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维民 《炎黄春秋》2010,(10):43-47
《炎黄春秋》今年第4期刊载的萧功秦先生写的《从清末改革想到当代改革》(以下简称萧文),一开篇就提出:"发生在一百一十年前的清末新政,在十一年中,做成了比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多得多的改革事业,从禁鸦片、废科举、发展实业、推行现代教育与法制改革,到立宪政治,社会风气的变化甚至深入到边远的农村。然而,这场大改革以辛亥革命成功而告终"。  相似文献   

2.
新疆“大跃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大跃进”研究朱培民一新疆"大跃进"同全国一样,指导思想上存在着急于求成的"左"的错误。建国后的头8年,新疆的各项社会改革均实行"慎重、稳进"的方针,比内地各省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然而从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新疆与内地各省同步而...  相似文献   

3.
宋元时期科举欠发达的徽州祁门地区,至明初,凭借着《春秋》专经的优势,一跃成为区域科举的中心地,并获得了"祁门《春秋》天下闻"的赞誉。但从正德、嘉靖年间开始,该地区科举优势逐渐消失,重返科举"小地方"的局面。究其原因,正、嘉之际祁门地区连续发生的学变,士群对科举的背离,导致地方科举由盛转衰。而在此过程中,又可见官方、道巫、士群各方围绕学校改造而产生的利益冲突,以及地方宗族势力升降背景下,下层士人对宗统与道统建构的努力,从而为理解科举、理学、宗族三者的内在关联,提供了一个较为翔实的案例。"小地方"的科举史,亦有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4.
唐代文言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应该得力于科举士子文学“沙龙”的积极推动。其成员结构,以科举士子为主体,松散多元,意趣相投;活动场所,大多是迷离官场和科场的清闲之地,相当随意,氛围轻松,情调浪漫;聚谈内容,则偏重于奇闻、异情和怪事等方面,由此敷衍成的文言小说也就带有这个文化羣体的符号。唐代科举制度盛行与文言小说繁荣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但并不是传统以为的科举士子用文言小说行卷而致繁荣,两者之间的连接点实为一个个形式多样的科举士子文学“沙龙”。唐代科举制度的盛行造就了一大批工文善辞的科举士子,他们需要追求官场和科场以外的闲情意趣,显示与众不同的奇才异能,于是通过文学“沙龙”的聚谈,更多地介入文言小说的创作和传播,进而促成了文言小说洋洋大观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江浙同乡会”事件始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浙同乡会”事件始末杨奎松"江浙同乡会"事件,是1927年底至1928年秋发生在莫斯科中国留学生中间的一起性质严重、教训深远的政治事件。这一事件,从一开始就被定性为"反革命事件",而因此事件受到怀疑、打击的人员中有许多是相当著名的共产党人,如中共最...  相似文献   

6.
黄少群 《百年潮》2011,(3):69-74
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军事“围剿”,开始于1930年底,结束于1931年初,具体战斗时间仅5天,以国民党军队的失败和红一方面军的胜利而告结束。本文不想对其战斗过程进行论述,只想就下列几个问题作一些新的探讨。 蒋介石为何迟至1930年底才开始对“朱毛红军”发动第一次大“围剿”  相似文献   

7.
<正>地方官学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依中央的诏令而设立的学校。在传统王朝的教化体系中,地方官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教化、教育、礼仪、科举等多方面的职能。本文以海门县学为例,对其沿革规制、职官学额、藏书祭器、科举人文等诸多方面作一考述,以展现海门之文化。本文所述海门,为后周到清初之间的通州属县,康熙年间被裁为乡,非指海门厅(1912年改为海门县)。  相似文献   

8.
自从人类产生文明以后,文化遗产就开始自动积累,正如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有文化遗产的地方也就会有相应的共同存在区域与辐射范围,谓之"文化遗产社区"。  相似文献   

9.
宗和 《名人传记》2015,(12):40-43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上真正立足并赢得国际社会的尊敬,必须在高科技制造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从创业之初,就暗暗抱定这个念头。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伴随深圳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中兴通讯的发展印证了深圳的崛起,诠释着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汪维真 《史学集刊》2006,1(2):22-28
自隋、唐以降,伴随着科举制的创立、发展与完善,科举入仕成为社会普遍追求的理想人生模式, 以科举制度、科举人物、科举故事为核心内容的科举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的构成部分。观照明人关于科举人物、科举故事的诸多记载和议论,基本上可以认为,命定、风水、报应等传统思想,因其理论上的包容性和阐释中的灵活性,是明人解释科举功名现象的主要理论依据。这种现象的生成,既是科场激烈竞争所引发的焦虑与无奈的结果,也是明人对社会、自然整体认知局限的自白。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日本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剧,民俗学面临着研究对象消失的危机和如何应对变化进行学科自身调整的迷惑。柳田国男离世后,人们对柳田思想在继承的同时开始进行反思和重新解读。对于柳田确立的"日常态-非日常态"的分析概念,波平惠美子于1972年首先提出了第三元素的"污秽.晦气"(KEGARE)概念,之后引发了和樱井德太郎之间的"波平.樱井之争"。论文将围绕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民俗学界出现的这场"日常态-能量枯竭态-非日常态"的学术争论,对该民俗学研究的基本课题作出客观全面的梳理,考察其在民俗学史上的定位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郑萍 《神州》2013,(32):250-251
当前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热点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生等各个领域,题材广泛。但就前不久结束的全国"二会"所征集的题案内容来看,涉及民生问题题案为数不少,其中尤以涉及"看病贵看病难"问题题案为首。  相似文献   

13.
在酷热的夏季,当你津津有味地吃着哈根达斯冰激凌,是否以为只有现代人才能享受这种福分呢?其实,在没有冰箱、制冰机的古代,古人利用他们非凡的智慧,早就与冰爽清凉的"哈根达斯"有过亲密接触。每年大寒季节,古人就开始凿冰储藏,因为这时的冰块最坚硬,不易融化。许多朝廷都专门设立负责藏冰的官吏,称为"凌人"。凌人监督民夫到水质好的地方凿采冰块,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冰窖建在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鲜稻草铺垫,把冰放到上面之后还要覆盖稻糠等隔温材料,然后密封窖口,待来年享用。据说三国时的曹操就对冰情有独钟,他在邺城大兴土木修筑邺城三台: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冰井台因有藏冰的井而得名,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说:"在中国,要想成为作家,必须到北京住三年。"北京是首都,是历代封建王朝科举选士的地方,自然而然就成了文人最集中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刘巍 《神州》2013,(17):120-120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近日,篮坛巨星姚明正式走进上海交大开始学习。姚明的到来引来一阵骚动,有校友忙追姚明签名、合影,导致现场有些失控。而在上现代史课时,坐在姚明旁边的同桌则表现淡定,既不要签名,也不求合影,而是目不转睛地专心听课,就像身边这个巨星"不存在"一样。这位同学被网友盛赞为"淡定哥"。  相似文献   

16.
严珺 《神州》2010,(9):40-42
"80后"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这个最早出现于2000年的词语至今已存在长达十年之久。但最初是如何孕育而出的,却是少有人知。"80后"最初只是文坛对1980-1989年出生的年轻作家的称呼,由少年作家恭小兵率先提出,后来逐渐被各个领域借用,成为了中国大陆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的代称。而这个概念,则最早出现在2000年7月的《诗参考》上,是以"80年代出生的诗人的诗"为专栏亮相的。到后来,这股"势力"逐步扩张到了小说界,开始为众人所知。2004年2月,北京少女作家春树上了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与青年作家韩寒、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0月27—29日,第二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科举文化与科举学)在上海嘉定中国科举博物馆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85位专家学者围绕科举文物与科举学、科举社会史、科举与教育、科举制的历史评价等诸多科举学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科举文物与科举学。科举文物是科举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科举博物馆展出的主要基础。刘海峰指出,科举文物主要存在三种形态,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保护难,题材好、价值高等特点。从科举文物的角度,可以看出科举学的广博性和系统性。张亚群《论科举文化形态》认为,科举文化是…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正经历着社会结构的激剧重组与转型。"文革"的烟尘尚未完全消散,砸烂公检法留下的乱摊子尚未处理妥当,改革开放即已启航。经济活动渐趋活跃,思想观念开始松绑,拜金主义悄然萌生,各种不安定因素蠢蠢欲动。一时之间,社会治安急剧恶化,在中国这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杀人、抢劫、盗窃、流氓刑事案件呈"井喷"之势。  相似文献   

19.
京城3月,乍暖还寒。在一个大雾弥漫的上午,我们如约来到北京复兴门外一幢居民楼采访贺龙元帅的长女——贺捷生将军。$$ 警卫员把我们引进贺将军家的客厅。这是一间不大的客厅,简洁而明亮,在靠墙摆放的古色古香的柜橱上方,庄重地挂着一帧贺龙元帅大幅肖像的镜框。客厅内一株茂盛的盆栽海棠花团棉簇,散发着阵阵幽香。贺将军中等身材,衣着朴素而又高雅(因在家中会客,不着军装),齐耳短发,慈眉善目,看上去不像年过六旬的老人。她说起话来平和而又亲切,就像一位退休的中学教师。伴随着杯子里袅袅飘升的茶烟,贺将军用她那清亮而平静的语调,开始讲述那个特殊年代的那段不平凡的经历。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从胡乔木那里接受任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尚书》中"克""能"用法的穷尽性考察和分析,认为"克"与"能"在今文《尚书》中是并用的,两者在语法和语义上既有共同点,又存在着区别和分工。又通过对古文《尚书》中"能"与"克"的全面调查。发现古文《尚书》大量用"克"而几乎不用"能"。本文认为,这是作伪留下的痕迹。本文对这种现象的揭示为"伪古文《尚书》"这一结论提供了一条有力的语言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