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天骏 《纵横》2010,(3):17-17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正值我父亲在部队工作。其工作单位离我家很近,是部队的一个驻京办事处,而且出入单位的大多为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作为工作人员的孩子和家属,那时是可以经常出入我父亲工作单位的,这样就使我们有了较多接触这些部队领导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张薇 《贵阳文史》2007,(5):9-15
1912年8月,杨勇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童年时代,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和湖南农民运动正蓬勃发展,杨勇的父亲和几个兄长都积极参加当地工农民主政府的工作。这样的环境使杨勇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促使了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之中。  相似文献   

3.
1924年5月,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陈和鸣是一位进步青年,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他考取安徽大学一年后又转到国立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由中共枣阳地下党组织供其上学.抗战后大学毕业,到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设计长江水利图.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安排,父亲回到枣阳任政治科第三科科长.有父亲的身份作掩护,枣阳地下党组织经常在我家开会,讨论地下工作,那时我还是一个未谙世事的小学生.  相似文献   

4.
齐桥桥 《百年潮》2013,(11):4-10
2013年10月15日,是我父亲百年诞辰的纪念日,父亲生于农历癸丑年(1913年),属牛,他十分喜爱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父亲革命的一生表明他就是任劳任怨为人民事业勤奋耕耘的老黄牛。父亲从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到带领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他光辉的战斗历程,丰富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5.
任海燕 《文物春秋》2006,(4):75-75,78
黄骅市博物馆收藏有一张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是1952年毛泽东主席签署,颁发给革命烈士赵博生同志家属的。 证书为纸质,因日久已发黄,长29.3厘米,宽22.9厘米,中间折印处上方有裂纹。证书四周为金色边框,边框上方正中印有国徽、国旗,两边为华表。框内从右至左有“永垂不朽”四个金色大字,正文叠印其上,为黑色竖写楷书,内容为:“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河北字第零七六四二号。查黄骅县慈庄赵博生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其家属当受社会上之尊崇。除依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发给恤金外,并发给此证以资纪念。主席毛泽东。一九五二年五月十九日。”日期上盖有红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相似文献   

6.
大概是1969年夏天的一天上午,父亲程坦工作的单位介绍一名上访者到我家,要求父亲证明他于1935年加入共产党员的历史。来人50多岁,宽肩膀,鹰钩鼻,身高一米八以上,留着半尺多长的络腮胡子。他是甘肃省南部兴隆镇回民地区某基层单位的领导,“文革”中有人检举他是走资派、假党员、阶级异己分子。问明情况后,我请他进院与父亲见面。他与父亲一见面,犹豫片刻,两人的双手就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好长时间没有分开。来人激动地说:30多年啦,今天总算又见到你了。1935年七八月间,在甘南回民地区,我父亲担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秘书长并负责民运工作,发展了一…  相似文献   

7.
1928年,我出生在台湾省台南市一个平民家庭。我家祖籍江西,父亲在抗日战争前移民到台湾行医,母亲是台湾当地人。  相似文献   

8.
1928年,我出生在台湾省台南市一个平民家庭.我家祖籍江西,父亲在抗日战争前移民到台湾行医,母亲是台湾当地人. 我共有兄弟姊妹8人,由于遭遇不幸父母早逝,只得由长兄长姊抚养年幼的弟妹.我排行老七,从小便渐渐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养成了勤勉朴素、吃苦耐劳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逃离虎口     
1947年,我是广州中山大学理学院的学生,我父亲梅龚彬则是广州中山大学法学院的教授,我们全家都住在当时广州中山大学的所在地——石牌。当年5月,全国各地追随北京掀起了以反对国民党统治为主要内容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5月30日,广州全市大中学校学生上街游行示威。国民党反动派恼羞成怒,决定疯狂进行镇压。他们认为我父亲是这次群众示威游行的幕后组织者(事实上,是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第二天凌晨,国民党特务和军警闯入石牌,到我家逮捕了父亲。正当我家陷入束手无策的时候,来了一些进步学生,他们听说国民党特务到  相似文献   

10.
杨松林 《纵横》2009,(6):42-44
电视剧《潜伏》的热播,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和母亲。父亲杨章武(1905--2001)也是先参加国民党的革命,后投入到共产党的革命。1927年4月宁汉分裂后,正在河南大学上学的父亲跑到南京,报名国民党军总政治部干部养成所去参加革命。在养成所碰上正在躲避追捕的温健公。温健公虽比父亲小好几岁,但17岁时已是广东省港大罢工的领导人。当时父亲对温的才识佩服得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11.
魏小兰 《百年潮》2007,(9):52-56
沙韬,在20世纪50年代曾担任过康生的秘书。沙韬叔叔与我父亲王涛江是30年代在延安时的老相识;在60年代轰动中调部的“沙韬事件”(人称“杀头”事件)中,我父亲也曾帮助过他。因此,他与我父亲的关系一直很好。1995年我父亲过世之后,沙韬叔叔曾多次来到我家,向我和我的母亲谈他的经历,特别是历史上所谓的“沙韬事件”。  相似文献   

12.
《炎黄春秋》2012,(9):93-94
读贵刊今年第5期《"破四旧"的表与里》,深有感受。我父亲学校(上海电力专科学校)的红卫兵抄了我家三次。撬地板,破墙壁,说是要找发报机。甚至把隔壁人家花园中一口井的水抽干。当然一无所获。后来,红卫兵告诉我父亲,他们来抄家时,学校保卫科人员和我父亲科里(电力科)的支部书记就躲在我家对面的弄堂里。可见  相似文献   

13.
王守录的回忆 解放前,我家穷得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没房住,就借了人家两问房栖身;没地种,我父亲十几岁就开始给地主家当长工。家乡解放后,我家才分得了房和地。此后,我父亲先后在村里、区里、县里和安阳市担任领导职务。因为他从小没上过学,参加工作后才识了几个字,所以文化水平很低。他所写的字,常常是缺胳膊少腿的,只有他自己能认识。  相似文献   

14.
我幼年随父亲在黄陂读书的时候,就认识了蔡济民.记得我的父亲和蔡的父亲唱和的两句诗:“伤心怕看澎湖月,妙手难回旅大春”(甲午后割澎湖、旅大),曾使我们两人深受感动,同时又看到当时的一些进步书报,就起了革命的念头.1908年(戊申),父亲叫我到省考学校谋出路,我却响应了“要革命到营里去”的号召,于是年下季,毅然投入第三十一标第一营前队当兵.蔡济民则在我之先投入第二十九标,他特来介绍我认识刘九穗和黄元吉两位同志(黄与我同棚).当时他指我对刘说:“我们两人是邻县,又是好友,都是受了那两句诗的影响,激于义愤,相约前来投军革命,这是个忠实可靠的同志.”并嘱他们介绍我与江光国、祝制六联系.过了几天,刘九穗对我说:“如果有同营的人问你‘学生为什么来当兵?’你就回答‘执干戈以卫社稷,是我们青年应尽的责任.’并可举朝鲜、印度亡国的惨痛来和中国的现状作对比,这就是我们第一步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5.
晓风 《百年潮》2001,(1):58-63
在与我父亲关系密切的朋友中,陈叔叔(阿垅)给我的印象除了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外,其他就没有什么了.那是因为,一则,他和我家不住在同一城市里,不经常来我家,再说我那时还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从不关心大人的事情.直到这些年,读了我父亲的一些文章和别的叔叔们怀念阿垅的文章后,才对他多少有了一点了解,非常钦佩他的为人.长期以来,我总想为这位杰出的诗人和真诚的战士做点什么,也曾在不同场合下对阿垅做过一些介绍,但由于条件所限,都只是浮光掠影,简而又简.  相似文献   

16.
沈洁英 《纵横》2009,(11):34-37
一 今年是父亲沈玉斌诞辰100周年。我家祖籍浙江绍兴。1909年12月我父亲出生在北京贫苦的艺人家庭中,曾祖父沈小庆京剧武生,祖父沈三元京剧老生,父亲沈福山京剧花脸演员。至今已是六代梨园世家。  相似文献   

17.
李元  李亨 《江淮文史》2006,(2):90-102
我们的父亲——李相符,从中学时代起就投身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之中。在革命战争年代,他长期从事艰苦危险的地下革命工作和林业教育,把众多的知识分子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又为发展我国的林业科学和培养林业人才,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  相似文献   

18.
我幼年随父亲在黄陂读书的时候,就认识了蔡济民。记得我的父亲和蔡的父亲唱和的两句诗:“伤心怕看澎湖月,妙手难回旅大春”(甲午后割澎湖、旅大),曾使我们两人深受感动,同时又看到当时的一些进步书报,就起了革命的念头。1908年(戊申),父亲叫我到省考学校谋出路,我却响应了“要革命到营里去”的号召,于是年下季,毅然投入第三十一标第一营前队当兵。蔡济民则在我之先投入第二十九标,  相似文献   

19.
段慎五先生,字子典,笔名竹园.1890年11月6日生于山西省霍县下乐平村水门故宅.他的童年是在一个小康之家度过的.父亲段雄,素喜淡泊,专攻诗书而不仕,居家行医.母亲段氏,出生于书香门第,知书明理,勤俭持家,对子女教育有方.先生幼年由母亲教读《四书》、《五经》;习作诗文则由父亲批改.他学业出众,勤于思考,被视为同辈中之才子.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懂得了不少爱国爱民的道理.先生的青年时期,先后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对他影响很大,推动他奋力上进,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站在新文化运动的前列,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他的中年是在国民党阎锡山统治下和日军侵华战争中度过的.残酷的阶级统治和民族压迫,锻炼  相似文献   

20.
土肥原贤二是东京审判后第一个走上绞刑架的日本战犯。我与这个大恶魔有过一面之缘,那是由于他曾到我家造访我父亲张登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