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地主制经济发展机制和历史作用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地主制经济发展机制和历史作用的思考李根蟠一、问题的提出讨论地主制经济的机制和作用,可以把地主制经济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地主自身的或自营的经济,可称之为“地主经济”;二是地主经济与佃农的相结合的经济,可称之为“地主制经济”;三是包括地主经济、农民经...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概念的演变和“封建地主制”理论的形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引言:问题的提出本文所要讨论的“封建地主制”(或称“地主经济封建制”)是指封建社会形态中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既区别于中国战国以前的封建领主制(或把战国以前定性为奴隶制) ,也区别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理论是与对战国秦汉以后至鸦片战争以前这一历史阶段社会经济性质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战国秦汉至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时代,把它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中看,它显得很有特色,似乎与众不同。对这段历史如何认识,如何定性,颇费历史学家踌躇。早在2 0世纪2 0—3 0年代,就有人称之为“中国社会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3.
夏日的炎热还未过去,收获的金秋已经到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世界史所、历史所、近代史所、研究生院、中国农业展览馆研究所共同发起并组织的“中国经济史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8月10日在京举行。这次研讨会,是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相似文献   

4.
咸同风云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堕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深渊。腐朽的清王朝,为挽救其覆亡的命运,加紧了对各族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在贵州,自雍正四年(一七二六年)实行“改土归流”以后,封建地主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流官、屯军中的上层分子、汉族地主、本民族地主和土司,形成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封建地主阶级。他们对贵州各族人民敲骨吸髓地剥削,清政府的名目繁多的正赋和苛派,使得各族人民,尤其是农民,生活日益贫困。  相似文献   

5.
2005年6月24-26日,由上海社科院历史所、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三家联办,上海社科院历史所主办的“古代内陆欧亚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家会计学院(上海)举行。开幕式上,上海社科院副院长沈国明先生、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原所长陈高华先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梅维恒(Victor H.Mair)先生、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余太山先生以及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副所长芮传明先生先后致辞。70余位来自海内外多家学术单位、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的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近40篇,内容涉及古代…  相似文献   

6.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刊讯 ] 2 0 0 2年 10月 2 7~ 2 8日“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及史学研究所主办。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金冲及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林甘泉研究员、近代历史所蔡美彪研究员、张海鹏研究员、世界历史所于沛研究员、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田余庆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王翰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庞卓恒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何兹全教授、龚书铎教授、刘家和教授、陈其泰教授等 50余位专家学…  相似文献   

7.
仓、囷与“筒腹罐”之界说徐寿群一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地主庄园经济产生、小农经济发展的时期。迫至东汉、经过西汉未年的连年战争,豪强地主多采用田庄形式从事生产和生活,自耕农经济虽处境艰难,但也有所发展.在汉代的考古发现中,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中描绘的坞壁、...  相似文献   

8.
略论中国地主制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略论中国地主制经济方行编者按: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构成中,地主制经济长期居于主体地位,具有主导作用。对于它的历史作用,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评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研究生院历史系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联合召开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9.
1987年9月,在“19世纪中国教案——义和团学术讨论会”期间,由安徽省历史所倡议,江苏、湖南、贵州、安徽等省历史所负责同志以及天津、四川、江西、山东等地历史所代表在一起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与会同志分别介绍了各地历史所的沿革及现状,并就科研管理、研究课题、学术活动、后勤工作等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从会上反映的情况看,各地历史所都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了自己的研究规划,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目前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研究成果出路、经费不足,队伍老化,青黄不接等等。这些都妨碍了研究工作的正常发展。为了加强全国各地历史所之间的联系,了解交流工作情况和经验,大家一致认为,应当定期召开省市历史所长工作交流会议。  相似文献   

10.
1999年6月8—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古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暨庆贺李文治先生九十寿辰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和外地的五十余位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李文治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已经从事科研工作65周年。李先生在长期的科研探索中,以地主制经济为中心线索,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等重大问题提出重要的看法,对中国封建社会作了极具说服力的论述。李先生还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一直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典型(下面简称典型)。其主要根据是: 一、中国封建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封建主义基础。这是因为,“小农经济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坚固基石”;或是由于中国的“地主的产生主要凭经济手段”,它的租佃  相似文献   

12.
清代前期农村的高利贷资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利贷资本与地主制经济、商业资本都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经济形态。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高利贷资本向封建贵族、官吏、地主和商人放债,其中尤以向农民政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最大。本文拟从高利贷资本与农民经济关系的角度,对清代前期农村高利贷资本的发展问题,作点粗略探讨。(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村,有着多种性质的借贷关系。封建政权、封建地主与农民之间,有低利息或无利息的借贷,如赈贷。常平仓、社仓、义仓等的借贷,以及农民之间互助性质的结会借贷等等,这些都不属于高利贷的范畴。以高利息率为特征的高利贷,则是封建社会农…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与世纪之交的中国历史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与世纪之交的中国历史科学编者按:1997年8月19日,本刊编辑部与世界历史所“青年史学沙龙”联合举办唯物史观与世纪之交的中国历史科学学术讨论会,现将部分发言依发言顺序摘要发表如下:坚持唯物史观要注重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于沛唯物史观的诞生对历史学...  相似文献   

14.
俄国1861年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地发展起来,贵族阶级开始资产阶级化。从农业来看,十九世纪下半期俄国地主经济可分为两个时期:六、七十年代为前一个时期,八、九十年代为后一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绝大多数地主对1861年改革带来巨大变化毫无思想准备,感到严重不适,尽管使出浑身解放,也很难招架得住。改革前地主可以对农奴随意发号施令,农奴必须象牛马一样完成“主人”的指令。当然,这样来组织生产如同料理家务一样轻松。改革后农奴成为身份自由的人,地主已无权随意支配农民,这直接影响了地主经济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5.
当年的地主小少爷刘小飞如今已为花甲老人,仍不知疲倦地为他的爷爷——“中国四大地主”之首刘文彩正名  相似文献   

16.
押租原是地主防止佃农欠租而预收的保证金,是经济强制取代非经济强制的产物,不久蜕变为名目繁多的高利贷剥削。成都平原和四川的押租最为流行和苛重。“押扣”不过是地主榨取押租的一种手段。租佃制度历史久远,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与生产者的分离,同市场或市场经济没有内在联系。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增押增租、频繁撤佃成为地主压榨佃农的主要途径,押租、地租交替上升,进一步加剧了佃农的贫困化和贫农雇农化,押租和封建租佃制度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和包括押租在内的封建租佃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历史要求,民主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中国古文书研究班”承办的“中国古文书学”研讨会于2012年6月2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宗教所,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图书馆、美国达慕思大学等研究院校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位于中国最北部的漠河,有着与其他地主不同的时间节奏。“一天无尽的日夜”,冬天漫长的“黑昼”,注定会给漠河人留下不一样的生活印记。  相似文献   

19.
郑振满 《清史研究》2003,25(2):38-61
明清时期 ,乡族地主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东南沿海各省尤为发达。本文以闽北地区为典型 ,对这一历史现象作了剖析。指出 :明清时期 ,由于乡族组织与地主经济的直接结合 ,使已经衰落的私人地主经济得到了强化 ,同时也阻碍了阶级分化与阶级斗争的正常发展 ,从而延缓了封建的土地关系及社会关系的解体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北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有着肥沃的黑土地和丰富的物产。“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独占殖民地。日本殖民统治者与汉奸、地主势力相勾结,对东北农业经济实施了一系列的统制与掠夺政策,使东北农业经济迅速地殖民地化。一、日伪大肆掠夺土地,建立殖民统治基础  土地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因此,对东北土地的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农村推行殖民统治的重要内容和依托。早在“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东北就通过租借地、商埠地、铁路附属地、工商业占地、林产权占地、矿业占地、农业经营占地以及房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