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福州鼓山涌泉寺,是中国南方佛教的一个著名大丛林,宋、明以来,高僧蔚起,佛学昌明,寺僧于著述之外,更广搜经籍,镌刻佛典。因此,鼓山不仅景幽寺古,其藏经刻经之多且佳,更有名于世。福州寺院刻书,早在北宋时,如东禅寺刻本《崇宁万寿大藏》、开元寺刻本《毗卢大藏》、万寿观刻本《万寿道藏》,就已卓  相似文献   

2.
龙门石窟的摩崖刻经达19部之多,全部为初唐所刻。这些佛教刻经,对研究唐代佛教宗派、佛教信仰的流行情况等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3.
泰山经石峪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经,在中国宗教史、书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书体以隶为主,兼具楷、行、草、篆等意。此外,刻经者在经文选材、刻经选址及刻经创意布局等方面都独具慧眼。因为刻立时间、目的、书者皆无记录,且刻经似未完工,而给世间留下了许多谜团。本文从书者、选址、经文、书法、工程情况等方面进行探秘解读,揭开泰山经石峪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4.
《旅游》1999,(8)
1999年9月9日9时9分,中国北京云居寺已出土40余年的一万余块中国辽、金时代镌刻着《契丹大藏经}}的石经板将被口归到地下藏经穴珍藏。这是我国文物界、佛教界的一大盛事。届时,恢复宗教活动场所的云居寺将举行盛大法会,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予主持,共祝石经归安。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白带山下的云居寺,距市中IG\75公里,因珍藏14278块石刻大藏经以及明代22000卷纸版经。77O00块清龙藏木板经而著称于世.称为”佛教三绝一。云居寺的寺院、石经山藏经洞。唐和辽代塔群构成了我国古代佛教文化一大宝库,被誉…  相似文献   

5.
在泰山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在遍及泰山上下、洋洋洒洒的碑碣石刻里,被郭沫若先生描述为"千年风韵在,一亩石坪开"的泰山经石峪石刻,可谓耀目璀璨,值得一游。 从泰山著名道观--斗母宫向北,沿斜向石阶甬道进深行,跨溪涧,穿密林,在峰尽头、谷口边、山崖旁,傲然挺立着一座造型古朴典雅,额为"高山流水"的石亭,亭呈四柱式,亭柱上镌刻着楹联,道尽了此处风光绝色、闻之可餐的自然景观,也隐隐藏透出了此地藏玄卧妙的诱人神秘。楹联是这样写的:"天门倒泻一帘雨,梵石灵呵千载文"。横披是:源头活水。这是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兵部侍郎万恭登泰山、游岱麓,  相似文献   

6.
安岳卧佛和刻经发现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群众的浓厚兴趣,报刊杂志相继刊载了介绍文章和论文。为了便于专家、学者对卧佛和刻经的研究,为此,特将发现经过及笔者的粗浅见解叙述如后: 1982年3月,四川省文物鉴定组在安岳县鉴定文物工作中,笔者获悉县属八庙乡可能有摩崖石刻的消息后,在领导的支持下,即会同地、县有关人员和县文物工作人员一道,于3月19日到达了县北三十五公里的八庙乡调查,在毗邻三县交界较偏僻的卧佛沟卧佛院归址,查明了被人们遗忘而沉睡千  相似文献   

7.
泰山经石峪刻经具有无可估量的历史价值、科学艺术价值,堪称国之瑰宝。为进一步有效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泰山文物管理部门联合山东省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共同实施了经石峪刻经大字的科学保护工程,收到了显著成效,并为进一步推动泰山的有效保护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永清县龙花寺刻经碑龙花寺刻经碑在霸州信安龙泉寺。原嵌于龙泉寺正殿墙内,著录于清乾降四十四年章学诚主修的《永清县志》,因无纪年,《县志》“以官衔推之,当是唐碑。”碑仅存碑额和上截碑身,额高55厘米,宽72厘米;碑身仅剩22厘米,与额同宽。碑首雕四螭下垂...  相似文献   

9.
本文据辽、金时期的金石文献对涿州云居寺做了初步考证,认为该寺始建于隋唐,辽代最为兴盛,金元至明代屡有修缮,香火未绝,清初开始废弃、荒圮。现存的云居寺塔建于辽道宗大安八年,供奉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塔名为释迦佛舍利塔,辽末在塔侧地下秘藏有石经。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房山县西部山区,是隋唐以来的佛教胜地。这里至今保留着许多佛教的遗迹遗物,房山云居寺塔和石刻佛经(图见封底)即其中重要的一处。云居寺原是一座大型寺院(图一),创建于隋唐之际,确切年代已不可考,其名称最早见于唐总章二年(669年)的石刻上。全寺依山而建,中路有五大院落和六进殿宇,每院逐步升高。各层正殿旁边又有配殿,四  相似文献   

11.
陈晶鑫 《四川文物》2020,(6):96-105
四川安岳地区自盛唐之后直至两宋时期,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石窟造像中心之一,至今保存有石窟造像地点220余处。目前安岳境内现存已发现的最早两处纪年题记为"开元十年""开元十一年",另有十余处"开元"年间的题记,可知安岳石窟大致始凿于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刻经是最先出现的题材之一,通过石窟材料与文献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认识安岳刻经出现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图书馆所藏宋刻《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卷第四十一》、金刻《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卷第六》、元刻《龙龛法宝大藏》扉页均为海内孤本,本期发表的对这三件残经的介绍,是研究这一时期刻经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一云居寺略史房山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约七十五公里。这个地方自隋唐至辽金时代,有时属于幽州,有时属于涿州,称范阳县;元代于此设立房山县。1958年房山县划归北京市管辖,今属北京市房山县。云居寺创建于唐初,是幽州附近著名的古刹之一。唐初贞观十九年(645)曾随太宗到过幽州(即今北京)的唐临在他所著《冥报记》中说:  相似文献   

14.
国家图书馆藏有邓之诚先生旧藏照片凡597种,其单张照片5180张,相册51本。在相册中有一本邓先生在抗日战争前20世纪20-30年代考察北京房山云居寺与石经山时的摄影集,令人瞩目。北京房山云居寺与石经山因塔及石经而闻名,1961年即被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千余年历史的云居寺与石经山寺院建筑宏伟,是华北地区有名的古刹禅林,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日军的轰炸、焚烧毁于战火被夷为废墟。战争的创伤以及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在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给人们留下的只有那伤痕累累的几座唐、辽时期的佛塔,以及散仆在遗址上各个历史时期的  相似文献   

15.
响堂山石窟刻经及其书法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境内,分南响堂、北响堂、小响堂三处,共有石窟二十余座。其中北齐洞窟13座。响堂山石窟始凿于东魏末年,主要洞窟均完成于北齐。其造像和刻经风格具有承上(魏)启下(隋唐)的特点。近年,学人们对响堂的研究多侧重于佛教和石窟艺术,而对响堂山石窟的刻经及其书法艺术研究确少问津,我们草拟此文将这些石窟刻经及书法艺术予以介绍,意在抛砖引玉,期待方家学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6.
古籍修复是在国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应用型专业。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这样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需要有热爱传统文化、有志于献身专门技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两者的通力合作是非物质遗产保护和发扬光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06,(12)
山东石刻佛经考察是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德国海德堡学术院等合作开展的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3-2004年对山东省东平县新发现的洪顶山北朝摩崖刻经进行了调查。工作中采用多项技术手段,在文字辨识与对遗迹现状及地理环境的把握等方面均有收获。考察本着重视第一手基础资料的原则,汇集人文学科方法与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在地理信息与文字辨识,以及佛经佛名内涵考订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开凿于东魏、北齐时期的响堂山石窟是我国最早开始大面积摩崖刻经的石窟寺。本文在掌握大量实地考察资料的基础上,较全面地介绍了南、北响堂寺刻经的分布概况及刻经内容,结合有关碑记、佛教经典和历史文献,对刻经的背景、年代及传播作了分析考证,并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论述了响堂山刻经的成就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9.
涉县中皇山北齐佛教摩崖刻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涉县中皇山,亦称唐王山,在县城西北15公里清漳河左岸的索堡镇。摩崖刻经镌刻在山腰娲皇宫(俗称奶奶顶、西顶)建筑背后的山崖上(图一)。这里属太行山八陉之第四陉滏口陉的腹地,自古就是秦晋与齐鲁间的交通要道。北齐时,这里是邺都与晋阳两都之间的必经之地。北齐佛教空前发展,境内最盛时佛寺达4万所,僧尼200万人,仅邺都就有佛寺4千所,僧尼8万人。这些佛寺除集中在邺、晋阳两都及大城邑外,在两都之间的滏口陉道路两侧也  相似文献   

20.
八会寺刻经龛位于河北省曲阳县西羊平村西北约100米的少容山顶(图一)。少容山,又称黄山,以盛产白石而著名。据县志载:八会寺创建于北齐时期,原有上阁、下阁、菩萨、资福、普同、圣寿诸院和钟、鼓楼。几经劫难,至清末已焚毁殆尽。 1935年,著名的中国古代建筑专家刘敦桢先生曾对八会寺遗址及刻经石龛做过调查。当时尚存覆莲石柱础1件,石造像两尊和若干八角石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