-225
颜色词是人类用来描述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视觉感知的语言符号。英语颜色词的形、义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形态理据性;而不同类型的的语义理据揭示了颜色词的主题意义和联想意义之间不同的关联性。颜色词理据性分析有助于增强学习者词汇理解力,提高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中兴起的浑沌学理论,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同样适用于观察和研究一些社会和人现象。本即是一次用浑沌学理论观照汉语的尝试。章指出以下事实可说明汉语的浑沌性:1、语言整体不等于各语言部分简单相加;2、词类实际上是一种浑沌状态;3、量词系统具有一定的浑沌性;4、词、短语和句子在构成上存在“套箱”现象;5、结构助词de的具体写法存在浑沌性。章对后两个事实进行了具体分析后得出结论:语言,包括汉语,是这样一个统一体,有序和无序的统一,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稳定与不稳定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对语言象似性的研究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的一个重要内容已受到国外语言学家的普遍重视。本文从英语中的语音、词汇、语篇等角度语言的象似性进行了探讨,以说明英语中象似性存在的客观性和广泛性,并指出英语象似性的研究对英语教学有极大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语料库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语言学习资源,其最大的特点是语言的自然真实性。语料库对外语教学有两大影响:一是语料库会导致对一种语言的新的描写;二是语料库本身能被用来开发新的教学材料。  相似文献   

6.
广西民族语言文化的泱泱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通志·少数民族语言志》是一本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广西境内民族语言面貌的学术著作。该《语言志》填补空白 ,语种多样 ;体例完备 ,详略适当 ;语料丰富 ,描写细致。除了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在撰写过程中还专门进行了相应的调查 ,保证了描写的真实性 ,实现了侧重性、系统性和详略性的编写意图。该《语言志》为 2 1世纪进一步深入研究广西境内民族语言奠定了新的坚实基础 ,对中国境内语言的宏观描写和比较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郭卫平  赵继光  易来宾 《神州》2011,(4X):21-23
语用含糊作为语言所固有的一种本质特征是必然存在的,因而在媒体语言中也得以普遍使用,其灵活性和含蓄性使媒体语言更加具有活力、渲染力和影响力。语用含糊的使用不影响媒体的公信力,然而,媒体含糊语言运用不当,对媒体的公信力势必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朱晶  王丽 《神州》2013,(14):154-154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词汇的积累和再应用的过程,其他的语言技能都必须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当前,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词汇积累存在较大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分析学生词汇积累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不同英语词汇的学习策略,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走出词汇学习的误区,跨越词汇学习的难关。  相似文献   

9.
德治 《旅游纵览》2007,(2):68-69
<正>光线特征语言所谓艺术表现手法,也就是在拍摄照片时不是盲目的随意乱拍,而是有选择的带有主观表现意识的去按动快门,使摄影画面具有艺术语言的存在,从而感动读者,启发读者。摄影的艺术语言大至分为:光线特征语言、主体造型语言、对比语言、线条语言、色彩语言、镜头语言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语言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胜 《神州》2012,(17):144-144
由于中西方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经济基础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体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必然导致汉语和英语在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更好地学习英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钰梅 《南京史志》2022,(12):85-86
<正>教师语言行为指教师和幼儿交往时,通过意向性语言的输出,向幼儿进行希望性情感意图信息传递的行为活动。教师语言行为不仅是教师有效实施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的工具,还是保证幼儿实施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语言输出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幼儿语言教育的效果。本文分析了教师语言行为四个方面的表现,提出了改善教师语言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论文基于田野调查的数据,分析了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的特点及其家庭语言规划对华裔青少年中华语言文化传承的影响。认为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和冲突性,具体体现为多元的家庭语言意识、矛盾的家庭语言管理和被动的家庭语言实践。多元的家庭语言意识促进了青少年相对包容开放的文化态度的形成和对“多元文化者”身份的接纳与共存,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中华文化身份的理解与认同;相背离的语言愿景与家庭对子女语言学习投入会对其语言学习态度产生误导,导致中文学习动机出现弱化倾向;自发形成的强口语与弱读写的家庭语言实践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了解与传承。  相似文献   

13.
语言文字与民族特征萨克达·东晟一语言是和人类社会同时形成的。它的产生使人类与其他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恩格斯说:“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  相似文献   

14.
卢青 《神州》2013,(19):175-175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人们的思维活动需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数学是一门思维性、逻辑性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为学生做好表率;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语言表达的机会;要重视语言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对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侯萍 《南京史志》2022,(25):47-50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现代外语教育应关注语言学习的过程性,强调语言实践的重要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体验、感知和理解语言的真实性,并将习得的语言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非常有必要,它可以让学生在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构建对语言材料的认知,引发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促进英语表达欲望,进而提升英语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不同语言间的翻译中,经常会涉及到可译还是不可译的问题。不可通约性是美国哲学家库恩提出的引起很大争议的概念,他提出不可通约性就是不可翻译性。文化领域存在着不可通约性的现象。文化的不可通约性构成了文化相对主义的哲学基础,但文化相对主义也有它的界限。  相似文献   

17.
王音娜 《神州》2013,(16):169-170
传统民歌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和传承性的语言、民俗关系是最密切的,民歌就是语言的民俗,它主要以语言为手段,表现处于原始状态或民间地位的劳动群众对于物质世界的与各种社会现象的认识、感知和要求。民歌的语言来源于生活语言,是经过加工的语言的音乐语言的结合体。即劳动群众通过口头创作,使生活语言的律化提炼成文学语言;使文学语言歌唱化,升华为音乐语言。经过口头综合口头传唱,  相似文献   

18.
语言和思维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从语言与思维的区别和联系两个方面论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紧密联系的社会现象,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的,语言离不开思维,它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没有思维语言也是不存在的;同时,语言和思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的语言越多,越精通一种或更多种的语言,思维能力就越会得到锻炼,越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思维被锻炼的越多,就需要更多地组织、筛选某种语气,从而语言能力也就越强了。  相似文献   

19.
通感隐喻大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语言使用中,它不但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具有明显的认知性。通感隐喻的认知实现主要依靠意象图式和隐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志书行文要朴实,更要有文采;记述要严谨,语言要灵活;要写好不同层次的概述,减少数字堆砌,增强著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