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生石鼓震闽中”,这是对福州鼓山的绝好写照。在海拔969米的山巅有一巨石如鼓而得名。山麓还有一个鼓状小石上刻“小鼓”两字。一山有两鼓,世间少有。相传,山巅那石鼓每遇台风袭来,它就会像皮鼓一样发出嗡嗡响声,且随风力大小而改变声音大小。鼓山中有福建省著名的寺庙涌泉寺、鼓山十八洞、灵源洞、听水斋、白猿峡、喝水岩等景,以及摩崖石刻二百多处,是福建省著名风景区。  相似文献   

2.
谢罡 《风景名胜》2013,(5):126-135
人们来到这里,往往会惊叹长江第一湾的美丽壮观,而忽略掉生活在其中的人,但其实他们才是这里最动人的风景。在这个四季如春的地方,他们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过着桃源式的诗意生活。在人们印象中,"长江第一湾"就是指丽江的石鼓镇。其实不然,留心地图的人们不难发现这个V形湾的构成并非在一个地理点上,范围含盖了丽江县的雄鼓、石鼓、黎明、巨甸和香格里拉县的虎跳峡、吾竹、金江、其宗等行政区域。  相似文献   

3.
谢罡 《旅游》2008,(4):26-31
在人们的印象里“长江第一湾”就是指丽江的石鼓镇。其实不然,留心地图的人们不难发现"长江第一湾"的构成并非在一个地理点上,范围含盖了丽江县的雄鼓、石鼓、黎明、巨甸和香格里拉县的虎跳峡,金江等行政区域。  相似文献   

4.
墨脱的地形有点像一个V字,背崩的海拔只有800左右,在V字的底部,多雄拉与嘎隆拉海拔4200米,正是V字的两个头。  相似文献   

5.
正"门当"与"户对",是古民居建筑中大门建筑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用于镇宅的建筑装饰。所谓"门当",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百姓信其能辟邪,故民间多将石鼓置于门前。"户对",即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典型的有圆形短柱,短柱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由于它位于门户之上,且  相似文献   

6.
刘乾坤  徐献 《旅游》2003,(3):2-4
从阿坝高原奔流而下的岷江,与从云南石鼓那万重大山之中执着转弯北上的金沙江合而为一,形成了世界第三大江——长江,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畔,巍然屹立着一座有着1450余年历史的古老城镇——李庄。  相似文献   

7.
文史快车     
正"门当户对"的来历"门当"与"户对",是我国古代民居建筑中大门建筑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用于镇宅的建筑装饰。所谓"门当",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百姓信其能辟邪,故民间多将石鼓置于门前。"户对",即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典型的有圆形短柱,短柱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由于它位于门户之上,  相似文献   

8.
袁玉生 《陕西史志》2004,(2):37-37,42
我国传世的石刻文字,以刻于秦石鼓的《石鼓文》为最早,为东周时期秦韵刻石。而宝鸡正是秦石鼓的故乡。秦石鼓为10个形似大鼓的刻石,石鼓呈馒头形,这是古代石刻中仅见的一例。其石质为花岗岩,颇为坚硬。秦石鼓的具体诞生时代,有好几种说法,但其是秦物已被多数学者所公认。据郭沫若考证,石鼓作于秦襄公八年,时当周平王元年(前770)。  相似文献   

9.
正一、汉代以来的争议先秦时期有没有一辆车驾三匹马的制度(下文简称"驾三之制")?这是一个自汉代以来即有争议的问题。《说文》:"骖,驾三马也。"后世辞书多所因袭。如《汉语大字典》(第2版):"骖,独辕车所驾的三匹马。"《汉语大词典》:"骖,同驾一车的三匹马。"王力《同源字典》认为骖与三、参、糁(三岁牛)同源…,这就是说骖因三而得名。骖字最早见于春秋晚期的石鼓  相似文献   

10.
抱鼓石     
《民俗研究》2009,(3):F0003-F0003
旧时深宅大院门口往往要摆放一对石鼓,分置大门两旁。形式简单的底座上托一石鼓,复杂的则在底座和石鼓上雕刻吉祥纹样,或花卉,或人物,也有在石鼓上再雕一顽皮嬉戏的小狮子等等。门口陈放石鼓含义何在?  相似文献   

11.
一、石鼓的流传石鼓是我国古代出土刻有文字的石刻。因其形象鼓,故谓之石鼓,上面所刻文字称为石鼓文。石鼓共有十面,其质地为关中一带山中所有的青石。一般高45-60厘米,直径约60厘米,每面不很规则,其形制大致相近。十面石鼓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早期文字和书法研究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据文献记载,石鼓在唐代初年出土于陈仓,即今陕西宝鸡。此地有石鼓山石鼓寺,或许是当时石鼓的具体出土地点。另有文献记石鼓出土于风翔三畴原(今陕西凤翔之  相似文献   

12.
史树青 《收藏家》2003,(8):35-35
最近出版的赵经都著《石鼓文新解》(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6月),读后有几点收获: 一、该书纠正了鼓文“来嗣王始”的断句,王始为秦之称王开始,秦之称王在惠文王十四年,鼓文所记为惠文王太子赢荡(武王或称武烈王)在旧都雍城接受太子之嗣封是天子称王开始的时候,石鼓是他当时在雍都由傅师辅佐学文习武,留往雍都的纪念刻石。二、按石鼓残字及缺字,遵照内容、句例、声韵,补齐了十鼓全文,明确地注释了鼓文中的疑难字。作了注释和句解。  相似文献   

13.
我祖籍福建,1916年生于开封。祖父龚秉彝,是清朝官吏,由福建调往河南开封任道台。开封鼓楼上的“声震天中”四个字就是他写的,一个字有一尺多高,写完这几个字不久,他就累死了。父亲生在开封,后与一浙江女子成婚,生下了我。从此,家就安在了开封。  相似文献   

14.
四、石鼓遗文及拓本、摹本、刻本、善本、影印本唐初石鼓初出,虽岁久讹阙,然遗迹尚有可观。但唐人得亲睹秦郊石鼓及其文字者不多,所述多据拓印。“拓石之事,未识始于何时。”“自汉至晋中叶,尚无拓墨之法”,逮六朝隋唐始盛临摹。《钟鼎篆韵》云:“唐初始有以楮拓碑碣为墨本者,东巡之石,偃师之槃,岐阳之鼓,延陵季子之墓,篆石泐而墨传”。最早见录于载籍的陈仓猎碣纪事,  相似文献   

15.
作者根据乾清宫旧藏石鼓文和相关的御制诗文,梳理出弘历传拓石鼓、考证鼓文和新编,重刻石鼓几件史事。说明他本人对石鼓怀有浓厚兴趣,奉之为"千秋法物",同时他也从石鼓得到启发,一再阐明"述古兴贤"、"述古传今"、"重道崇文"的文治思想,并提出了保护、重刻和异地放置石鼓的具体办法。由此也推动了乾嘉考证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阎敏 《文博》2007,(6):65-67
一、石鼓的流传   石鼓是我国古代出土刻有文字的石刻.因其形象鼓,故谓之石鼓,上面所刻文字称为石鼓文.石鼓共有十面,其质地为关中一带山中所有的青石.一般高45-60厘米,直径约60厘米,每面不很规则,其形制大致相近.十面石鼓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早期文字和书法研究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从阿坝高原奔流而下的岷江,与从云南石鼓那万重大山之中执着转弯北上的金沙江合而为一,形成了世界第三大江——长江,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畔,巍然屹立着一座有着1450余年历史的古老城镇——李庄。地处长江南岸的李庄,依山傍水,风景宜人,其古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中的旋螺殿、奎星楼等古建筑深得中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赞赏。而其整个自然景观,前人早有精辟言辞:江导岷江,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毓仙源。触摸明清建筑李庄,已在岁月的长河中漂移了1450多年,这个时间已经比许多国家的历史还要漫长悠久,自然…  相似文献   

18.
石鼓唐初出土于陈仓,至今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自出土以来,人们就一直围绕其制作缘由、制作时代、字体、石鼓诗的性质、训释句读等展开讨论,特别是石鼓文的时代是所有纷争中的焦点和核心。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一件唐代的“唱衣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敦煌遗书中有一个资料,向来颇为研究唐代历史的人所注意,但同时又长期被人误解或曲解,因此有加以澄清的必要。这个资料见于北京图书馆所藏敦煌写本成字96号《目连救母变文》的背面(图一),摘录如下: 法律德荣唱紫罗鞋雨,得布伍伯捌拾尺,("雨"当是"两")支本分一百五十尺,支索(?)延(?)定真一百五十尺,支索(?)政会一百五十尺,支图福  相似文献   

20.
廖威 《广东史志》2003,(2):75-76
2002年1月,我在粤北农村调查时,发现清代民居建筑中的祠堂大门口,有些摆设有石雕艺术作品抱鼓石。现选择一对比较典型的抱鼓石进行初步的研究。这对抱鼓石座落在一间建于清代后期的宗族祠堂大门口左右两端,由石门枕和石鼓组合而成,红色砂岩凿刻的。这种石材质地不够坚硬,容易风化。雕刻技术主要是用阴雕和浮雕两种方法。大小形式相同,花纹有同有异。石鼓安装在石门枕之上形成一个整体,民间统称抱鼓石。(见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