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世价值”的意识形态陷阱及其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毅 《攀登》2009,28(3):61-66
“普世价值”的是非论争已成为当今热门话题。“普世价值”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思想体系,其理论根源是抽象的人性论,它以非政治话语否定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试图取消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在本质上表现为西方的话语霸权及其思想渗透的新方式,由此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政治文化是研究现代西方政治文化的重要逻辑起点,古希腊政治文化以其对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等内在价值理念的追求对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和政治四个维度对古希腊政治文化产生的基础进行了探讨,力求从源头上对古希腊政治文化的生成环境给予全景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3.
粟霞 《攀登》2020,39(3)
马克思主义对于"意识形态"的使用与建构,不仅揭示了既往哲学认识论中存在的"颠倒"现象,也超越了一般政治实践中的"理性"目标。马克思和阿尔都塞的观照维度不同,前者侧重于揭示私有制社会中意识形态的非独立性及特定的利益指向;后者倾向于展现意识形态的内部结构与运作机制,描述它对社会整合的价值。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不仅要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体系,强化物质基础、警惕外来不良思想的蚕食,也需要凸显中国的历史和民族特色,借助科技创新的成果来加以传播。  相似文献   

4.
《攀登》2016,(6)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能否保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是事关我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问题。今天,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上遭到诸多西方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和鼓吹西化的公共知识分子的肆意攻击和抹黑。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必须在党内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让广大党员干部敢于发声,敢于反击互联网上的一切西方错误思潮,保证意识形态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与此同时,一方面我们要完善互联网社会治理体系,做到在互联网意识形态领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另一方面,我们的宣传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应该积极创新互联网意识形态传播的内容和话语,积极引领互联网舆论流行潮流,从而牢牢掌握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问题备受学界关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民族主义演绎曾被概括为"步步高涨的50年"。以欧美学者为主,他们不仅致力于民族主义理论的基础研究,以解释、辨析、厘定相关概念,从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等角度考察民族主义的发生发展,而且关注具体语境下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政治性运作、社会思潮和社会政治运动,既从西方历史背景论述有关结论,又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进行论析。既有研究虽对民族共同体的建构、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观念的确立、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有详细论述,但从思想史上关照民族主义,真正在民族主义发生、发展和演进的语境中解读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内在关联,尚有很大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6.
谭伟林 《攀登》2009,28(1):23-26
分析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是西方分析哲学、经验主义的社会科学以及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产物。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相比,这种新的现象有着自身的特点;《分析马克思主义新论》是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的最新力作,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发展,同时也存在着某些问题和不足。对于这种新现象及《分析马克思主义新论》一书中存在的理论问题的剖析,有利于我们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  相似文献   

7.
晏绍祥 《历史研究》2012,(2):147-162,192
由于古代史料的性质和近代早期历史写作目的的影响,从古代到近代早期的西方,古代史基本为政治和军事史以及大人物所统治,社会经济与普通人遭到忽视。21世纪的古代史写作,大多将政治史排挤到相对次要的地位,普通人及其日常生活成为主要内容,其笔下的古代世界,着重古希腊罗马公民的社会生活以及影响公民生活的诸种政治和经济因素。古代史主题变换与研究转型,既与学者们对史料的认识以及对社会科学方法的借鉴有内在联系,也与西方史学注重公民活动的传统相关。世界古代史研究仍需在掌握语言工具的基础上,更多地借鉴现代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实现从理论、方法到内容的转型,深入古代社会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吴松 《攀登》2022,(1):69-7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从奠基之日起,便随着时代的发展处于理论逻辑的不断演进中。马克思、恩格斯从三个维度构筑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地基,经由普列汉诺夫到列宁最终构建起了完备的、科学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完成了从虚假到科学的“华丽转身”。厘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的历史嬗变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耿笑笑 《沧桑》2012,(1):29-31
19世纪的明治维新,在改变日本阶级矛盾现状的同时,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引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涌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他们试图通过对这一理论学说的研究和利用去改变日本的未来。基于历史和社会因素,日本成为了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中转地,不管是在研究方法还是在研究内容上,明治时期的日本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也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0.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林漫和邓家力于2015年7月22日对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王晴佳教授进行了学术访谈。访谈主要围绕着"近二十年西方史学理论研究与历史书写"的项目内容展开,包括当前西方史学的发展趋势、世纪之交西方史学理论的变化及其对历史书写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跨文化历史研究等方面的问题。王教授在访谈中提出,当前史学有两大平行发展的潮流,但其共同之处在于突破近代西方为我们建立的知识架构;后现代主义并非被超越了,而是很多观念已经被内化于历史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性的批判,这与后现代主义有一定关联,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需要从其产生的社会条件出发,这是一种唯物史观的方法;跨文化研究对当前的历史写作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可以提出很多新的选题;全球史研究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讨论,而需以具体的历史写作展开大量的实践性研究;在中外史学交流中仍然存在着"不对称"的问题。现将访谈内容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上半期尤其是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学者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的调查研究中,对中国农村经济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他们坚持以生产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强调阶级分析方法,与非马克思主义学者以及虽然标榜信仰马克思主义但对中共革命道路并不认同的学者进行论争,认为中国农村经济的现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农民处于贫困化状态、土地分配集中、地主剥削农民、小农经济仍占绝对优势;主张中国必须走反帝反封建之路,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集体化农村经济。以上研究和看法,对阐释、传播中共革命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社会、改造社会、为革命服务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民俗价值观是民俗学的核心命题之一,但长期以来民俗学研究并未建立起科学系统的民俗价值观体系。从民俗本体论角度出发,以"中国当代民俗学者"为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将访谈资料与文献研究成果进行"对读"研究,来归纳、总结民俗学学术共同体对民俗价值的理论共识,形成对民俗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是民俗价值观研究的一条重要路径。研究表明:民俗价值存在于三个维度上,即对人类个体生活层面的规范价值;作为地方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意识基础价值;完整反映人类知识谱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何颖 《攀登》2012,(2):72-76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政治家和学者所热衷的一种民主理论.传入中国后,引起了中国政治学界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反思与探索.国内学者在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解读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应用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西方意识形态在新时期较之以往有了新的变化:科学技术、消费主义成为意识形态并盛极一时,网络意网络意识形态出现并迅速发挥作用,表面上的“意识形态终结”与实际上的意识形态强化。这些新变化导致了我国当代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淡漠,主流意.只形态的逐渐淡化;价值取向功利化,意识形态的进一步多元化,注重消费意识形态的盲目西方化。针对大学生出现的这些现象,笔者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高校要注重营造浓厚的主流意识形态氛围;高校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黄佳明 《沧桑》2010,(4):179-180,253
完全成长于开放时代的当代青年,他们对西方节日的推崇和对传统节日的冷落,一定程度反映了国民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本文从社会政治、经济及观念层面上分析传统节日式微的原因,并对"洋节"热现象作针对性透析,以此提出,只有融合西方节日一些符合时代要求的因素,才能寓教于节,实现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17,(1)
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中,深入探析其践行机制,对于落实"三严三实"要求、营造"严""实"政治生态、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对当前和今后开展的党内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通过课题维度、要素维度、效应维度分析,实现"三严三实"从专题教育层面向常态实践层面转化。  相似文献   

17.
《攀登》2017,(2)
新自由主义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推崇的全球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新自由主义极力主张全盘私有化、全球自由化、鼓吹"普世价值",提倡个人主义价值观,为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颠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支撑,最终目的不过是瓦解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搞思想领域的"和平演变",在无声较量中给予迅速崛起的中国以致命一击。因此,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成为党在新时期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为了有效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抵制新自由主义的冲击,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毫不动摇的坚持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的发挥国家宏观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作用,毫不动摇的坚持集体主义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阮博 《攀登》2012,(4):25-28
"何谓公正"、"公正何为"和"公正何以可能"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三个基本维度。关于"何谓公正",马克思主义认为公正是一种社会意识,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公正的根本评判标准是生产方式;公正是一种价值理想,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完全实现。关于"公正何为",马克思主义认为,公正既是保证每个人自由平等权利的客观需要,又是实现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关于"公正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既着眼于理想的终极的层面,即只有彻底消灭私有制才能最终实现公正,又立足于现实的操作的层面,即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制度和法律建设以及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赵旭敏 《神州》2012,(28):153-153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的科学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而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是20世纪初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它还是中国共产党对古今中外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批判的继承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政治家和学者所热衷的一种民主理论。传入中国后,也激起了中国政治学界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反思与探索。在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解读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应用和理论创新。协商民主在中国的研究和实践正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