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馆藏毛丁所献蒋介石氏档案私人来往书信中,有1922至1924年间蒋介石与廖仲恺来往函电若干,其中廖仲恺致蒋介石一组函电已在本刊1987年第一期公布。这组函电的主要内容为廖仲恺劝勉蒋氏放弃个人成见,从奉化尽速回到广东参加革命工作,并对蒋介石之弃贵出走提出严厉批评。蒋介石于1924年3月12日曾复廖一长函,详细述说他对广东革命政府内部矛盾的看法,并提出个人意见,为自己之出走辩护。在这封长函中,蒋氏并提出了他对孙中山先生联共联俄主张的怀疑与反对,这是研究蒋氏思想变化的一件重要史料。以往此函虽经一些论著引据,但内容文字多有差异,为此本刊特将该函稿选编刊布如后,以供研究者参考其正本。  相似文献   

2.
蒋纬国去世之后,台湾有关报刊对蒋经国的身世问题有新的说法。消息传到蒋氏老家浙江奉化溪口,有人有不同看法。本刊无意就这个问题展开广泛讨论,只是想把互相对立的观点介绍给读者。不管蒋经国、蒋纬国兄弟的身世如何,并不影响对他们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3.
石溯 《文史天地》2005,(5):55-57
一代学人何廉,原本是蒋介石的追随者,后来离蒋而去。晚年,他在《何廉回忆录》里对蒋氏政权的一些内幕作了揭露。通过何廉的笔触,我们不妨对蒋氏政权作些近距离的审视。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五年六月七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举行授奖仪式,表彰毛丁向国家献出毛思诚生前保管有关蒋介石氏的档案史料。毛丁现在浙江省宁波市解放南路小学任教。这次献出有关蒋氏的档案史料共一百八十二卷,主要是蒋氏的一部分来往函电,家书、日记、年谱、传记以及言论集等。对研究民国史和蒋氏生平活动,都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这部分档案史料,原为毛丁的祖父——蒋的启蒙老师,并曾为蒋修辑《年谱》的毛思诚所保存。毛思诚去世后,这部分档案史料一直由其家属保存。  相似文献   

5.
在明朝嘉靖年间的“大礼议”中,世宗之母蒋氏的尊崇问题始终是十分重要的。这体现在四个方面:蒋氏“尊称”问题是明世宗启动“大礼议”最为迫切和重要的原因;蒋氏入京礼仪之争,使明世宗初次突破“护礼派”的防线,争得了主动;在蒋、张太后“寿旦朝贺之争”中,世宗严惩护礼官员,实现了蒋氏“尊称”中加“皇”字的愿望;世宗强行去掉蒋氏“尊称”中的“本生”二字,导致左顺门事件的发生和“大礼议”的决定性胜利。蒋氏“尊称”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影响着“大礼议”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1948年纂修的《武岭蒋氏宗谱》,是蒋介石敦请吴稚晖为总裁,陈布雷为总编纂,实际总纂是沙孟海。谱主与事者均为一代名人,其谱为一代名谱。蒋氏先祖在常州府蒋氏始祖东汉亭侯宜兴蒋澄,传至晋时,始迁台州。五代时有蒋显者,任四明(宁波)盐官。其子蒋光,五代后梁时,从常州定居四明,遂为四明蒋氏第一世。第二世宗祥、宗霸。宗霸信佛,人称“摩诃太公”。其孙浚明居宁波采莲桥。元末,光十三世孙仁杰迁溪口。蒋介石为第二十八世孙。先祖蒋澄,祠墓在江苏省武宜溧三地交界处,距宜兴城西北20郾5公里,宜兴官林区杨巷镇都山乡(曾称亭乡)蒋家村。今武宜溧一…  相似文献   

7.
杨天石 《炎黄春秋》2003,(11):52-55
我研究中华民国史和中国国民党史三十余年。在努力完成国家科研重大项目的同时,长期坚持进行有关蒋介石的专题研究,陆续发表相关成果。其中一部分,收入《近代中国史事钩沉———海外访史录》一书,作为《近史探幽系列》之一,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2002年2月,我又将另一部分论文结集为《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作为《近史探幽系列》之二,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先是台湾《传记文学》4月号发表段干木先生的“书评”,评论我的《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以下简称拙著)。该文题为《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不顾…  相似文献   

8.
秦风 《文史博览》2007,(2):29-33
建立国民党的“革命史观”1950年对于蒋氏父子而言,前途仍然黯淡无光,然而在混沌中一切又好像是新的开始。大批国民党党政军  相似文献   

9.
张维达 《民国档案》2022,(2):131-144
1937—1945年,张君劢与蒋介石之间关系经历了“合作-分歧-缓和”的过程。从1938年互换函件到1939年蒋介石同意张君劢创办民族文化书院可称为二人短暂的“蜜月期”。自1940年张君劢同曾琦联名致函蒋氏起,张蒋关系逐渐疏远。1941年北平沦陷区国社党人接触敌伪,加深了蒋氏对张氏呼吁民主动机的猜忌。1942年昆明“倒孔”学潮后,蒋介石对张君劢的不满爆发,将其软禁于重庆汪山,二人关系跌落谷底。1943年起,因国内外形势变化及张氏主动示好,张蒋关系有所缓和。1944年蒋氏批准张氏赴美,后任命其为1945年旧金山会议中国代表。全面抗战时期张蒋关系的分合,主要因二人对宪政理解不同和政治性格不同所致。因自身秉承反共立场及受民国政治逻辑制约,抗战中后期张君劢政治态度并未“左转”,仍对蒋介石寄予厚望并与之合作,希冀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0.
凌君 《文史精华》2002,(11):30-35
蒋介石父子已是历史陈迹,如今静静地躺在海峡对岸一隅,昔日森严的公馆,今日的“借厝”之地,已然成为游人去处,而“反攻大陆”回归故土终是黄粱一梦;蒋氏父子生前坚持“一个中国”,然而与历史机缘擦肩而过,又岂知因错选接班人,导致自家的政党都下了台……真是沧海桑田,天翻地覆。《蒋氏父子魂归何处》一文披露了鲜为人知的蒋氏父子去世前后的一些内情。  相似文献   

11.
《敌乎?友乎?——中日关系的检讨》一文曾被视为国民政府于1930年代对日政策的一篇重要宣示,研究者亦多将其附于战前中日关系相关研究中讨论,亦有针对该文进行专门讨论者,然而就该文本身而言,仍有若干值得讨论的地方。就相关资料分析,本文认为《敌乎?友乎?》虽然登载于1934年12月20日出版的《外交评论》第3卷第11、12期合刊,但是由相关数据来看,该文应该在1935年1月中旬完成,所以会刊登于前一个月出版的刊物,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该刊延迟出版所致。至于由徐道邻署名刊出,应为蒋中正之决定。该文之内容,为蒋氏对中日问题的意见,目的在传达政府应调整对日外交政策之讯息。而蒋氏关于调整中国对日政策之意见,虽然为其个人主张,但实际上与汪兆铭取得了一致的态度,两人对于调整对日外交方针有共同的认知。《敌乎?友乎?》刊出后,在国内引起相当重视,日本方面亦对该文提出批判。然而该文内容过于敏感,为避免刊出后可能引发之政治效应,以他人具名较无顾虑,使徐道邻成为被批评的对象,蒋氏得以从旁观察各方意见。另外,蒋氏此时的工作重心仍在“剿共”,对于中日关系只是关切,而非其主要工作,此亦为其在所谓《秦土协议》、《何梅协议》签订之后,处理对日外交留下一个转圜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蒋氏溪口打上蒋氏烙印的溪口,乃一千年古镇,位于浙江宁波市区西南,奉化市西北。溪口因剡溪之水而得名。剡溪发源于剡界岭的大湖山,由新昌入奉化境,九曲而至溪口,风光旖旎。沿剡溪边的武岭路西行200米,即到蒋介石老家——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丰镐房,蒋介石自幼生活于此。1929年冬,身居高位的蒋介石,着手拆旧房,扩建成现今“前厅后堂、两厢四廊”共49间房屋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刘志青 《纵横》2010,(7):62-64
蒋氏父子大陆求和 1949年的一天,一辆军用吉普车在“凯旋归”饭店大门外戛然而止。从车上走下来三个人,其中一位便是国民党军界炙手可热的人物——台湾“国防部”总政治部某厅厅长胡伟克。当时,蒋经国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胡伟克受其领导,成为其心腹爱将。李次白与他们都是军界多年的朋友,在一起总有话题可谈。  相似文献   

14.
正蒋家在台湾民主化后的地位颇为尴尬。民进党执政时期轰轰烈烈的"去蒋化"运动,在国民党重新夺回台湾政权后告一段落,但它带给蒋氏后人的伤痛却不能随即平复。两蒋陵寝的命运、蒋家内部的纷争以及对蒋家功过该如何重新评价等一系列问题,在"后蒋时代"一一凸显。作为蒋氏后人,内心是何感触?又是如何看待"后蒋时代"纷纷扰扰的聚讼?对此,笔者对蒋经国之子、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立法委员"蒋孝严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与徐州会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介石与徐州会战曾景忠徐州会战发生于全国抗战爆发半年之后,国民政府时已西迁。蒋介石于1938年1月辞去行政院长职务,专司统率全国军队之权。蒋氏对徐州会战的战略方针战役部署作了一系列指示,并几次亲赴前方督导。既往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对台儿庄大捷研究多,...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蒋梦麟一生办事高明,堪为“现代中国人的典范”。他一生有过三次婚姻,在与第三位夫人结婚前,胡适、张群、陈诚等政学各界好友纷纷予以规劝。其中究竟蕴含着怎样因由,蒋氏的这次婚姻结果如何,请与我们共同品味全文。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2012,(12):84-87
最美名人故里蒋氏故里昔日,它是蒋氏父子回不去的故乡;今天,它是备受游人青睐的江南古镇。这里有曲折秀丽的清清剡溪,有喧闹古朴的三里长街,有林泉幽深的雪窦名山,更有国内罕见的弥勒大佛。故人已逝,青山依在,剡水长流,美哉溪口!  相似文献   

18.
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在美国的支持下悍然发动了内战,不料飞机加大炮的“国军”却打不过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最终因为战场上的惨败不得不撤退到台湾。此时的台湾一岛孤悬,危机四伏,蒋氏政权内外交困,朝不保夕。为了继续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独裁统治,蒋氏集团又把在大陆时镇压、屠杀人民的高压手段,在台湾故伎重演,整个50年代,台湾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之中。 为了给白色恐怖的高压统治制造法律依据,蒋介石集团早在1949年起就开始在台湾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条例。如1949年5月19日由台湾省政府和省警  相似文献   

19.
正谷正纲(1901—1993年),贵州安顺人。汪蒋权力之争中的汪派攻讦蒋介石的干将,凭此得以不断升迁职位;汪精卫叛国后,认清形势,不做汉奸,投效蒋介石,担任南京国民政府社会部部长一职近十年,为民国部级官员当中所仅有。从汪派干将成为蒋氏亲信,谷正纲的政坛奇迹背后原因颇多,其中,谷正纲利用个人影响力及公务之便大力追捧蒋介夫妇倡导的新生活运动,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来信     
飞入寻常百姓家蒋氏家族是中国近现代史威权主义的符号。从权力中心走向边缘,是封建威权主义的宿命和不归路。从南京到奉化,从奉化到台北,从台北到桃园的大溪和头寮,看得出蒋氏家族从中心到边缘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