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胜利后,张恨水从重庆回到北平,担任《新民报》北平社经理,并继续写他的连载小说。由于他是小说名家,“张恨水”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就有人假冒他的名义,出版粗制滥造的黄色小说,用以牟利。且看1947年3月21日《新民报》刊出的张恨水的一则启事:“顷阅中和戏院电影广告,有张恨水原著鬼恋字样,且于迷信方面夸大宣传。本人生平未作鬼恋小说,亦未编有鬼恋剧本,该项广告显系冒窃名义。除函中和戏院将鄙人名义在广告上取消外,特此声明,以免社会受欺……”张恨水(1895—1967)这位一生写下长篇小说近百部、被誉为“文字机器”的文学家,在旧中…  相似文献   

2.
张恨水自称是“贪茶癖”。他一生酷嗜喝茶,这在当年报界和文坛是莫之与伦的。1935年,张恨水由北平迁居南京,创办《南京人报》。虽然短短三载,然而他对南京的印象,尤其对于唱经楼、夫子庙、鼓楼、清凉山一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轶事     
张恨水是20世纪30年代颇负盛名的通俗小说家。他是安徽潜山人,早年学农,曾经就读于蒙藏垦殖学校,从青年时代就酷爱文学,辍学后曾从事话剧活动。1919年他去北平求职,先后担任过《益世报》、《世界晚报》编辑。“五四”运动后新文学蓬勃发展起来,张恨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他的早期作品有《紫玉成烟》、《南国相思谱》等,代表作有《啼笑因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八十一梦》、《魍魉世界》、  相似文献   

4.
重读张恨水     
正张恨水是民国高产作家。他一生创作的中长篇小说超过了100部,多达2000万字以上,诗词、散文、杂文、时评也有1000余万字。他的小说拥有广大的读者群,老舍称其"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文名赫赫的报人,如果从1918年初受聘担任《皖江日报》总编辑算起,至1948年12月辞去《新民报》北平版所有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挚友情深三张一赵留佳话友鸾先生交游极广,朋友甚多,而交往时间最长、相知最深、情谊最厚的是张恨水、张慧剑、赵超构。他们都是当年活跃于新闻界的著名报人,人称“三张一赵”。1935年,友鸾、恨水二位同在上海《立报》工作,且同住德邻公寓。当时友鸾先生有个创办《南京人报》的计划,但苦无资金,恨水先生正想举家由北平迁居南京,便拿自己的稿费当资金参加办报。《南京人报》于1936年最初筹备创刊时,原本约了南京另一位办报能手张慧剑共同经营。上海《晶报》事先刊出新闻,题为“三张共肩人报”(作者署名“神獒”,是秦墨哂笔名)。后来…  相似文献   

6.
民国年间,京剧盛行,京剧名角灿若群星,京剧观众如潮如涌。但是,北洋军阀与国民党新军阀常常对京剧演出团体颐指气使,随心所欲地下达禁令,令人哭笑不得。(一)曹锟禁演《击鼓骂曹》与《捉放曹》曹锟是北洋军阀直系的大头目。在1920年直皖战争中,他战胜皖系军阀后,就成为中国最大的军阀。1923年他更走到台前,用贿选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权势遮天,令人侧目。曹锟很喜欢京剧,但他上台后给京剧界下了一道命令,就是禁演京剧名戏《击鼓骂曹》与《捉放曹》,原因很明显,就是他对《击鼓骂曹》与《捉放曹》的“曹”字特别忌讳…  相似文献   

7.
在报界前辈中,张友鸾是值得尊敬也值得羡慕的。他曾被称为“最有风趣的报人”。这位民国年间与张恨水齐名的赫赫有名的报人,解放后虽然不再办报纸了,但依然以其卓绝的智慧、多彩的文笔,写成千古文章,供世人广泛阅览。而他在逆境中一如既往的乐观豁达则是令人至为佩服的。张友鸾早已去世了,但他的逸闻趣事却依然在文化界传播。当我再一次从他的表弟赵洛先生处听到关于他的有趣掌故时,马上想到“是真名士自风流”这句话。张友鸾在民国新闻界是非常有名的。他20岁在北平平民大学读书时,便受到著名报人邵飘萍的重视,邵让他主编《京报》的《文学…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文化界、戏剧界对革命历史题材的戏曲现代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面对近年来产生于文革期间的所谓“革命样板戏”重登舞台评说不一,文艺界内部对此也有尖锐的争议. 在这期间,一些“样板戏”在北京及全国各省市纷纷登场,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也纷纷亮相,许多“样板戏”的精彩唱曲已成为专业和业余演员参加京剧竞赛的常备节目,不仅成为大众时尚的流行唱曲,也成为人们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娱乐节目. 2001年,在南京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京剧节开幕式上演出了《打虎上山》(《智取威虎山》片段)、《痛说革命家史》(《红灯记》片段).京剧节之后,南京有家剧院又公演了整部《红灯记》.  相似文献   

9.
陈泽恺,一个在全省乃至中国戏曲界熟悉的名字。1994年,他创作的新编历史剧《范仲淹》经贵阳市京剧团演出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5年获第四届中国戏剧节编剧奖。1999年应文化部邀请进京参加建国50周年献礼演出获“文华新剧目奖”。他创作的10余部剧作,还在湖南省湘剧院、新疆乌鲁木齐京剧团、广东奥剧院等省内外专业戏剧院团公演并多次获省、市剧本创作一等奖。在2002年的南京第三届中国京剧节中,他创作的新编古代故事剧《巾帼红玉》在全国参赛申报的50多个剧目中入选,成为此京剧节24台优秀剧目之一,再次使贵阳市京剧团代表贵州走向全国京剧舞台。  相似文献   

10.
一张恨水,现代著名小说家。他一生创作的小说可统计出的,将近100部,约3000万言。张恨水原名叫张心远。1895年4月24日生。自幼喜欢读《残唐演义》、《红楼梦》、《三国演义》,儿时上私塾,教书先生不在时,他就偷着看,时间一长,他长了不少文字知识,后来又读《希夷梦》和《西厢记》和一本残缺不堪的《七国演义》,被其中的“孙厐斗智”的故事深深吸引……读小说上了瘾,自己就布置一间小房子,独自上楼后,叫人搬去了梯子,用小铜炉焚好香,安安静静读起《聊斋志异》、《红楼梦》和《野叟曝言》,这些书,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和深入的启示。他说,那一…  相似文献   

11.
他感慨人生短暂:“阿庆嫂”的扮演者之一洪雪飞1996年因车祸去世,“胡传魁”的扮演者周和桐1986年去世如今,在香港街头的麦当劳店里,经常有一位吃着薯条、拿着老年证喝免费咖啡、累了就坐在椅子上打个盹儿的老人。人们很难想到,他就是京剧《沙家浜》里那个“阴阳怪气”的“刁德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长礼。而记者此次采访马长礼老先生,  相似文献   

12.
陈娟 《环球人物》2020,(8):83-87
20世纪50年代,老舍家中收藏了各式各样的器物,整理摆设它们是他每天早晨的习惯。在中国作家序列中,很难找到第二个像老舍这样的人。他既写话剧、歌剧、电影剧本,又写京剧、相声、快板,“英式幽默”与“北平大杂院诙谐”调度自如;他有很多爱好。  相似文献   

13.
晓昴 《神州》2011,(9):70
一部电视剧《金粉世家》让当代人认识了张恨水,然而张恨水的出名并非始于现在,早在1929年,刊登于上海《新闻报》的一部连载小说《啼笑因缘》,就已经使张恨水名扬大江南北,成为中国20世纪首屈一指的畅销小说作家了。《啼笑因缘》的成功,或者说张恨水的成功在于‘内精’和‘外炒’。内精指张恨水的精妙写作;外炒指题外的炒作,不是张恨水自炒,而是张恨水被炒。1929年前后,张恨水在北京一带已经很有名气了,但在沪上却鲜有人知。当时上海的写作圈子人才济济,北方作家无法打入圈内,"南北是互不侵犯"的。张  相似文献   

14.
“为保卫北平而流最后一滴血!”1936年底1937年初,北平党办了一个党刊,为对付国民党反动派的捣乱,不断改换名称,先是叫《长城》,后来改成《新长城》、《国防杂志》,在抗战前不久改为《人民之友》。大约在“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四五天光景,党的北平市委就在党刊《人民之友》的号外(来不及出刊物,这号外只是一张小报)上,对党员和革命青年发出号召:“为保卫北平而流最后一滴血!”尽管后来我们认识到,作为指导思想,这样的口号未必正确,但它的确代表当时广大革命群众的感情。我们是多么希望北平能够成为中国的马德里…  相似文献   

15.
滕久昕 《百年潮》2011,(4):46-50
1946年4月3日,北平军警宪特无端搜查、逮捕在北平的共产党新闻人士,制造北平“四三事件”。对此事件,一些专著有所涉及,一些报刊也发表过相关文章,但在被捕人数、人名、地址等方面,都有不准确和值得商榷的地方。我的父亲滕代远参与了北平“四三事件”,是主要当事人之一。在他未发表的《我的回忆》一文中,  相似文献   

16.
阿甲(1907—1994),中国当代著名戏曲理论家、表演和导演艺术家.探索传统京剧表现现代生活的突出代表.被公认为是“中国戏曲导演的擎旗人”和“新中国戏曲表演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原名符律衡、符镇宝.江苏宜兴人。1938年春到延安,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平剧院研究室主任、副院长,与江青等一同参加京剧《打渔杀家》演出,还参加了《逼上梁山》的演出。曾参加延安丈艺座谈会。建国后,历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研究室主任;中国京剧院总导演、副院长;中国文联首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届理事和第三、四届副主席。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参加编导京剧《三打祝家庄》、《赤壁之战》,京剧现代戏《白毛女》等。  相似文献   

17.
张恨水一生经历了两悲一喜3次婚姻。18岁那年,母亲做主为他定下一门婚事。在此之前,母亲佯装听戏特地去相了亲,在戏台下见那姑娘回首嫣然一笑,十分漂亮,料儿子也必定满意。谁知亲家玩了一个“掉包计”,结婚那天张恨水娶进家门的却是一位门牙外露的文盲丑女。张恨水无法忍受这个事实,几天后就离开了家乡。为了不伤母亲的自尊心,张恨水也没有提出离婚。然而,这次婚姻对双方都是极为不幸的,他们同居的时候很少,女方晚年一个人在故乡死去。后来张恨水在北京与一位贫苦无依的姑娘邂逅,出于同情,与她匆匆结合。但这次婚姻仍是一个悲剧:同情换不来爱情,由于彼此性格不投,张恨水又一次陷入了巨大痛苦之中。1930年《啼笑因缘》在上海《新闻报》连载,许多读者,尤其是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的大中女学生为之疯狂一时,其中有一位最为“疯狂”的,是正在春明女中读书的16岁的女生周南。她并不知道此时的张恨水已经36岁了,想象作者一定像樊家树那样温情脉脉、情意绵绵。她单相思而一病不起,含羞向寡母透露了心事。母亲东奔西走,找到了张恨水的妹妹、正在春明女中执教的张其范。在后者的撮合下,二人很快坠入爱河。常年为人儿女说相思的张恨水,终于饮到了爱情的甘泉。在以后的岁月里...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北平和平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50周年,在这举国欢腾的日子里,我的心情兴奋激动,但又不禁黯然神伤,因为我的爱人李炳泉──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曾于1948年冬,受党委派代表北平地下党,参加敦促傅作义将军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谈判,做出了贡献,然而在“文革”中,竟被横加“叛、特”罪名,遭“四人帮”迫害。“四人帮”诬陷他“是傅作义派出的谈判代表,在北平和谈中为国民党效命”,致使他含冤自戕身亡。今年是炳泉不幸逝世的29周年,是他诞生的80周年。他的冤案虽然早已平反昭雪,但在许多报刊文章中,对炳泉在和谈中的身份…  相似文献   

19.
张友鸾生于1904年,安徽安庆人,历任北平《世界日报》,上海《立报》,南京《民生报》、《新民报》、《南京人报》总编辑。1955年调人民文学出版社任古典文学编辑。同时代人把他称为“最有风趣的报人”。  相似文献   

20.
《江淮文史》2000,(1):64-64
名小说家张恨水,其作品《春明外史》和《啼笑因缘》曾风行一时.脍炙人口。除写小说外,他还善于书画。他画的墨菊造诣很高。不过,张恨水画画,主要是人雅兴,除送亲友外,从不卖画。但有一次他却破了例,卖起画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