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陆学术界对明代政治中枢模式中的内阁票拟进行了多方位和多视角的研究,着重讨论了票拟产生的历史背景、内容和程序,内阁制度趋于完善和首辅制度形成后票拟权的流向与延伸,以及其与明代政治中枢政权结构的关系。票拟是明代内阁的基本职责,是阁权的主要行使方式和权力象征,亦是明代政治中枢模式中公文处理的重要环节。内阁票拟权的基本属性是对皇权的依附性,票拟的出现及其制度化使以内阁制取代丞相制度的明代中枢政权结构发生改变,成为有明一代政权系统中决策权与行政执行权之间调合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论明代密疏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史学月刊》2004,(10):36-41
密疏是明代臣民上呈给皇帝的一种秘密上行书。密疏的处理,是指密疏送进内廷到密疏在御前批出并发抄的过程。在密疏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密疏的处理是密疏上呈目的的实现阶段,也是密疏运作过程的最后部分。与皇帝对普通题、奏本的批答相比,它有直达御前开拆、皇帝亲批而不需内阁票拟、亦不假他人之手、高度保密以及批答及时等特点。明代皇帝对密疏的处理,在明代经历了一个程式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和明代政治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王剑 《史学集刊》2005,(1):27-33
明代的密疏是朝臣上呈给皇帝的一种秘密章奏,是一种特殊的上行官书。和普通的题、奏本相比,它有诸多的不同。其中密疏书写格式的特殊,既是密疏与一般章奏最显的差别之处,其相对独特的书写格式的形成,也是明代密疏言事初步制度化的一个表现。明代密疏书写格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明代中前期时,密疏的书写格式依照一般的题、奏本格式,并无太大的差别;而到了明世宗嘉靖初年,始形成了影响后世的书写格式。明代密疏的书写格式大体上包括开首、叙事和结尾三个主要的部分,此外,密疏书写中的尊上与禁忌也与一般的章奏有较大的不同,这些正是明代密疏书写格式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4.
朱声敏 《文史天地》2012,(10):37-41
评假历史人物,关键是考察其在历史进程中的推动作用。张璁为一例。  相似文献   

5.
阳桃 《黑龙江史志》2011,(11):12-14
明代内阁制度是明朝中枢机构的核心部分,它是在废除传统的宰相制度基础上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有效地维持了明代国家政治机器的正常运转。明代内阁的职权广泛、职官选拔方式多样,其与皇权、司礼监之间的关系比较微妙,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6.
李文玉 《史学集刊》2020,(4):98-106
"内阁相否"是明代一个突出的政治话题。与明亡后的制度检讨不同,明代以外朝官员为主体的持论者,把心目中认为理想的内阁,与以往朝代的丞相制度相比照,得出"内阁非相"或"内阁为相"的结论,作为一种"他者"话语,这带有更多改变现状的意图。其中的矛盾性源于内阁权力与职责相割裂的制度特征。这一制度特征与持续百年的他者话语一起,深刻影响了明代内阁的政治演进和阁臣对于"内阁相否"的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7.
关于明代内阁,早在明朝时就有所涉及,专门论述明代内阁的着作当时也已出现,如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吴伯与《国朝内阁名臣事略》、曹溶《崇祯五十宰相传》等。此后,以内阁研究为中心的明代中央政治史研究一直是明史,特别是明代政治史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古旧书画文物揭裱修复中,经常会遇到书画表面有尘积烟熏、水渍、霉斑等现象。其中在祛霉斑的问题上一直是装裱修复人员很棘手的问题。最近,因工作关系我对河南博物院藏三级品文物——明代《墨竹图》进行揭裱保护工作中,对如何祛除霉  相似文献   

9.
丰驰 《文物世界》2010,(3):42-45
<正>大同地处内外长城之间,扼晋、冀、蒙之咽喉。西界黄河、北控沙漠、东连倒马、紫荆三关,南据雁门、宁武之险[1],长城界其北,雁门塞峙其南,西望朔漠,东瞻白登。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许多天然关塞,在军事上进有依托,守有退路,自古以来就是  相似文献   

10.
台阁体文学是台阁文人内心世界的表现。明统治者将知识分子变成奴仆,台阁体便应运而生。台阁体昭示着明代皇权与知识分子的复杂关系。台阁体背离古典诗歌传统,屈从皇权,在"雍容典雅、迂徐和畅"的表象下是知识分子道统地位的丧失和对皇权的屈服。对其明中后期的思想文化变局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董汝瀚、董李父子墓志为探讨明代青州望族董氏家族历史及葬地提供了珍贵金石文献资料。两篇志文不仅可补董应举《崇相集》和钟羽正《崇雅堂集》的缺佚,而且关涉到多位《明史》有传或名见《明史》的历史人物,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宋佳 《黑龙江史志》2011,(15):13-14
内阁和司礼监的设立是明朝政治制度的独特之处。内阁通过票拟控制朝政,而司礼监则通过批红来干预政事。与皇权形成一个不等边三角形,从而保证了皇权的集中。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丁忧制度规定,文职官吏遭遇父母亡故,须离职守丧(不计闰)二十七个月。从闻丧守制、服阙补选到夺情起复,一系列繁复的制度建构,就是为了确保丁忧制度的存在,抑制和打击丁忧制度衍生出的匿丧、营求夺情等机会主义行为,以期通过士大夫普遍性的居丧尽礼,推广忠孝之道。  相似文献   

14.
杨廷和与内阁同僚为社稷扶危定倾,和谐默契,在历史上留下堪称光彩的一笔。如果说"为君不易为臣难",那么,为明代大学士则更难。朱元璋乾纲独断,以胡惟庸谋反、通倭案为契机废除丞相,朱棣为了弥补这种政体的缺陷设立了内阁。尽管内阁逐渐跃出了皇帝秘书、顾问的框架,在明代政治中承担着中枢的作用,但是,有相位无相权、有相责无相职的处境,让内阁大学士们  相似文献   

15.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人干政成为北京政治生活中的常态。内阁作为北京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不仅掌握着中央财力的分配权和地方督军、巡阅使的任命权,且作为正统的合法性来源,成为军阀竞相角逐的对象。内阁阁员群体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网络表明,地域因素、同学关系、亲属关系等都是影响内阁群体构成的重要因素。这表明中国在封建王朝向近代国家转变的过程中,传统社会关系对现实政治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叶虹 《丝绸之路》2014,(14):22-23
封建统治者为使自己的政权绵延久长,总要制定许多不同名目的制度。作为一种有效调和皇权、百官、人民,即封建社会各阶层矛盾的特殊体制,言官制度在封建国家里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至明一代,言官体制可谓完善,且因特殊的时代背景,又呈现出许多与各代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仓储制度历来就是国家防灾事业的重要一环,明代时期国家的粮食仓储制度,更是备荒、救荒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丰年时期大量存贮谷物等粮食资本,待到饥荒来临时,对于稳定市场粮价、赈济受灾百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文以明代荒政史的研究为基础,总结出该时期仓储制度的不同类型,阐明仓储制度的积极作用,以历史为蓝本,对于今天新...  相似文献   

18.
肖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5,25(2):168-179,183
文章认为,明代云南书院建设应始于明代弘治年间,最早应兴起于以大理为中心的滇西一带;就其所建书院数量而言,整个明代云南各地所建书院大致可确定为78所。明代云南书院建设与当时全国各地书院建设大致同步,书院建设地域集中,书院一般由各地方官员动议而建,明代云南书院建设与王学入滇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明代幕宾制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区分幕职与幕宾的基础上 ,系统探讨了明代的幕宾制度 ,认为明初即有幕府制度存在 ,而至迟到正统年间 ,已有“自己用人”的例子 ;幕宾流向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衙门 ,由此形成聘幕之风 ;幕宾的身分以生员为主 ;主、幕之间 ,既是宾、师 ,又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幕宾的职掌 ,包括主文牍、备咨询、佐治民事、帮闲 ;幕宾的出现 ,既是幕官制形同虚设以及科举的产物 ,又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探究明代军事家杨博佚文《重修延寿寺碑记》,对诠释民族碑刻文化,挖掘整理传统文化精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参考相关古籍文献对碑记进行研究,重点考析《重修延寿寺碑记》基本概况、基本内容、基本特征和基本价值。研究认为:《重修延寿寺碑记》为杨博奉旨撰写,内容涉及引经据典布施功德、重修宝刹寿福齐天、规模宏大设施齐全和殿宇尽善阁台美奂,体现出天授君权特征、积德福报特征、文化传承特征和佛家理念特征,对当代具有文物收藏保护价值、文学写作规范价值、教育教化育人价值和佛教学术研究价值,为研究明代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社会,明代军事家杨博政治生涯和慈圣九莲菩萨及《九莲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