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莽六泉,十布钱中,中泉三十有“中”字弯曲,不弯曲两种版式(图1、2)。十布有中竖过穿与不过穿两种版式(图3、4)。十布中竖过穿与不过穿的钱拓《历代古钱图说》等均有著录,而中泉三十只录有“中”字弯曲的1种。“中”字不弯曲的中泉三十钱拓始见于1992年...  相似文献   

2.
<正> 鲜虞 《泉汇》元4.14、《古钱》上编补遗1219著录一枚方足小布(图1)。 李佐贤云“左似廿字,右下半系贝字。”实则未识此字。诸家亦多阙而不释。 按,布铭二字均从“虎”字头,这类偏旁参见《古币》,尖足布“膚虎”(读作“虑(厂虎)”)、桥形布“(?)氏”诸形体:  相似文献   

3.
春秋代布考     
春秋时期晋区域内曾铸行过一种面文为“伐”字的平肩弧足空首布,丁福保所编《古钱大辞典》录有四品,其字形分别为:(?)、(?)、(?)、(?)。(《古钱大辞典》上编七十页)旧释“伐”,作纪功勒铭于币上解。《钱汇》谓:“古有勋劳曰勋伐,往往勒铭于钟鼎。此或亦纪功者欤?”近读李家浩同志所作《战国(弋阝)布考》(《古文学研究》第三辑一六○——一六五页)一文,颇受启发。我以为,“(戈阝)”字如可能是“(弋阝)”字,那“伐”字更可能是“代”  相似文献   

4.
钱钞书讯     
绍圣元宝隶书小平久为泉界所重,解放前出版的《历史古钱图说》上定价五百大洋,超过了靖康小平。该钱的“宝”字位置偏上,俗称“昂宝”版。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四年十月,陕西省博物馆征集到古钱39.5斤,经整理拣选,得西汉至清等朝及日本、安南、朝鲜古钱及厌胜钱二千九百余枚,并发现一枚罕见的“洪宪通宝”鎏金铜钱,现介绍如下: “洪宪通宝”钱,直径3.65、穿孔0.75、厚0.2厘米,重12克。黄铜质,表面鎏金,面铸“洪宪通宝”四字,楷书,对读,素背。文字清晰,制作工整。  相似文献   

6.
1988年我的一位家住泾县的亲友在建房时挖出古钱十余枚,经清理:大部份为剪轮五铢,有的穿上有“小”“十”等字。其中还有一枚“直读五铢”穿上“五”、穿下“铢”。  相似文献   

7.
1988年2月,笔者在一批古钱中拣选出一枚辽代“应历通宝”钱。面文隶楷相间,右旋读、素背。“历、宝”二字与丁《典》所录略异。丁《典》“历”下“日”字中横悬中,此品中横与口连接,“宝”字圆贝(图一:1)。钱径2.4,穿径0.65、郭厚0.12厘米,重4.4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笔者在湖州泉友李明先生居室中见到一品“正隆元宝”钱,该钱“正”字中竖出头连外廓,谱外之品,前所未见。系李明先生从一串古钱中挑选而出,红绿色包浆,披挂钱体,字口清晰,并非留铜、刻挖所致,细审字韵,确为开门见山。  相似文献   

9.
林平 《安徽钱币》2006,(4):35-36
泉界将民国以前历朝历代的金属铸币(包括金、银、铁、铅等)统称为古钱币。王莽当政时铸造的大泉五十、货泉、布泉等铜币,其“泉”字含有“钱”意,所以古钱又被称为古泉。中国三千多年造币史上,方孔圆钱占绝大多数,被国人戏称为“孔方兄”。小小的一枚古钱,往往包涵着大量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族、宗教有关的知识信息,透出历史和文化的印迹,折射出灿烂的艺术光彩,值得人们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业 《安徽钱币》2005,(2):34-34
半两钱的版别常以“两”字的变化情况来划分.传统的分法有“大人两”、“小人两”、“连山两”、“十字两”,但其中的竖划多只顶框架的上栏而不出头。有种半两中竖却是穿过框栏,与上横相接。比起常见的“两”字犹如多出个颈脖,人称“有颈半两”。而正是多了这么一点,就成了一种珍稀的版别。我们注意到.在丁福保的《历代古钱图说》里没有这种版式。后来此书出了个马定祥的“批注本”,评介了不少新的版式.也没有提到“有颈半两”。  相似文献   

11.
王辉 《中国钱币》2003,(2):18-20
齐国古刀币面文有“齐△邦(立长)(长)夻(大)(?)(刀)”一种,见于《古钱大辞典》838、840、845、848、851-853、857、863、867等,通称“六字刀”。△字,黄锡全先生《先秦货币通论》①第五章“刀币”据张颔《古币文编》所收39个字形,将其分为7种:  相似文献   

12.
在浩翰、纷繁的古钱中,有一种叫“借口钱”的铜钱,在花钱和个别行用钱中有。这种钱形制工整.方口偏大,字多篆书。还有一种称为“隐语钱”的花钱,钱词语深奥,令人费解,经过考证分析,方可破释其意。  相似文献   

13.
元四体异文钱(见图),原载《古钱大辞典》上编七九四页。过去无释文,仅有拓片传世。这的确是一枚很特别的钱。综观钱文,正面四字为汉字“至元通宝”,背面四字由三种文字组成。上下的异文为“(?)”和“(?)”。这是两个八思巴字。八思巴字是元世祖忽必烈皇帝特命国师八思巴创制的用作“蒙古路书”的一种文字。它的“译写对象”除蒙古语外,还有汉语、藏语、梵语、维吾尔语等多种语言。“至元”、“至大”、“至治”、“致和”、“至顺”、“至正”这些元代年号中的“至”和“致”  相似文献   

14.
1983年6月,新建县生米乡邮电职工在农田劳动时,在距地面约85厘米处,发现一处古钱窖藏。窖藏内古钱用麻绳串系,排列整齐,不少古钱已锈结成块。古钱总重29公斤,能分离的5962枚,其中字迹可辨认的2680枚。这批古钱朝代衔接,延续期长。时代最早的是西汉"五铢",最晚的是明朝的"洪  相似文献   

15.
旧京城广文斋古钱铺广文斋古钱铺开业于清成丰五年(1855),坐落在西琉璃厂中间路南。店主刘三戒,河北献县人,务农传家,因荒年携眷来京,在宣武门外西晓市摆地摊,售卖旧书帖维持生计。数年后稍有积累,又因在某富家购得大量古钱,刘便在琉璃厂开设厂“广文斋古钱铺”。该店是一间门面的小铺,匾颔是刘松龄书写的,由刘三戒与其子刘廷锡共同经营。当时琉璃厂尚无专营古钱的商店,一时收藏古钱者争相选购,生意很兴隆。店主自此资金日多,鉴别古钱技能渐高,因而常去山东、河南、山两等地村镇收购古钱。小店以专营古钱,不售赝品,名噪一时,人多以“古钱刘”呼之,而广文斋字号却鲜为人知了。古钱店从刘三戒传至子廷锡,又传至孙文清,后图文清热衷仕禄,又转由文清之弟刘文锋经营。刘文译继承后,刻苦自学,求教专家,故古钱、甲骨知识颇为广博,后因吸食鸦片,营业亏累,广文斋乃于1940年以后倒闭,广文斋古钱铺兴盛时期,古钱收藏家董康、罗振玉、方药雨、袁寒云,溥心、鲁迅以及大学教授、文史界学者、名流都是该店常客。又时有日本、欧洲各国商人光顾,与店主均成好友。一德国商人对店主讲,我老了,今后不能再来了,请允许给你和门面拍照,以便将来我儿子寻你做生意。后来这位德商的  相似文献   

16.
九台县九台镇六十二岁的退休工人徐福,现收存古钱近百种。其中有汉、魏、晋、唐、宋、明、清各朝代的古钱。此外,还有民国初年的各种铜币和银币。在这些古钱中,最珍贵的是汉代新莽钱“大泉五十”和“五铢”钱,距今都有近二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钱币》1984年第四期宣森同志发表了一枚古钱异品,说此钱面拉丁文,并说是“按背面所示币值使用”的意思。经过我们反复研究,此钱背文当是典型的八思巴文无疑,此字共由四字组成,即,这四个字在元代用来拼读转写汉字中的“权、拳、观、鬈、卷(平声)、圈(上声)、倦、圈(去声)”诸字,标准写法是,按照钱币惯语及元代权钞钱例,应该属于汉字“权”。古钱币用语中,“权”字可以作“当”、  相似文献   

18.
日本哈德森古钱资料馆——“方泉处”将于1992年9月24日在札幌艺术之森开馆。该馆共有古钱藏品两万件,为哈德森株式会社社长工藤裕司先生所捐献。该馆并设有专门学术研究机构——“东洋铸造货币研究所”,对日本、中国、朝鲜等东方国家的货币进行广泛的研究,以反映东方的历史和文化,该馆的建立有益于古钱的保护与研究,也为古钱的研究者、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场所。  相似文献   

19.
笔者有关凤阳砖雕“古钱”的文章在《亚洲钱币》、《安徽钱币》和《蚌埠日报》等报刊先后发表以后,近又发现以下四种新品:①在同一块长条形砖上连续横雕4枚“洪武通宝”,字迹、形制与实物一致(图1)。②面“洪武通宝”,背竖刻“凤阳”二字(图2)。⑧面“洪武通宝”,  相似文献   

20.
记古钱学家方若先生盛观熙方若(1869—1955年),浙江定海城关镇人,清同治己巳年生,字药雨,号劬园,别号古货富翁。其本名城,字楚卿,小名谒宝。曾任知府、永定河工委员、北洋大学堂教授、《国闻报》主笔。方若曾因抨击清慈禧太后弊政,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同遭通缉,避于日本领事馆,继而出走日本,后幸赖朝廷有力者周旋而得免,遂归国创办《日日新闻》于天津,并开设利津地产公司等,天津沦陷时期,曾出任天津治安维持会筹备委员兼伪高级地方法院院长等职。清代乾隆、嘉庆时期,金石考据之学逐渐兴起,其时泉家辈出,著述如林,古钱学研究盛极一时。著名学者如初尚龄、戴熙、李佐贤、刘喜海、鲍康等辈,对后代影响颇深。方若集钱之初,时约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正值前辈名家藏钱散出,少有人问津之际,遂大肆搜罗传世名品、珍罕古钱,盖以新出北魏“天兴”全钱,宋大礼银等而成当代巨富。旋即与杭州钱币大收藏家张叔训,重庆钱币大收藏家罗伯昭鼎峙而立,时人有俗谚曰:“北方、南张、西蜀罗”,名噪泉坛,蜚声海内外。方若平生爱好金石书画,尤喜古钱,嗜钱成癖,自诩不贫于古,故晚号古货宫翁。每有公余间暇之时,考究历代铸钱之源,验证百家圜化之说,对古钱大小、质地、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