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拙政园     
到江苏苏州,游人的目光会自觉地投向拙政园。莲叶叠翠,莲花娇羞,绿树掩映的莲池慵懒地散发着江南的柔光。信步园中,楼亭深深深几许,又藏着几多的古意?不愧是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的中国四大名园之首的拙政园。拙政园最初绽放着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第一个富贵梦,他把这里辟为住宅。岁月沧桑,宅主几番更替,宅子几兴几废,到1509年时,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用16年心血,扩建成拙政园的雏形。王献臣去世后,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  相似文献   

2.
宗平 《风景名胜》2009,(3):134-137
公元1509年,明朝御史王献臣告老还乡。在家乡苏州购得一块地,他倾尽所有积蓄,前后整整花了16年时间,盖起了一座园林,它就是拙政园的前身。王献臣为什么花那么多的金钱和精力修建园林,这个园林对他来说又有着什么特殊意义呢?穿过回廊,穿越时空,让我们去感受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拙政园往事。  相似文献   

3.
拙政园往事     
公元1509年,明朝御史王献臣告老还乡。在家乡苏州购得一块地,他倾尽所有积蓄,前后整整花了16年时间,盖起了一座园林,它就是拙政园的前身。王献臣为什么花那么多的金钱和精力修建园林,这个园林对他来说又有着什么特殊意义呢?穿过回廊,穿越时空,让我们去感受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拙政园往事。  相似文献   

4.
赵洪容 《风景名胜》2008,(10):119-119
游园之拙政园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占地5.2公顷。现园林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园景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体现了明代园林旷远明瑟、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与传世的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的三个相关问题:文徵明与拙政园主人王献臣的密切关系;文徵明没有直接参与拙政园的设计;现存《拙政园图咏》虽有存疑处但依然无确凿证据说明其伪。  相似文献   

6.
《风景名胜》2010,(11):93-93
1509年,明朝王献臣辞官回乡,在老家苏州盖起了一座宅院,它就是拙政园的前身。园林修好后没几年,王献臣就去世了,园林竟然一夜之间就成了他人的财产。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害?  相似文献   

7.
墨然  徐伊 《风景名胜》2014,(4):66-72
对于一个在北方粗粝的风中长大的孩子来说,我一直有一个关于江南的梦.梦中总是有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一袭素色衣衫在小桥流水的风景里飘……三月的江南,是繁花绽放的时节,一张火车票把我带到了苏州,我的江南梦终于变成了鲜活的现实.从火车站坐公交去到提前预定好的客栈.公交车上苏州话的报站一下子就让人掉进了苏州的时空中.当我从公交车上下来,看到粉墙黛瓦花格窗的站台时,确定自己实实在在是来到了苏州,这次不是在梦里.苏州园林就是苏州的名片,从小学课本上看到那篇《苏州园林》起,就对苏州园林充满了无限遐想和向往,所以在苏州的几天里,就去了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在这些园林中徜徉的时候,总是禁不住感叹当年这些园子的主人都是顶有钱的人,有这么大的地儿供自己种树、挖湖来折腾.园子里曲折迂回、移步换景的精妙设计,让你不得不赞叹这是些有品位而且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像拙政园的的原主人王献臣就是请了江南四大才子的文征明设计的,而园子到底有多美也就不用一一赘述了.  相似文献   

8.
计成与影园     
从明中叶至清初,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崛起,形成了一股浪漫主义艺的洪流,大江南北的私家园林蓬勃兴起,名园辈出。这一时期的园林代表作品,可推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扬州影园。其中,影园以“山影、水影、柳影”而称,  相似文献   

9.
自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通过以来,国际遗产界一直存在文化与自然遗产二元割裂的问题。在权威化遗产话语自上而下构建的遗产体系中,也存在重视精英阶层价值观,忽视普通民众对遗产理解的问题。采用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拙政园为例对游客的网络游记进行分析,从旅游者的视角探究民众对苏州古典园林文化与自然价值的理解。研究表明,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会将个人的记忆与情感和拙政园相联系,从个人的角度构建出拙政园独特的文化与自然融合价值。  相似文献   

10.
拙政园     
《文物》1978,(6)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常用这样的词句来形容江南名城苏州和杭州。 "苏州园林甲江南",人们又用这样的词句来赞美苏州的园林。古城苏州确以园林荟萃而驰名中外。这里的园林,见于记载的就有数百处之多,保留至今天的尚不下数十处。苏州的花园,借助江南水乡河道交错、花石繁茂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自然的水面、奇石、花木,并吸收书画、雕刻、工艺美术手法,形成以古  相似文献   

11.
阅读留园     
佚名 《旅游》1995,(11)
留园,是与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齐名的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坐落在苏州阊门外。占地30亩。它与颐和园、避暑山庄不同,系典型的宅第园林,初为明代万历年间做过太仆寺少卿的徐泰时所建,清乾嘉年间为刘恕(字蓉峰)所得,因其姓俗称刘园,同、光年间归昆陵盛康,太平天国时,大火烧了周围所有的房子,唯园留之,因而谐刘园之音而易其义,改名为“留园”。留,留存之意也。 做为私家花园,留园集住宅、家祠、花园为一体,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中的精华,虽400年沧桑,几易其主,属兴属废,  相似文献   

12.
<正>苏州园林不像皇家宮苑那样追求雍容华贵,它显得清幽、典雅、精巧、自然,富有诗情画意。那种美,是恬静的美,静静地流淌在内心深处。苏州园林在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  相似文献   

13.
<正>室内陈设是园林整体艺术氛围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中家具被称为"屋肚肠",尤其受到重视。而很多其他品类,包括各种摆件和装饰,品位高雅,工艺精湛,突出反映了园林文风沛然的书卷气息,以及风土清嘉、艺术荟萃的苏州城市特点。在丰富的文化艺术积累中,苏州园林的雕漆工艺颇有成就。所谓雕漆,现代称为"刻漆",为漆器  相似文献   

14.
王远昌 《旅游》2009,(10):70-70
平江路是老苏州的一块底色。不仅有千年古河特有的温润,还有江南巷弄散发的厚重气息。 平江路纵贯苏州市东半部的平江区.南北走向,是一条傍河的小路.北端临近拙政园,南眺网师园,全长1606米。说是一条路.其实是一条不能再窄的巷,一条苏州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早在南宋的苏州地图《平江图》上.平江路即清晰可辨,是东半城的主干道。  相似文献   

15.
谈起苏州的园林,大家都推重四大名园;实在四大名园以外,苏州有名的园林尚多,在园林布置上,都别具一格。例如惠荫花园以水假山著名,环秀山庄以拳石出奇制胜,网师园以深邃曲折见长,都不愧跻于名园之列。现在单说惠荫花园。  相似文献   

16.
瞻园名石记     
<正>观赏之石,古代又称"奇石""雅石""丑石""文人石"等,是古代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审美门类,也是文学、哲学、绘画、经济等诸因素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高度相融合的产物,是审美自觉的一种完善,也是寄情于山水的一种形而上的心灵依托。南京瞻园素以奇石为胜,本文拟从史料和实物遗存两方面,对瞻园的古代赏石作相对严谨和全面的梳理。瞻园奇石的历史记载瞻园被誉为"金陵第一名园",始建于明嘉靖年  相似文献   

17.
伴随文化遗产事业不断繁荣发展,以文化景观保护为基础提升遗产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向游客提供优质文化体验产品成为遗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文章选取世界文化遗产地拙政园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各要素赋予权重,运用IPA方法绘制出游客感知重要性和满意度的二维素散点图,分析拙政园环境卫生管理的优势和劣势,为后续管理策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游客对拙政园的环境卫生各要素评价较好,其中环境卫生、设施布局和设施卫生是游客期望高且满意度高的因子,但指示引导准确以及指示设计艺术的重要性和满意度差异较大,存在改进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说过“苏州有两丘,不到虎丘,即到闾丘”,又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因此,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在虎丘留下足迹,赋诗吟咏,为“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据史料记载,苏东坡非常留连苏州的山水人物,特别是对虎丘更是情有独钟,晚年寓吴,往来歇息于虎丘东南隅的一处房屋,明苏州太守胡缵宗在此旧  相似文献   

19.
江南的春天,如若少了苏州,该是多么得了无生趣?而在我看来,苏州近一半的春色,都藏在那些大大小小的园子之中。拙政园,春入柳丝娇春未老,风细柳斜斜。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外,便是这园林里的烟柳画桥最耐得消遣。姑苏园林中,拙政园的新柳当为春日绝佳之景致。当姑苏城里、太湖边上,那些细柔无骨的枝条刚刚泛出一抹嫩黄绿的时  相似文献   

20.
苏州的庭园是以古典建筑为基础的综合性人工园林,这样的园林江南一带很多,其中以苏州一地最为集中也最有代表性,如今已经修整开放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恬园等,都是明、清时代遗留下的私家庭园,形式多样,内容结构复杂,虽然经过清代以来的修建改变,但仍保持着原来基本的规划、风格。在每一个庭园中,树下、水上、花丛、屋间各处都具有独立的性能和设置的意图,给人以观玩不尽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