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人祭祀始于襄公,文公徙都汧渭之会后又作鄜畤等祭祀设施,随着都城迁移在雍城周边形成了以雍四畤为中心的祭祀文化体系,包括上帝、先祖、山川、社稷及伏腊等五大类祭祀,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相关祭祀不仅见于古代文献,并多为考古发现所证实。秦国都城迁徙到栎阳、咸阳后,雍地的祭祀中心地位一直未动摇。秦始皇统一六国,雍地祭祀上升为国家祭祀,相关礼仪经整合、增益而推行于全国。西汉王朝建立后,不仅继承秦代的政治制度,也沿袭秦的祭祀礼仪并略有增益,进一步形成了以郊雍为特色的西汉国家祭祀礼仪。  相似文献   

2.
从赫图阿拉到北京的都城运动对于清王朝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时空跨越和历史转折.定都北京,使清势力由关外一隅迅速推向全国,由一个地方政权迅速地变成统一国家的统治者.由满洲之君变成了华夏诸民族的皇帝.定都北京是中国都城发展的向心运动,符合中国古都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历史趋势,同时,对北京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使北京在建立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清都城以京师为根本,以"三山五园"为补充,以避暑山庄为"行在",以盛京为后院,构成了不同于以往的都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西汉定都长安 ,是由于关中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基础 ;西汉定都长安之后 ,围绕都城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其他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要 ,关中地区的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手工业和商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大幅度上升 ,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是由于不同地区与都城间相互位置发生转化 ,各区域的经济功能产生差异 ,区域差异性特征日益明显。东汉迁都洛阳之后 ,关中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迅速衰落 ,但由于关中的政治中心一直位于西南区 ,所以西汉时期形成的这种经济格局相沿至今 ,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秦襄公东进关中,在秦早期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意义。但就其东拓之路线,史书没有明确记载。笔者通过实地考察表明,秦襄公东进关中所走的路线是由甘肃张川县的秦邑,经秦家塬至陕西陇县汧邑的“秦汧道”。从秦邑到汧邑全程约113公里,其中甘肃境内约50公里,陕西境内约63公里,陇山山区约70余公里。  相似文献   

5.
《文博》1997,(3)
春秋、战国时期的陕西,是秦人登上历史舞台并最终统一中国的主要活动区域.自春秋至秦朝建立的450余年间,秦人相继建都于平阳、雍城、泾阳、栎阳和咸阳;而关中东部、陕北的一部以及陕南,则曾是三晋、楚.巴、蜀等国的辖地.目前,全省共发现遗存860余处.其中关中地区最多,约占50%,关中西部的宝鸡地区又几占一半.陕北次之,约占42%;陕南最少,仅占8%.这些遗存主要包括城邑、宫殿、长城、水利、交通等遗址(约占69%)、各类墓葬(约占24%)以及窖藏和文物出土点.本世纪三十年代至今,这一时期的考古发掘及调查主要集中在关中,重要者有宝鸡斗鸡台等地的一大批东周墓葬、雍城遗址及陵区、栎阳遗址、咸阳城遗址及芷阳陵区、郑国渠渠首遗址等.在都城建制、水利、长城、宗庙和陵寝制度的研究以及建立墓葬序列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收获.  相似文献   

6.
<正> 一 别都均设置和县、鄙制度的确立 研究西周都城的历史形态时,可以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西周王朝除将镐京作为主要都城之外,在关中地区和洛阳地区又广设别都,别都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是其它王朝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7.
秦公帝王陵园是秦都城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帝王在驾崩后一般都葬在都城的附近,因而在建都城时,都要事先考虑规划陵区所在,秦也不例外.按照“秦公陵园建筑,随国都面转移”的规律,秦先后有四大陵区,即天水附近陵区、雍城陵区、栋阳陵区和咸阳陵区.秦公帝王陵区成系列化,自西而东延伸,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完整的,为研究秦公帝王陵园奠定了基础.秦的都城前文已讲过,是由西而东逐步护大的,从甘肃的陇东,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而进军关中,并以关中为根据地,发展壮大,逐步统一了全国.因而其陵园也是由西而东,由天水附近的秦、西垂到关中的雍  相似文献   

8.
西汉都长安,以关中为帝国之中枢及根本之地,又徙天下豪强,吏二千石以实三辅,经营关中二百余年。然光武中兴,不沿西汉之旧,建新都于洛阳。此文从物资之补给、谶纬、汉高祖与光武立国之形势及光武之性格考论光武帝以洛阳为首都之原因。并论东汉都洛阳造成关中地区衰落,东汉西北边界乃在戎狄不断向东向南推进之下,渐向东南移,又放弃西域等方面之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代关中民族的分布及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有唐一代,继魏晋南北朝几百年之分裂割据,隋代的短暂统一,以及民族大融合之后,其京师所在的陕西关中地区,民族成分及民族关系仍然十分复杂。加之唐朝与周边民族关系密切,关中长安又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故周边民族因各种原  相似文献   

10.
张莹 《神州》2013,(21):24-24
关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陈忠实的长篇巨著《白鹿原》,通过对近代关中地区“禁烟”、“围城”、“年馑”、“瘟疫”、“反正”、“交农运动”等许多重大社会事件的描写,全景式地概括了关中地区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这半个世纪的天灾人祸、历史沧桑,寄寓了关中历史文化的诸多内蕴,颇具丰瞻而厚重的史诗品味。  相似文献   

11.
丁晨 《丝绸之路》2011,(15):51-55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由于关中并不是正式行政区域,自古就有不同的解释和说法。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指的是宝鸡和潼关之间。西汉张良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相似文献   

12.
甘肃东部秦早期文化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秦人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秦人发祥起.至西迁到关中一带止;第二阶段,从非子自西犬丘东上到天水市东北的张川县境的秦亭一带,至秦文公三年返回陇山东侧“淠渭之会”的关中地区止;第三阶段。从秦文公四年回到关中开始到秦统一六国至公元前206年灭国止。在上述三个历史阶段中。第一、三阶段研究者甚多,产生了一大批可喜的成果。唯独第二阶段略显不足,甚至有些误差。事实上第二阶段对秦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秦阿房宫遗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的先世发轫于渭水上游,后沿着渭水向关中发展。秦襄公时徙都汧,在今陕西陇县南。秦文公时徙都汧渭之会,在今陕西眉县一带。秦宁公时又徙居平阳,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到秦德公时,始定都于雍,在今陕西凤翔县南,雍是连接关中、巴蜀和陇上的交通孔道,也是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和氐羌文化的交会点,具有重要的地位。战国时,秦为进一步向东发展,与诸国争雄,先后在今陕西的韩城、蒲城、泾阳、栎阳等地建都,但雍城始终据  相似文献   

14.
历史时期关中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之相互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时期的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本文以关中地区为例简要分析了两者的相互作用,认为:关中地区自然环境的东西、南北差异不仅制约着关中农业开发的进程,而且规定着关中农田水利事业的区域特征,而自然环境的变迁又影响到引水灌溉工程的规模大小甚至兴裹。反过来,农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水利工程的兴修对关中水文环境、土壤性质、动植物体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改变了不少地方的微观地貌。今后学术界要深入研究、决策部门应该充分考虑在区域开发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线两带"建设与关中城镇群的双向促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提高关中城镇群竞争能力及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在分析“一线两带”建设和关中城镇群发展的现状后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星火产业具有不同的产业形态,是从工业和农业两个层面实现关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和发展动力.对于关中地区不同发展层面的城镇,宜采用不同的产业经济政策,促进关中城镇向组团式城镇群发展,为关中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新的产业经济体系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研究结论认为,要实现关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实现二元经济和二元社会的融合,需要建立产业协调机制、城市协调机制,构建区域内功能性组团式城市群,促进关中城乡经济一体化.“一线两带”建设与关中组团式城镇群建设,宜从产业集群和城镇两个层面进行整合,提升关中城市和经济社会的整体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上,隋朝统一了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建立了南北统一的政权,统治初期"户口益多,府库盈溢",并下启了唐朝盛世,每每为后世所称颂。然而,隋朝政权实际上只存在了38年,导致其灭亡的原因众多,综合史料来看,隋炀帝不断启动的"大工程"也起了加速隋朝灭亡的作用。一、举全国之力营建都城隋炀帝一即位,就开始了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民为国本,本固邦宁",早期的隋炀帝是有这种理政意识的,对于东都工程特地下诏书要求:"今所营构,务从节俭,无令雕墙峻宇复  相似文献   

17.
北魏时期,陕西关中地区在接受来自都城平城与洛阳影响的同时,也在发展着自身的地方风格的佛教造像。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密集型阴刻平行线衣纹与传自平城、洛阳的佛菩萨服饰的变形,以及独创的汉民族交领式佛菩萨服装。关中地区的这两种地方风格造像仅在6世纪上半叶流行,且多与传自平城、洛阳的正统风格造像并存。该地区佛教造像风格的多元化,体现了当地民众在这个特定时期内对佛教艺术审美的多元化。截至目前,密集衣纹造像发现较多,主要分布在关中北部地区,波及范围在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地区;交领式服装造像发现较少,明确的只在关中一带发现。这种分布情况似乎说明了关中是其制作的中心地区,或是接受此种风格主体信众的集中地区。  相似文献   

18.
都城是一代政权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也往往成为当时国家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发展的荟萃之地。对于都城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秦自襄公建国(前770前)至秦王朝灭亡,而经春秋战国和秦统一两个阶段。在长达近600年的历史中,秦人由弱到强、由西向东并最终统一中国,曾先后以西垂(西犬丘)、秦邑、、渭之会、平阳、雍、径阳省阳、咸阳为都。自王国维《秦都邑考》一文发表以来,已有不少现代学者就秦都城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收获。然而,由于秦人历史特别是早期历史资…  相似文献   

19.
<正> 自唐亡以来,长安虽已失去了国都的地位,但关中的险固形势,对于统一的王朝而言,仍有一定的魅力,明太祖就曾动过徙都关中的念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应天府(元集庆路)为都城(洪武元年八月改称南京),并以开封为北京(洪武元年八月)、临濠为中都(洪武二年九月),作为京师的陪都。南京虽地处富庶的东南地区,又有“龙蟠虎踞”的形胜,但毕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聚落分布、规模、内涵、年代、等级等方面对关中地区西周时期的聚落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关中西部地区聚落数量明显多于关中东部区域,这主要与考古发现情况和关中地区的地貌有关。西周早期是关中地区聚落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的时期,西周中晚期之后聚落数量逐渐减少并集中到关中中部的岐山、扶风、武功、西安一带,说明周人此时在畿内地区已经开始逐渐丧失其实际控制的领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