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次君先生点校之《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嘉惠学人,功德无量,然细加考究,则仍未免略有微瑕。故此,笔者试为《志》中有关今湖北、湖南两省内容之误校及较为重要之漏校,作一补正。 1.页五二七:“秦兼天下,自汉以北为南阳郡,今邓州南阳县是也。”校勘记:“今按:‘南阳县’,《舆地纪胜》襄阳府引作‘南阳郡’,谓《元和志》引‘《楚地记》云’,今各本皆无此句,未详。” 按,《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五襄州载:“《楚地记》云:汉江之北为南阳,汉江之南为南郡。”可见《舆地纪胜》谓本《志》引‘《楚地记》云”有据。本《志》引文献而不言出处者甚多,《纪胜》指明,未必即本《志》原文,各本固不必有之。 然《纪胜》作“南阳郡”则误。本《志》引自《楚地记》者,当止上述《寰宇记》中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与争议江陵原为楚船官地,春秋时为楚之渚宫。至于江陵这一地名之最早出现,过去仅知始于汉。1975年云梦秦简南郡文书《语书》出土,确定江陵为秦南郡属县。秦南郡来自楚。江陵一名最早始于何时?是不是也来自楚?抑或在楚还有另外的名字?这是关系到江陵起源的一个颇为关键的历史地理问题,单凭文献将不能解决,而必须依赖考古遗物。去梦秦简已经提供秦有江陵。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枚“江?”楚?可能为解决上述疑问提供地下实物资料。此印经我三次辨认,最后虽认定就是江陵,但在文字结构上的疑难并未获解决;同时印文其它文字牵涉名称制度也还有不同的考释,存在较大的争议,这对于江陵的来源与楚地方官制都具有重要关系,故有必要针对问题解决予盾,以求获得最后认识之统一。为了便于同志们今  相似文献   

3.
楚郢都辨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关于是郢都的种种说法楚郢都在哪里?在唐以前的文献记载中,比较一致,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江陵故部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江陵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徙此”。自魏晋以后更载明鄂都在江陵纪南城,如《左传·桓公二年》“始惧楚也”,西晋杜预注:“楚,楚国,南郡江陵县北纪南城也。”刘宋盛宏之《荆州记》:“江陵东北七里,有故郢城(即郢都城),城周回九里。”又载:“楚昭王十年,关通鄣水灌纪南城,入赤潮进灌鄂城,遂破楚。”《水经·沔水》北魏鹂道元注:“江陵西北有…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标点本《三国志》因地理概念不清或地理统辖关系不明而误断多处地名。现摭拾五则如下。1 《魏书·明帝纪》 :“(景初元年十二月 )分襄阳郡之叶县属义阳郡。”按 :“”后应顿开。 ,后汉侯国 ,属南郡。叶 ,后汉属南阳郡。建安十三年 ,魏武帝分南郡、南阳郡置襄阳郡 ,二县属焉。① 景初元年 ,又改属义阳郡。此盖因不明、叶为两县致误。2 《魏书·王基传》注引司马彪《战略》 :“诏征南将军王基部分诸军 ,使 (胡 )烈督万人径造沮水 ,荆州、义阳南屯宜城 ,承书夙发。”按 :“荆州”后不应断开 ,因义阳为魏荆州属郡 ,魏文帝置于…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前曾调查省境内现存的汉碑一文,在一九六四年《文物》五期刊载。其中有错误的,亦有须补充的,兹综述如下:李孟初碑原文云:“碑文隶书,文右题‘故宛令益州刺史□□字孟初神祠之碑。’”按:原文为“故宛令益州刺史南郡襄阳李下缺字孟初神祠之碑”(据《金石萃编》卷八)。现碑文益州刺史下模糊的两字为南郡,在原石上看得很清楚。原文又云:“碑文中‘劝农贼捕掾’一  相似文献   

6.
<正>扬州因与关涉国计民生的漕运、盐业、黄淮水利关联紧密,所以有“扬之志为天下志”[1]之说。而在宋、明时期,共编纂出七部扬州府志:〔绍熙〕《广陵志》、〔嘉泰〕《广陵续志》、〔宝祐〕《惟扬志》、〔洪武〕《扬州府志》、〔成化〕《惟扬志》、〔嘉靖〕《惟扬志》和〔万历〕《扬州府志》。但是,前五部早佚,故“府志以〔嘉靖〕《惟扬志》为最古”[2]。可惜的是,现存天一阁藏本〔嘉靖〕《惟扬志》残缺多达二十卷,故〔万历〕《扬州府志》成为最早且保存完整的扬州府志,值得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顷读贵刊今年第二期《武汉市收集的几件重要的东周青铜器》一文,对?公簠释文略有不同意见.原文释"?"为"许",进而考订为春秋时许国器,不确.?即樊字异构,全文樊字一般作?,但也有省作棥的(如樊君夔盆),此簠作?,比较少见.古樊国有三处:宗周之樊,在今陕西境内;成周之樊,国于阳,地近洛阳;湖北之樊,在今襄阳附近.器出湖北,自当以襄阳之樊论之.《读史方舆纪要》:"樊城,府城北,汉江上,与襄阳城隔江对峙,志以为  相似文献   

8.
同治元年重镌《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东观阁梓行,宝文堂藏板。 0001〔程伟元序〕 此后尚有高铁岭一序,翻刻者删去,殊属可恨,不知铁岭乃续成全书之人,曹雪芹乃其寓名也。书中语句不接及年纪不符处,皆续书者疏忽之故,托之於梦,固不必深求可耳。 0002〔第一图“石头”赞〕 此下图赞,平庸不  相似文献   

9.
西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荣新江东汉初,班固著《汉书》,始立《西域传》。他给“西域”下的地理定义是:“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表明所指为今新疆南疆地区。但《汉书·西域传...  相似文献   

10.
读唐代墓志札记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志文者相转抄成风岑仲勉先生《金石论丛》“安师志与康达志”一文中比较了唐龙朔三年安师志〔按全称应作唐故蜀王府队正安(师)君墓志铭〕与总章二年康达志〔按全称应作唐故上骑都尉康(达)君墓志铭〕,发现二志铭文基本相同。岑先生说:“尤怪者……安、康当不同出,何姓源犹复抄袭。今如蜀府改为勋校,执笔之人,似非绝不谙文义者,而字与先系,竟任其完全雷同,是可怪也。”岑先生所注意到的这种情况,在唐代墓志中是十分常见的,我们在初唐墓志中略加检索,试举数例如下: 贞观十二年闰二月廿七日大唐护军魏王府主簿唐逊故夫人柳(婆归)氏墓志铭与  相似文献   

11.
西周、春秋时期,在今河南南阳之南、汉水之北,有一个名为邓的诸侯国。而邓国的国都在哪里?历史上多有异议。近年来学术界争论更加激烈。笔者认为,西周、春秋时期的古邓国都城,秦、汉、魏、晋时期的古邓县在今河南邓州市(原邓县)境内。  相似文献   

12.
楚都鄢郢考     
目前,史学界关于楚国都城有两种观点:一为“郢在今纪南”说;一为“郢在宜城”说。唐代地理典籍《括地志》曾记载:“杜预云(楚)国都于郢,今南郡江陵县北纪南城也。”一千多年来,学者们对这一说法深信不疑,“郢在纪南”说似乎已成定论。但近几十年来,一些著名的历史学家对“郢在纪南”  相似文献   

13.
褒斜道循褒、斜二谷而成。褒谷在汉中之北,斜谷在眉县之南。褒斜道又称斜谷道,盖由关中南向而言,犹如傥骆道之称为骆谷者也。此道通达已久。《华阳国志》卷十二,《序志》引《蜀纪》云:“三皇乘祇车出谷口,秦秘曰:今之斜谷也。及武王伐纣,蜀亦从行”。“黄帝乘祇车出谷口”之说,姑且不论,“武王伐纣,蜀亦从行”大概不会有问题。《华阳国志·蜀志》云:“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时当战国初期,七国争雄于中原,蜀国如欲北出,必经褒斜,故以褒斜为前门,可证褒斜之间是有道可通的。熊耳在今四川省青神县西十五里,灵关在今四川省西昌县。《太平寰宇  相似文献   

14.
江陵王家台秦简与《归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江陵王家台秦简与《归藏》连劭名最近在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代墓葬出土的竹简中,有一部与《易经》有关的古书,据发掘者的“简报”介绍:所见卦名大多与今本《易》之卦名相同,如人、、兑、师等。也有部分卦名与今本(易)不同,如离简作丽,颐简作臣[1]文中“人”...  相似文献   

15.
李孟初碑,全称《汉宛令益州刺史南郡襄阳李孟初神祠之碑》,立于东汉桓帝永兴二年(公元154年)。清道光年间由于白河水涨,此碑被冲出,咸丰十年金梁移于南阳府署,其后时隐时现,文字磨损较多,有些字迹难以辨认,现存南阳市西南卧龙岗汉碑亭内。碑为长方形,现存碑高1.94、宽0.7、厚0.16米,圭首,无额,碑身上中部三行字下有穿,下部磨损处有清咸丰十年金梁跋语。碑文隶书,15行,行约30字,由于碑残缺甚,尚能  相似文献   

16.
《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每於侍執之際,輒言及政事,多所毗補,而未嘗以家私干。(欲)〔故〕寵敬日隆,始終無衰。""(欲)〔故〕寵敬日隆",中華書局點校本校勘記云:"據殿本、集解本改。按:《集解》引惠棟說,謂‘故’舊本作‘欲’,李氏改作‘故’。"從王先謙《後漢書集解》可知,"故"原本作"欲",自李賢改作"故"後,後人沿襲至今。今按,  相似文献   

17.
孙愐《唐韵序》曰: ……一诉愚心,克谐雅况,依次编记而不别番。其一字数训,则执优而尸之,劣而副之。其有或假,不失元本,以四声寻译,冀览者去疑,宿滞者豁如也。又纽其唇齿喉舌牙部仵而次之。有可纽不可行之及古体有依约之,并采以为证,庶无壅而昭其冯。…… 在今存诸种《唐韵序》中,卞令之《式古堂书画汇考》所录仅为今存全序的上半部分,王国维考订为开元本《唐韵》序,而今存全序为开元本序与天宝本序(下半部分)之合体,这段文字抄自下半部分,因而卞氏所录无之。其它诸本中,“有可纽……以为证”一句,有的本子有,有的本子无,未知诸本孰是,姑且略述而不详论。其它各句,则诸本皆同。我们要讨论的是“纽其唇齿喉舌牙部仵而次之”一句。这句话引用者颇多,然皆未得其实。 陈澧《切韵考》卷二曰:“孙愐又曰,纽其唇齿喉舌牙部,仵而次之。仵者参错无次第也。韵有一东二冬三锺四江之次第而声则无次第,如东字冬字舌音,锺字齿音,江字牙音而皆可为韵部之首也。今於清声二十一类,浊声十九类,但以所见之先后为次第,亦所谓仵而次之也。“白涤洲《集韵声类考》(《史语集刊》三本二分)引孙愐序亦断  相似文献   

18.
杨士弘是元朝文学家。《新元史》卷238《杨士弘传》论其生平事略,有谓: 杨士弘字伯谦,襄阳人。好古学,尝选唐诗一千三百四十首,分为始音、正音、遗响,总名曰《唐音》。此记将杨士弘籍贯说成是襄阳人。考《元史·地理志》:襄阳在元代,隶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襄阳路。元至元十年,更襄阳府为散府。十一年,改襄阳府为总管府。明代襄阳属湖广布政司。据此,杨士弘为元之襄阳人即今湖北襄阳人。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按杨士弘善属文,尤工于诗,著有《鉴池春草集》,选编有《唐音》。《唐音》一书,成书于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他  相似文献   

19.
王宁 《中原文物》2003,2(2):45-50
~~新干大洋洲青铜器“燕尾”纹探讨@王宁$江西省博物馆!江西南昌330003~~~~〔1〕 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干商代大墓》,文物出版社,1997年。 〔2〕〔5〕 《新干商代大墓》第176、322、131、155、48、48页。 〔3〕 江西省博物馆编:《吴城商代遗址新出土的陶器》,《文物工作资料》总第62期。 〔4〕 詹开逊:《新干商代大墓出土的青铜礼器》,《故宫文物月刊》第120期。 〔6〕 ChengTe-K’un,“AnimalinPrehistoricandShangChina”,BMFEA35(1963),129-138转引自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第272页,三联…  相似文献   

20.
肇域志     
〔湖北〕武昌府古荆州。楚鄂邑。熊渠立子红为鄂王。汉以下为江夏郡。刘表将黄祖守之。〔吴大〕帝初都焉。陆逊、诸葛恪、滕牧皆守之。孙皓又尝都焉。及晋伐昊,使〔王戎袭〕武昌,胡奋袭江夏。东晋时,桓石仁、谢尚、庾翼屯守。齐刘怀珍言于高帝曰:夏口兵〔冲〕要地,宜得其人,遂令柳崇镇之。梁武帝自襄阳起兵东下,攻围二百余日,方降。梁末,北齐得之,遣幕客(慕容)俨守。陈霸先将侯瑱攻围六月余不下。复(后)三国和通,乃归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