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物》1955,(5)
新华社成都讯许多有关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文物资料正从各地源源寄到诗人故居——成都杜甫草堂(前曾称杜甫纪念馆)。目前,草堂正修理。已搜集到关  相似文献   

2.
成都杜甫草堂名扬中外,但这是后人所建,已非昔日面目。那当日杜甫所居住的草堂究竟是何样面貌?本文就力求从杜诗中的记载描绘,还原出杜甫草堂的大致面貌,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杜甫的思想人格以及诗艺。  相似文献   

3.
杜甫是乾元二年(759)岁末来到成都的,“五载客蜀都,一年居梓州。”(《去蜀》)杜甫在成都及梓州等地居住的时间跨七个年头,实际是五年多。现在,人们谈到杜甫.完全可以不提他的生地(河南巩县)与死所(湖南耒阳),却不能不提到成都。邓小平一生五到草堂.他对家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到杜甫草堂,就等于没有到过成都。”杜甫客居蜀地.曾受到了几任成都地方长官不同程度的关心,生活相对安定,一度产生过“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为农》)的想法,有点“来了就不想走”的意思。本文专门谈谈杜甫与三任成都地方长官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出生在长江下游,50年前上中学时读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遐想着:将来到了成都,一定要把飘落江边的茅草捡拾起来送回杜甫草堂。44年前我跋涉数千里来到成都,首先瞻仰的是杜甫草堂,然后游览了其他名胜古迹,直观地感到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明古城。  相似文献   

5.
成都杜甫草堂近期出土了一批陶瓷器物。经对比研究,此批器物基本上为唐中期四川邛崃窑和青羊宫窑烧造的青瓷。杜甫草堂首次出土与杜甫生活时代相同的器物,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仅印证了杜甫对其居住环境的描写,以及历代有关草堂沿革的文字记载,填补了诗圣故居没有唐代实物的空白,而且为研究唐代成都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直接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文物》1959,(8)
杜甫草堂在成都新西门外浣花溪畔,出城过百花潭,经青羊宫,沿溪上溯不远的地方。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年末,杜甫结束了他十载长安、四年流徙的生活,来到了成都浣花溪畔的浣花溪寺。第二年春(唐肃宗七元元年),杜甫得到友人的帮助,在浣花溪畔营建草堂。他在这里住到公元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5月,率家乘舟东下,永久离开了草堂。他在"去蜀"一诗中写道:"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在这五年半的时间里,除去他去梓州、閬州的一年零九个月,杜甫在草堂实际只住了三年多的时间。但这块地方后来却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相似文献   

7.
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萦回环绕,水光涟漪,林木葱茏,景色如画。溪畔座落着驰名中外的游览胜地、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故居——成都草堂。(图一、二)这座优雅的古迹,一千多年以来,曾历尽沧桑。当人们在这里愉快地参观游览时,可曾想到:是谁保存了这座草堂的遗址,并使它相沿于后世? “思其人而成其处” 在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五月,杜甫因严武病逝而失去了依靠,不得不离开成都而举家东下。他离开成都之后,草堂遂为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妻任氏所居。当时的嘉  相似文献   

8.
“人日游草堂”,是成都民间自晚唐以来即已有之的习俗。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人日出游为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习俗。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入蜀后曾寓居的地方,今已成为人们朝拜诗圣的游览胜地。曾有杜甫与高适人日和诗的典故流传于世,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感动了后人,人们便选择人日游杜工部草堂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9.
蓬溪发现杜甫诗文李全民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陈列和曾枣庄先生的专著《杜甫在四川》一书,展示了唐代诗圣杜甫在四川期间的生活和创作。杜甫(712年—770年)自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由同谷(今甘肃成县入蜀,至大历三年(768年)正月出罚,在四川生活了十...  相似文献   

10.
成都是一座具有3200多年建城历史及2300多年城名未改变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又誉获首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郊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是诗圣杜甫流寓蜀中近四年的故居。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61年被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获成都十佳景区,全国4A景区,2008年又被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成为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具代表性的胜景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文物》1957,(5)
成都杜甫草堂是千多年来纪念爱国诗人杜甫的一处名胜。全国解放后,于一九五二年十月整理开放,次年三月筹设纪念馆,六月筹委会决议派人外出收集资料,十二月动工整理现有房舍;一九五五年五月开放一个陈列室,结束了筹备工作,纪念馆仍沿用富有历史意义的草堂旧名;去年五月又整理开放一个陈列室。截至一九五六年六月止,成者草  相似文献   

12.
岱峻 《巴蜀史志》2002,(6):45-47
有一幅很经典的照片:1958年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游杜甫草堂,走到花径的影壁前,见有两个碎瓷镶嵌的大字:“草堂”,毛泽东背着手,面壁沉思。摄影师按下快门。此后,这里成了游人摄影的圣地。  相似文献   

13.
座落在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风景幽雅,文物繁富,其中尤以碑刻颇具特色。 据现存资料,草堂立碑之始起自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有成都知府吕大防刻杜公遗像碑。元祐三年(1088年)胡宗愈知成都府,取杜甫成都诗刻石置草堂之壁间。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张焘知成都府,尽刻杜诗于石置堂之四周,高二十有六尺,气势伟然。明代有朱日藩、房子桥、张三丰等诗碑及何宇度杜甫像碑。入清则有金(亻隽)、果亲王、曹六兴、董肇勖等碑刻。先后立碑数以百计,真是洋洋大观,自成体系。但惜人事沧桑,草堂几经兴废。  相似文献   

14.
院长寄语     
<正>公元764年,杜甫回成都草堂途中致剑南节度使严武诗中有"竹寒沙碧浣花溪"句,那时的浣花溪是成都一大景色,游人如织。如今的浣花溪,景色更好,白鹭翩翩,游人如故。四川博物院就坐落在浣花溪边,杜甫如有灵的话,诗兴会大发的。四川博物院的变迁,是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四川博物院创建于1941年3月,时称"四川博物  相似文献   

15.
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东奔西走,所到之处,除了留下无数沉郁顿挫的壮美诗句之外,还留下了一座又一座漂泊生活的标志———草堂。如著名的成都杜甫草堂、甘肃成县(同谷)杜甫草堂,还有世人不太熟知的天水(秦州)杜甫草堂。如果说世上的英武者莫过于天水人飞将军李广,那么世上的大文豪莫过于祖籍天水的谪仙李白。这位自称“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唐代大诗人,一生四海为家,高挂诗歌的风帆,于楚汉幽燕之间云来鹤往。他一定也悄然来到过他的老家天水,因为天水的南郭…  相似文献   

16.
谭旸  樊蓓 《成都文物》2007,(2):73-76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从1955年正式开馆到今天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我馆全体干部职工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中已经发展成为占地二百亩的历史文化名人纪念性博物馆,是杜甫遗迹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的一处。  相似文献   

17.
成都人为何选择人日游访杜甫草堂?迄今为止,不外乎两种解释:其一说当年高适(706-765) 与杜甫有“人日题诗寄草堂”的唱酬,遂触动后人之雅兴;其二则讲是由于近人何绍基(1799-1873) 在咸丰甲寅(1854年) 写了一副“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的对子,从此便开了“人日游草堂”的习尚。笔者以为:前者仅说到问题的一个方面,且语焉不详;而后者则有些想当然,以至使因果倒置了。一、人日与《竹枝》所谓人日,即指农历正月初七。旧俗从正月初一至初八各有所属。《北史·魏收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54,(6)
成都市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局正在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故居——草堂寺筹建"杜甫纪念馆"。  相似文献   

19.
杜甫在新津     
公元760年暮春,草长莺飞,树绿花红。在成都浣花溪西头、百花潭北面,49岁的杜甫带领妻子和七八岁的女儿像飞鸟语燕忙碌筑新巢,靠朋友亲戚的鼎力帮助,依着一棵二百年的楠树,很快地用茅草盖起一座自家的背向锦城的小巧玲珑的草堂,结庐锦水边,安居下来。从此,这座朴素简陋的草堂,就成为中国学史上的一块圣地了。  相似文献   

20.
丁浩  王飞 《成都文物》2003,(3):65-71
2002年8月,在纪念诗圣杜甫诞生1290周年之际,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推出了全新的《诗圣千秋》基本陈列。陈列方案是在深入考察了解全国同类型博物馆陈列现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通过多次专家论证会,数易其稿而产生的。从陈列方案的论证,到布展工作的实施,四川省物局和成都市化局相关领导都给予了热切的关心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