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滇西地区青铜文化及相关铜器的制作技术,本研究使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 XRF)对滇西祥云县大波那墓地、检村石棺墓和红土坡古墓群出土357件铜器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 XRF可在无损、原位的情况下,基本做到铜器合金成分的定量分析。铜器材质均以红铜和锡青铜为主,铅锡青铜和砷铜居少量。三处墓地铜器Sn、Pb配比模式高度一致。铜矛、铜剑等兵器中出现少量高锡青铜。这些现象反映出祥云地区各时期铜器的制作工艺高度一致,可称之为昆明夷铜器工艺类型。大波那墓地铜器基本不含铁,其余墓地存在较多高铁铜器,大波那地区的先民应该采用了不同的冶炼技术。砷铜全部出自红土坡古墓群,初步推测晚期墓葬出现的砷铜乃至砷铜工艺很可能是沿着"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由西北地区传入祥云地区的。  相似文献   

2.
云南祥云红土坡14号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雁芬  杨伟林 《文物》2011,(1):4-14,1
祥云县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1987~1988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在祥云红土坡对战国至西汉时期的79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M14出土501件器物,除1件陶罐外,其余均为铜器。铜器种类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礼器、装饰品、动物模型、乐器等。此墓出土有197件铜杖首,种类较多,造型丰富,有鸟杖首、鹭鸶杖首、鸳鸯杖首、鱼鹰杖首、鸡杖首等。M14的年代上限为战国时期,下限至西汉早期。  相似文献   

3.
云南祥云检村石椁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6年12月,祥云县禾甸公社检村大队在修田取土时,掘出铜矛、铜钺、鸡形铜杖头等大小文物五十余件。州文物管理所及县文化馆先后三次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于1977年上半年发掘了三座古墓。禾甸公社检村大队南距祥云县城25公里,坐落在禾甸坝子东北角的一个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小山丘上。山丘高出四周平坝20余米。墓地位于山丘南部边沿。  相似文献   

4.
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创伤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图案在中国渊源久远,历时千年,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地处西北戈壁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缩影,内容丰富的壁画遗存成为了祥云图案千年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5.
谈到云南的古代交通,就让人联想到既保留有“云南”地名概念,又能体现交通内涵的云南驿。云南驿,位于大理州祥云县云南驿镇云南驿村,因元明清三代设置驿站而得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滇西地区青铜文化及相关铜器的制作技术,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和金相分析的方法,对云南祥云检村石棺墓出土的17件样品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祥云检村石棺墓出土的铜器以红铜为主,少数为Cu-Sn合金。这些器物的制作工艺主要是铸造、铸后冷加工等,制作工艺相对单一。3件编钟均为Cu-Sn合金,并且锡成分具有等比递增的现象。兵器矛经过鉴定后说明由于墓主身份的不同,随葬的矛也有实用器和随葬器两类。农具锸和工具锥和凿的鉴定表明有冷加工或使用过的痕迹,可能曾是实用器;而农具锄经鉴定并没有在农作中使用过,仅作为随葬品,进一步证明随葬铜锄是青铜时代滇西地区的一种丧葬习俗。分析表明,当时已根据不同器物的用途进行了不同的制作和加工。本研究结果对研究滇西青铜文化及金属技术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展红色旅游是拥有红色文化资源的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建设红色旅游目的地是提升乡村振兴效能的升级举措.祥云县王家庄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简称大理州)乡村振兴试点村之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具备旅游基础条件,较早确定了红色旅游发展道路,成为大理州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文章将对其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成效、短板及对策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当地巩固成效、补齐短板,更好地发展红色旅游.  相似文献   

8.
在八旗汉军和汉军旗下人的家谱中,大多记其祖籍为山东小云南.有人研究认为小云南是乌撒卫或祥云县云南驿村,也有认为是山西的中部地区.本文通过考察研究认为,小云南是山西雁云十六州之地.  相似文献   

9.
约稿启事     
《文物》2012,(1):81
从2011年起我刊新开设"古邑名村"专栏,不定期介绍由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村),旨在弘扬历史文化,为名镇(村)提供一个对外宣传与相互交流的平台。来稿内容应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沿革、被公布为历史名镇(村)的时间和批次、布局特点、古代建筑及文物介绍等。请附村镇全貌、古代建筑、遗迹及  相似文献   

10.
<正>屏南在清雍正十三年(1735)置县(原隶属古田县),由于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传统文化保存较好。改革开放后,屏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屏南历史文化名村内涵丰富,民俗文化、戏剧文化、武术文化和明清古建筑文化,构成其文化特色。尤其是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漈头村  相似文献   

11.
云南祥云大波那木椁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7年6月,大理州文管所、祥云县文化馆为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在祥云县大渡那村联合清理了一座战国时期的木椁墓。此墓位于大波那村东约2公里外,象山的缓坡台地上,西邻黑龙山,与1964年云南省文物队清理的木椁铜棺墓基地仅相隔1.5公里。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1964年省文物队清理的木椁铜棺墓编为M1,这次清理的编为M2(图一)。现将M2的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村志编纂有传统的全志模式(大而全模式)、中国名村志模式(宣传读本模式)、"微村志"模式(村情荟萃模式)、自然村落普查模式(历史人文模式)。四种模式在体例、内容、记述方式、篇幅乃至书名上各有不同,各有优长及效用。各地可以因地制宜选择修志模式,为乡村留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编纂村志是保留各村文献,保存记忆,再现其发展脉络的有效方法,其价值在于彰善引风气。随着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面对一个个村落的快速消失,编纂村志显得愈发紧迫和必要。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部署启动中国名村志编纂文化工程。编修村志既是村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打造精品名村志既需要社会各力量齐心协力、通力合作,也需要具体落实者科学编纂、借鉴他山之石。作为"开编纂村志之先河"和《四库全书》收录的唯一村志,康熙《杏花村志》(以下简称《杏花村志》)既为后世子孙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又对今天编纂名村志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孙玉波 《民俗研究》2003,(4):154-154
我国将完善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近年来,不少历史文化镇(村)遭到人为破坏。一些地方没有充分认识到古建筑、传统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致使不少建筑遗产被拆毁。一些江南水乡古镇在发展中埋河修路,填湖建房,失去了水乡古镇的特色。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  相似文献   

15.
<正>汉代海上丝路合浦始发港文化形态中,"三汉文化"是其中最辉煌的篇章。这"三汉"就是汉窑文化、汉墓文化、汉港(城)文化。合浦草鞋村汉窑群合浦草鞋村遗址最早发现于1989年。当时草鞋村的村民在挖鱼塘时,发现了大量的瓦砾及红陶片堆积层。由于合浦自古以来盛产陶瓷,古窑众多,因此村民们对这  相似文献   

16.
正下曹,历史上曾经兴旺繁荣,盛极一时,是明清时期宁化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文化名村、人口大村。如今,依然保存成片明清古建筑群,蕴藏着丰富的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遗产,是宁化目前唯一的福建历史文化名村,也是福建传统村落和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三明市中央红军村~(①)。下曹村明清古建筑群形成于明末和清初、中期,现列入《三明市宁化县曹坊镇下曹2013—2030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各类古建筑51处,其中列入省保7处、县保8处。  相似文献   

17.
去年五月底,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首批22个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在社会各界引起极大反响。一些专家认为,这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在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保存完好的镇(村),远远不止22个。  相似文献   

18.
沙平 《文史月刊》2011,(9):22-23
二战中,美军在云南省祥云县建立了一个军用机场。 1943年秋,十多架日本轰炸机飞临祥云县轰炸,“飞虎队”战机起飞迎战,五架日机被击落,其余日机一看情形不妙,掉头逃跑了。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15,(1)
<正>鸡鸣驿村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西北部的鸡鸣驿乡,东南距怀来县城(沙城)18.5公里。村内有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驿城——鸡鸣驿[1],村落环抱古驿,并因此得名(图一)。2001年,鸡鸣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鸡鸣驿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相似文献   

20.
云南青铜时代金属制作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的青铜文化始于滇东北地区,兴盛于滇西地区,完成于滇中地区。剑川海门口青铜文化遗址是目前发现的云南最早的青铜文化遗址,距今约3千年。稍晚的青铜文化遗址则在楚雄万家坝、祥云大波那、剑川鳌凤山、江川李家山、安宁太极山、晋宁石寨山等地都有发现,这些遗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