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来信     
正读罢"文史博览"微信公众号2018年2月9日推送的《你吃过忆苦餐吗?来,这里有一场忆苦思甜大会》一文,我深有感触。这种忆苦餐,我小时候也吃过一次,还听过一些关于之前吃忆苦餐的老人忆苦的情况,与文章所述情况类似。我吃过的那次忆苦餐,大概是在我五六岁时。记得当时是在生产队的养猪场,饭里加了一些苦菜,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忆苦思甜是必走的一步。凡参加过社教的人,绝大多数都诉过苦、吃过忆苦饭。我不仅多次吃过忆苦饭,还走过一次终生难忘的忆苦路。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忆苦思甜是必走的一步。凡参加过"社教"的人,绝大多数都诉过苦、吃过忆苦饭。我不仅多次吃过忆苦饭,还走过一次终生难忘的忆苦路。  相似文献   

4.
1974年,我们在鲁南一个小山村插队。 那年月,知青插队"接受再教育"的第一课便是请当地老贫农"忆苦思甜"。一天,我们八九个知青正在菜地里干活,报社记者来了,说要拍个"忆苦思甜"的照片,登报宣传一下。大队书记很重视,说要去请一位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老贫农来。"不用了",记者指着带我们干活的菜农说,"这位老大爷就很像个老贫农,就让他来试试吧。"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70年代初,进行阶级教育回忆旧社会的苦、感觉新社会的甜是家常便饭,动不动就搞一次忆苦或者思甜。一次,我们部队雷达站搞忆苦思甜教育,全雷达站的指战员都在食堂正襟危坐,听董指导员讲在万恶的旧社会地主老财是如何骑到劳苦大众的头上拉屎拉尿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殖民主义三座大山如何压得劳苦大众喘不过气儿来。董指导员讲得绘声绘色,同志们听得声泪俱下。我听到河南籍的崔姓新兵捏的手指关节咯吱咯吱响!他的祖辈父辈在万恶的旧社会一定苦大仇深。董指导员讲完,朝炊事班长很有力的挥了一下手。炊事班湖南籍的唐班长马上发号施…  相似文献   

6.
周艺 《风景名胜》2016,(7):126-129
等待许久,终于有机会可以去看看赵姐新开的民宿.从龙泉市区出发,开车不过十几分钟.随着盘山公路往上,视野变得愈发开阔,葱茏的山林一直铺展到天际.一个心有情怀的主人,一间藏在古村落里的民宿,还有眼前如诗的画境,已经让我迫不及待了.  相似文献   

7.
正1975年的夏天,我在湖南娄底涟水河畔一个大队当知青时,大队要到设在半山腰的茶场开一个各生产队队长、会计等人员上半年工作总结结算会,要买几十斤猪肉开集体餐打个牙祭。因我父亲在镇商业部门当会计,大队支书便提前半个多月安排我回去,托我父亲找领导批条子解决这个难题。父亲拿着大队的介绍信,先后找了几个领导好不容易才批了40斤猪肉。大队开会的先天下午收工后,我挑了担箩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对湖北青龙泉遗址东周时期墓葬出土人骨中的C、N同位素比值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青龙泉遗址东周时期居民日常饮食习惯中保持着较低比例的动物性食物摄入,植物类食物的摄入中以C3类植物为主,很可能来源于稻谷,还有部分C4类植物的摄入,来源于粟米。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复原青龙泉遗址东周时期居民的经济模式研究提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人是生物界最会吃的动物,这年头,"文化"这个概念的包容量也大了,门槛降低了,于是有了"吃文化".吃到一定层次的人,叫做"美食家",饱了口福,还有了文化的厚重,比起埋头憨撑饱胀雅多了.只需多看一眼餐牌,侃一点烹调手艺,东拉西扯些历史典故,即有人抬举:别小看那位满嘴油光的胖子,人家乃美食家,文化人是也.  相似文献   

10.
马蹄寺的“民族餐”多红斌“民以食为天”,自然,旅游中少不了吃这一环。人们走遍天南海北,最希望吃到富有地方民族风味的小吃,品到最有代表性的名菜、名点、名酒。马蹄寺风光旅游区最富特色的吃当属“民族餐”。当你走下汽车,身着鲜艳华丽服装的民族接待人员就会以最...  相似文献   

11.
嚼不动的鱼     
1977年秋天,我高中毕业,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下放到了湘西南的邵阳新宁县双罗大队农场,成了千百万知青中的一员.我下放的那个大队,老乡的生活很艰苦.因为刘姓居多,于是有一大半的人叫刘有油、刘有粮、刘有盐……他们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每餐能有米饭吃,炒菜时能多放点油盐就心满意足了. 我们大队农场,知青加各小队抽调来的老场员一共15人,管理着20多亩水稻田和50多亩旱田.当时我每月的生活费是3元钱,一个月难得打一次牙祭.由于肚子里缺少油水,吃饭便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2.
湖北黄州国儿冲楚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年冬,湖北省黄冈县黄州公社星火大队砖瓦厂,在制砖取土中发现一批古墓,并有一座墓的棺椁露面,经调查属战国竖穴土坑木椁墓,当即进行保护.1982年春,根据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意见,在黄冈地委和行署领导下,由省博物馆、黄冈地区博物馆和黄冈县文化馆派员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对这批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参加发掘工作的,还有黄冈地区各县的文物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还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四六六○部队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人是生物界最会吃的动物,这年头,“文化”这个概念的包容量也大了,门槛降低了,于是有了“吃文化”。吃到一定层次的人,叫做“美食家”,饱了口福,还有了文化的厚重,比起埋头憨撑饱胀雅多了。只需多看一眼餐牌,侃一点烹调手艺,东拉西扯些历史典故,即有人抬举:别小看那位满嘴油光的胖子,人家乃美食家,文化人是也。  相似文献   

14.
榆树,常常是老一代人忆苦思甜、追忆往昔的信物。我奶奶就是这样的一代人。在奶奶的叙述中,我知道了榆树的功劳。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榆树皮面馍"。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说是自然灾害,在很多人看来,大多是人的托词——亩产上万斤的时代,老百姓家家却揭不开锅。饥饿是最好的老师,让人们很快就明白了自欺欺人的害处。杂粮吃完了,青菜吃完了,几乎能吃的东西全  相似文献   

15.
刘文彩(1887—1949),四川成都大邑人。曾几何时,在中国,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穷乡僻壤,都流传着刘文彩这个名字;在语文课本、小人书、忆苦思甜图片展及电影电视中,刘文彩小斗放贷、大斗收租,私设地牢、草菅人命,喝人血、吃人奶以强筋壮骨的种种暴行让人领略了旧社会的暗无天日。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有一批精美的瓷器在北京毛家湾出土,其中有一件烧制年代有争议的破损的龙泉青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研究人员为了给出其确定的烧制朝代,利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量瓷片的化学元素组成,并结合基于微机统计软件的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与已知朝代的瓷片样本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与归类,得出了科学的结论。该破损瓷器的所有碎片都被归类为明代龙泉青瓷,这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专家基于将该青瓷与其他确定烧制朝代的龙泉青瓷相比较得出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7.
<正>在那个知青下放的年代,也许是因为正处于吃"长饭",也许是因为肚子里没油水、餐餐吃"红锅菜",也许是因为天天做事太累的缘故,反正那时特别好吃,也特别想吃。为了吃,为了填满肚子这个无底洞,我们只好在牙缝中剔肉吃,在胃肠里翻食物……  相似文献   

18.
1973年12月26日,松政县渭田公社渭田大队茶林果专业队,在茶山挖洞种桔子树时,发现古墓一座。福建省博物馆获悉后,于1974年1月11日派人前往进行实地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渭田公社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约三十三公里,与浙江龙泉毗邻。此墓座落在虵崙  相似文献   

19.
淄博和庄北朝墓葬出土青釉莲花瓷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年6月,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公社和庄大队社员在村东约150米处取土时发现一座北朝晚期墓葬(图一)。这里地势较高,当地习称"乱岗子",即指古墓地。高地西沿因社员取土形成1.7米深的断崖。据调查,墓为南北向,头向北。墓室呈长方形,长2.6、宽1.66、深4米。整个墓室  相似文献   

20.
正什么是"革命化"春节?从史无前例的"文革"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就是不过节、不放假,吃"忆苦饭"忆苦思甜,同时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义务劳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1967年3月,我奉命到安徽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宣传办公室参加"军管"。我在"军管"过程中虽然自觉已经很左了,但还是跟不上疯狂的革命形势,终于在一次"接喜报"事件中,被踢出了军管会。所谓接喜报,就是在"文化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