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历史与新闻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两者有很多相同、相似之处。主要包括:有相同的起源,都要求记录事实,都追求真实和公正,有相近的功能。作为历史分支的地方志,可以从新闻中得到很多借鉴和帮助。主要包括:在新闻中查找史料,借鉴资料搜集方法,借鉴文稿编写技法。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历史(地方志)与新闻存在本质不同,志书编纂对新闻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记者史官说真话之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野 《炎黄春秋》2002,(7):26-29
新闻记者也就是现代的史官。记者写的新闻同历史有密切关系。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历史,不过是昨天的新闻。就像大姑娘会变成老太婆,每—个老太婆都曾经是大姑娘一样。这有什么奇怪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每年在召开全体会议之前,都要由“两会”新闻发言人分别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召开人大、政协会议的有关新闻,并回答中外记者提出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两会”对外开放的显著标志之一。然而,“两会”新闻发布会起源于何时?当初为什么要举行新闻发布会?历史上哪些人担任过“两会”新闻发言人?这些情  相似文献   

4.
咋看这一标题,是不可理喻的。其实,族谱与地方志的历史、发展与变化等,都有着许多相同、相类似的地方。甚至在某种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他们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结构及其发展变迁的规律,简单地说,就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的科学。历史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一门分支学科,就其学科性质而论,在现阶段它还是介于历史科学与地理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因此历史地理和历史学、地理学的关系,都同样密切。历史地理学和历史学的关系,从总的方面考察,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时间的重合,(二)是研究对象的交错,(三)是研究资料和手段的部分相同。(一)历史地理学与历史学研究的时间都是人类历史时期,狭义仅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广义则自人类社会形成即原始社会开  相似文献   

6.
新闻和历史是一对同胞兄弟。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而历史则是昨天的新闻。古人认为当时是"新闻"的,今天已成为历史资料;今人认为是现在"新闻"的,明天也将成为历史。新闻学与历史学是紧密的联系的两门学科。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国新闻和中国新闻史的人,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旧中国历史上的新闻专制是怎样一步一步建立的?对此,研究一下发生在1945年的国人反对国民党新闻统制的“拒检运动”,或许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这是一场中外新闻史上著名的争取新闻自由的运动,其背景、经过和影响都值得令人注目。在很大程度上,它能告诉我们新闻专制的恶果和珍惜新闻自由的深层原因。 国民党的新闻统制与新闻检查 拒检运动的背景是国民党的新闻统制与新闻检查制度的确立与加强。新闻统制是新闻检查的总体法律基础,新闻检查是新闻统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社会史学研究的历程与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历史学有不少共同之处:它们都探讨社会系统中的一些因素(只不过一个侧重于现实社会,一个着眼于业已消逝的既往);它们都把创造历史、并生活在既定的社会历史之中的人作为考察对象。此外,在研究方法上二者也有某些相类似的地方。或许,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社会学和历史学才变得易于共生和共长。在中古以前,社会史学的命运在东方与西方是不大相同的。与古代西方求悟性、辩逻辑、明哲理的思辩式理论相比,中国古代更偏重于对  相似文献   

9.
<正>新闻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如何认识、开发和利用新闻档案信息资源,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发展党的新闻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开发新闻档案信息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开发新闻档案信息资源,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证明了新闻档案工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中华遗产》2012,(5):8-8
“方言消失,不符合事实和发展规律。”——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树铮认为,人们关于方言消失的担心有些多余。他强调,方言的发展和消亡都有一个过程,现代方言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如果一个地方的发展还有本地特色,那里的方言就不会先行消亡。而所谓方言“纯粹、地道”,也都只是相对而言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学会会长、著名学者方汉奇先生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和最先有印刷报纸的国家,中国有将近1300年的封建社会办报的历史。然而,中国这么悠久的办报历史,在近代化的报刊发展上面却远晚于西方。遗憾,可叹之余,我们不忘将我们古代的新闻传播做一番研究比较。  相似文献   

12.
河南新闻传播有万年以上历史翻开历史的画卷 ,拂去岁月的风尘 ,我们知道 ,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的我国中原一带 ,在报纸产生之前 ,新闻传播活动已源远流长。新闻传播是一种与社会生产需要相适应的 ,人们之间相互获取新情况、交流新信息的社会活动。它产生的社会条件是 ,劳动需要合作 ,合作就要交流信息 ,于是就出现了新闻传播。它产生的自身条件是 ,传播者要有清晰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把新闻事实概括为语言信息传递给对方 ;而接受者也得有相应的语言理解能力。也就是说 ,只有当人类普遍的语言水平达到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13.
《孙膑兵法·擒庞涓》篇释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擒庞涓》是失传已久的《孙膑兵法》中很重要的一篇,它提供了和《史记》、《战国策》等书很不相同的历史材料。擒庞涓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过去由于记载本身存在问题,来源不一,说法互异,不论时间、地点与人物史实都有矛盾,特别是有关双方  相似文献   

14.
地方综合年鉴是地方志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方志在功能、结构、作用上都有许多共同之处。1.记载的内容和范围基本相同。地方综合年鉴和地方志书都是以地域为范围,分类记述自然、社会和人文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它包括方方面面的资料,是关于地方全面情况的权威性资料书。2.基本框架结构相同。综合年鉴和地方志都是分门类,纵不断线、横不缺项,体例结构采取篇目、类目、条目的形式,把大量的资料科学地、系统地、分门别类组合起来。3.基本功用相同。地方综合年鉴和地方志都是一方的“辅治之书”、“资用之书”。古人云“…  相似文献   

15.
赵文欣 《神州》2012,(8):156-156
刘少奇的“桥梁说”等新闻思想不仅对研究我国新闻史有历史的意义,而且在建党九十年新的历史时期,无不启迪着后人作出深刻的反思,并对研究新闻改革也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少奇的新闻思想正在渗入我们的新闻理念当中,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本文旨在通过回望“桥梁说”,深入探求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来,党报在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保持政令畅通,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雪河 《史学月刊》2003,(7):119-120
在中国历史上,礼、义、仁同时作为约束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维护社会等级关系的准绳,对于协调人际、国际等方面的关系,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者之间必然有某些必然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礼、义、仁三者的来源是相同的,即都来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三者的内容也大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7.
近期在安徽大学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以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特点和报刊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为主题,与会学者交流了晚清、民国时期报刊与报人的个案探究,报刊、报刊舆论与社会历史变迁的互动研究,近代报刊生存环境与信息控制的历史研究,以及新闻传播观念史、新闻传播思想史的研究。同时,还对多学科交叉研究新闻史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延安《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事业奠基与成型的历史见证。延安《解放日报》始终践行和完善无产阶级新闻传播观,从初期发展到调整,从媒介资源整合、“苏化”、城市化、精英化到本土化、大众化和组织化,在艰难和痛苦中完成了自身的蜕变,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事业的核心,成为边区乃至中国革命事业的传播大本营,丰富了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9.
<正>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信息社会,报业的新闻档案管理工作也借助计算机技术,告别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跨入现代科技的领域。本文结合绥化日报社的新闻档案工作实际,就计算机技术在报业新闻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谈几点粗浅体会。一、新闻档案的作用1.新闻档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档案作为历史文化的"原生态"记录,可以正听、纠误、存真、资政。因为新闻真实的记录,所以对于史学研究是一个重要来源,甚至有人把他称为"历史的初稿"。  相似文献   

20.
古史新证     
《南方文物》2007,(4):117-120
近年来,中国国家与文明起源日益成为学界的热点。在研究的过程中,学者认识到,单纯的依靠探讨夏朝以来的历史研究国家与文明起源存在明显不足,因此把研究领域扩大到五帝时代甚至更早的三皇时代,整个新石器时代都成为国家与文明起源研究关注的对象。近年来,有大批关于中国早期历史和新石器时代的论文和专著面世,虽然学者资料的选取、研究的视角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通过更早期历史以窥探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目的则是相同的。《南方文物》本期刊载的四篇文章,即全部是关于早期文明的探讨,从文献、考古、文字、民俗等角度对中国上古史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