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清朝政府为了加强对黔东南"苗疆"的有效管辖,遵循了"治国以教化为先"的思想,并结合黔东南"苗疆"的不知礼义、经济文化落后、"难以汉法治"的实际,对既定的科举制度进行变革与变通,即在黔东南"苗疆"开设"苗科"考试、"设苗籍进取之例"、推行灵活考生户籍资格管理、增加科举考试中儒家经典的内容等地方性科举考试制度。促进了汉族人口的入迁、激发了黔东南"苗疆"民族子弟学习儒学的热情,增强了黔东南"苗疆"人民对中原儒家文化认同感,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清政府在黔东南"苗疆"的有效统治。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评价科举制度是"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认为其利大于弊,并倡导建立考试院体制。而从科举考试卷的内容及格式中,可考见科举考试之运转,铸之为镜鉴,以利于今日人才选拔制度使之臻于完善,实属一叶知秋之历史见证品。  相似文献   

3.
正自古以来,寒窗苦读的士子们均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而科举考试几乎是实现这一梦想的唯一通道。其竞争之激烈,现今被称为"最残酷"的高考和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亦无法和它相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和所有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一样,湖南科举考生面临着考试难度大、考中机会少的困境;即使与同场同卷的湖北  相似文献   

4.
宋朝的统治者强调中央集权,重文轻武,这对当时的各方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科举考试制度。为了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宋朝的科举制度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时代特征。宋朝科举考试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考试的性质由资格考试变为任用考试;取消应试人员的种种限制,鼓励全民参与考试;科举取士数量暴增;士子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防止考试作弊工作更加完善;在科举考试制度中强调中央集权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科场预防舞弊之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举考试制度是隋唐统治者为矫正“九品中正制”之弊端而施行的选官制度。此后,科举考试制度成了历朝历代缺身仕途的重要途径。由于每次科举考试淘汰率极高,尽管历代王朝不厌其烦地立制度、订场规,但考试中舞弊行为屡禁不止,科场大案层出不穷,到明清两代尤为严重。正因为如此,明清时期对科举考试监察十分严格,凡触及到此事的严惩。一般处罚分两类:一是只牵涉到应试本人,如挟带、冒名顶替、传递纸条等,若被发现,作弊士子当场逐出,取消考试资格,革去原有功名、不作刑事案件处理;另一类是应试者买通考官作弊,容易引起公愤,如听…  相似文献   

6.
贡院,也称试院、贡闱、贡场、棘闱等,是科举考试的专用考场。在科举形成之初,并没有专用的考试场所,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备,贡院由无到有,至明清逐渐形成规制。  相似文献   

7.
<正>科举考试据说始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到清朝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多年。古代文人参加科举考试  相似文献   

8.
严修任贵州学政三年,大胆采取革新考试题、严惩替考者、革新课程、设立官书局等措施,革除科举考试流弊,扭转了考风学风、推动了贵州教育近代转型,其整饬教育的措施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朝科举制兼采辽宋之法而损益之,不但设汉儿进士科,而且创置女真策论进士科。考试程序分乡、府、会、殿四级,流传下来的部分各级考试题目见于《金史》和其他相关史料中。通过对有金一代科举考试题目的考察证明,金朝的科举各级考试题目皆出自传统的汉文经典和十七史。这说明金朝统治者所宣扬的也是儒家治国理念和教育思想,与中原传统的封建王朝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0.
<正>《唐五代科举的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金滢坤教授新推出的又一部深入探究唐五代时期科举考试的著作。全书分上、下编,上编《科举考试制度新论》主要围绕科举考试内容变革和建立公平机制而展开,下编《科举与社会变迁管窥》主要围绕科举对童蒙教育、清望官选举、铨选制度、入幕、婚姻观念以及藩镇割据、党争等政局变化的影响而进行,全书凡30余万言,重点探讨了18个问题。虽然不能反映唐五代科举考试内容的全貌,但却抓住了唐五代科举考试中为学界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在科举史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其鲜  相似文献   

11.
洪亮吉十四岁学习写作八股文,开始科名之争。在科举之路上跌打滚爬了三十多年,四十五岁成进士,两年后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四十八岁奉命视学贵州。从其考生、考官、学政的经历可以管窥乾嘉年间科场实况,这对于研究乾嘉年间的科举制度有很大的认知价值,亦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士子心态与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2.
日本编纂出版的《新修支那省别全志·贵州省》的目的与全志一致,皆是为其军国主义实现侵华提供全面、可靠的情报服务.该书其文献资料搜集之广泛、调查资料蓖集之丰富,在客观上成为民国时期贵州的史料集成,这有助于我们对其时贵州的社会经济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论顾成     
顾成是明代功臣,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在开拓贵州边疆中建功立业,并与马烨共建贵州城(今贵阳)。对这样一位对贵州社会历史发展有贡献的人物,我们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14.
清未,在贵州学政严修竭力推崇东西洋文明的启蒙下,开启黔人跨出国门,学习法政、科技、教育,探寻国家复兴之路。1902年至1904年,严修两次东游日本,与黔籍留日学生频繁往还交流,又增添了一层深厚的师友之情。黔籍留日学生回国,又多得严修人脉的多方推荐和关照,为贵州乃至全国培养造就了一批民国初年崭露头角、驰骋政坛及文化教育界之俊杰。  相似文献   

15.
张瑞龙 《清史研究》2020,118(2):73-91
恩诏广额是明清科举考试中因皇帝特恩增加录取的一次性扩招名额。与生员学额和乡会试中额等逐渐成型的定额不同,恩诏广额是介于成型制度、习惯性规则和统治者的自由裁量之间的问题,显示了君主制与科举制的互动。本文旨在考察明清恩诏科举广额制度的原委及其具体实施和调整状况,以及背后因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概括恩诏广额的常例、定额和类型,探究明清两朝恩诏科举广额制度的异同与演变,以为进一步探讨明清科举制度的源流递嬗和明清政治异同,提供一特殊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6.
元代类书是元人采摭当时或前代文献重新编排而成的资料汇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有关政治、经济、科举、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材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元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元代类书还收载了蒙古字体、译语以及元代避讳用语等内容,保存了元代语言文字的一些珍贵记录,而其中有关元代宗教艺术方面的内容亦为难得。凡此皆可说明元代类书对于元史的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通过“五普”、“四普”及相关的资料,分析了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和特征,探讨了老龄化将会给贵州带来的可能影响并对应采取的对策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清代黔东南地区农林产业在经济开发下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为论述对象 ,对影响农林用地变化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结构因素作深入分析 ,认为该地区局地范围内历史上形成的农林并重经济发展模式和土地利用方式不仅利于生态环境的维护 ,而且极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 ,其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形成的生态 -生产结构相对优化 ,有着进一步良性发展的潜力。但是由于影响农林生产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在深层次里存在着不合理性 ,使农林经济开发的良性运作缺乏必要保证 ,进而出现地方环境与社会恶性发展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清代康雍乾时期派到贵州地方官员的奏折、疏言、著述和皇帝的上谕、朱批、圣旨等所构成一系列对治理贵州的决策及实施过程,正记述了对贵州山地、山地民族和山地文化及其特征的认识过程,形成了独特的贵州山地文化观,在贵州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房列曙 《安徽史学》2015,(6):94-102
八年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变通普通行政人员、边远省区和具有特殊性质公务员的任用法规,降低考试及格人员的任职资格。与此同时,统一人事管理制度,补办公务员甄别审查,推行公务员、备用人员、军用文职人员的登记,以及公务员的聘用、派用与内外调任制度,兼顾了公务员任用制度的常态发展。这些举措,体现了公务员的依法任用,顺应了抗战建国的需要。由于公务员任用制度本身存在缺点,在执行的过程中"事前审查"变成"事后追认",以及专制制度的危害,孙中山关于考试权独立的理想没有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