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新华 《收藏家》2004,(1):43-50
(四)风格紫砂器的风格主要表现在造型、泥色、铭款、书法、绘画、雕塑和篆刻等诸多方面。紫砂高手善于以壶为主体,融合诸艺术于一体,在形式内容方面谐合、神形兼备。现在紫砂学界有学者把以茗壶为例将紫砂器风格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具有传统的文人审美风格的作品,讲究内在文化  相似文献   

2.
宜兴紫砂器在明代中期时发展成熟,自明代万历晚期始便开始通过欧洲各国东印度公司贸易、来华船长及高阶船员私运、国家间馈赠或来华使节采购等各种渠道进入欧洲,成为皇室贵族的珍藏。这些原本素雅的紫砂器大多被装饰了繁复华丽的中国图案,被贵族们用来炫耀财富和地位,营造文化品味,并吸引欧洲各国积极仿制,对近代欧洲陶瓷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曹宇宏 《神州》2012,(26):202-202
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紫砂是一种炻器,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其特点是紫砂结构致密,接近瓷化,强度较大,颗粒细小,具有双气孔结构,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宜兴紫砂器胎质具有这种特性,而且,于器表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紫砂器以器型,泥色和儒雅风采取胜。其器型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千变万状。  相似文献   

4.
叶佩兰 《收藏家》2001,(11):30-35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明清两代紫砂器400余件,其中明代约50件。紫砂器过去在多位老专家的领导下曾进行过鉴定、整理、编号、制卡等工作。1982年宜兴紫砂工艺新品在故宫乾清宫举办展览时,宜兴紫砂工艺大师顾景舟先生来京,借此机会我们邀请顾老对我院所藏清代紫砂器进行过鉴定,笔者曾参加了本院紫砂器的鉴定、整理工作,并作过详细的学习笔记,特别是顾景舟先生的鉴定意见,对我们学习和研究有很大帮助,现整理出来,相信对紫砂器的研究、爱好者不  相似文献   

5.
<正>享誉世界的中国陶都、"世界制壶中心"——江苏宜兴,其"冠绝一世,独步千秋"的紫砂壶艺在五百多年薪火相传中,诞生了许多无法超越的旷世之作。2013年5月5日至8日,在宜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中,由宜兴市官方评选出了中国历史"十大经典紫砂壶器型",对宜兴紫砂壶艺术史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高度总结。它们集合了历代紫砂艺术名家的巅峰之作,是自明代至今的传奇之作,是中国紫砂艺术的传世经典。不仅饱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紫砂历史文化传承至今的见证。  相似文献   

6.
广西钦州紫砂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钦州紫砂器生产从清咸丰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与江苏宜兴、云南建水的紫砂在我国陶艺苑中同放异彩,而钦州紫砂工艺更是享誉中外,倍受两广和东南亚地区人们的青睐。钦州紫砂器的历史《钦州陶冶志》记载:“钦有宜兴各器,始于咸丰年间。胡老六创制吸烟小泥器,精良远胜于宜兴……”其中将钦州紫砂器称为宜兴器。可是在当地方言却称为泥兴器,“兴”有喜爱之意,泥兴与宜兴恰好谐音而故名。显然钦州紫砂器与江苏宜兴紫砂器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关于钦州紫砂器创制者胡老六的经历:“相传他当过清兵,曾任江苏宜兴驻屯过,学习过紫砂陶的生产技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故宫收藏的明清宫廷用紫砂器的归纳研究,揭示了宫廷紫砂器的引进、发展、衰亡的过程。江苏宜兴是民间紫砂器的主要产地,明末清初曾一度辉煌,因此也为宫廷生产茶具和文房用具,这些器物在砂质、造型、工艺上都显示出高贵典雅、富丽堂皇的宫廷特色,代表了同时代紫砂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南通博物苑收藏的黄、青、红、紫、白五色五只紫砂大碗,是目前国内外博物馆仅见的带有陈鸣远款识的紫砂碗。与同时期紫砂碗、其他"鸣远"款紫砂器及其款识的比较揭示,五只紫砂碗为陈鸣远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所制作,是研究陈鸣远紫砂工艺的新的标准器。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嘉德自2009年开展紫砂专场迄今,已进入第六个年头。除了引领紫砂项目进入新气象,也开创了业界多次新纪录。2015年秋季拍卖依旧名家精品罗列,贯串明末清初、清三代、清中期、晚晴民国以及当代名手,历代能工巧匠之品精彩纷呈。清初紫砂器的式样较前朝奇趣,同时开始注重器表装饰。其装饰手段也表现出千姿百态,有泥绘、加彩、浮雕、堆泥、贴花、施釉、搅泥、镂孔、包漆、包锡、磨光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初,纽约法兰高公司举行了一个宜兴紫砂的展览拍卖会,此次所拍卖的二十九件紫砂器的收藏者为李氏。在笔者日前研究曼生壶的过程中,拜读谢瑞华女士《海外庋藏曼生壶》一文,由此关注到这批李氏紫砂藏品。由于这批紫砂器藏于海外,国内著录中缺乏收录,且其中一些紫砂器的年代、作者信息,颇有值得探讨之处,故整理成文,做一系统之梳理。  相似文献   

11.
杭涛 《东南文化》2016,(3):93-95
2015年11月11日至13日,南京博物院和宜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紫泥沉香’宜兴紫砂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宜兴市召开。会议对近年来新的紫砂出土器、馆藏紫砂和宜均、宜兴紫砂发展史的若干问题及宜兴紫砂外销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讨,并讨论了宜兴紫砂学术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民间紫砂藏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勇 《收藏家》2011,(2):89-89
《古壶鉴藏—李俊藏宜兴窑紫砂器鉴赏》日前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计1008页,是一部涵盖明代、清代以及民国时期最系统的紫砂器鉴赏典籍。该书系统评点紫砂器诞生以来,尤其是明万历、清早期、清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各朝,  相似文献   

13.
石兆祥 《收藏家》2007,(5):37-38
紫砂堆绘山水图笔筒,高15.4、直径17厘米。器身以宜兴绿泥为体呈梨皮色,底部和筒内壁施紫砂浆呈深紫色。器底钤印杨季初制阳文篆书款。在梨皮色的器表上,作者用朱砂、紫砂、绿泥、乌泥及蓝、  相似文献   

14.
王耕兰 《神州》2012,(34):208
紫砂独有的原创性和人文气质,赋予了紫砂艺术更强的生命力和原创力及更优雅的人文气质,除了彰显古韵风雅,也表达了今人对紫砂现代元素的补充说明,一件具有经典意义的紫砂作品绝对少不了紫砂艺术的原创性和人文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顾建凤 《神州》2012,(34):198
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紫砂艺术,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和血脉之一,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正是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审美特征的表现。然而,在如今时代大变革的背景之下,紫砂艺术也和其他所有的民间文化一样,面临着如何传承与延续、演进的问题。本文主要是从紫砂艺术创作理念、创作技法、内涵意义上来分析紫砂艺术如何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贾维 《神州》2012,(34):199
宜兴紫砂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了近千年的历史积累,在人类生活的逐渐演变与进步中,有不少器型被淘汰,但更多的却被保留了下来,有许多还成为了今人追求的经典之作。紫砂这一艺术形式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以不同时期的审美形象反映着不同时期的文化内涵,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孙金立 《神州》2012,(34):222
随着紫砂行业的兴起,紫砂壶已经作为一种实用性和艺术观赏性并存的工艺品。主要是因其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紫砂雕塑与紫砂壶的不同在于,紫砂壶在设计制作中要受到实用性的束缚,而紫砂雕塑只是单纯的工艺品,所以其造型设计也更为灵活,艺术性也更加强烈。本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紫砂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纵观宜兴紫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文环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断地被熔炼、升华的壶艺文化独树一帜并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以手工成型为主的紫砂壶艺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和由此产生的紫砂文化,融合了宜兴七千多年的陶瓷文化和几千年的茶文化累积的精髓,融合了周边地区其它民间工艺的文化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本文就紫砂作品《一粒珠》的艺术美感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马群东 《神州》2013,(20):242-242
纵观宜兴紫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文环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断地被熔炼、升华的壶艺文化独树一帜并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以手工成型为主的紫砂壶艺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和由此产生的紫砂文化。融合了宜兴七千多年的陶瓷文化和几千年的茶文化累积的精髓。融合了周边地区其它民间工艺的文化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本文就紫砂作品《一粒珠》的艺术美感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紫砂器是民间收藏的大项,其收藏与投资古已有之。收藏紫砂器,一定要多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以防陷入收藏三大误区。 一是“土”的误区。现在陶艺普及,不少人将紫砂泥料误认为就是一般紫色土或配制出来的“紫砂泥”,用这种原料做出来的“紫砂壶”显然在泡茶功能上是没有优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