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世界史学界讨论编写世界史的体系问题,可以说已经有一段悠久的历史了。从解放以后各大学编写世界史教科书起,就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召开过各种各样的讨论会(有时还有广大同学参加),也发表过不少的文章。随着世界通史教科书的不断编写、修改,讨论也不断进行。80年代中期曾拟议编写多卷集世界通史,又掀起过一阵讨论世界史体系的热潮。但时至今日,应该  相似文献   

2.
探索马克思对世界史研究的贡献问题,无疑是我们史学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最近发表的彭树智先生的长篇论文:《马克思对世界史研究的贡献》(载《世界历史》1990年第5期,以下简称彭文),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努力。彭文较系统地展示了马克思从青年时期到晚年对世界历史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为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史的来源及其建立提供了一条基本的线索。但是,论文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订正的问题,特别是在有关马克思早期对世界史问题的研究方面,彭文在史料的运用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失误。例如,彭文在谈到马克思“在1843年—1848年间的另一部有关世界历史的笔记是本世纪30年代发现的《巴黎手稿》”时(参见《世界历史》1990年第5期第4页。重点号是引者加的。以下凡引此文,只注  相似文献   

3.
进入20世纪,西方人开始撰写世界史。二战后,西方历史学家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史学,开始关注世界历史。1960年代,全球史在美国诞生。全球史与世界史有同有异,全球史促进了宏观世界史的研究,1980年代美国的世界史学科化,大学与高中大都开设世界历史课程。1962年,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出版,标志着我国的世界史体系的诞生。但是,我国世界史有很多基本概念不清,横向与纵向研究都有缺陷,研究力量畸轻畸重,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也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出版了一批世界史方面的工具书,如词典、手册、年表、地图等等,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历史工具书是历史研究、教学以及普及历史知识所不可或缺的“助手”,而学习和普及世界史知识在今天尤其具有重大的意义。人类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已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正在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我国人民,当然应该从这个全局出发,用世界眼光去观察问题。否则,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就不能占有一席地位,就有被淘汰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初级中学世界历史课本第五章中有“美国的冷战政策”一目,解放后所出版的世界史课本中,从来没有过这一内容。因之一般历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之比较生疏。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教好这一课,现仅就与教材中有关冷战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冷战的产生、发展及其表现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在世界范围内显著增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却经济萧条,社会动荡,某些国家有发生激进的社会革命的可能,美国为了“遏止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采取了一系列侵略冒险政策,这种种(除发动战争以外)的冒险侵略政策被称为“冷战”。“冷战”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报刊上,用以形容1946年——1947年  相似文献   

6.
徐良  李江 《世界历史》2006,(2):148-151
2005年11月1至4日,由“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二届年会组委会和江西师范大学共同主办,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承办的“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二届年会暨“中国史学会世界史研究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本次会议是继2004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首届年会后,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又一次盛会。来自全国5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世界历史》等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并提交论文70多篇。  相似文献   

7.
为了开拓战后世界史教学、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中南地区从事教学、科研以及宣传出版界的代表共五十一人,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二日至十七日在广西桂林召开了第二次学术讨论会,着重就战后世界史若干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代表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切磋学术,为开创战后世界史的教学和科研做了有益的工作。 这次学术讨论会主要讨论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战后世界史的体系和指导思想。有的同志指出,研究战后世界史首先必须联系整个世界现代  相似文献   

8.
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看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五十年来,我们的国家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风采,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在世纪之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然保持着较强的发展势头,社会主义国家也面临着新世纪的严峻考验。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客观的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把握其本质,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剖析,来论证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以此明确我们前进的方向,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刘文明 《史学集刊》2023,(1):37-41+31
<正>19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近半个世纪的技术积累,发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气、内燃机、石化工业为代表的新技术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由此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与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从而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由此英国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将1875年至1914年这一历史时期称为“帝国的年代”(The Age of Empire)。“帝国年代”的显著特征,是西方列强在资本的推动下加强了对世界市场和殖民地的争夺,掀起了殖民扩张和瓜分世界的狂潮。  相似文献   

10.
继1983年《世界历史》编辑部召开第一届青年世界史工作者座谈会之后,今年由《世界历史》编辑部和上海世界史学会联合发起,第二届青年世界史工作者座谈会十一月初将在上海召开。对这样一次会议,我们无意夸大其意义,但鉴于重视和扶持、培养青年一代世界史工作者确是我国世界史学界的一项重要和迫切的工作,因此召开这样一次会议是值得庆贺的一件好事。我们期望有关的理论宣传、科研和教学部门的同志,都关心这项工作,为青年世界史工作者的成长多做一些实事,为其早日成才创造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1月21—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什么是世界史:跨越国界的思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五十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世界史研究各个领域的老中青三代学人围绕着"什么是世界史"和"怎样研究世界史"展开讨论。关于什么是世界史,中国人民大学唐纳德·沃斯特教授指出,要想写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必须要拆除三座"壁垒":"民族国家中心主义"、"地区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他认为,"世  相似文献   

12.
十年改革,我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与教学迈出两大步。第一步,1979年到80年代中,“世界现代史”从无到有,填补了空白。第二步,8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加强了对二次战后史的研究。几部有关战后的世界史教材陆续出版。各种战后史文章更是如雨后春笋。这是我国世界现代史研究的一大进步。但是,面对这一局面,人们仍不免喜忧参  相似文献   

13.
对世界近代史分期及阶段特征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世界近代史分期及阶段特征的再认识刘波在我国世界史学界,长期以来因受前苏联教材体系影响,将世界近代史划分为两个时期:即1640-1870年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1870-1917年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和帝国主义形成时期。然而,这一划分既不能体现...  相似文献   

14.
困境与反思:“欧洲中心论”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战后出现了众多的世界史编撰体系。由于对世界历史的较成熟的认知体系还未产生,这些世界史著述在开创之初都面临如何克服欧洲中心论的问题。许多学者批评欧洲中心论,致力于建立新的世界史,可是仍未获得显著成绩。因为我们的世界史体系是由西方学者建立的,是根据欧洲经验得出的,其中有客观的一面,也有欧洲中心论的一面。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史学,是学习西方史学后建立的,缺乏从自己的历史出发建立的理论。现在的世界史只是一种准世界史。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世界史研究的前沿问题?我的理解,"前沿"至少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世界史学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即世界史学术"热点"问题;二是当今人民、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急需探讨和解决的与世界史研究密切相关的问题,即涉及世界史的现实"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试论30年代经济危机对世界整体发展进程的影响杨泽伟30年代经济危机不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大危机。这次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对世界整体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史学界对30年代经...  相似文献   

17.
世界史在众多同仁和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智者的支持下终于成为了一级学科,开始在中国的学界获得了它迟来的应有的地位,并为中国的世界史研究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原有的种种困难已经解决,只是这一变化给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有利的空间.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中国世界史研究现状的评估.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也是一个在认识上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世界史一级学科未获批准前,有关世界史学科地位的争议就一直没有断过,所掀起的风波很多至今也尚未完全平息.学科地位与两个问题有关,第一是该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第二是该学科的学术基础和学术前景.第一个问题在目前的形势下已经不是问题,再有偏见的人也无法否认中国在进一步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世界史的研究必须加强.民间的种种力量,也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而渴望得到更多的世界史知识.第二个问题却是依旧存在争议的,不仅圈外人,就是圈内人也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东亚近世“华夷观”的非对称畸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4月13—15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史学科主办了以"世界历史上的文明:文化的比较与交流"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五十多个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学术期刊和出版社的一百二十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盛会。学者们围绕着世界文明进程中的战争与和平、不同文明/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文明交流的机制等方面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讨论,并对"全球化"、"全球史观"和"全球史"等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期刊发几位学者提交研讨会的文章,意在进一步推动相关问题的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30年代前后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世界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市场、原料产地和势力范围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在欧洲的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公开宣布要消灭共产主义,并且很快形成柏林—罗马—东京反共轴心,世界很快陷入世界大战的危险之中,苏联成为国际关系中的焦点国家。在这种背景下,苏联用较短的时间进行了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建设,从一个落后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相似文献   

20.
五年来我国世界史若干问题讨论撮述 (杨子竞) 《史学月刊》1984—1世界近代史分段问题的探讨 (王明之) 《南充师院学报》1984—1简析‘亚细亚生产方式”第一次大论战 (卢开万) 《武汉大学学报》198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