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追溯了"宗主权"一词中文翻译的出现过程,指出该词是伴随着日本国际法著述的引入,出现于清末,进而认为中国传统藩属体系与近代西方国际法宗主国—属国关系体制不同,后者代表了当时国际社会强势规则,清朝传统藩属体系在进入国际社会时,不得不受其挑战而进行调适。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清朝对"宗主权"认识迟钝、国力衰弱、列强侵占等因素,无法最终依据当时西方国际法规范对与越南、朝鲜等国的传统藩属关系进行重新确立,而传统藩属体系逐渐被解体。当"宗主权"、"宗主国"等词语进入中文成为固定的术语时,后世学人开始用这些词语重新书写历史,由此产生了"宗藩关系"等词语。  相似文献   

2.
一、藩属与相关概念辨析何为藩属?《汉语大辞典》的释义为,“旧指属国或属地”。~①《中文大辞典》的解释为:“服属之地也。如朝鲜、安南、琉球、缅甸诸国,本皆为我国藩属”。~②两书释义貌似一致,实有差别。前者包括后者,后者是专指属国而言。也有的学者提出藩属是藩部和属国的合称。~③确切地说,藩属指与中央王朝保持宗藩关系的异民族部落或属国。清代可以理解为藩部和属国的合称,当然既包括藩部,也包括属国在内。要准确地阐明藩属的涵义,弄清藩属的异同,还必须从藩部和属国两个概念入手。藩部是清代才有的概念。清代文献中该…  相似文献   

3.
明清白话小说中有一个可以指称银钱的词语——"水手",现有的研究认为这是一种隐语表达。其实,这种用法是由"水手银"一词简缩而来,并非隐语。  相似文献   

4.
“天”在太平天国语汇中使用频率最高,有五种含义:太平天国上帝教的上帝、与太平天国有关之事物、与天王有关之事物、“天下”和世界、指称与地相对的物质的天,其中,以“天”指称上帝是最本源最主要的含义,是中国传统化与基督教义的杂糅。天主教、上帝教、太平基督教、拜上帝教和“拜上帝会”宗教等五种名称是太平天国宗教的“他称”,太平天国献在说到太平天国宗教时使用的名词是真道、真教和天教。“天教”并用以指称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在内的广义的基督教,而不是对太平天国宗教的“命名”或命名意义上的“自称”。  相似文献   

5.
"中国"一词和中国疆域形成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一词含义的发展、变化及中国疆域形成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对“中国”一词的含义,历史上有过5次大的变动,即周以前、西周至战国、秦汉至唐、宋元明时期、清代到民国。到第五个阶段,“中国”一词始具有了现代中国的含义。中国疆域是历史上形成的,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复杂内容,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禁忌,作为人类普遍具有的文化现象,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中常称为“塔布”(tatoo),“塔布”原是南太平洋波里尼酉亚汤加岛人的土语.其基本含义是表示“神圣的”和“不可接触”的意义。在中国,与“塔布”相对应的词便是“禁忌”。“禁忌”一词.早在汉代就见著于史籍了。《汉书·艺文志》载:“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中国禁忌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受尊敬的神物不许随便使用,因为这种神物具有“神圣”和“圣洁”的性质,随便使用是一种亵渎行为,违犯这种禁忌会招致不幸,遵循这一禁忌…  相似文献   

7.
李华瑞 《历史研究》2022,(2):178-188
<正>秦汉以降,“兼并”一词屡屡见诸历史文献记载。值得注意的是,此词在文献中有动词和名词两种用法,作动词时用来描述社会经济层面的兼并活动,作名词时则用来指代一种社会阶层。“不抑兼并”和“摧抑兼并”均是宋代的重要经济政策,但这两个政策中“兼并”一词的含义并不相同。前者作动词使用,指土地所有权转移;后者作名词使用,指在土地兼并过程中形成的新兴社会势力,亦即宋代文献中频繁出现的“兼并之家”。  相似文献   

8.
“后生”曾经是近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称谓词,兼指年轻男性或女性。现代南方方言中也有类似的用法,但是目前的辞书均未注意到“后生”这个词指称年轻女性的义项,本试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季姬方尊铭文中的“亩臣”是指在贵族采邑从事农业生产的臣服群体,铭文反映了西周贵族使用“臣”从事农耕生产的情况。“亩臣”主要来源于周人在扩张过程中俘虏或接受的外族臣服者。将臣服族群转变为从事农耕或其他力役的劳动者是上古时期常见的一种处置方案。西周早期,周王拥有的“臣”为数不少,是以在分封或赏赐贵族时常有“臣”之赐与,其中大多应即农耕之臣。相较于同为基层农业生产者的“庸”,从事农耕的“臣”多从故土迁离,对贵族领主的人身依附性更大。被称为“亩臣”的农耕群体聚族而居,有以“师”为称的基层首领,通常以五进制编制而成,便于加强管理、安排生产及征发劳役。“亩臣”作为生产组织在贵族田地里集体劳作,其产出的相当一部分归贵族宗族所有。  相似文献   

10.
正地名的含义,往往与其历史背景有关,就广州而言,本地的"楚庭"、"羊城"等地名,都值得注意。而本文则拟就"番禺"地名之含义,略做分析。"番禺"一词,在早期文献中已经出现,用法之一为人名。如《山海经·海内经》之记载:"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更为常见的用法,则是用为地名。如《淮南子·人间训》有秦军南下,而"一军处番禺之都"的记载。《史记》则有"南海(郡)僻  相似文献   

11.
赵连文 《史学月刊》2004,(8):124-126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由他们的拥护者、继承者所发展了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国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最早并不是用“马克思主义”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理论和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一词最早也不是在正面的意义上提出并开始使用的。很多人对这些重要问题并不是十分清楚。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些探讨和说明。一 马克思、恩格斯一开始是使用“共产主义” 而非“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等概念  来表述自己的理论和世界观的       19世纪4 0年代,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  相似文献   

12.
西夏文献中的"城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考察了存世的西夏文献,发现《类林》和《贞观政要》等夏译汉籍使用“ ”(城主)直译汉文“太守”和“刺史”,而西夏原创作品《天盛律令》中汉语借词之“ ”(刺史),一般用以指称“府”、“州”、“郡”的首长,“ ”(城主)则沿袭西夏本语词,用以指称西夏境内各边地“郡”、“县”、“城”、“寨”的长官。由此可以联系到敦煌、吐鲁番文献里的“节儿”,这个吐蕃职官的品级和职掌范围与西夏的“城主”颇为一致。正如王尧先生所考证,“节儿”是藏文rtse—rje一词的音译,其本义是“一寨之主、一城一地的守官”。而西夏文献说明,敦煌、吐鲁番汉文文献中的“城主”实为吐蕃官名rise—rje“节儿”的意译。  相似文献   

13.
清代“公司”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绪言众所周知,在当代甲国,“公司”一词用指企业组织。如《大汉和辞典》卷2第32页“公司”条下注释为“用商业方式经营的团体,与我国之会社相同”。《新华字典》“公司”条亦作:“合股组成的一种企业组织,现在指国营的较大的企业”。又如H·A·吉莱斯(Giles)编《中英字典》(1912年版),也把“公司”译作“company”,这说明在本世纪初叶,“公司”一词已用来指称会社一类组织了。但是,“公司”一词的使用究竟始于何时?对于这个问题,人们似乎尚鲜有注意。为此,本文拟就“公司”一词的历史由来稍作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吉林作为地方建置名和城名、地名,最早始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吉林城得名于吉林江,即今松花江。传统观点认为“吉林”一词意为“沿”或“靠近”,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其正确含义是“带”或“一带”。  相似文献   

15.
热词     
《南方人物周刊》2014,(24):16-16
萌萌哒 网络词汇,有“太可爱”了的含义。是特别萌的可爱用法。该词最初出处难以考证,可能从么么哒一词演化而来。“哒”常用于卖萌的谱句当中,比如“好哒”、“是哒”,其实就越“好的”、“是的”。“么么哒”是拟声词,所以“萌萌哒”的“哒”.不同于“么么哒”。  相似文献   

16.
有关创教和起会的历史神话是我国民间教派和帮会共同的现象。合理解读这些神话,既是民间教派和帮会研究的任务,也是进一步探明民间教派和帮会历史的一把钥匙。本文抓住“戏剧化”这一关键环节,对明清民间教派和帮会创教、起会历史神话中的“昏(君)奸(臣)与功(臣)”故事结构模式进行探讨,进而用天地会的历史解析其起会历史神话“西鲁故事”的形成过程,力求廓清笼罩在天地会起源问题上的迷雾。  相似文献   

17.
<正>宗族,一般认为是由同一祖先形成的父系血缘群体。宗族长期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是基层社会的重要组织或群体;由其形成的"族权"也是传统宗法社会赖以维系的重要权力结构之一,因此,宗族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对于宗族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宗族研究更是繁荣空前、成果丰硕。但是蓬勃发展的背后,宗族研究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明清  相似文献   

18.
<正> 文物一词,作为历史文化遗存的专有名词,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统一使用并载之于辞典的。那么在此之前,“文物”在我国何时出现,其称谓及含义的历史演变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本文试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浅显的探讨,以就教于各位前辈及同行。 我们现在所谈的“文物”一词,在我国古代很早就已出现,且该词的含义古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刘道胜 《安徽史学》2010,(4):67-71,106
众存产业是众存公有与房派份额互为前提的业态形式,系宗族内部以房派为主体的血缘性和水平性结合,属于前组织化的产业形态,主要依靠契约关系予以维系.明中期以前,众存产业和众存关系是传统徽州宗族经济和宗族关系的原始体现.明中期以后,众存产业是徽州宗族实体形成乃至发展壮大的现实经济基础.明清徽州民间众存关系的发生具有深厚的社会学背景.  相似文献   

20.
以朝贡为载体的清代中越宗藩关系,自清初康熙六年恢复确立至光绪十一年法吞蚀越南,历时200余年而终结。期间,作为朝贡国的越南,虽在形式上对中国清朝恭行事大之礼,而实际却为取得对清关系的主动、平等以及获得更多的国家利益而推行"内帝外臣"的邦交之道。因此每逢贡期,都要经过充分的准备,尤其对入清使臣的物色,更是精心挑选。那些肩负着两国邦交使命、深谙中国儒家文化精髓的越南使臣,为不辱使命,妥善处理与强大邻国清朝的关系,以为本国政权的巩固和安全提供保护,往往在遵循既存宗藩朝贡体制的前提下,为争取平等的双边话语权而煞费苦心。他们为整个清代中越双边关系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